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新起點,新氣象
再熱鬧的話題,也有過去的時候。
鬧騰了幾天,關於李東的新聞總算漸漸淡了下去。
這幾天,李東也是不堪重負。
走到哪,都有人多看他一眼, 議論他幾聲。
到最後,李東只好減少了露面的次數。
還好,華夏這麼大,每天發生的事情多,大家也不會專門盯著他。
隨著奧運會的臨近,隨著存款準備金率再次上調股市大跌, 大家的視線漸漸轉移。
首富, 錢再多也是別人的。
股市暴跌,那才是他們自己的錢。
一邊是奧運會即將到來的喜悅, 一邊是股市暴跌的慘澹,這個6月,華夏人處於冰火兩重天當中。
炎熱的夏天,也溫暖不了股民心中的冰寒。
……
隨著股市再次暴跌,先前下跌趨勢減弱的地產市場也進入了又一個寒冬。
6月14號,李東的個人財富還有720億。
等到了6月20號,一個星期的時間,李東的財富就縮水了10個億。
東宇地產旗下的那些地皮,也隨著這輪地產寒冬,進入了縮水期。
李東這邊縮水,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
各大地產商的財富也進一步縮水,一手房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都不景氣。
隨之而來的,則是大批的關店潮。
關的不是地產公司,而是中介公司, 一手房市場都不景氣, 更別說二手房市場了。
根據相關統計, 光是滬市一地,前兩年中介門店達到了16000家,可08年剛過半,歇業的達到了一半,還剩下的也就八九千家了。
好在李東不靠這些地皮吃飯,地產市場慘澹,零售市場倒是沒受太大的影響。
有專家說,金融危機對零售行業的影響會延遲半年。
也就是說,現在零售行業沒受到影響,不是零售行業堅挺,只是危機延遲而已。
對這話,有人深以為然,有人卻不以為意。
李東就屬於不以為意的那種,他不太在乎這些專家的話。
這當前,連家樂福那邊都有些怕了,生怕李東不再一次性接手家樂福。
而華潤、百聯這些企業當中,也有人對媒體透露消息,遠方的這次併購不太理智。
在金融危機衝擊華夏市場的時候,李東耗資百億以上併購家樂福,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抉擇。
就算想做大零售市場,也可以等等看。
有人說,「李東膨脹了!」
一個首富的名頭,加上一個超市第一的名頭,讓李東忘乎所以。
一百多億的資金,這時候拿來吃利息,都比併購家樂福划算。
不是一個人這麼說,很多人都這麼說。
……
外界的質疑聲,李東沒有在意。
陳浪繼續和家樂福加速談判進度,在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前提下,家樂福如今很是配合。
6月21號,雙方進行了最後一輪談判。
談判主要確定幾個大方向問題,第一,併購資金多少,如何支付?
第二,家樂福如何進行交接,高管去留問題。
第三,到期門店關停改造,支出誰來承擔?
第四,家樂福品牌是否保留一段時間再改換門牌,還是協議達成之後就迅速進行全國範圍大換牌?
第五,也是相對零售行業最為重要的一條,後台整合。
後台整合,其中涉及頗廣,雙方的會員體系整合,商品採購和銷售體系整合,供應商系統整合……都可以歸屬於後台整合範疇。
這才是零售企業的根本,也是家樂福價值百億以上的核心所在。
要不然單單只是門店,還不保留品牌經營,上百億的資金就有些多了。
家樂福有其成熟的運營體系,紮根華夏13年,根基雄厚,遠不是遠方這邊簽訂幾十家合作企業就能替代的。
光是這一點,雙方接下來還有的談。
大方向定了下來,接下來才能進行細談。
這也是李東之前在媒體面前說,得等到7月份才能公布的原因之一,不單單是為了擴大供應商大會的影響力,也是因為時間的緣故。
……
21號晚。
和家樂福談了整整一天的陳浪給李東打來了電話。
這時候,李東正在吃晚飯。
一看到來電,李東急忙丟下碗筷,走到旁邊接起了電話。
電話一通,陳浪便疲憊道:「李總,大體上達成一致了。」
「好!」
李東喜形於色,雖然知道這時候陳浪很累,可李東還是問道:「大致上和我說一下協議內容,簡略一點就行。」
陳浪也做好了匯報的準備,聞言馬上道:「具體協議內容,我讓人給總部發了傳真過去。
不過我先大略和您說一下,也好有個準備。
第一,就是資金的問題。
這次併購資金,經過幾輪談判,最終確定在114億。
按照您的意見,我們和家樂福達成一致,可以分四期以現金模式進行支付。
第一期的資金,首付比例不低於30%,協議正式簽訂後的一個月內,必須要到位。
而接下來的三期,從明年開始,半年為一期,一年半之內全部付清。
也就是10年7月份之前,所有款項必須結清。」
李東微微沉吟片刻道:「這個問題不大,你繼續說。」
按照遠方這邊的意見,最好是在三年內付清餘款。
一般涉及這麼大規模的併購,三年時間不算長,也是很常見的事。
不過家樂福顯然不願意,李東也沒強求。
一年半時間,加上今年,實際上也有兩年時間了,出入不大,李東覺得兩年之內分期償還對自己壓力還可以。
「第二,高級管理層的問題。
我們和家樂福簽訂的協議是未來半年時間內,遠方陸續派人接管,原家樂福高管必須完成交接才能離去。
這期間的福利待遇,全部由家樂福承擔,另外交接不順利的話,我們有權利要求延期。」
說到管理層問題,李東想了想道:「這點我不說你也明白,不容易,或者難度很大。
