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許總刻意的憨厚

  第239章 許總刻意的憨厚

  兩天之後,楊從新帶著兩個技術同事,從京城出差回來了。

  當天許知泉便組織了一個閉門會議,並讓李銳開車去把許晨從鎮上接到了廠里。

  ……

  晨風科技園區,綜合樓大會議室。

  許晨走進會議室時,裡面已經圍了十幾個人。

  除了許知泉和方駿外,其餘都是廠里的技術骨幹。

  幾張機械圖紙投在了幕布上,楊從新正在給大家講解。

  他講得很細緻,一堆技術同事頻頻點頭。

  許知泉、方駿、許晨三人,則明顯聽得有些吃力。

  中途許知泉打斷了幾次,詢問了幾個問題,楊從新重新整理了下思路,換了一些比較容易理解的語彙和描述方式。

  許晨坐在後排,也大致搞清楚了狀況。

  楊從新帶回來的,便是華科院物理所最新的一項電機技術,大概叫作「直流無刷輪轂電機」。

  這種電機技術已經在實驗室驗證成熟,楊從新也去驗證過實物,但還沒有商業化投產使用。

  這種電機技術,相對於現在市面上電動車廠使用的主流電機,核心優勢在於兩個。

  一是幾乎沒有噪音,行駛過程非常安靜。

  二是幾乎無需維護,使用壽命也是主流有刷電機的3倍以上。

  許晨畢竟對技術上的事情不太懂,但聽著楊從新的講解,腦海中卻有一些前世的印象。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好像前世有一家電動車廠家,便是買斷了這種電機技術,並將無噪音和壽命長作為差異化優勢,迅速打開了市場。

  而聽楊從新的講述,這種電機技術目前還在華科院的手中,沒有被哪一家電動車廠家買斷。

  不知道是否是重生後的時間線偏差,但目前來看,這確實是晨風電動車的一個重要機遇……

  楊從新講解完,許知泉轉頭看了眼後排的許晨,父子倆交換了一下眼神。

  很明顯,許知泉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

  他抽了口煙,對楊從新道:

  「楊主任,這個怎麼合作?」

  楊從新扶了扶黑框眼鏡,又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

  「華科院那邊也需要收益,他們已經接觸了三四家電動車廠,我們是其中一家。

  但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明確給出意向……

  我側面了解了下,他們接觸的另外幾家,都是京津地區的小電動車廠。

  這幾家都還在觀望,主要是現在他們的電動車賣的還不錯,覺得投入幾百萬搞電機,成本太大了些……」

  06年國內的電動車還算是起步階段,沒有真正迎來大爆發。

  目前國內主要是兩個地方,聚集了相關的產業配套。

  一是北方的津市周邊,二是蘇省的錫市周邊。

  晨風科技這次引入的電動車生產線,便是從蘇省引進的。

  當時許知泉也做過考察研究,北方津市的生產線相對而言稍顯落後,甚至類似於鄉鎮小作坊。

  與此同時,也剛好市裡面領導可以牽動的關係也是蘇省那邊,這才引入了目前的生產線……

  楊從新接著道:

  「我跟華科院物理所的人深入聊過,他們可以開放幾種合作形式。

  第一種是技術授權,但不是排他的,也就意味著這技術也能同時授權給其他廠商。

  初步報價在兩百萬……

  第二種是產銷分成,前期無需支付任何費用,但我們使用他們電機技術的電動車,每賣出一輛,他們抽成零售價的2%-8%。

  這種合作方式可以排他合作,但對應的分成比例較高。

  第三種是技術買斷,我們一次性買斷這種電機技術專利,國內其他廠商也便不能使用了。

  費用也是最高的,他們初步報價八百萬……」

  話音落地,幾個技術同事連連咋舌:

  「這麼貴啊?!」

  「居然要大幾百萬,還是搞科研掙錢啊!」

  「這得賣多少電動車才能賺回來?」

  ……

  許知泉皺眉想了想,抬頭看了眼楊從新。

  楊從新已經跟許知泉共事比較久,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對面前十幾個技術同事說道:

  「大家先去忙吧,今天會上討論的內容保密。」

  其他同事答應了聲,這便告辭離開。

  會議室中,便又只剩下許知泉、許晨、楊從新、方駿四人。

  許知泉給楊從新遞了一根煙:

