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撤軍計劃
2月25日,奧觀海宣布了美利堅的中東新戰略,他聲稱,美軍的作戰部隊將在18個月內完成在伊拉克的撤軍。
依據他所公布的時間表,美軍將於2010年8月底前從伊拉克撤出作戰部隊,其餘數萬人作為留守部隊在2011年年底前撤出。
在此之後,美利堅將以外交等非軍事手段向中東地區施加影響力。
此時駐伊美軍總兵力大約為14.2萬人,其中約10萬人屬作戰部隊。
根據美聯社的相關報導,為確保伊拉克全國選舉順利完成,美軍作戰部隊主力會至少駐伊至今年年底,預計在撤軍期限最後幾個月才撤走。
這份作戰部隊18個月撤軍時間表比奧觀海競選大統領時承諾的撤軍時間表慢約3個月,但大幅快於美利堅上屆政府考慮的時間表——根據小布希與伊拉克政府簽署的協議,截至2011年12月31日,美軍需全部撤出伊拉克。
這也意味著,在2010年9月之後,大約3.5萬名至5萬名美軍官兵作為留守部隊,在作戰部隊完全撤離後繼續駐伊,承擔訓練伊安全部隊、保護重建活動和有限反恐任務。
很明顯,從美軍開始撤離伊拉克開始,他們所需要的軍事承包商的人員數量,就會開始增多,這也意味著作為主要軍事承包商之一的保護者軍事服務公司,將獲得更多的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黑水公司在伊拉克的諸多「壯舉」,特別是這些舉動被媒體公布之後,黑水公司不但受到了伊拉克方面的驅趕,並且在輿論上也倍受譴責。
也是因此,在黑水公司不得已開始撤出伊拉克之後,它們留下來的相當一部分空缺,就被早有準備的保護者軍事服務公司所獲得,其餘的份額,則被其他的軍事承包商所瓜分。
而在美軍撤離之後,伊拉克也毫無疑問的將出現權力真空——伊拉克目前的政府,根本就沒有能力控制局勢。
這必然會引發伊拉克各方勢力的激烈爭搶地盤,即便是為了維護英美公司的利益,保護者軍事服務公司這種軍事承包商的存在,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面臨如下挑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局勢再成焦點;軍隊需減負;重建經濟。美利堅再也承受不起把伊拉克與這些緊急問題分開看所造成的損失。」
這是奧觀海在公開的發言中所說的話,巴倫明白,這也意味著美軍並不會輕易的收縮回本土或者它們的軍事基地中——確切的說,是軍方和軍工企業們,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接下來,美軍在阿富汗,將有更多的動作。
事實上,這將是美利堅的一次「戰略轉移」……
從伊拉克撤兵,向阿富汗增兵,將「反恐」的重點,從伊拉克轉向阿富汗……
眾所周知,包括歐美在內,它們大部分的軍工企業,都是屬於私人企業——當然,即便是在現在這樣的時候,美利堅仍然是人類的所謂「燈塔」,依然在全球各地,有許多的人對這樣的運營方式,大唱讚歌。
認為這令軍工的研發「極具活力」,畢竟私營企業靈活又高效。
但事實上,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軍工的訂單,需要足夠誘人才可以——美利堅建國200多年,只有十幾年沒有戰爭,這其中的背後,軍工體系的推動,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就像是在「民意」之下,美利堅不得不抓緊撤出伊拉克,但軍方立刻又找到了下一個目標,就是阿富汗。
當然,「敵對勢力」是不能迅速消滅的,必須要穩紮穩打。
如果是美利堅的軍工企業,事實上還是非常滋潤,畢竟即便是軍方的需求有所萎靡,但至少以美利堅的地位,大部分國家的軍購,還是需要選擇他們,來上交「保護費」——事實上,任何國家的軍購,都並非只是需要考量經濟上的性價比,政治考量才是最主要的。
但即便是美利堅的那些軍工企業,對於某些不會考慮出口的「高精尖」裝備,比如B52轟炸機,F35戰鬥機這些,加上軍方需求有限的情況下,其研發的成本,加上必須要有的利潤,加之在造價上,就體現得極為誇張了——畢竟人家是要賺錢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衡量了「競爭對手」的信息,得知對方五代機的可能性不大之後,它們就迫不及待的關閉F22戰機的生產線了。
這還是「全球霸主」美利堅的情況,至於說歐洲各國,自然就更加拉胯了。
一方面,有美利堅這個霸主的壓制,包括英法德在內的歐洲「強國」,它們許多先進武器,都被「勸阻」到「造不如買」的階段。
另一方面,沒有了切身的危機,歐洲更是到了繳納「保護費」,然後被美軍駐紮保護的程度。
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歐洲的軍工產業,肉眼可見的拉胯下來。
這從未來烏克蘭的戰爭中,就能明顯的看出來歐洲的「老邁」,對其彈藥支援的主力,竟然是南韓,這你十年前能信?
毫不誇張的說,南北韓的彈藥產量,都要強於整個歐洲!
一個是支持烏克蘭彈藥的主力,一個是支持俄羅斯彈藥的主力——論東南亞怪物房的含金量。
這也是巴倫雖然會儘量建議去保持英倫本土軍工的能力,卻輕易不會將資金向這裡投資的原因。
畢竟以英倫目前的綜合實力,已經不是曾經的大英了,還真不是他能去有多大改善的……
即便是科洛軍團和保護者軍事服務公司,說起來,還真不如從英美聯軍那裡,搞一些「損毀」的裝備彈藥來得實際呢。
……
「即便是在去年,我們的會員數量依然是在增長的……」
Costco(好市多)的CEO在陪著巴倫訪問它們位於紐約的旗艦店的時候,自豪的說道:
「事實上,我們並不依賴於商品的毛利率來賺錢,我們更大的利潤,來自於會員的續費!」
的確,Costco的經營方式,同包括沃爾瑪、梅西百貨在內的其他零售商,都有所不同。
同Argos一樣,Costco同樣擁有它們的自由品牌Kirkland,而這個品牌的宗旨,就是「不因低價而降低質量」。
通常Costco的店鋪只有1層,但是其商品往往能夠堆到3米「高空」,還銷售超大包裝——來到Costco的感覺也很別致,你看不到大理石地板、漂亮的櫥窗和大廳里的音樂獨奏,這些成本都被節省下來,補貼給消費者,幫他們拿到超低價格。
就像是Costco的CEO所說,它們獨特的經營邏輯在於,不依靠商品毛利賺錢——它的毛利一直維繫在11%左右,而是依靠會員續費,因此Costco想的一切都是如何能讓會員不斷續費。
為此,Costco中的某些商品是賠錢的,比如經典的Costco烤雞(Rotisserie Chicken),一隻售價4.99美元——這些烤雞就是非常典型的流量產品,永遠放在最裡面的烤箱裡,消費者必須走到店鋪最深處,可以想像一下,這一路上他能放多少東西在購物車裡……
為了讓烤雞能一直保持4.99美元的價格,Costco可謂煞費苦心:甚至在禽流感時期,當雞肉價格上漲時,Costco寧願犧牲了3000萬到4000萬美元的利潤,也要維持其價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