半年時間,交接家樂福一百多家門店,以及整個後台體系,困難重重。
我雖然給你定了目標,不過你還是要穩一穩,這當前,不能出現任何差錯,要不然耽誤整個家樂福體系的資源整合,損失更大。」
陳浪沉聲道:「這點我明白,李總放心。」
說著陳浪繼續道:「第三,關於門店改造關閉問題……」
家樂福和遠方門店有部分重合,加上還有一部分租約到期,是續租還是關停,也是個問題。
這一點上,遠方也談不上吃虧不吃虧,原本就做好了這種準備。
家樂福打包出售,就已經考慮過這些問題,評估價值出現大幅度降價,也是和這個有關。
要不然,114億想談下這次合作,幾乎不可能。
想想好又多就知道了,06年的時候,好又多營收只有家樂福一半,併購價卻高達10億美金,換算一下人民幣,按照當時的匯率也將近有80億人民幣。
當然,不排除雙方報價虛高。
這也是業內常態,併購價當然要說的高一點才行,能提升企業價值。
50億吹成100億的也不少見,實打實的報價不是沒有,不過很少就是了。
就算虛高了一點,按照外資的作風,實際報價也不會低於70億。
家樂福是對方兩倍規模,140億其實只是保底,企業的價值也不單單只是這麼計算,規模擴大一倍,價值一般都不會只是1+1這麼簡單。
要是沒有遭受抵制,要是沒有遭受毒奶粉事件,要是沒有遠方打壓挖人,要是沒有金融危機……
好吧,出於種種原因,家樂福才會以114億的價格打包出售給了遠方。
換成07年,家樂福華夏業務,價值恐怕不會低於150億以下,有時候商業競爭就是這麼殘酷。
幾件小意外,導致家樂福半年後,價值下跌40億之巨,恐怕也是家樂福去年沒想過的事。
占了這麼大的便宜,遠方當然也得付出一些,部分門店關店改造,租約續期,都得遠方自己解決。
……
李東和陳浪一說就是將近一個小時。
原本說簡單匯報一下,到後來兩人都忘了這事。
直到沈茜走過來提醒道:「飯菜都冷了,工作什麼時候都能處理,沒必要趕在一時。」
李東這時候才醒悟過來,對著電話那邊道:「那行,先這樣吧,咱們回頭再詳說。
近期有空的話,你回來一趟,正式簽協議的時候,我應該會過去。」
「好。」
「……」
兩人說了幾句,李東掛斷電話,心情不錯道:「談成了。」
「早料到了。」
沈茜見怪不怪道:「要是沒談成,你也不會聊到現在了。」
李東呵呵笑了起來,走到餐桌上拿起碗筷準備繼續吃飯,沈茜奪過碗筷對保姆道:「張姨,重新給李先生盛碗飯,剛剛熱的菜也端上來吧。」
保姆急忙進了廚房,李東一邊等待一邊道:「114億,價格還算在我預期範圍內,這次併購家樂福之後,遠方在華東、華南、華中、華北這四大區域的布局差不多正式完成了。
結合遠方超市原有體系,以及上次說的開拓粵省、閩南、湘南、冀省四大省份的業務,大半華夏,不,華夏經濟中心盡入我囊中!」
此刻的李東顯得意氣風發,他有理由自豪。
4年的時間,完成了大半個華夏區域的布局,做到零售霸主,難道不值得自豪嗎?
重生雖然給了他很大幫助,可不代表重生就是萬能的。
抓不住機遇,重生一次也是白搭。
這些年,李東抓住了很多機會。
無論是擊敗蘇果,還是併購家樂福,包括之前在江北稱霸拿下客隆,那些機會都是一閃而逝。
抓不住,那你就錯過了這些機會。
而李東,全都抓住了,這才有了今天的遠方超市,今天的零售霸主。
見他面露得意之色,沈茜輕笑道:「知道了,你厲害行了吧。
不過別忘了,還有西南、西北、東北這三大區域呢。」
無論是家樂福還是遠方,對這三大區域布局都不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這三大塊,算是經濟欠發達區域,投資和產出不成正比。
在沒拿下中原沿海地區之前,一般企業都不願意去那邊大規模擴張。
現在在那邊發展的比較好的,也就大商集團市場占有率不錯,其他的零售企業,都是零零散散的不成體系。
聽沈茜說起這個,李東有些無奈道:「也是,不過這三大塊只能等等了。
再說我們現在在山城也布局不少,回頭以山城和川蜀為核心,西南地區難度不大。
最重要的還是東北和西北兩大塊,東北還好點,西北那邊想做大,不是一般的難。」
見李東又陷入了沉思,沈茜滿臉的無奈,催促道:「好了,我就不該提這些。
你先吃飯再說,吃完了慢慢談,真是的,一頓飯都吃不消停。」
李東失笑,接過碗筷,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
6月23號,李東奔赴鄂省,和中白洽談擴大合作事宜。
遠方和中白的合作,早在06年就展開。
當時鄂省那邊希望能促成中白、中商、鄂武商三家合併事宜,中白董事長汪艾群不甘讓位,去京城找關係。
就是那一次,李東和汪艾群有了合作基礎。
之後李東決定往鄂省擴張,中白提供了不少方便,不過隨著遠方漸漸做大,以前合作的關係,現在也漸漸有些變化。
中白現在雖然和遠方聯手,擠壓了中商和鄂武商的生存空間。
可鄂省,也漸漸被遠方占據主導地位。
到現在,中白雖然明白驅狼吞虎這招用過頭了,可也沒辦法回頭,只得硬著頭皮繼續和遠方合作下去。
當天晚上,李東和湘南會談,就下一步遠方集團進入湘南發展,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備忘錄……
直到此刻,李東才漸漸擺脫了年紀的限制,不再是眾人眼中的小輩。
他是千億集團的掌舵人,華夏首富,23歲的年紀帶來的不再是小覷,而是更大的重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