第二百六十章 繼續挖人

  三優畢竟投產運營了10年,技術和人才厚實了不少。記住本站域名

  儘管董學成手下人才也緊張,但還是組建了一支十幾人的管理隊伍,由張學義領隊,支持陳立東。

  董學成表面上一副忍痛割愛的墨陽,背地裡痛罵:這小子太損了。

  因為不給不行,陳立東開的條件非常誘人:「人交給我,工資開雙倍,錢由我出但是由您來發,倆月回家一周,報銷往返機票。」

  這樣的條件下,董學成不得不從。

  否則......

  東華要是公開招聘,沒準三優管理層會少一半,還是最有能力、最有水平那些。

  陳立東為啥要來訛董學成,而不是公開招聘、高薪挖人呢?

  首先,華夏現在搞鹽化工的沒幾個。

  80年代,華夏新建了3個鹽化工廠,以純鹼為主,每家產能60萬噸以上。

  除了三優,另外兩家分別在蘇省的海城,魯省的鳶城。

  這3家中,三優步子最快,去年技改完成後純鹼產能突破80萬噸,有望成為亞洲最大。

  此外還有10多個小廠,平均產能5萬噸,跟三優不是一個量級。

  三優員工已經上萬,專門開辦了技術學校培養人才,所以此時的三優,是華夏鹽化工中技術工人扎堆的地方。

  東華開出高薪公開挖人當然能從三優挖走一批,但是這麼做,就會影響東華在業界的聲譽,藍市、趙省的領導也肯定會有說法。

  其次,三優早晚要到西青去建基地。

  另一世三優在2007年去西青噶爾穆大柴旦建工廠,老四陳學義是負責人。

  鹽湖的資源絕對誘人,但現在的三優確實只能埋頭發展。

  到了2007年之後,三優的資金實力已經積累到了一定地步,噶爾穆的交通運輸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三優才跨出了向西的一步。

  陳立東來三優挖人,也是有意引導三優關注西青,爭取讓三優的西部戰略早日開啟。

  第三點才是核心,陳立東大張旗鼓拉夥伴們去西部開荒為的啥?

  回到原點,陳立東布局噶爾穆,主要目標是鋰!

  他現在要搞鋰電池,金屬鋰才是東華產業鏈上不能缺失的環節。

  答應呂建民建鋼鐵廠,是支持國家西部戰略。

  搞鹽化工產業園,是為了補上華夏缺鉀的短板,也是為了幫吳石剛這樣的人實現理想和抱負。

  這兩個動作,其實無關東華的主產業鏈,可做可不做。

  與其東華來做,倒不如拉一堆合作企業去開荒。

  至於開金手指,他可以在西澳的皮斯、在遠東楚克齊的庫波爾開黑採礦,在國內卻不想濫用。

  他確實可以招一批機械僕從,放在一里坪採鹽提鋰,可這樣的操作與家賊無異,於噶爾穆地方經濟來說啥作用不起。

  所以,陳立東更希望用現實的手段,推動華夏工業發展。如果能使各方的力量加快向西部轉移,也勢必能加快交通、金融、科技和教育等事業的發展,這樣的局面才是真正的繁榮。

  董學成不明白陳立東的苦心,埋怨實屬正常。

  還是那句,有些話只能講給懂的人聽。

  ......

  6月底的時候,噶爾穆機場的工作人員被一支隊伍給吸引了。

  這些人身高體壯,剛從燕京飛過來。

  燕京飛嘎爾姆的航班每兩天一次,旅客也不多,而且今天這隊人幾乎都是歪果仁,所以非常惹

  (本章未完,請翻頁)

  眼。

  這幾位,帶隊的是基特.范倫丁,原萊納黃金的創始人、董事會主/席,現在的萊納股份第二大股東。

  隊員是測繪師奧爾丁頓.傑弗里,機電工程師斯坦貝克.馬里奧,後勤總管沃利斯.布拉得里克,岩土工程師雷克斯.肯特,機械工程師雅各布.萊頓,翻譯+礦工陳煌悟,翻譯+礦工+摔跤手+風水師塔拉。

  塔拉去年被選入第一批赴西澳的海外員工,經過三個月的短期培訓後,10月份赴澳到現在已經8個月時間,這是他第二次回國。

  塔拉能用英語進行日常對話,但只能說不能寫,所謂翻譯是指他在教基特這些人說漢語。

  礦工是他的職務,在西澳他主要從事鑽孔、爆破等工作,操作機械讓機械師萊頓欽佩不已。

  摔跤手是基特對他的稱呼,塔拉作為蒙族人,祖傳的技藝一點沒丟。

  他長得人高馬大,但是和基特比,還是苗條一些。

  有一次基特罵華夏來的一個員工廢物,塔拉替被罵的員工出頭,倆人二話不說就開干,基特被塔拉撂倒三次,然後就服了。

  從此,塔拉就有了摔跤手的綽號。

  風水師的稱呼,也有點故事。

  塔拉被派遣到西澳,開始安排在維爾德山開採稀土礦石。

  維爾德山稀土礦總的儲量為1530萬噸,總稀土氧化物品位為10%,按計劃每年開採礦石13萬噸,冶煉提純後理論上能夠獲得精煉後的稀土氧化物1.3萬噸,以現在國際稀土價格測算,年產值為1.8億澳元。礦山投入為5000澳元,年開採費用800萬澳元,年利潤超過1億澳元。

