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加班是第一生產力(求票票支持,感謝)

  加班是第一生產力!

  工業光魔正在玩命趕工,一周七天、三班倒。

  葉華負責數字建模和動作捕捉,盧卡斯負責補拍鏡頭。

  盧卡斯加班到頭髮都白了,兩幫人硬是在一個月內,做完了365個特效鏡頭,憑著腦子裡已有成型的電影,兩天內葉華還幫著把片子剪輯出來,這些原本是準備干一年的工作量。

  「小盧,你不參加首映式了?」葉華一邊跟癱坐在地毯上的盧卡斯說話,一邊畫著《星球大戰》海報。

  「片子我都看過了,還好吧。現在加班加到我想吐了,昨天我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我已有高血壓,我想去夏威夷休息一下,再這樣下去我很快就死的,工業工業光魔我已經賣給你。時間緊任務重,一天對兩次工作進度。跟你一起工作太恐怖。」盧卡斯摸著滿臉鬍子笑道。

  上次工業光魔有人要辭職,葉華答應給他加工資給獎金,但突然發現這公司是盧卡斯的,既然他們都加了班,那只有找盧卡斯,而盧卡斯大喊沒錢只有這麼一個破玩意了,大老闆你買下來想怎麼加公司給獎金都可以,於是兩人合計合計,工業光魔作價50萬美金賣給了葉華。

  「你就對這部片子這麼沒信心?這是你拍的片子,你自己的孩子啊!」葉華一心兩用的認真畫著海報油畫,昨天那個美院畢業的湯姆畫的很粗糙,葉華這次打算自己畫一個長5米高6米的超逼真立體油畫海報。

  「你沒看報紙嗎?沒有一家院線願意放映我們這部片的,除了你原先買下的夢工廠院線。」盧卡斯把一份報紙遞給葉華。

  「除了吃飯洗澡,我一直在實驗室,一個月來我睡眠一共不超過30小時,哪有時間看報紙。」葉華沒有接,繼續畫著自己的大作。

  「聽說你那小藥丸和神仙水銷售量都過億了,我放棄《星球大戰》的商品化40%提成,再給我50萬美金導演費我全給你了。」本來拍攝就很累很大壓力,葉華每天找他對兩次工作進度,給他惹怒了,說真心話,他自己也沒看好這部片。

  能拿到一大筆導演費,已經很不錯了。

  放在這個賣小藥丸和神仙水的大老闆有錢,就隨意張開大開價。

  盧卡斯開始寫《星戰》的劇本,是在1973年,電影於1977年5月25日上映。中間這四年,他一開始拿著故事大綱找環球影業要投資,被質疑這是什麼鬼,環球影業不想拍。隨後找到20世紀福克斯影業,雖然20世紀福克斯影業的小阿蘭也不知這是什麼鬼,但他們很喜歡盧卡斯上一部電影《美國風情畫》,所以給了投錢了。當然,隨著電影拍攝,福克斯影業越來越不懂這個年輕人究竟在搞什麼,開始有點退縮,於是盧卡斯開出條件:這樣,他不要自己那50萬美元的導演片酬了,只求電影拍下去,他不要片酬,只要電影的特許經營權以及續集的掌控權。反正覺得這個片不會賣的福克斯影業就這麼興高采烈地答應了,當然,後世大家都知道福克斯影業這筆生意虧大了,盧卡斯用50萬美元換來不知多少億美元的星戰系列商業價值。

  「不不不,你這樣很吃虧的,哪一天,如果這部電影火爆全球,玩具和模型大賣,那你虧大去了。」葉華勸道,他清楚記得後世《星球大戰》的玩具道具和周邊賣得多瘋狂,一個月前葉華已經給港島那邊的玩具廠下了5百萬美金的單子。

  「你就這麼看好這部片?」盧卡斯笑道。

  「是的,我覺得他一定會火爆,你要知道很多特效都是我自己親手做出來的。」葉華仔細畫著,油畫裡雪婭公主臉上每根汗毛都纖毫筆現。

  已經把工業光魔拿到手,葉華真心不想再坑他。

  以後他發現了還能好好做朋友嗎?

