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風水變化帶來的鬥毆

  第1689章 風水變化帶來的鬥毆

  鄉親們也是知道看人下菜碟兒的主,老赤日威望太高不敢打擾,土良志嚴肅認真難得親近,吳仁中這娃娃時常有點不太靠譜,老鄉這裡天大的事情在他眼裡往往如同兒戲,自然就會以兒戲待之,讓老鄉們很不得勁兒。

  周至就不一樣,跟誰都笑眯眯的,你給他說點事兒他是真上心,總要想辦法給你解決。

  人也挺能幹,又會開大車,又會當電工,還會拿機器打包穀碴子切土豆片子磨黃豆漿子,會變著法兒做好多好吃的東西……

  現在還能跟大畢摩一起引水翻山,這得是多大的本事兒?

  反正來這兒才兩個星期,鄉親們已經把他當做自家人了,有啥問題都喜歡找他。

  吳仁中現在也算是明白了如何和鄉親們拉近關係了,周至提出來的幫鄉親們「帶貨」,就是個絕佳的好主意。

  周至買來的小拖拉機車頭,配上了自製的拖斗,如今每逢集市,吳仁中便和周至的衛士一起,拖著鄉親們去趕圩,每次拖斗和衛士車頂都堆得滿滿當當,人全都擠在車裡,那味兒熏得周至都不敢關上一點車窗。

  不管條件是多麼的艱苦,周至卻認為這是鄉親們開始接觸外界的第一步,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樣的,在老家福寶,自懷,也有鄉民們一年只下兩次山,買點鹽巴、火柴、洗衣粉,剩下全部自給自足,那樣的日子裡,人心難得有一點推動力,就很難有富裕起來的心氣兒和動力。

  多去幾趟圩集,賣點家裡的農產品,不論多少吧,就可以多多少少換一些東西,可以是一包咸鹽,可以是幾盒火彩,甚至是鄉場上一碗米粉,一兩散酒。

  不管是什麼吧,只要小甜頭嘗過了,就很難不想著更大點兒的甜頭。

  心氣兒勾起來了,別的事情就好辦了。

  這就是周至要組織娃子們從家裡拿蕨菜乾出來賣給他的原因。

  當然他也要不了這麼多的東西,準備收集一定量後就給寄到蜀都去,反正也沒多少錢,交給馮雪珊當福利發給大家都行。

  可是得人親近也有遇到麻煩的時候,那就是現在,過來要敬周至酒的人不老少。

  夾川也算是白酒之鄉,幾乎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酒廠,周至的酒量在老家也算是不弱了,可是在這裡完全拎不上個,好在他比吳仁中奸猾得多,喝到差不多就開始裝醉,誰都叫不醒的那種,鄉親們每次把他灌成這樣,就心滿意足地抬他到床上,還一個勁說他酒品好。

  嗯,每次都不推脫,一直喝到把自己醉昏為止,喝醉也不耍酒瘋也不吐,就是不吵不鬧地睡覺,這酒品還不得人人翹起大拇哥?

  好幾次周至是真的把自己搞睡著了,一覺起來還神清氣爽,到書房裡奮筆一通宵都思如泉湧那種。

  今天是大場面,鄉親們舉杯過來的老多,這陣仗讓周至暗暗心驚,因此早早就安排自己醉死了。

  ·

  ·

  ·

  彝族人不知道有沒有風水這一說,但周至知道他們的文化其實也是博大精深,六方五聲五色五氣五行生剋這類樸素的哲學概念,他們同樣也有。

  聯和鄉的水之前都是地下水,鄉里的房子聚落是沿著山坡修的,有一條小石階組成的街道,街道兩邊有兩條小水溝,水溝早就沒水了,基本就只剩下了雨季排水的功能。

  偶爾還充當廁所,這又是一個陋習。

  鄉親們不講究,往往不論男女,查爾瓦斗篷合起來一蹲下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水溝簡直就是專為此事兒而設的。

  但是溝里又沒有水,這些東西堆積起來就是巨大的衛生隱患,往往要堆積到雨季來才能被水流衝到美姑河裡,在雨季來臨之前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

  現在溪水翻過了土坡,重新來到了聯和鄉,在後山上蜿蜒過雞場的前方,然後順著溝渠流進鄉里,沿著街道兩側的水溝一路沖刷下來。

  在老時節里,就類似許多少數民族村落那樣,這條水溝里的流水是供人飲用的,家家戶戶的房子可以修的一般,但門口都會有一道石板橫跨水溝,可以洗衣服,洗菜。

  講究些的人家,會在水溝邊改出一個深一點的石板鋪設的小水池,用來代替水井,積蓄的水是用來飲用的。

  由於水溝一年裡頭有半年都沒水,導致許多人都忘記了它本來的功用,現在水流重新形成,家家戶戶每年的潺潺溪水都成了一景。

  從美姑河和鄉里幾口水井裡挑水有些累人,於是有人開始重新從水溝里取水。

  可是還是有人保持著老習慣,往水溝里撒尿。

  當打水的人見到了撒尿的人,矛盾就產生了,甚至形成了鬥毆這種惡性事件。

  彝族人愛鬥毆也是傳統,在古代整個涼山地區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家支」構成的,而所謂的家支,其實就是小型社會系統,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聯結起來的父系血緣集團,採用以父子連名制的譜系來鞏固和延伸血緣關係。

  每一「家支」有其共同的祖先和姓氏,「家支」因與成員的生產生活、經濟、政治、勞動、倫理道德等關係密切而成為「親密群團」。

  家支內部還分出了血緣等級,歷史時期,彝族社會分為屬於土司的茲莫、屬於貴族黑彝的諾合、屬於低級平民白彝的曲諾、以及屬於奴隸階層的安家娃子阿加和鍋莊娃子呷西。

  這就產生了許多關於「家支」的諺語,比如「猴子生存靠樹林,蛤蟆生存靠水塘,彝人生存靠家支」,比如「九代為家門,十代為親戚」,比如「一人有事百人幫,一家有難百家當」,比如「切莫壞家支,家支是院牆,人無家支管,捻線離毛團。」

  在歷史上,統治階層為了達到統治目的,往往會有意地挑撥家支間的關係,許多家支存在世仇關係,還由此形成了獨特的戰爭專有名詞——「打冤家」。

  直到五六年國家在這一地區實施體制改革,彝人才「一躍千年」,來到了現代社會。

  因此彝人的性格里都充滿了好勇鬥狠的一面,這樣的時候找娃娃幹部都不靈了,得升級到大畢摩那裡「斷公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