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周至來說,這是他干老了的業務,從高瀚文大字庫開始,對於軟體工程管理的天賦和實踐水平,曾經讓很多官員和學者都感到驚訝,甚至還讓他寫了一本《信息工程管理》的教材,這本教材在國家需要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的今天,也算是填補了一定的空白,出版之後還頗受歡迎。
因此這點活對於周至來說根本不叫事兒,對他來講,反倒是審核各地大學生的方言錄音,指導程式設計師們如何分辨各種聲學的知識,算一個大活。
比如聲母裡面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聲帶是否顫動,氣流的強弱等的分別。
比如zcs在發音的時候舌尖是輕輕抵住下門齒邊,拼音系統里叫做舌尖前音,但是不少地區發音時,會將舌尖伸出放在上下齒之間,這時候就叫做齒間音了。
而對於zh,ch,sh,拼音系統里叫做舌尖後音,一些方言區會將舌前邊緣跟上齒齒齦接觸,舌尖脫離硬齶,舌面前部向硬齶抬起靠攏,舌面凹下形成一個小孔道,嘴唇略向前突出,這樣發出的音,卻又叫做「舌叶音」。
要寫聲韻分析程序,當然要先理解這些拼音原則,才能夠從聲音中分析出其特徵,作為數據標籤來歸檔和使用。
這個比管理軟體工程累多了,程式設計師們往往是北方人,就算知道平上去入這個概念,在運用的時候往往真不大分辨得出來,你告訴他們平聲開始,尾音上揚是平;平聲開始,尾音下沉是入,他們只會聽得兩眼冒金星,不如粵省,福建客家地區的學生們一聽就能明白。
既明白聲律原理,又能編寫程序的,在這個工作組裡就叫做「綜合性人材」,非常難得,因此這些關鍵性的活,往往需要周至親力親為。
不過也就這點親力親為,要是連這點活都還嫌棄累的話,那就真太不像話了。
因此現在周至有了大量的時間,跟隨老赤日一起進行田野調查,採集和分類資料,將老赤日提供的大量資料編纂成文史類的著作綱要,再將之交給自治州的彝文史籍編纂小組。
這類的田野調查,對周至來說很多時候也算是風光旅遊,讓馬兒背著單眼相機、錄像機、MP3,各種電池,筆記本電腦,最重要是給馬兒準備的豆料,爺倆往往一出去就是兩三天,走訪一些大山裡邊村落中的畢摩。
這也給周至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畢摩社會」的機會,對於畢摩知識的傳承,知識的運用,權威的形成,地位的形成,管理鄉村社會的方式方法,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在習俗中形成的保障等等,這已經構成了一個社會學研究的內容。
這樣的內容其實是非常滿足普通人的獵奇心理的,大家往往會很喜歡看,甚至能夠有機會變成暢銷書。
而這些東西,往往又會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甚至影響到人們的三觀。
比如最近在央視聯播的大型文化紀錄片《血脈江河》,就引發了舉國無疑倫比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血脈江河》,以江河為紐帶,利用大量的最新考古成就,講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融合的大過程。
紀錄片最先從長江和黃河沿岸的文明遺址講起,一天一邊一集,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初始,娓娓道來。
最終這些文明,串聯起了中華大地上兩大區域性文明,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
兩大文明大約在三千多年以前,重現了交流與融合,兩種文明在東部找到了跨越太行山阻礙的諸多小道;在中部找到了進入漢中平原,沿著嘉陵江抵達三峽地區的嘉陵江古道;而最重要的一條通道,則是通過岷江上到青藏高原東麓,再沿著賀蘭山脈進入涇渭流域,與黃河文明交匯的「岷江文化帶」。
在兩條大河的支流上,南到閩粵,滇黔,北到內蒙、甘肅,也都孕育出了諸多燦爛的文化。
此外還有一些獨立水系大區域上形成的文明——瀾滄江,珠江,黑龍江,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沿途的文明遺蹟。
這些文明遺蹟上生活的人們,逐漸形成了華夏大地上的民族多樣性,文化多元性,最終融合成為一個成員眾多,文明特徵既獨立,又融合的民族大家庭
這部紀錄片,以全方位的視角,全新的考古成果,全新的社會學研究成果,從文明發展,歷史變遷,與社會學研究調查相結合,從根本性上闡釋了中華民族為何會始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解釋了為何只有中國才能形成這樣一個多民族共構而成的大一統國家,駁斥了西方關於文明的粗暴定義,駁斥了所謂黃色文明不如藍色文明的可笑論點,做到了有理,有據,有證,而且都非常紮實,幾乎無可辯駁。
尤其紀錄片最後,還將文化變遷與中國人數千年以來孜孜不倦地搞水利,搞運河結合了起來,從最早的大禹治水,到後來的靈渠、都江堰,再到後來的隋唐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說明了中華民族在追求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上的主觀能動性。
這也充分地證明了文明完全可以不依賴於對外掠奪,立足於自生內力,一樣能夠發展起來。也就駁斥了古典公知們描述的長城代表了沒有野心,鄭和下西洋只是為了炫富,中國人發明了火藥而只用來製作焰火等等論調。
在那些人眼裡,祖先不夠野蠻,沒有大肆擴張,只專注於文明的創造、提升、守護,反倒成了罪過;而西方進行殘酷掠奪,殺印第安人,賣非洲黑人,反倒成了文明的禮讚。
這無疑是一種非常可笑的觀點,這部大型紀錄片,在社會上起到了「撥亂反正」的功效。
反響是爆炸性的,就連周至在基地的時候,都能夠聽到同學們在激烈地討論紀錄片裡的內容。
各大高校的論壇上,更是爭論得不可開交,學生們在網上都比較激進,以前只是迷茫,現在有了《血脈江河》提供的大量史實證據,便開始有人沿著紀錄片的綱要思路深挖下去。
三類帖子開始在論壇上流行起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