  「楊主任怎麼看?」

  楊從新自己把煙點上,抽了一口說道:

  「這電機肯定比市面上其他家的要好很多,但引入價格確實太貴了些。

  津市去接觸的幾家公司,估計也都是覺得投入產出比不高……」

  許知泉沒有接話,又轉頭看向方駿。

  方駿拿著支筆在本子上算了算,開口說道:

  「分成的方式不用考慮了,前期看上去不用花錢,但後期的成本會累積到非常高。

  按照5%分成,2000塊車價來算,賣到十萬台的時候,光給他們的分成已經一千萬了。

  而按照咱們最初做的可行性報告,未來咱們的年產銷量,至少要過兩百萬台的……」

  楊從新是純搞技術的,對財務接觸不多。

  但在心中稍稍盤算了下,便訝異連連……

  按照方駿剛剛的算法,年產銷量一兩百萬台的話,每年光電機的技術分成費用就得一兩個億了啊!

  而直到此刻,他才意識到許知泉的野心,到底是有多大。

  這對楊從新還是產生了不小的震撼。

  畢竟前幾年裡,光明廠每年折騰個一兩千萬的產值,就已經可以開慶功會了……

  而許總的計劃和野心,卻是高了幾個數量級的。

  ……

  許知泉點了點頭,又微笑看了眼許晨。

  許晨已經從後排坐了過來,開口道:

  「前兩天不是說,帳上多了小几百萬嗎?

  另外,東晨GG的兩百萬,爸你也不用著急打回來,我暫時也用不到……」

  楊從新扶了扶黑框眼鏡,明顯又有些訝異。

  許晨的言辭,明顯已經在跟許總討論第三種「買斷」方案了,甚至已經在討論具體的資金籌措問題。

  許知泉抽著煙,沉聲說道:

  「八百萬的買斷費用,還是有些漫天要價了,應該有不小的還價空間。

  我還再去找下領導,這條線是領導給介紹過來的。

  不知道背後有沒有什麼關係,是不是有機會把價錢談低一些。」

  楊從新似乎還有些不篤定:

  「許總,是不是還有風險?畢竟價格也是太貴了些……

  津市那幾家電動車廠,可都是沒有提出意向的。」

  許晨插話說道:

  「這是好事情啊,他們沒提出意向,我們還有些議價權,能把買斷費用儘量談低一些。」

  許知泉點了點頭,開口又道:

  「這兩天楊主任不在,我跟許晨也討論了一些事情,針對咱們晨風電動車的未來願景等等。

  從目前市場來看,北方的電動車廠,基本都還是走純『組裝』路線,沒什麼技術含量。

  我們晨風科技想要走的長遠,有較好的利潤,還是需要逐步建立自己的技術護城河……

  這個華科院的電機技術,有機會幫助咱們開始建立『人無我有』的技術壁壘,也算是咱們撞上的一次大運氣。

  資金的問題我來想辦法,反正大把錢都已經投下去了,這個時候反而不能猶豫。

  瞅准了時機就得果斷,畏手畏腳只會遺漏戰機……」

  許晨:「其他廠沒意向購買最新的電機技術,對咱們來講也是市場機遇。

  這會成為咱們的競爭優勢……

  另外從長遠來看,純粹『低端組裝』的路線難以長久。

  還是要走高端、高品質路線。

  如果這種電機技術,在噪音和電機養護上都有明顯優勢,那也就可以轉化為我們晨風電動車的競爭性賣點了。」

  楊從新點著頭笑了笑:

  「你們父子倆都這麼說,我老楊就有底了!

  華科院的這種電機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除了在實驗室看過實物,我也在他們合作的電機廠看過為量產化做的規模化技術推演,都已經很完善了。

  除了技術買斷費用之外,實際的電機製造成本,跟現在主流的有刷電機也差不了太多的……

  我只是有點擔心公司的資金問題,技術買斷費用太昂貴,怕對咱們來說投入產出比不高。」

  許知泉:「技術是長線投資,短期內先不考慮回報……」

  他稍微頓了頓,把菸頭摁滅在菸灰缸里:

  「咱們晨風科技的第一款產品最重要,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如果能用上最新的、有競爭優勢的電機技術,那勝算便又進了一步。」

