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章 擺脫依賴!

  想想十年前國內為了秦嶺隧道的工程進度,從德國進口了一台盾構機,當時竟然花費了3.5億人民幣,而且德國只出售成品設備,盾構機的維護保養全部由德國方面專家負責,並且需要支付高昂的費用才能請得動德國專家,當時德國專家一小時的出工費竟高達600歐元。

  國內在得到設備後才發現德國盾構機不光價格高昂,還老出故障,動不動就罷工,不光問題一大堆,服務還非常差,在維修保養期間,禁止國內技術人員參與其中,還得眼巴巴地等著他們慢悠悠地修好,為此停工數日,往往帶來數百萬的損失。

  這也逼得國內的工程裝備公司開始進行自主研發,不過這方面研發人才確實是很少,尤其是缺少整體系統設計開發人員。

  現在華興集團公司在超硬合金材料技術方面取得了非常多的突破,也可以製造出掘進機的刀盤之類的部件,但是在系統集成方面和關鍵部件設計上面就缺少經驗豐富的人才。

  而且之前華興集團公司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工業機械設備上面,這方面的沒有什麼經驗技術積累。

  所以這次乘著次貸危機石川島播磨重工有求於華興集團公司的時候楊傑也是乘機將他們的建機業務和技術專利給收購下來。

  現在運行在國內的盾構機設備差不多有三百台,百分之八十的設備都是來自德國和霓虹國,國內生產的只有幾十台,而且國產的盾構機一些關鍵的部件還是需要從德國一些部件供應商進行採購。

  因為盾構機工作的環境十分惡劣,尤其是盾構機刀盤、傳動系統、液壓系統的關鍵零部件,必須能夠承受盾構機地下施工時高頻、震動、污染等不利工況的考驗,這直接關係著盾構機樣機試製的成敗。

  這些零部件的研製其實比整機製造難度更大,很多國內的配套企業在零部件的可靠性、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都需要企業的花更多的時間和資金投入解決問題。

  華興集團公司這些年在一些關鍵部件上主要是圍繞著自己公司產品設備的開發,像國內生產盾構機的裝備公司也很少向華興集團公司來定製採購,主要還是採購國外那些成熟供應商的部件。

  其實華興集團公司自己在生產這些關鍵部件的技術實力是絕對具備的,只不過國內的這些國企裝備集團公司為了照顧國企的一些廠家也不願意向華興集團公司進行採購。

  國內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技術的難度,因為再尖端的技術其實都只是一張圖紙,真正困難的是怎麼解決好製造水平和製造理念的問題。

  之前華興集團公司在高端數控工具機等加工機械設備方面表現太過強勢,國內的這些大型國企心中是有些不服氣的,跟華興集團公司之間的關係就有些微妙。

  華興集團公司也是做過市場調查預測,國內十年內可能需要兩千台左右,這麼巨大的一個高端設備市場楊傑怎麼都要吃上一口蛋糕的。

  國內早在五年前就將土壓平衡盾構關鍵技術研製列入「863計劃」,研製總裝的重任落到了中鐵隧道集團身上。

  中鐵隧道集團四年前成立了一支由18人組成的盾構機研發團隊,現在正在研發直徑在6到7米的土壓平衡盾構機,其中主軸承是由洛陽軸承有限公司來研製的。

  其實華興集團公司的軸承技術更好,但是這個中鐵隧道集團公司不想讓華興集團公司參與進去,基本上大部分的部件都是國企單位參與研製的。

  盾構機是高端設備,國外的設備基本上都是數億元,這些年華興集團公司在進入一些原來由國企把持的領域後取得了很多的驕人的成績,很多國企對此是有很大意見的。

  楊傑也是乘著這次機會將石川島播磨重工株式會社旗下的建機業務給收購下來,心裡就有著較勁的意思——

  你們不是不想讓我參與到建設機械設備裡面去嗎,我就自己來搞,就從城市市政工程的地鐵建設開始!

  石川島播磨建機的盾構機很多關鍵部件都是由霓虹國國內產業鏈提供的,這家公司主要是負責設計和子系統集成方面有經驗,同時自己公司也生產一部分的子系統。

  這次將石川島播磨建機株式會社收購下來後,華興集團公司會在霓虹國安那邊會招募更多這方面的技術人才來國內的研發中心進行研發,所有的子系統全部由公司統一設計、製造、測試和使用,讓所有的子系統保持最佳的匹配性。

  現在很多其它品牌只是提供設計,製造的時候使用配套其它品牌的零部件再組裝,這些零部件來源地很複雜,標準規範不一,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楊傑既然接手了石川島播磨建機業務,作為一個技術狂人,而且華興集團公司又是第一次進入這個領域,那麼石川島播磨重工之前的那套模式他自然是不會採用的。

  同時集團公司也不會再使用石川島播磨建機這個品牌,而是使用華興這個品牌,同時也是採用華興集團公司成熟的燃料電池和永磁電機作為動力裝置,自己按照最高的標準來設計開發盾構機的軸承、液壓系統和控制系統。

  當然,除了盾構機意外,其他的建築機械設備也全都採用這樣的模式。

  楊傑決心要打造最好的建築機械設備,自然是按照最高的標準來,全部部件統一由華興集團公司來統一設計、製造、測試及保用。

  行業內之前這麼做的唯一一家企業就是鷹醬國內的卡特彼勒一家廠家,這家公司生產的設備確實也是行業內產品性能和可靠性和使用壽命都要比其他的廠家高出一截。

  既然有這麼一個榜樣擺在面前,楊傑怎麼可能不好好地研究一番。

  他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擺脫對霓虹國原來產業鏈的依賴,像霓虹國國內設計生產刀盤軸承的捷太格特是唯一一家分割設計的大型轉盤軸承製造商,一些關鍵部件的技術專利也都是掌握在其他部件製造商手中。

  楊傑怎麼可能忍受得了這樣的情況,所以所有的子系統必須重新設計開發製造,寧可幾年之內不賺錢他都是要堅持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