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傑也知道國際上既搞飛機又玩汽車的確實有,譬如說日本的三菱、瑞典的薩博、英國的羅羅,但他們憑藉著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雄厚的技術基礎自然可以把汽車造得很好,不過汽車作為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產品,市場營銷跟汽車工廠的管理跟成本控制是最關鍵的,就連羅羅跟薩博都玩不好,就更別說兩航集團公司了。
這些年下來長河汽車跟哈飛汽車還能活著完全靠的是國內的市場體量大,國內消費能力還沒有起來,像這些微型車還有一定的市場,但是隨著人力成本跟物料成本的上漲,而且本來微型車就利潤很低,還要給日本人抽走一半,如果不作出戰略上的調整,等到的結果只有破產倒閉。
而且最怕的就是上來的領導腦子一熱瞎折騰,折騰了幾下後汽車公司就完全折騰不動了,到時候領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個大大的爛攤子還要官府收拾。
楊傑的父母在前世的時候就是國企的職工,對國企裡面的一些作風實在是太了解了,這些國企在重大關鍵領域工程上面確實是有優勢,但是在市場化運作方面確實是做得不夠好。
下午的時候,楊傑也是跟這位二航集團公司的總經理凌大英見了面,這是一位身形壯碩的中年男人,留著平頭,顧盼間透著一股英氣——
他是一位軍專政的幹部。
「楊少,這次我過來主要是想跟你談談汽車業務方面的事情,現在中原汽車公司可不得了,都開始把汽車賣到美國去了,我也是想聽聽你對長河汽車跟哈飛汽車的看法。」
凌大英說道。
中原汽車公司以前的境況也跟昌河和哈飛差不多,但是四五年時間過去,中原汽車公司卻是成為了混合制汽車公司裡面實力最強的一家,現在已經跟海外這些知名汽車廠商對標起來。
凌大英知道,中原汽車公司的是受這位年輕的富豪掌控的,他也許官職等級比這位楊少高,要說在影響力跟經商上面卻是不夠人家看的。
「凌總,我還是想聽聽凌總你自己是如何對二航集團公司的汽車業務作出戰略調整的。」楊傑笑了笑說道。
「我知道中原汽車公司在汽車技術上現在已經很厲害了,我也是想從你們公司引進君悅這款轎車的生產技術。」
凌大英說道。
「凌總,哈飛跟長河都是之前都是以生產微型車為主,在引入轎車車型後需要進行生產線的改造,現在一條十萬輛的生產線改造的費用大概在十億元,請問這條生產線是給長河汽車公司還是哈飛汽車公司呢?這筆費用二航集團公司準備如何籌措呢?」
「這個我也是想由中航科工成立一家空殼的公司,然後通過這家空殼的公司將現在哈飛汽車的資產注入昌河股份,再由昌河股份增發A股來獲取資金,估計能籌措到七八億的資金,如果加上當地官府的支持,興建一條生產線還是夠了。」
凌大英說道。
「凌總,雖然說二航集團公司的內部事務我不該過問,我比較好奇地想問一下,如果我們中原汽車公司願意將君悅這款轎車技術授權給你們生產,請問你們你們如何管理汽車品控,準備組織多少工程師來消化這個平台技術?還是說還是像以前從鈴木汽車公司引進不同類型的車輛進行仿製生產?」
「這個……」
凌大英卻是被問得有些發愣。
他對哈飛和昌河兩家汽車公司的情況還是很清楚的,幾年之前,哈飛跟長河在微型車上的銷量還能賣到十萬輛左右,日子過得相當滋潤,不過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面卻是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現在哈飛已經負債了差不多四億多,昌河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中原汽車公司向瓊州汽車集團和羊城汽車集團提供了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都推出了性能更好的六座到八座的微型客車、九到十二座的輕型客車、十三座以上的中型客車。
中原汽車公司提供了設計方案、動力強勁的發動機跟底盤技術,推出的產品性能非常好,這個細分市場蛋糕被兩家公司給搶走了很大一部分,弄得國內的其他公司日子非常難過。
而長河和哈飛還在使用的是八十年代的技術,只能是拼命地降價銷售,營收上更是雪上加霜。
凌大英知道這個微型客車的細分市場已經不夠養活兩家公司了,這時候再從中原汽車公司引進微型車技術意義不大,他更看重的是正在迅速崛起的家用轎車市場,所以向楊傑提出了這個要求。
不過楊傑的幾個問題確實讓他回答不上來,現在他也是急著要解決兩家汽車公司生存的問題,哪裡還顧得上研發。
他也知道開發一個新的汽車平台大約需要10億到2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有的汽車集團的全年經營額,國外的汽車公司技術開發費用都是從銷售收入中提取,外國公司一般在5%~6%,而現在二航集團公司下面的兩家公司總的營收加起來只有不到30億,活下去都成問題,哪有這個錢搞研發!
反觀中原汽車公司,這些年砸進去的研發費差不多達到了六七十億美金,今年的研發費用就達到了一百二十多億,簡直讓凌大英羨慕得只掉口水。
「楊少,你是技術跟經商上面的奇才,我也是想請教一下你有什麼辦法能夠解決兩家汽車公司的困局?」
「這樣,如果凌總同意的話,我們華興集團公司可以幫助二航集團公司建設一座年產三十萬輛的汽車生產線,我們不占生產線的股份,也可以向二航集團公司轉讓汽車生產技術,但是這條生產線必須優先滿足中原汽車公司跟馬自達汽車公司提供汽車訂單,而且生產標準必須達到我們的要求,至於如何控制成本就要靠你們的本事了。」
楊傑說道。
「楊少的意思是讓我們給你們公司代工?」凌大英吃驚地問道。
「凌總,代工這種模式很常見,我們華興集團公司自己會生產一部分產品,剩下的很多一部分的產能都是其他公司代工的,大家都有錢賺。」
楊傑笑著道:「中原汽車公司需要擴大產能,很大一部分產能會讓其他的公司代工,如果二航集團公司能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的話,每年三十萬輛汽車訂單的利潤還是比較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