  所以基特等人,還是非常佩服這個華夏老闆,對尼克曾經的「叛變」也煙消雲散。

  維爾德山稀土礦投入生產後,基特等人被安排乾起了老本行:探礦,地點就是東皮爾巴拉一帶。

  總的來說,皮爾巴拉整個就是鐵礦區,能不能建設礦場,取決於品味、開採難易程度、交通運輸條件。

  一般來說,在這個地方開礦,品味低於50就放棄了。

  而巨岩礦業的選擇就很粗糙,品味放寬到40%左右,適合露天開採就行,能否運輸暫且不問。

  這麼一來,那些西澳人過去放棄的礦場就再次進入視線。

  尼克現在主要盯辦兩件事:一是從過去在皮爾巴拉地區活動過的初級礦業公司手裡購買探礦權或者勘探資料數據;二是對未深入勘探的區域進行實地勘察測量。

  按照陳立東的意見,勘探範圍從巨岩礦場為起點,方向是一路向西。

  眾人明白這是奔向大海,朝著港口的方向。

  這麼做道理很淺顯,西澳這裡採礦必須考慮外運,越靠近港口開採運輸成本越低。

  西澳這裡本就人手緊張,巨岩礦業大範圍的勘探工作導致人手吃緊,包括基特本人都得到親臨一線,現場指揮。

  這種情況下,基特當然就想到了華夏來的員工,於是由塔拉負責組織了一批有野外勘察經驗的員工加入到基特的隊伍里。

  塔拉本來就是「礦二代」,在技校也學過一些礦物學專業知識,他當年在白雲礦西礦區打野,可不只是搶別人的礦點,而是真的有找礦的本事。

  與大的礦業公司平推的方式不同,打野採礦必須找埋深淺、品位高、易開採、產量大的地方下手。

  所以塔拉在打野期間惡補了一些知識,而且他找礦有點玄學的味道,就是第六感超出常人。

  這種情況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實不新鮮,比如品酒,有的人白酒入口就知道是五糧液還是國窖,紅酒聞一聞就知道是哪年的窖藏。

  再比如煉鋼,有的人爐前一站,看兩眼就知道鋼水的溫度,就曉得啥時間開始拔渣,憑感覺就能餵絲調整到規定的成分。

  人腦其實是個超級計算機,五官六感相當於在向大腦輸入條件,長期從事某一領域的工作,大腦會自動建立分析模型,幫助宿主......幫助主人......幫助......

  所以,塔拉根本不用儀器設備,在有可能成礦的地方走一圈,肉眼觀測地表岩石的狀況,然後指定一處開始鑽探取芯,甚至打多深的鑽孔都給你說個差不多,然後就......就見礦了。

  這麼幾次之後,塔拉就有了一個風水師的稱號。

  這次召喚巨岩小隊來華夏,是要詳查肯德可克鐵礦。

  這次詳查採用聯合作業的方式,以東華的巨岩小隊為主,西青地質局第一地質隊輔助。

  詳查肯德可克鐵礦,需要先把探礦權說清楚。

  西青地質局自1977年開始對這一帶進行初探,一直到去年先後投入1100多萬元,實施鑽探5萬米、槽探4萬米,對9.6平方公里進行了多次地質填圖、磁法電法詳查,以及樣本化學分析、古生物鑑定、同位素測定等工作。

  東華也不墨跡,直接收購探礦權,正在委託西青省國土廳下屬的礦業權評估有限公司,對西青地質局對肯德可克礦的探礦權進行評估。

  結果出來後,準備由新組建的西聯鋼鐵一次性收購探礦權。

  於此同時巨岩小隊開了過來,將與西青地勘局一起,對肯德可克礦的有關詳查情況進行複測。

  陳立東安排巨岩小隊過來,對外的說法是加速內外交流,促進技術合作和進步。

  其實,他考慮的更深、更遠、更實際。

  首先,華夏地質勘探事業,有自己的體系、傳承、習慣和定式。

  巨岩小隊這些人則掌握著西方最先進的探礦理論知識和技術手段。

  通過外力介入,採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就有可能發現新的礦藏,收穫更多的寶藏,使肯德可克礦的採選工作更精準、更經濟。

  其次,就在這幾天華夏國土部、財政部頒布了關於《探礦權採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管理辦法》。

  這個辦法標誌著華夏地勘市場開放,地勘單位「固守一方、偏安一隅、等米下鍋」的思維和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過去那種「只講奉獻不講報酬、只講艱苦奮鬥不講改善條件、只講義務不講權利」的理念應該更新了,地質勘探工作者應該換換腦筋了。

  讓巨岩小隊帶一帶,能夠加速這個過程,甚至華夏的地質隊員還可以參與國際競爭,走出國門去撈錢。

  最後,就是挖人了。

  陳立東上小學的時候,課本上總是說華夏地大物博,實際上這是個資源貧瘠的地方。

  而且資源分布不均,開採難度最大,嚴重製約著這個工業大國的發展壯大。

  好在華夏人吃苦耐勞,這是最大的本錢。

  基特跟尼克已經提過幾次建議,他說華夏員工勤奮敬業,巨岩公司應該吸收更多的華夏員工投身探礦工作。

  這次讓基特過來,其實是抱著挖西青地勘局牆角的目的。

  如果,跟基特等人一起,能掌握最新的理論,能使用最先進的勘探設備,能接觸更多的實戰環境,還能獲得更多的薪資報酬。

  就問你,動不動心?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