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章 開發海洋!

  楊傑對國內的船舶製造產業的情況也是讓公司做過非常詳細的調查了解,可以說國內在這方面的底子很薄弱的。

  這也難怪,國內在改革之前奉行的是防禦性戰略,製造的都是小型的水面艦隻和潛艇,非常缺乏大型水面艦隻的建造經驗,而西方國家幾百年前就奉行海洋霸權戰略,在這方面玩了幾百年,都是積攢下了大量的技術底子。

  華興集團公司作為新加入的玩家,也不可能將國內幾個船舶設計研究院的所有人才給挖過來,所以只能去歐洲挖技術團隊。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西方國家的造船業產能不斷地向亞洲這邊進行轉移,而這些國內的造船廠日子過得非常艱難,這個也給了華興集團公司很多的機會。

  楊傑需要的是富有經驗的船舶設計技術團隊和工程技術團隊,這幾年也是從歐洲和二毛聘請了不少的高級工程師過來,幫助公司建立一套高標準的生產管理標準。

  現在國內的造船業變得欣欣向榮都是因為國內市場的迅速擴大,另外一個就是廉價的勞動力,十幾年時間裡面國內湧現出了數千家的造船廠,是個企業只要能把一堆鋼板,設備,油漆組到一起,船東船檢驗收合格就能混口飯吃。

  乾的熟練的的企業也是各種吹牛皮,這個領先,那個領先的牛皮吹的漫天飛,不過這些企業的生產管理標準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更不會想到過精細化管理,成本管理。

  絕大部分國內的企業都沒有建立船舶設計團隊,都是靠著相互競價來搶這些國外客戶的訂單,質量管控方面,無非自己查,互相查,專門負責部門專人檢查,自己船東船檢驗收。

  而且這些公司內部自查不認真,互相查要麼不存在,要麼互相不得罪,質量部門的人根本查不過來所管理的產品,只能信任施工人員自查,結果船東船檢報驗的時候,問題發現一大把,對船廠印象越來越差。

  實際施工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人幹活不認真,應付了事,盡力把問題脫手留給後道,以致問題日積月累到後面無力回天。

  船廠施工都是追求短平快,採用承包制,外包隊承包任務,只求最短時間把任務交出去拿錢。

  為了完成任務,這些公司無所不用其極,該平的不平,該直的不直,該裝的不裝或者漏裝,只要沒人發現,拿錢交出去就不管了,也追蹤不到。就算交不出去,公關一下就交出去了。

  楊傑在接手洪湖船舶公司後就對公司進行了徹底地整頓,狠抓質量,這些年不斷地建立一整套的生產管理標準,質量管理可追溯,同時船廠的技術部門聘用的都是有著豐富經驗的人員,不少來自洪湖船舶公司之前自己培養出來的人員,也有一批來自海外的工程師。

  同時洪湖船舶公司的設計院和造船廠跟國內這種是分離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而是造船廠技術部門也是全程參與到了船舶數字樣機的研製當中,盡最大可能地避免在建造過程中的修改設計方案。

  在建造過程中修改設計方案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大量鋼板拆換,大量鐵舾件修改,管路修改,設備修改,電器修改,造船成本會直線上升。

  數字樣機技術平台也是很早就導入了洪湖船舶公司的整個流程中,同時公司也是展開了各種內部培訓,這幾年總算是將這個環節給打通了。

  同時洪湖船舶公司也是採購了大量的自動化設備,能夠替代傳統人工的環節全都使用了數位化自動設備。

  這幾年洪湖船舶公司都是努力地在苦練內功,主要的業務集中在了潛水器設備方面,現在拓展的業務是在海洋工程船舶和高端的船舶設計建造上面,主要是滿足華興集團公司本身業務,也沒有急吼吼地去跟國內的這些造船企業去爭搶什麼訂單。

  楊傑深知船舶製造業是個跟全球經濟大環境非常密切的行業,現在別看國內能接到大量的訂單,但是碰到經濟蕭條的時候,造船訂單肯定是要大幅縮水的,到時候潮水褪去,很多造船企業肯定是要死一大片的。

  前世的時候,也是在八九年後全球造船訂單大幅縮水,包括在當時還火熱的海洋工程平台,工程船,以致大部分船廠出現訂單不足、產能能過剩,面臨倒閉危險。

  當時全國幾千家船廠到最後只剩下了幾百家。

  儘管如此,所有的企業當時也基本簽不到好單,僅有的幾單要麼跟船東談判,遲遲不能確定合同事項,要麼單價低到無法想像,沒開工就要虧三成。

  除了軍工企業外,船廠都是青黃不接,日子非常難過。

  除了因為特殊需求,特殊產品,國家會給給一些特別的企業暫時輸血,但是大部分企業是沒這個資格接受輸血的,很多造船廠現在只能搶一些交通工程的鋼結構來湊物量了。

  楊傑既然加入了這個行業,要是淪落到那樣的地步,他還不如拿一塊豆腐自己撞死算了。

  華興集團公司加入這個行業一個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另外一個也是尋找新的應用場景,譬如說在海洋開發上面其實有很大的市場。

  海上運輸這一塊全球玩家太多了,而且這個市場規模也不會再有很大的增容,市場份額基本上都被瓜分完了,各種細分市場都有不少的玩家,而且設備技術都成熟了,楊傑就算將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運用運用在艦隻上面倒是能從中獲得很大的利益,但是這個行業本身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其實他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從海洋中獲得更多的能源,譬如說海洋人工漁場和海洋分類和波浪發電和海洋溫差發電技術設備這些方面的技術研發。

  這些方面規模起來後能夠形成新的產業,這個才是楊傑真正感興趣的地方。

  海洋能與潮汐能、海洋溫差能、鹽梯度能、洋流能等能源一樣,是海洋能源中最豐富、最普遍、較難利用的資源之一,就算現在技術方面不成熟,楊傑也是要做好技術儲備的。

  另外一個就是深海開採這個領域了,這些年華興集團公司一直在深海潛水器和水下機器人方面進行研發,楊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在為開採海底礦產做準備。

  深海挖礦技術跟陸地作業完全不一樣,十噸級別的深海開採設備在海底挖掘,通過長長的管道將礦藏輸送到水面上的大型船隻進行處理,再將廢料泵回海中。

  這個過程中既不需要挖掘礦坑,也不需要擔憂廢石的問題,前期耗資巨大的道路建設和運輸系統的成本幾乎可以不計,而且在陸地上令人困擾的原住民和當地官府的阻力問題也是不存在的。

  現在最大的阻礙就是在深海挖掘設備和勘探機器人的技術還沒有成熟起來,不過這些方面華興集團公司恰恰是走在世界前沿的。

  華興集團公司現在已經開始在這些方面進行各種研製和測試驗證,等到設備成熟起來,深海礦產的開採就會迎來一次新的爆發。

  這方面的想法楊傑也是跟薛岳東等高層討論過,中央對此也是非常重視,也是將深海礦產勘探和開採的技術列入了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當中。

  畢竟海洋沿海國家超過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後的廣袤海洋是屬於全人類的共同的遺產,誰有本事在這方面先搞出可以成熟的深海勘探開採設備技術誰就先受益。

  兔子高層對此自然是非常重視的,國際海底管理局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成立了,但是到現在在開採管理、國際各國之間的轉移支付等這些問題上都是沒有達成一致,基本上在這方面是空白的,留給兔子國內的空間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