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膽大包天的異類
李建昆深深看了眼賴中民:
「賴同志剛提到的一系列問題,事實上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你擔心這兩個項目的科研成果將來不受控。」
賴中民點頭:「不錯。」
他凝視著李建昆問:
「難道不應該擔心嗎?」
「人有遠慮,這是好事,只是,賴同志未免防得太過了,完全忽略了特區華電公司已經在這兩個項目上打下的基礎,以及借這個基礎,來完成863計劃中的這兩個主題項目的巨大優勢。」
李建昆也不管賴中民愛不愛聽。
他下定決心,要全力爭取成為晶片相關項目的負責人,那麼有人打心眼裡排斥他,使絆子,就別怪他大刀砍過去:
「我再回應下你的擔憂。
「首先,無論是晶片設計還是晶片材料,放眼全世界,都是尖端科技,任何公司得到這兩方面的科研成果,必然會視作機密。
「正常來講,技術流通只會在公司內部。
「賣也只是賣產品,而非技術。
「你說的流落到外面——」
「懂了。」賴中民打斷他,「也就是說,在特區華電公司主導下研發出的科研成果,你們華電公司隨便用對吧?
「那不是外面?!」
李建昆挑眉望向他:「那是外面?!
「賴同志,需要我提醒你一下嗎,華電集團總部在港城,九七年港城是要回歸的!」
賴中民:「!!」
李建昆繼續說道:
「想必賴同志應該知道,特區有一座華電晶片產業園,建築工程投資就超過一億港幣,再加上設備、人才引進等,攏共已斥資數億港幣,這些全是來自華電集團的投資。」
他話雖然沒說完,但意思,賴中民以及他身旁的二位,顯然都明白——
華電集團投入這麼多資金。
難道特區華電晶片產業園內誕生的科研成果,華電集團還不能染指?
道理都說不通。
賴中民臉上青一塊白一塊的,似乎想要懟點什麼出來。
李建昆率先懟過去:
「哦,忘了告訴賴同志,其實863計劃的主題項目之一——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華電集團已經有技術,華電集團在港城有一座IC設計中心,乾的就是這個活兒,技術水平排進亞洲前十不成問題,這類機構鳳角鱗毛。」
他頓了頓,道:
「如果我成為863計劃中該項目的負責人,該項目落地到特區華電公司,港城華電IC設計中心的現有技術基礎,就是該項目的研發起點。」
聽聞這話,另兩人眼神大亮。
至於賴中民臉色則愈發難看。
搞得他好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似的:
「那這方面的技術,包括以後的科研成果,你們能無條件地共享給國內其他單位嗎?」
「不能。」
「我就說嘛!」賴中民望向身旁二人。
面對二人投來的視線,李建昆緩緩說道:
「『無條件』這個詞,用得實在不可理喻。」
賴中民:「???」
李建昆望向賴中民:「科院的研究成果,其他單位要用,全都無條件?
「健力寶汽水的配方,多少其他汽水廠眼饞,聽說北冰洋食品公司也有興趣,反正一南一北嘛,給了嗎?
「如果任何單位機構,過來要項目科研成果,都無條件給,賴同志確定這樣很好,不會搞出亂子?」
「……」
賴中民被李建昆的三連問,懟得啞口無言。
李建昆望向另外二人:
「兩位,能合理使用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材料,這兩個科研項目下催生的科研成果的單位機構,屈指可數。
「說白了,一般單位甭管多有志向,它玩不轉。」
「而往往高新技術總讓人惦記,所以必要的把控肯定要有,否則就亂套了。」
「我可以在此做個承諾:
「這兩個項目如果交給我負責,項目下面誕生的科研成果,只要是國家級重點工程需要,絕無二話。」
見兩人相視而望後,都露出古怪表情。
「哦對啦。」
李建昆大腿一拍:「我們不需要國家財政撥款,一切費用,公司自理。」
兩人臉上的古怪瞬間消散。
「由特區華電公司來承擔費用?建昆同志,有件事我可能要跟你強調一下,863計劃是務必要搞出成果的!計劃目前還在籌備階段,後續應該還有具體目標!」
李建昆點點頭:「明白,無論是三年、五年,還是十年,不達到預期目標,華電會一直投資。」
另一人確認道:「你是說一切費用?」
李建昆再次點頭:「是的,一切費用。實不相瞞,特區華電公司在研發上,現在最缺的是人才,後續人才調派過去,他們的薪資待遇、餐食住宿,我們同樣全包。」
這件事必須考慮。
目前華電研究院裡的科研人員,待遇參照的是國際標準。
調一撥新人過去,同在一個工作環境中,他們要是仍拿著百來塊月薪……
到時或許還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會上升到個人價值的體現。
不把待遇拉平,容易滋生不良情緒,影響大局。
兩人睜大眼睛,皆是暗吸涼氣。
真是財大氣粗啊!
