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罕見的葬式

  這種怪異的感覺,來自於這樣巨大的墓的形制,與所有見過的古墓都不相同。

  從如此巨大的石頭可以計算出來的工程量來看,這本應當是一個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時代,才有可能完成的工程。

  可是在那樣的時代里,一般都會將巨石雕琢規整,甚至還要刻上浮雕,碑文,絕不可能保留這些巨石原始的形狀。

  於是就好像復活節島石像和巨石陣一樣,給人一種材料與工藝存在著代差的感覺。

  就好比你去一家高檔餐館就餐,店員端上來一盤水煮烏洋芋,說這是他們這裡最好的一道菜那般古怪。

  「這些石頭是從哪裡運過來的?」梁光平首先發現了這個問題,既然石頭都加工不了,又是如何搬運過來的呢?於是一指大石頭,又指了指大石頭後邊的土山:「這是玄武岩,和這周圍的砂質岩層風化土,地質構造都不一樣。」

  「論文上說,這些花崗岩都來自螺髻山,那兒離這裡有好幾十公里遠。」

  「這麼遠?那他們怎麼從這麼遠的地方,將巨石拖到這裡來的?」

  「這個就不大清楚了,總之需要很大的人力。」周至說道:「當時這裡的人叫做邛人,這裡的巨石墓葬最早始於春秋時期,最晚能夠到西漢。」

  「春秋時期中原,甚至古蜀都已經進入了成熟的青銅時代,不過安寧河谷的邛人基本還是新石器,只有少量外來青銅器。」

  「從這些石頭也差不多能夠看得出來,都是原生的石料,只不過挑選得比較精細,選取的都是兩面比較平坦,厚度比較均勻的石材,但是卻沒有加工的痕跡。」

  花崗岩在自然界裡是非常堅硬的石頭,即便在中國的新石器當中,古人都更願意選用礫石來加工,不是他們不喜歡花崗岩,實在是加工難度夠大。

  像這種動輒數噸數十噸的巨石,加工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就算不做任何加工,將這些石料從螺髻山腳下選取出來,通過繩索和滾木一路拖行數十公里,也是相當浩大的工程。

  「有沒有可能利用水力呢?至少可以節省一大段路程吧?」劉洪濤問道:「我好像看過一部記錄片,埃及人利用尼羅河和運河運送石灰岩的石材。」

  「不是那麼容易的。」周至說道:「按照當時的科技水平,我們先假設他們用的木筏來運送石頭,按照原木通常的密度,每立方米六百公斤來計算,其產生的浮力換算成重量,也不過一千公斤。」

  「也就是說,每六百公斤的木材,最大負載量不過四百公斤,多了就會沉沒。」

  「那麼十噸的巨石,需要一隻重達十五噸的木筏來承重,這麼重的木筏要保證不散架,製作的面積就不可能太大,那麼吃水可不淺,不一定能夠在安寧河和美姑河裡安全航行。」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將木頭加工成木板,製造船隻。」周至繼續說道:「但是船隻的製造需要的科學技術比較高,船板的拼接需要比較精細的工具,如果說邛人當時能夠加工出獨木舟,或者樹皮筏子,我覺得可能問題不大,但是要加工出可以運送這類巨石的船舶,還真夠嗆。」

  「所以就還是走陸路比較妥當是吧?對了,邛人應該有馬,甚至可能有大象!」

  「對呀,春秋時期河南都還有大象呢,何況這兒呢?好像漢代的時候這一帶少數民族首領手下還有象兵?」

  「嗯,這些都是猜想,我們可以儘可能大膽一點。」周至說道:「蜀大的考古團隊做過一個實驗,依靠滾木輔助的話,通過二十多人的合作,勉強可以拖動五噸的巨石,要是協作者達到百人的話,移動十來噸的石頭也不在話下。」

  「不過那速度就可以想見的慢了。」李璐說道:「從幾十公里外拖到這裡來,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這叫做群體意識。在古代社會,凡是人群,需要有一種共同的意識讓他們形成一種意識認同,而這種意識認同,又利於將這個群體團結統一起來,形成有效的凝聚力。」

  「這種群體意識是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最終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變成了文化。」

  「這種群體意識在初級社會當中有許多種,其中最普遍的兩種就是禮儀和崇拜。」

  「這種現象在東方一直延續整個封建王朝,在西方也一直延續到工業革命和啟蒙運動之前。屬於社會生產力相對較低,社會分工合作相對粗放簡單的階段,無可避免的產物。」

  「我第一次發現你們文科也挺好玩兒的呢。」李璐笑道:「比如聽你講這些。」

  「肘子不是說這個是墓嗎?好像還是叢葬墓?那這下邊……」梁光平準備嚇一下李璐。

  「這下面已經被考古隊考察過了,現在的地面是考古完成後回填恢復的。」周至安慰道:「所以璐璐你也不用怕。」

  「我本來就不怕。」李璐膽子立刻就大了,還敢犟嘴。

  「赤日爺爺,七五年那次聯合考察,您肯定參加了的吧?」周至問道。

  周至在查閱學校的論文時,發現在七五年春天,由蜀大歷史系、省博和自治區文化館一起組成的「蜀省安寧河流域聯合考古調查隊」,當他們來到安寧河谷流域時,最大的發現就是這種由眾多巨大石塊組成的石堆,

  在清除坑內的泥土時,發現了一些紅陶碎片與一些零散的骨架。經過初步判斷,為多具人體的骨骼。

  因此這裡就不會是一座建築遺蹟的基礎,而多半是一種珍貴的古代墓葬形式。

  在考古學上,中國墓葬的種類很多,但是以磚石墓、土坑墓、火葬墓、崖葬、石棺葬等為主,除了漢代流行鑿山為陵外,就是西南夷喜歡在石頭上挖出石穴,作為崖墓的一種。

  這種以大石為主要載體砌成,並用大石覆蓋作為墓頂的葬式,似乎只有中亞,還有北方一些遊牧民族有過類似的形式,但那也是非常後來的時期了。

  而那些墓葬也基本是獨葬,最多合葬,這種叢葬形式的大墓在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