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百校聯考(三)

  說起來,大興縣學教諭張應華一家人也真是命苦。

  前些年,他擔任縣學訓導,薪資微薄,只能勉強混個溫飽,平日裡想買兩斤肉吃打牙祭,都需要反覆權衡好幾天。

  後來,周進擔任大興縣令時,張應華也時來運轉,不僅從訓導升任教諭,還搭上了紫檀堡高速發展的順風車,多多少少吃到了一些紅利,賺得了好幾百兩銀子。

  想著為兒子張含光的婚事做打算,以及他自己辦公方便,張應華最終決定分頭下注,不僅在北平城中購買了一套一進四合院,價值八十兩銀子,還在萬柳園購置了一套宅院,價值一百五十兩銀子,這還是看在他是周進一系外圍成員的份上,給出的一個優惠價。

  紅樓世界之中,可不興什麼貸款買房。張應華為了湊夠這兩筆銀子,搭進去了自己的一半積蓄。

  可誰曾想,就在他覺得好日子就在後頭時,女真諸部會從喜峰口入關,直接殺到北平城下,連帶著紫檀堡也遭受重創,昔日繁華都變成了過眼雲煙。

  張應華一家人,也在這個過程中損失慘重。他們在萬柳園的宅子被炸壞了且不說,張應華還有一張價值一百兩的銀票,藏在萬柳園那處宅子裡的書房暗格之中,如今萬柳園損毀嚴重,他那間宅子都變成了殘磚斷垣,哪裡還找得到?

  受此打擊,賈代儒托人上門給賈芝提親,想要迎娶張含亮時,張應華夫婦倆便很快同意了。他們怕再耽擱下去,手中銀錢用盡,到時候連一份像樣的嫁妝也湊不齊了。

  家事還好說,湊合也能過。

  更為要命的是,張應華的立身之本,剛修建好的大興縣學,也被炸沒了。

  張應華作為大興縣學教諭,帶著縣學師生數十人,寄居在北平城中一處小廟之內,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

  寺院中的主持剛開始態度還好,但隨著遷延日久,主持也有些不高興了。他開誠布公地說道,這一家小小的寺廟,僅三五畝大小,勉強塞一二十個人足以,又如何能承受得住數十人,長年累月寄居在這裡?

  「佛門乃清修之地,不能褻瀆啊。」主持喟然長嘆道。

  言下之意,當然是想讓張應華帶人離開,不要影響到了他們這家小廟的佛門生意。

  對於這番話,張應華都不敢往下接。當初得知女真人入關後,他便受命帶著縣學師生躲入北平城中,原本想著不過是一兩個月,頂多三五個月,便可以重返紫檀堡,誰曾想,他們在這處小廟中,一住就是一兩年,也難怪人家主持不樂意了。

  他們這些出家人,沒有拿起棍棒趕人,已經算是涵養功夫頗深了。

  這也是大興縣學教諭張應華和大興縣學訓導王成學,成天堵在順天府衙門,要求上官們解決大興縣學辦學困境的重要原因。

  他們不堵在順天府衙門討說法,便要被出家人攔在跟前討說法啊。

  因此,當順天府學教授周進將張應華和王成學二人,從順天府衙門接到自己家中說事時,這兩位縣學官員,都一把鼻涕一把淚,說起了心中的委屈。

  「我以前做夢都想做縣學教諭,想著沂水春風,教學相長,潤物無聲。可現在,縣學師生數十人,擠在那座小廟中艱難度日,平日裡不要說複習功課了,就連一日兩餐也不能保證。我也去找過新任大興縣令,可他剛一上任,就攤上紫檀堡大爆炸這一攤子事,錢糧稅賦一下子回到前些年那種水平,年底考核怎麼辦?他心理壓力極大,又怎麼顧得上大興縣學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張應華嗟嘆道。

  王成學也是滿腹怨言,「想我以前尚未出仕時,每逢在順天府衙門出現,誰不湊到我身前,說兩句噓寒問暖的貼心話?可如今眼見我掉入了大興縣學這個亂攤子裡,他們見到我就像是見到了一坨臭狗屎,生怕我向他們討要一個說法。我真是服了這些鳥人。」