  「既然你看好,那就更要賣給你啦,你知道,我那剪輯師老婆跟我一起去夏威夷旅遊,她大手大腳慣了,還是多備些錢比較好。」盧卡斯賣可憐道,一秒入戲,果然不愧是大導演。

  「好吧,既然你如此堅持,明天我叫我私人律師過來和你簽名。以後讓你後悔死!」葉華聳聳肩無奈笑道。

  「不會的。現在我已經100萬美金在手了,天下哪裡不能去!哈哈哈。」盧卡斯開懷大笑道。

  「……」

  ……

  總的來說,這次在收購KFC、必勝客和福克斯上的一系列操作,完全就是大獲成功。甚至其影響力,在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合作上,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還能參與《星球大戰》的所有製作里,學習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內心裡,葉華對自己的手段多少有些得意,然而就在此時,一朵烏雲卻悄然而至……

  五月的洛杉磯街頭,依然是涼風陣陣,而上班的人群路過書報亭,紛紛購買著《洛杉磯時報》。而在今天,財經版的頭版頭條,突然出現了一個很吸引眼球的標題《狂妄者!》。

  文章一開始,就點明在前段時間被炒的火熱的「狂妄者」——港城過來的數學天才葉華。並且還簡單的介紹了事件過程。反正到了現在,事件依然餘波未消,葉華三天研究的一氧化氮理論依然沒獲得哈佛大學的任何學位,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依然對葉華視而不見,並且還時常被哈佛大學生物化學界大拿們圍毆,而葉華先生突然消失了一個月,難道是真的沒臉見美國人回港城了?

  可緊接著,文中就點出了其中的蹊蹺。首先,就是生物製藥成就上,所有人都笑話三分鐘研究的一氧化氮理論勢必奪取諾貝爾獎的狂妄,但幾乎沒人注意到,葉華已經根據此理論開發出兩款令全世界爭相奪取的新產品——「華哥」和神仙水,雖然是通過直銷的方式銷售,但高昂的價格還是那麼多人趨之若鶩,買斷了貨,顯而易見,如果不是有真才實學,他這產品從哪裡而來?

  因此,記者就得出了以下結論,在這兩款藥品炒作上,葉華非但獲得了難以想像的金錢,而且他手裡的醫藥研究機構,絕不簡單。無非是原來的維納斯公司留下的,根本沒被發現,突然被葉華發現了,並獲取了專利。

  其次,現在的維多利亞突然變成全美皆知,從一個瀕臨倒閉的資不抵債的貿易公司,一躍成為了全美最著名的直銷公司。其銷售業務的增長,可謂是驚人。而如此有效的GG,世人居然都視而不見?

  最後,就是葉華突然在醫藥界的影響力,儼然就成為「偶然發現」的撿漏者。

  因此,在文章的最後,記者就有了個很大的疑問:一家一個數學天才賺了大錢,不停變相炒作做了連續多次成功的GG,並且還成功炒作進入了科研界,這樣的一個年輕人,又怎麼會莫名其妙的變成狂妄者了呢?

  作為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洛杉磯時報》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其實這篇報導還是很嚴肅的,數據內容都很詳盡,雖然對葉華有些玩笑的口吻,但那些玩笑基本是善意的。崇拜成功者、崇拜英雄、尤其是崇拜高智商的成功案例,這本身就是人類的一大習性。

  緊接著,就是《紐約時報》的追蹤報導。美國的報界很有特色,具有全美影響力的報紙不少,但全國性的報紙卻絕無僅有。一直到70年代巴菲特收購後,全美發行量第一的《華盛頓郵報》出現了,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紐約時報》和與其媲美的《洛杉磯時報》,他們全都是地方性報紙。

  既然是地方性報紙,那麼《洛杉磯時報》竟然搶先報導了我們洛杉磯本地的公司,而我們《紐約時報》又怎麼能無動於衷呢?因此,《紐約時報》報導的角度就有些不同。

  在那篇報導中,除了介紹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更主要介紹了維多利亞的基本資料。什麼100多年的悠久歷史啦,外貿委員會的最早成員啦……,文章最後,突然點出,毫無疑問,維多利亞脫胎換骨般的改變,就是在公司換手之後,而這一系列的動作,也肯定是維多利亞的新老闆所為。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個叫YE HUA華人老闆究竟是誰?而且很明確,這位華人絕對是華夏人,而且是港英政付統治下的港城人。另外,這位葉華先生真的是來哈佛大學交流作報告的嗎?

