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26 默格溫的研究(2)
艾瑪·華爾道夫從黑曜石金字塔中取出的幾本書籍和拜占庭學士們搜集到的亡者之書截然不同!
因為這幾本《亡者之書》中,竟然寫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字!
右邊一行和冥河祭祀書寫的象形文字沒有太大的區別。
真正怪異的左邊。
左邊這一行文字並非類似古埃及文明所使用的象形文字,而是一種由細密三角形所堆疊起的語言。
這種文字和古巴比倫王國所使用的楔形文字非常類似。
但是毫無疑問,更加原始,也更加古老。
這就牽扯出來另一個獲得超前發展的古文明——蘇美爾人。
**
BC4000年,獲得超前彈射起步的文明可並不止尼羅河的古埃及人一支。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同樣擺脫荒蠻,建設出大型城邦。不同城邦間經過血腥搏殺,在BC1800年,「漢謨拉比」統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他的國土從波斯灣蔓延到地中海,成為那個時代中僅次於古埃及的龐大帝國。
法老們驅趕奴隸建設出雄偉的金字塔,而巴比倫王也不予多讓。被稱為「眾神賜福之都」的巴比倫城市那個時代中最為繁華的城市。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走訪這座城市的時候,曾經留下了完整的遊記。
在希羅多德的筆記本中,他使用羽毛筆精細的繪製下來上百幅圖畫,其中包括城市中尺度巨大的通天塔,以及無數居住在高塔中的神靈。
外神,古神行走在這座雄偉的城市中,和人類生活在一起。
一座有一座的黑石碑樹立在街道的兩端,其上由楔形文字篆刻著神靈以及人類全都需要遵守的律法。
這是一座絲毫不遜色於「百門之都」底比斯的偉大城市。
只可惜,與底比斯一樣,巴比倫城同樣沒有迎來一個美好的結局。
在BC700年左右的亞述王國內戰中,巴比倫城毀於戰火,雄偉的「通天塔」連同「空中花園」,一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艾瑪從黑曜石金字塔中取出的這幾本亡者之書中竟然同時具有這兩個文明古國的字跡,而且成左右對稱分布,如同專門為了「翻譯」而準備的文獻一般。
儘管默格溫進入學院的時間不長,但她依舊敏銳的察覺出其中隱藏的問題。
如果說《亡者之書》當真如同學士們所言,是交由冥神奧西里斯翻閱的「亡者生平」
這種書籍中可根本沒有必要書寫兩種字跡!
兩種古老的字跡同時存在,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東西並不屬於神靈!
《亡者之書》是寫給人類的。
再考慮到「古巴比倫」與「古埃及」是那個古老年代中最為強大的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在最強盛之時僅僅相隔一條地中海
默格溫感覺似乎自己與真相之間僅僅相隔一層薄薄的窗戶紙。
只要捅破,對於這兩個文明古國的研究將同時取得巨大的飛躍!
**
只可惜,現實與理想往往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然而進入黑沙漠完全不同於姐姐艾瑪前往新大陸。
此時新大陸中「阿芝特克帝國」的新任國主「純潔者」尤姆是艾瑪的朋友,踏入新大陸的土地上,艾瑪可以隨心所欲的調用一切自己需要用到的資源。
黑沙漠中的自由民卻從不屈服於任何西大陸的貴族。
幾經周折,默格溫也是迫於無奈,最終還是只能依託家族。「華爾道夫商社」對於北大路航線中最可靠的合作夥伴正是這位「默罕默德·哈什」。
而此時,默格溫已經提前來到孟菲斯城,在「沙湖旅店」中等待他整整三天。
默格溫的這趟旅程遠遠稱不上順利。
首先,她在皇家科學院中的地位完全不能和姐姐相比。
艾瑪近些年開闢了一條由地中海前往新大陸的穩定航線,不但讓所有人加深了對「亞馬遜戰士」以及「瑪雅文明」的理解
更是發展出了一條新航道。
巧克力,咖啡,橡膠曾經需要亡命徒經過血腥搏殺才能獲得的緊俏貨物,此時正源源不斷從新大陸運回。
而獲取這些產品,竟然只需要提供一些價格低到誇張的奶酪,食鹽,以及玻璃,鋼鐵
這條路線上的所有商人都需要感謝艾瑪,感謝她為拜占庭帝國所作出的貢獻。
艾瑪行走在君士坦丁堡,羅馬公民們對她的敬意絲毫不低於市長以及元老院議員。滾滾而來的金幣使得拜占庭王「米哈伊爾三世」連年增加對皇家科學院的預算。
這一切的起源,全部都源於她為帝國所創造的價值。
相比之下,默格溫的研究天生並不會受到重視。
無論「古埃及」還是「古巴比倫」,這兩個古老的國度都已經滅亡了數百年。除了一些隱藏在墳墓中的陪葬品能夠得以保存下來,絕大多數能夠證明這兩個國家曾經存在過的證據都已經消失不見。
在這種情況下,她除了一些不著邊際的「學術文獻」,根本無法為皇家科學院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沙漠中的自由民手中的確擁有不少稀缺貨物。但眾所周知,在北大陸的無盡沙海中自由民並不是行商們最大的敵人。
無邊無際的黑沙漠才是。
人力在自然面前太過渺小,征服沙漠在這個時代顯然並不現實。
換個說法她無法為科學院帶來利潤。
沒有利潤,就沒有科研經費。
在只有開銷而無進帳情況下,科學院的首席學士們根本不會對她投以過多的資源。
此番跟隨默格溫進入黑沙漠的甚至沒有一位導師。即便她頂著華爾道夫家族,與「艾瑪的妹妹」兩重名號,北大陸首席學士「薩福·格拉斯」也只是象徵性的派遣了7名尚未畢業的學生和她一同前來。
7人中,還有兩位是剛剛從東大陸遠渡重洋而來的墨家子弟。
隊伍中塞入兩位東路人與其說是一同進行研究工作,薩福的真正意圖是讓他們早日融入學士們的集體中,熟悉他們的工作方式。
考察經費,也僅僅是象徵性的給與120枚第納爾金幣。
皇家科學院唯一能夠提供的是一張由學城頒發的通關文牒。
這張印有「皇家科學院」24名首席學士簽章,以及拜占庭王「米哈伊爾三世」,教皇「格里高利三世」的文牒可以證明隊伍中的所有人的確是來自君士坦丁堡。
如果路途中他們需要任何援助,日後皇家科學院當加倍奉還。
僅此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