  ……

  此事便很快做了決斷,基本上還是瞅准了買斷這種電機技術。

  其實最開始時,許知泉和許晨對這個都沒有太過上心,但綜合看了下,竟然還是不錯的驚喜,華科院真的是有點東西。

  唯一就是技術買斷價格昂貴,對目前資金緊張的晨風科技來說,確實還是有些壓力。

  許知泉當天便聯繫了下吳永銘,問了問他那邊的渠道,主要也是議價的問題,還在等領導反饋。

  方駿這邊已經重新去規劃資金了,原本為生產、推廣等留出來的費用,可能得抽一些出來。

  好在這個月初,剛剛「進去」的金貴元,又給貢獻了小几百萬的資金回來。

  ……

  楊從新又開口道:

  「咱們『晨風冰動力』的設計,京城的兩家設計院、一家設計公司的方案已經出的差不多了,預計下個星期方案就回來。

  還有省城那邊兩家設計公司的……

  到咱們時候組織一個內部會議,一起先看一下。」

  許知泉點了點頭:

  「別忘了叫上許晨,他作為『晨風冰動力』的產品策劃人,還是需要提意見的。」

  楊從新笑了笑:「這是自然!」

  許知泉又想起一事,開口道:

  「隨生產線過來的技術專家,是不是明天到?」

  技術專家,是配合生產線引入過來駐廠的。

  他們會配合完成生產線的安裝調試,以及技術工人的相關培訓等等。

  楊從新開口道:

  「對,他們明天下午到。

  會先幫忙驗收廠房、水電等硬體配套,下周開始生產線便要接進來了。

  另外兩位技術專家會先把技術資料帶過來,我已經組織了技術精英,他們一到就立刻上手!」

  許知泉點了點頭:

  「住宿生活怎麼安排的?」

  楊從新:「行政部從宿舍給安排了一套公寓樓出來,兩室一廳,也足夠兩位技術專家入住了。」

  許知泉:「我最近比較忙,辛苦楊主任和吳悅,伺候好兩個技術專家。

  儘快把該學的學到手!」

  楊從新:「許總放心,我抽調的都是技術骨幹,上手很快的。

  等生產線調試到位,再培訓其他的工人也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

  光明廠的工人隊伍,還是有很好的『革命傳統』的,最早我們也都是軍事化管理,何況現在大家都幹勁兒十足!」

  許知泉笑著點了點頭:

  「晨鑫苗木那邊,剛好驗收了幾個項目,工人都可以陸續回廠了。

  也剛好趕上生產線到位!」

  他轉頭看向許晨,開著玩笑說道:

  「可又要苦了你四叔,又得出去給苗木工程招工人了!」

  ……

  ……

  隔天,許知泉和楊從新又飛了一趟京城,他們自然還是去華科院去看電機的。

  只不過許知泉沒跟對方透露自己「老闆」的身份,假裝是另外的技術人員,跟著楊主任又去深入了解一下。

  兩人沒在京城逗留,當天便趕了回來。

  許知泉親自去看了一趟,便更加篤定起來,直接讓方駿開始把費用挪出來。

  另外,他通過吳永銘那邊的關係,確實又聯繫上了華科院那邊,以市裡的另一重身份,又去談了一輪價錢。

  技術買斷的費用,已經從八百萬降到了六百萬。

  而許知泉似乎還不滿意,讓楊從新先「晾」對方幾天,想再壓壓價錢。

  一方面確實是現在手底資金緊張,每分錢都得掰開來花。

  另一方面許總也通過一些渠道打探了下,華科院那邊接觸的幾家車廠,除了晨風科技外確實都沒有購買意向。

  那就還有談價的空間。

  ……

  兩位蘇省過來的技術專家已經到了,許知泉抽空陪他們吃了一頓飯。

  兩人都是務實的技術人士,倒是沒有多少彎彎繞的心思,只把天城之行當作一次尋常的出差,儘早搞完了回去。

  ……

  而許知泉和許晨曾經聊過,預計在幾年之內,晨風科技和這家蘇省企業,就會成為競爭對手。

  只不過對方現在,還挺瞧不上晨風科技的。

  在生產線談判的過程中,他們多半以為許知泉是個鄉鎮土老闆、冤大頭,買了一條生產線回去,估計也折騰不出個啥來。

  而當初許知泉去蘇省出差的幾次,也是刻意表現的憨厚莽撞、啥都不懂,目的就是讓對方可以放心把生產線賣過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