  「好了,好了。你們都少說兩句。」周進不以為意地說道,「左右不是什麼大事,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事情,何必如此焦躁?」

  張應華心中一喜,感覺有戲。剛開始,周進上任順天府學教授時,他也不是沒有向周進求救的意思。但順天府學也窮得叮噹響,以至於廩生聚集,前往順天府衙門告狀,此乃他親眼所見。

  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他張應華又怎麼好意思湊到老領導面前,讓對方多操這份心?

  但周進若是願意主動施加援手,那情勢就有所不同了。

  想想也是,順天府學先前是有些經濟困難,但眼下他們通過百校聯考,連那些貧苦廩生都發了一筆小財,順天府學的公帳之中,更是多了一二千兩銀子的巨款,只要周進願意牽頭解決大興縣學的辦學場地問題,那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再不濟,在柳家花園劃出一排房子,安置大興縣學,那也是分分鐘的事情呀!

  但周進卻很快打消了張應華的這個念想,「不瞞兩位,順天府學是有一些余錢,但這是順天府學的錢,只能用在順天府學師生身上。我哪怕作為順天府學教授,也不可能獨斷專行,挪用公款。除非……」

  「除非什麼?」張應華追問道。他心想,只要不是過分的事,哪怕讓他張應華跪在地上叫爸爸,也不是不行啊。周進是一品松江伯,社會地位遠在他張應華之上,但凡松江伯真有意收一名乾兒子,說不定還輪不到他張應華頭上呢。

  周進慢條斯理地說道,「除非大興縣學師生都變成順天府學的人,那我無論怎麼做,都名正言順,對上對下都有一個說法。」

  張應華一下子愣住了。周進這不等於什麼都沒說嗎,大興縣學是大興縣學,順天府學是順天府學,大興縣學師生又怎麼可能變成順天府學的人?

  但王成學乃順天府尹王允之子,從小在府尹大人身邊耳濡目染,很早就培養出了人情練達那一套,聞弦而知雅意也幾乎變成了他的一種本能。

  王成學脫口說道,「松江伯的意思,是想讓順天府學和大興縣學合併?」

  前朝至今,順天府學和大興縣學便時常分分合合,直到周世宗陳迪奪得大寶以後,北平城中,順天府學和大興縣學、宛平縣學分設才成為慣例。

  如今周進想要讓順天府學和大興縣學合併,也不是說沒有祖制可循。更為關鍵的是,他一下子解決了諸多方面的問題。

  對於順天府學來說,一是編制不夠,尚缺一位經承、一位攢典,吏部也不可能一下子補齊。

  真有意參加吏部銓選者,也是想做一縣主簿、典史之類地方官,待遇高,油水足,吃拿卡要,一年掙個數千兩銀子也大有希望。

  反過來說,要是做了順天府學經承或攢典,和那一大幫子窮苦廩生打交道,不被人家告上一狀就是好事了,從哪裡能掙到錢?

  前一個掙錢的王戰,目前待罪在家,家產搭進去了一小半,還沒有完全脫罪呢。

  這就好比周進上一世,雖然都是副處級,但地區一中副校長和下面縣上的副縣長,傻子都知道怎麼選。

  誠然,現在有松江伯周進擔任順天府學教授,出面組織順天府學考試委員會,通過百校聯考掙錢,但這是他周進威望好,聲譽高,腦子活,別人不知道他的後手,不敢依照葫蘆畫瓢,以至於讓順天府學做起了這個獨門生意。

