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武器專家之死
不得不說,克莉絲帶來的這個消息,徹底打亂了巴倫的節奏。
巴倫可並沒有做好準備讓這位子爵夫人懷上孩子呢,畢竟這樣一來,關係還真的有些亂起來了……
但就像是他說的,這種事情可能瞞得過一時,但註定難以隱瞞太久。
如果克莉絲堅持要將這個孩子生下來的話……那麼怎麼跟邦妮來講這個事情,還真的是要好好想想。
也幸虧這時候邦妮還在西班牙製作第一季的《愛情島》,巴倫還有時間來做好準備。
……
就在巴倫陷入克莉絲懷孕帶來的麻煩之中的時候,一件事情的發生,也同樣引起了現任首相的麻煩。
7月18日,在牛津郡的一處小樹林裡發現一具男屍,這具男屍被證明是英倫國防部的武器專家戴維·凱利。
而發現屍體的這個小樹林,距離戴維·凱利的家僅僅只有五英里。
最終的屍檢表明這位國防部的武器專家是死於自殺,嗯,倒不是那種背後身中八槍的自殺,而確實是他割腕自殺的……
只不過也是因為他的自殺,讓BBC和英倫首相都受到了大規模的譴責。
原因嘛,是因為戴維·凱利之前就有跟BBC的記者有過聯繫。
作為英倫國防部的武器專家,戴維·凱利曾經參與過對伊武器核查。
早在今年的二月份,凱利就曾跟BBC記者安德魯談論過即將發動的倒薩戰爭。
到了5月22日,兩人在倫敦的一家旅館裡再度碰面。他們倆談論了剛剛結束的戰爭和有關薩達姆武器的相關情況。
然後5月29日,BBC記者安德魯在其四頻道的一篇報導中說,一名「高級情報官員」告訴他說,倒薩戰爭的情報是捏造出來的。
而且在六月份《獨立報》對BBC記者安德魯的一次採訪報導中,他也稱,首相布淶尓的新聞辦主任坎貝爾應該對有關薩達姆能在45分鐘內發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假情報一事負責。
之後無論是首相辦公室還是坎貝爾都否認了這種說法,要求BBC進行道歉。
這件事情在眾多媒體的參與下,持續發酵,加上截止現在,薩達姆政權早已倒台,英美依然沒有在伊拉克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讓英倫國內的反戰情緒再次被引動。
一直到7月9日,國防大臣胡恩寫信給B BC主席要求知道誰向BBC記者透露情報的情況。隨後有人稱凱利就是向B B C透露情況的人。
7月15日,凱利聲稱,他不是那個向B BC透露主要情況的人。
到了7月16日,布淶尓在訪問美利堅的時候,在接受採訪被問及此事時,聲稱英倫議會和BBC應該說出那個透露情況的人。
於是就在7月17日,凱利疑似因為不堪重負,自殺身亡。
據7月20日出版的《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該報在凱利自殺前曾對他進行了專訪,並得到了他死前的數封電子郵件。
凱利曾對記者表示,在他被迫捲入伊違禁武器造假醜聞後,感覺就好像「被放進了絞肉機里」,每天都承受著難以忍受的巨大壓力。
今年5月29日,B BC記者安德魯在報導中稱,英政府的一名「高級情報官員」曾告訴他,伊拉克戰爭的情報是政府「捏造」的。
此事當即引發了英倫政府和BBC之間關於伊拉克情報是否被誇大的激烈爭吵。
沒過多久,國防部突然指出,向BBC提供消息源的那名政府高級官員就是曾經參加過對伊武器核查的武器專家戴維·凱利。
於是,凱利一下子成為整個事件的核心人物。
7月15日,他被迫到議會下院接受質詢,但他堅決否認自己曾向BBC提供消息。
在電子郵件中,凱利表示,他曾認為國防部會替他扛下來,但結果盼到的卻是國防部通知他將公開他的身份。
他對此表示「非常震驚」,因為他一直都以為這將是「不會公開的機密」。
在英國國防大臣胡恩公開凱利的身份後,他的名字立刻充斥在全英的大小報刊上,這令他感到了「背叛和失望」的痛苦。
凱利還在一封電子郵件中流露出離開英倫那「令人窒息的環境」的想法。
很明顯,這一次的事情,除了BBC的報導因為稍稍有些失實,受到批評之外——BBC20日證實,戴維·凱利是向他們提供有關英倫政府篡改伊拉克情報信息的「主要來源」,而在此前,無論是BBC還是凱利本人都對矢口否認。
另外最受質疑的,就是此時的英倫政府以及首相先生了。
凱利自殺的時候,首相布淶尓正在離開美利堅飛往倭國,開啟其亞洲之行的途中。
當他在專機上猛然得知凱利的死訊時表現得非常焦慮。
首相發言人表示,首相本人對凱利之死深表悲痛,並希望英倫媒體能夠保持克制。
雖然首相在公開場合一直對凱利自殺事件表現得鎮定自若,但毫無疑問,他正面臨著來自國內反對黨和整個英國社會的巨大壓力。
目前,英倫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凱利是布淶尓政府的替罪羊。
工黨議員格倫達·傑克森基至直言,布淶尓、坎貝爾和胡恩都應該引咎辭職。因為如果布淶尓繼續在任的話,隨著調查一步步接近真相,英倫政府有可能面臨更大的尷尬。
不過巴倫自明白,這次的事情雖然對於現任的工黨政府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但要說能將其趕下台,是根本不可能的。
即便是他在同卡梅倫對此進行討論的時候,卡梅倫本人也是比較清醒,認為這一次最多只能打擊到工黨的支持率。
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衛報》22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9%的英倫民眾還信任布淶尓,比一個月前下滑了12個百分點。
對布淶尓的個人評價則下跌至負17分——而在伊拉克戰爭以美英聯軍勝利結束之初,布萊爾的得分一度漲至正7分。
同時,執政黨工黨目前的公眾支持率只有36%,僅比在野黨保守黨領先兩個百分點,而在兩個月前,工黨還享有12個百分點的優勢。保守黨支持率為34%。
雖然分析人士指出,凱利之死是布淶尓政府執政6年來遭遇的最嚴重危機,政府的信譽受到嚴重打擊。
但即便是現在,工黨的支持率依然高於保守黨,還遠不到將其趕下台的時候。
也是因此,在這一次的輿論漩渦之中,巴倫所掌握的媒體,雖然也有諸多與此相關的報導,但在措辭上,都還是非常謹慎的。
並沒有像當初對伊戰爭之前那麼鮮明的成為反對布淶尓政策的「急先鋒」。
既然根本不可能藉此打倒對方,倒還不如為自己爭取一些好處呢。
就比如,當首相結束對倭國和南韓的訪問,抵達華夏的時候,在其一行團隊中,增加了卡文迪許酒店集團的CEO羅布·派克,還有Argos公司CEO納森·埃靈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