  在正式合同和維多利亞網絡國際公司註冊文件中,葉華當然只能用自己護照上的真名。順便說一句,這一次,也是他不止第十次見到自己真實姓名在媒體上的首次曝光。

  這樣一篇報導,同樣引起了相當多的注意。一位來自港英政付的私人老闆?並且還在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燈塔國搞得風生水起?這絕對就是一件值得學習的好案例。甚至連那位今夜秀節目的約翰尼先生,也為此調侃了幾句。

  隨後,一些洛杉磯的地方報紙就採訪了哈佛的校方,得到的回答是無可奉告。美國還是挺注重個人隱私,校方也不會隨便透露學生信息。但這樣的回答,其實已經等同於公開承認,要不然,校方只要簡單的說一句「沒有」,還有什麼不可以「奉告」的呢?

  然後,另一家大報《華爾街日報》也不甘示弱。作為偏向於財經的報紙,當然要有自己的特色。他們邀請了幾位專家,大膽假設、小心驗證,開始對整個案例進行了全面的「解剖」。

  不得不說,能被《華爾街日報》邀請的專家,多多少少都有幾把刷子。萬事就怕認真這兩字,在不斷的假設和拼圖後,居然真的把整件事復原了八九不離十。

  首先就是葉華手中早就有兩款產品的配方,現在已經能肯定,維多利亞已經預測到這兩款新產品爆火。隨後就是神來之筆,在來美之日,一邊買入一個有醫藥實驗室又快破產的大公司吸引眼球,把自己的唱片炒熱;一邊申請專利,一邊說進軍娛樂圈。又在全世界的學者面前放一個一氧化氮理論的煙霧彈,把藥品炒熱,突然找一個世界聞名的美人做一個神轉折GG,其實赫本返老還童的功效我一直不信的,聽說很多人用了一個月,就是那麼一點點效果,可能是心理自我安慰。如果之前是靜如處子,現在就猛然變成了動如脫兔。

  隨後,開始了一連串眼花繚亂的組合拳。徹底炒作神仙水,並且把神仙水的配額是每天2000瓶,說是什麼產能不足。然後利用群眾的爭搶心理,做了個飢餓銷售,賺錢後投資音樂公司進軍娛樂圈,一個教科書般的GG炒作。

  自此,維多利亞非但起死回生,就成為了突然冒起的直銷公司,因為交易流程合法合理,上繳大量商品稅,深受消費者追捧,在律師團的申訴下,貿易委員會放棄了對維多利亞公司的控訴。完全成為了商場上的經典操作之一。

  隨後,開始利用這一事件,對葉華本身進行「英雄人物式」炒作。而維多利亞一下子從默默無聞變成了全美皆知,其知名度一躍成為了全美直銷公司第一!雖然不可能得知維多利亞目前的經營狀況,但據華爾街的專家預測,現在維多利亞的公司品牌價值,就絕對不會低於20億美元。而在幾個月前的收購中,紐約政府的公開備案,僅僅是65萬美元。

  到此為止,其實還沒完,成功引導起醫藥界的大辯論,搖身一變,儼然成為高科技的領軍人物之一。可笑的是,維多利亞在醫藥行業已經相當著名,使得許多人還以為,維多利亞就是家高科技公司,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家直銷貿易公司。

  可以預見,以後維多利亞在投資高科技企業中,會有多大的便利?甚至融資轉型為高科技公司,會得到投資者多大的青睞?

  到現在為止,這家維多利亞網絡國際公司,早已經把債務還清,肯定又有新的投資方向。而之前葉華就狂妄的說過他要進軍娛樂圈,我覺得他不是狂妄,也許他最終的目的就是娛樂圈,也許真是高科技圈……

  其實後面的這些,葉華真還沒想那麼多啊!

  能賺錢就行,管你什麼圈?

  哪裡有賺錢的地方,就有我葉華持之以恆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