  但若是周進外調,順天府學還能壟斷百校聯考嗎?恐怕很難,到時候仍舊要回到清貴文官的老路上去。

  既然沒有人來做官,順天府學和大興縣學合併,張應華和王成學來到順天府學做經承和攢典便成了應有之義,能立即解決順天府學人手不足的問題。

  而且,大興縣學數十名生員,也能參與到百校聯考中來,做一些監考、後勤、跑腿之類的庶務。

  而對於大興縣學師生來說,合併到順天府學,便能立馬得到安置,不必再受那幾個出家人的鳥氣。一心進學者可以好好讀書,混日子融圈子的人,也有利於搭建更多人脈。

  至於張應華和王成學,也算是從大興縣學這個亂泥塘中闖了出來,有松江伯周進掌舵,怎麼都能撐上一段時間,過幾年安生日子。

  思來想去,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張應華和王成學二人便不再猶豫,痛痛快快地答應了此事。

  這以後,張應華和王成學便兵分兩路,張應華去找大興縣令進行交涉,王成學則找到自己的父親王允,討論府學、縣學合併之利弊。

  為了推進此事,張應華和王成學還帶領縣學師生數十人,從那座小廟中退了出來,以至於讓廟裡主持還感覺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反思他這些天以來,是不是對大興縣學師生太過於咄咄逼人,以至於他們寧肯流落街頭,也不願意在小廟中住宿?

  不過,他也不敢出面挽留大興縣學師生,要是人家真要重新搬進來,他這裡也不大受得了哇。

  隨後,關於順天府學和大興縣學合併事項的提議,便由順天府尹王允大人牽頭,順天府學教授、順天府學訓導、大興縣令和大興縣學教諭等人副署,遞交給了禮部,經禮部司官會審後,提交內閣討論。

  這還談論個毛?

  誰反對順天府學和大興縣學合併,誰就要為大興縣學數十名師生流浪街頭一事負責。大家做個太平官難道不好,非得堵住別人的上進之路,給自己惹麻煩?

  就算是看周進極不順眼的禮部主事張有為,也不能不承認道,「順天府學和大興縣學合併一事,勢在必行。不僅有利於順天府學做大做強,也有利於順天府學和大興縣學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破解大興縣學螺獅殼裡做當場的難題。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讓順天府學和宛平縣學合併,打造北平又一名校。」

  說得宛平縣學教諭雷濤也心動了起來,他也想跟著周進吃香喝辣,參與到百校聯考中來,他也不貪心,每年混個試卷評審費數百兩銀子,讓家中那位美妾的胭脂水粉管夠,就心滿意足了。

  雷濤便慫恿宛平縣令聯名提議,想要趁熱打鐵,讓宛平縣學也合併到順天府學。

  宛平縣學歸宛平縣令來管,雖則使得縣令大人的權柄更多,但責任也更大,每一個任期之內,有多少人考中進士、舉人和秀才,那都是可以說道一二的。若是宛平縣學併入了順天府學,這個文治教化之責,自然得由順天府學教授來承擔,他宛平縣令的責任便要輕多了。

  一句話總結,宛平縣學合併給順天府學以後,幹得不好與他無關,幹得好則能分一杯羹。

  宛平縣令當然也要積極推進此事,以便及早甩鍋了。

  但朝廷也不是一個提線木偶,下面的官員說什麼就是什麼,人人都甩鍋給別人,那還怎麼勤於政事?

  大興縣學確實沒辦法,數十名師生露宿街頭,影響很不好,幸虧現在是夏天,除了蚊蟲叮咬,倒沒有其它不便。

  但你們宛平縣學,有固定的辦學場地,有穩定的經費來源,還想要合併到順天府學,這不是故意添亂嗎?

  因此,禮部堂官叫來宛平縣學教諭雷濤,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讓他務必轉變思想,開動腦筋,學一學人家順天府學怎麼自籌經費,而不是等著天上掉餡餅。

  經過朝堂之上一番討論之後,內閣原則上還是同意了將大興縣學合併到順天府學一事,還讓禮部下令,吩咐順天府學教授周進和順天府學訓導傅檢,不必等到朝廷的正式公文下發,便可以先積極接收大興縣學師生,省得讓師生們一直露宿街頭,丟了順天府的臉面,也丟了大周朝的臉面。

  禮部這邊,則需要繼續協調順天府和大興縣,說定雙方出資比例,一直吵嚷到當年七月份,才說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