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8.86 真相(2)

  第568章 86 真相(2)

  AD738年,東土大唐正處於開元盛世的末期,是國力逐漸攀升到最頂峰的時候。

  向北,唐滅契丹,首次將東三省納入版圖;向西,唐軍在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中不斷戰勝突厥與吐蕃,一路西進至蔥嶺。

  將大半條絲綢之路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這相當於雙手握住了一株巨大的搖錢樹。

  天寶年間,天下人口2億,大唐獨占1億。人口眾多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於大唐人均富庶異常。

  富有的國家催生起富裕的經濟。從官員到商人,甚至店鋪夥計,田野中勞作的農民人人皆是豐衣足食。

  尋常百姓一日三餐吃得起羊肉排骨,這種生活放眼全球,僅有東土大唐一家。富庶的唐商幾乎買空了東西大陸橋上所有的牛馬羔羊,連帶著西域各國同時富庶繁榮。

  大唐廣闊的疆域之中,各座都護府麾下精兵強將無數。

  按照常識來說,貴為天子的唐玄宗完全不會將目光投放到一位遠在邊陲的胡人將領。

  因此,這件事立刻引來當朝右相張九齡的警覺。

  後世提起張九齡,總是毫不吝惜的將「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等讚美的標籤貼到他的身上,而張九齡也的確為大唐崛起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一切,源於他溫文爾雅的表象之下,隱藏著對於「危險」極為敏銳的判斷。

  唐玄宗看似毫不經意的提及到安祿山的名字,正是這份似有似無的「裝作」,引起張九齡的懷疑。

  帝王生活在息壤繁盛的長安城,每天看到的皆是腦幹塗地,為國盡忠。

  胡人臣子們不遺餘力的炫耀自己的功績,只為得到大唐帝王的幾句誇讚。

  任何人泡在這種蜜缸之中,都難免會在阿諛奉承之中迷失自我。

  而張九齡卻不同。

  每隔上五六年,他都要親自走訪邊關。他見過這群「忠臣良將」在地方上是什麼模樣。哪有那麼多的「為國盡忠」,「肝腦塗地」。他們全都是為了從巨大體量的東土大唐身上,儘可能為自己攫取好處而已。

  輕者在戰鬥結束後屠殺西域平民,隨後將破爛的武器塞入他們的手中,冒充士兵冒領功績。

  重者,則乾脆私通外族。利用東土大唐的軍隊,扶持自己的袍族兄弟戰勝政敵。

  以「開疆拓土」為名,行的卻是腦有反骨之事。

  張九齡對於這群投誠而來的西域將官向來嚴苛至極。當得知李隆基想要以「曾有功勞」之名放走這位敗軍之將,他毫不猶豫的上書:「祿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杜絕後患」。

  張九齡貴為名相,卻不是陰陽學派的占星術士。

  他當然無法預測17年後這位安祿山將掀起腥風血雨。所謂「面有逆相」,只不過是他想要治他於死地的說辭而已。

  右相的職位每天需要處理工作近百件。張九齡以為如此上書,安祿山必然難逃一死,因此也就不再關注此事。

  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向來聽取他所有意見的唐玄宗終究還是將安祿山放走。

  等到他知曉這件事的時候,他已經返回西域很久。

  當朝天子無故關注一名胡人武將,甚至不顧及宰相的勸諫,執意將他放走。這在法家導師的眼中已是巨大的疑問。

  但是當安祿山返回西域後,他的行為卻帶來更多的疑惑。

  **

  兵敗進入洛陽之前,安祿山是一名堪稱驍勇的胡人將領。

  他戰鬥能力出色,為人憨莽,因為年輕的時候過慣了苦日子,骨子裡也有一些屬於升斗小民的市井之氣。

  有錢就喝酒招妓,沒錢就提刀上戰場,過一天算一天,從不考慮明天會發生什麼。

  進入一趟死牢全身而退之後,這人似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老練成熟的政客。

  他深諳談話的藝術,將所有的精明隱藏在看似憨厚熱血的表象之中。

  對內,他利用談話技巧籠絡幽州所有的胡人武將,將所有人團結到一起。

  安祿山讓這群胡人將領心中清楚,他們在大唐官員的眼中不過是一群可以隨時捨棄的走狗。

  他們如同無根的浮萍,工作上稍有差池就會被從重,從嚴處理。

  在一盤散沙的胡人下級軍官眼中,被唐玄宗親自赦免的安祿山如同他們的神。

  安祿山手底開始聚集起一群真正效忠自己的死士,對外發動的戰爭中也不用總是親自衝鋒上陣。手底下的胡人將領自會為他奮勇殺敵。

  而他也從來不會貪圖下屬的功勞,相反,會將真正所得的所有戰利品分給麾下的將領們。

  在幽州,他的部隊幾乎無人能敵。

  對外,不遺餘力賄賂每一位來自東土大唐的監察使。

  不論官職大小,位階高地,來自東都洛陽或者皇城長安。上至欽差大臣,下至車夫僕婦,只要是從東方西渡而來的大堂官員,安祿山皆是以足量的黃金白銀賄賂。

  他出手是如此闊綽,以至於他甚至不會要求官員們為他辦任何事情。

  看得起我的,就為我在皇上面前說兩句好話。

  看不上我的,那也沒關係!

  反正我手中拿到的也都是西域妖民手中的不義之財。孝敬各位血統高貴的漢人,權當是感謝你們,為我西域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重要指導。

  可想而知,此時的安祿山在朝廷大小官員的眼中是何種形象。

  對於貪墨腐官來說,安祿山是他們一顆閃閃發光的金蘋果。冒著風沙出使西域本是一件髒活累活,沒人願意離開風景如畫的江南去西域吃沙子。

  但是自從安祿山開始崛起後,官員們趨之若鶩,變相的催生了絲綢之路上的許多新政策。

  對於清流來說,安祿山為朝廷攻城掠地,百戰百勝。

  更為可貴的是他的麾下帶領的是一隻胡人軍隊,用異族之人去誅殺異族,為帝國開疆拓土。

  天底下簡直沒有比這還要完美的好事。

  就連當朝左相李林甫,都盛讚安祿山是朝廷命臣。

  至此,安祿山的崛起已經不可阻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