這時,賴中民盯著李建昆,突然質問:「這些事伱能做主?」
「不然我說什麼,當然。」
賴中民:「……」
……
……
「他不就是特區華電公司的一名管理者嗎?用資本社會的話說,叫職業經理人,他怎麼敢做那些承諾,如此大放厥詞?你們信嗎?」
863計劃統籌部里。
賴中民深吸著香菸,在木藝沙發旁踱來踱去。
「這樣的事,誰敢拿來開玩笑?現在看來,正如老鄭所言,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兩個主題項目,還真繞不開這個李建昆。」
「是啊,華電擁有的基礎擺在那兒。尤其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這個項目,人家能拿出現成的技術。讓李建昆來主導這兩個項目,應該會是整個863計劃中最先出成績的,意義重大呀。」
「而且人家還不要錢,自行承擔所有費用,這能節省下來兩個項目的資金,能極大緩解財政壓力啊!」
被稱呼為老鄭的人,望向賴中民:
「我早說過,此人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賴中民噴出一口濃濃的白霧:「你倒是說說啊,怎麼個不簡單法?」
「我知之不詳,只是大概了解到兩個情況。」
老鄭說:
「1、在確定863計劃包含的系列項目後,上面有人調查過李建昆。」
「2、此人雖然在國內名聲不顯,但在港城,李建昆這個名字好像非同尋常。」
賴中民:「非同尋常?」
老鄭:「多的我不清楚,我也是道聽途說。」
賴中民深吸一口特供的華子,目露沉思,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
……
微風送來了首都的第一縷春意。
府邸內部的池塘畔,幾棵也不知道哪年種下的柳樹,枯敗許久的柳條上,悄然抽出了嫩芽。
可惜這樣久違的新綠,卻沒什麼人欣賞。
外人進不來。
《創業家》雜誌社的職工們,隨著雜誌銷量的不斷攀升,忙得昏天暗地,周末仍然在加班。
當然,大伙兒忙並快樂著。
一手打造出全國銷量第一的雜誌,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班也不白加。
他們的待遇都不好對外講,否則容易招人妒。
唯有李建昆和沈紅衣,既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這兒,又有這份閒情雅致。
沈紅衣禮拜天休息。
李建昆在等863計劃統籌部的通知。
左右周圍沒人,兩人牽著小手,漫步在池塘的岸邊,有說有笑。
這座府邸沈紅衣是常客,一來她的好閨蜜周嵐任《創業家》雜誌社的社長,二來,某人說,這地方是送給她的,包括雜誌社。
所以沈紅衣每次過來,都會感到濃濃的浪漫,以至於心情極好。
「現在我們報,也有點模仿《創業家》的意思,專門弄出一塊版面,發布創業致富的信息。」
李建昆打趣道:「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沈紅衣拍了他一下,被這俏皮話逗得咯咯笑,遂想起手頭有篇稿子:
「嘿,你知道聯營嗎?」
「我可太知道了。」
「什麼呀,明明才剛出來。」
「你上大柵欄那邊問問,五十年代就玩過的,當時叫公私聯營,和現在搞的唯一的區別在於:當時是順應時代,大家一起搞;如今想搞沒那麼簡單。」
李建昆頓了頓,收斂笑容,正色道:「不過,對於有創業志向的人,或者想把鄉鎮企業做大的人來說,這至少是個機會。
「你要是做這方面的報導,得從正面引導宣傳。」
沈姑娘鼓鼓腮幫子,嘀咕了一句「你的消息可真靈通」。
一九八六年,我國正式出現「與國企聯營」這種商業形式。
在此之前,即使是有路子有膽量的人,想干企業,往往也只能找個集體掛靠。
搞鄉鎮和私人企業,難度非常大。
設備都是國企淘汰下來的,技術是周末請城裡師傅偷偷教的,市場是國企不屑於要的。
比如蘇泊爾,就是乘這波東風、搞聯營的典型。
蘇泊爾起先利用瀋陽雙喜的技術和品牌,後來由於品牌使用費太高,甩開雙喜自己干,倒是幹得風生水起。
沈姑娘在想稿子的時候。
李建昆戳在池塘邊,深嗅一口迎面撲來的春風,愜意地眯起眼睛。
他嗅到一股躁動、蓬勃,和烈火烹油的氣息。
「啊卻!」
似乎,有人在惦記他。
……
……
東城,某條胡同,某座四合院裡。
賴中民握著黑色話筒,雙眼瞪得滾圓:
「你說什麼?
「李建昆是港城首富?!」
電話那頭傳來確定的聲音。
賴中民喃喃自語:「會不會是同名同姓?」
然後,又握緊話筒,對電話那頭問:
「那個港城首富李建昆,多大年紀?」
電話那頭傳來聲音:「很年輕,此人十分神秘,關於他的信息即使是媒體上都披露不多,不過我曾在報紙上見過一次他的照片,大概……還不到三十歲。」
賴中民:「!!!」
他呆滯半晌後,不知是對電話那頭說,還是對自己講:
「可是我讓你查的李建昆,他是內地人啊,怎麼能做港城首富?」
電話那頭解釋道:
「賴叔,您有所不知,港城這邊魚龍混雜,很多大富豪都未必是本地人,東南亞的一抓一大把,查戶口查的只是普通民眾,富豪圈裡可沒人在乎這個。
「在這裡,財富幾乎是衡量社會地位的唯一標準。
「有錢,就能擁有一切。」
啪!
賴中民一拳砸在五屜桌上:
「如果這兩個李建昆真是一個人。
「事情可就大了!」
ps:還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