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過了單元測試。記住本站域名」謝靖煙微微一笑:「因為比較簡單,所以都是滿分。」
「聽聽這話。」羅玉蓮笑道:「二妞還嫌棄題目簡單,這滿分可不是隨便能考的。」
「不是說你們三年級有作文了嗎?」陳振一旁揉著糯米粉團:「你沒扣分。」
「沒有。」謝靖煙微微搖頭:「老師說我現在的水平已經超過一個普通小學生,因此扣分的話,沒有理由,而且不是期末統考。
因此根據目前來說,我的作文成績在單元測試中滿分是正常的。」
謝靖煙倒不是炫耀,這些還真的是阮老師的原話,主要還是單元測試的要求本身就比期末考試寬鬆。
「我們家也就二妞會讀書。」羅商一旁也道。
「大妞像你,不愛讀書。」羅金蓮看了一眼一旁的謝如煙,取笑道:「這算不算是外甥像舅的又一種體現。」
謝如煙似乎愣了愣,然後道:「姆媽,我今天很乖的,也沒得罪人,你幹嘛說我。」
「我沒說你,我說你小舅舅你,跟你一樣不愛讀書。」羅金蓮道。
「姆媽這話不多,其實我們也不是不愛讀書,只不過我們的興趣不在讀書上,你看我喜歡古琴,我每天不是很努力的看古琴琴譜嗎?而且文化站的老師說我彈古琴還是有天賦的。」謝如煙表示不服氣。
不喜歡數學語文不代表自己不愛讀書,對於琴譜,她還是很喜歡的。
「這一點我贊同大妞的說法。」羅商忙道:「我雖然不喜歡念書,但是現在夜校學習的經濟學我還是學的很不錯的。」
「算了算了,你們甥舅倆就一旁去說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吧。」羅金蓮微微搖頭表示。
羅埠結婚這一天,謝靖煙和謝如煙都請假了,因為他們要代表羅家去迎接新人。
一個拎著借來的錄音機,裡面播放著喜樂;一個拿著黃銅爐子。
兩人在前面帶路,這是鄉村迎親的一種風俗。
在這裡,迎親有一個習俗,迎親的姑娘必須是男方的未嫁女,血緣越親近越好,最好是晚輩,如果沒晚輩的話,平輩也成。
羅埠的兩個姐姐都已經結婚了,自然不能找,因此只好找侄女或者外甥女了。
羅冰冰年歲比謝靖煙還小兩歲,才六歲,除非是實在沒人,不然不好讓她去。
所以選擇了謝如煙和謝靖煙姐妹兩個。
他們姐妹的年齡也差不多,一個八歲,一個十三歲了。
原本謝如煙年歲大,應該沉穩淀,這樣她提黃銅爐子是比較好的,可是偏偏,謝家姐妹性格迥異。
謝如煙比較跳脫,相對來說,謝靖煙就比較穩重了。
因此謝如煙提了錄音機,謝靖煙提了黃銅爐子。
黃銅爐子裡面已經有碎小的碳火在燃燒,是火燙的,代表生活紅紅火火。
好在如今是農曆二月,還算是冷的日子,因此這般提著也不擔心燙手。
接人去,羅埠特地去找了一輛拖拉機。
現在一般結親都是自行車,好一點的拖拉機,若是找小汽車結親,那絕對是有錢有勢的人家。
而羅埠能夠找到拖拉機還是因為他認識貨運站的人,因為這是喜事,所以羅埠這麼一說,他們自然也樂意幫忙。
這種幫忙接人可是美差,不光可以吃到喜酒,還能拿到喜錢喜煙,總的算起來,一天的收入比上班還多一點呢。
謝如煙和謝靖煙就坐下了拖拉機裡面擺放的小椅子上。
沒法子,兩人不大,讓她們做拖拉機的車沿,擔心有危險。
新娘叫做李小麗,是鄰鎮黃家埠村人。
從羅家到離家,拖拉機也花費了四十多分鐘才到,可見,還是有點距離的。
而且黃家埠村比較靠近海,算起來這裡居住的大部分都是漁民。
如今的漁民不像後世,就算再窮,總有一艘船,有船就不算真的窮。
如今的漁民是真的窮,日常家中生計都是靠趕海才能維持。
李家還好,李小麗的父親會高蹺捕魚,所以家裡溫飽還是沒有問題的。
其他人還沒有李小麗家舒服呢。
李小麗嫁到九閣鎮,即便羅家條件不好,可對於現在的黃家埠村人來說,都是高攀了。
因此過來道喜的人不少。
尤其迎親的人來了,他們都出來看熱鬧,順便得一點喜糖喜煙的。
羅埠這方面自然也不吝嗇,下了拖拉機,看見人就分糖或者煙,可以說這方面,羅埠的情商還不是不錯的。
謝靖煙今生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個舅媽。
李小麗這人前世的話,不算好也不算壞,這是對於謝靖煙他們一家來說的。
大概是出身貧窮的關係,所以李小麗很看重錢財。
過門後,羅埠的錢羅齊氏就不再管。
而李小麗得了錢,就不願意掏出來,日常吃喝,能蹭羅齊氏的就蹭,穿的上面也是。
雖然在穿的方面老話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可到了李小麗這裡,不光縫縫補補又三年,而是縫縫補補十三年還差不多的。
謝靖煙記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個夏天,羅埠給他們來送他豐收的西瓜,到他們家後,脫了外衣,結果他們發現羅埠穿的汗衫背心全部都是洞,跟他們家用的抹布有的一拼,一問才知道李小麗藏著錢就是不買新的。
可你要說李小麗不會做人吧,逢年過節禮數還是到的,像家裡豐收了瓜果蔬菜,也會讓商埠送到親戚家。
總之在謝靖煙的心中,李小麗算是一個比較矛盾的人。
如今的李小麗還年輕,才過門,謝靖煙想著是不是提醒羅齊氏一下,反正現在還沒分家,就暫時讓羅齊氏管著好了。
等到羅商結婚還需要幾年,到時候分家了,再讓李小麗去當家做主,而這幾年下來,想來,憑藉羅齊氏日常的為人處世,對於李小麗還是會有一定影響的。
畢竟這是九閣鎮,不是黃家埠村,節儉是好事情,但是沒有必要處處拿破爛當榮耀。
何況時代一發展,經濟就會上去,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在農村,有一雙手就可以創造屬於他們的經濟生活。
真的沒有必要對於生活那麼剋扣。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