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林大爺的答覆之後,曹志強心中立刻落下了一塊兒大石頭。
至少,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而讓步這種事情就是這樣,只要能讓一次,後面就可以繼續讓。
前提是,你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並且認為能給雙方帶來好處。
毫無疑問,曹志強以電影產業為開局,就是個最好的嵌入點。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國內的電影產業問題由來已久,呼籲電影改革的聲音早就有了,只是因為種種原因,而一直沒成罷了。
就像曹志強所說的那樣,國內不缺電影人才,尤其是後備儲備人才,更不是一個小小的香江能比的。
可為什麼香江的好電影層出不窮,以至於現在發展到了極致,反倒是大陸的電影,依舊一潭死水,以至於面對國外的電影,完全不能打呢?
除了技術、資金跟審查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發行機制。
說白了,就是目前的國內電影,被中影公司壟斷的太嚴重了。
前面說過了,目前的國內電影發行機制,是中影公司一家獨大,壟斷了所有國內電影的發行權。
國內一旦有電影公司製作好一部電影,甭管花了多少錢拍的,人家中影公司收你的電影,就是按照中影的規矩來,中影說你這部電影多少錢,那就是多少錢,屬於一次性買斷費用。
中影公司買斷你拍的電影後,再拿去各地電影院放映,然後跟電影院進行四六分帳,其中中影公司拿六,當地電影院拿四。
換言之,單純票房分帳方面,中影公司就拿了最大頭。
問題來了,中影公司作為國企,收了錢之後,會把大頭上繳國庫嗎?
答案是否的。
這不是說,中影公司收了錢,不交錢給國庫,而是只交一小部分。
這又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了。
簡單來講,就是國企的交錢比例問題。
在這個稅制改革還沒開始的時代,稅收基本都是由財政部下屬的稅務局來收,但由於人手不足等原因,基本都是各地國企自覺上繳,很少有上面的人員下去監督你交稅的。
除了一些關鍵行業外,大部分國企,都是想方設法的避稅。
比如最流行的方法,就是增加支出,增加福利。
為啥這時期的國企,大都搞自己的醫院、學校、圖書館、電影院等設施?
難道真的是一心為人民啊?
根本原因還不是為了增加支出嘛。
反正增加了支出,增多了部門,不光可以增加工作崗位,解決更多就業問題,關鍵這期間也增加了好多領導崗位,其間的貓膩自然就多了。
這樣一來,表面看,這家企業的支出很大,純利潤不多,很多不光是持平,甚至還要跟財政要補貼。
目前的情況是這樣,所謂國企交錢給國庫,是指上繳純利潤。
如果沒有純利潤,那麼哪怕你流動資金再龐大,也不用交稅。
如此一來,就逐步造成一個情況,那就是企業比政府還厲害,還有錢。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這時期的機關幹部,反而不如好的國企職工受歡迎。
原因就是機關幹部的收入低,不如國企職工收入高。
而且國企職工此時依舊有上升渠道,依舊可以依託國企體系升官,並反過來上升到很高的位置,某種情況下,升官速度比普通機關幹部只快不慢。
因為幹部這個體系,在國企也是有的。
很多國企職工干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直接轉去行政崗的。
比如之前在某個車間當車間主任,可能某一天,就直接被指派去地方縣城當書記了,這都是有很多案例的。
賺錢不如工廠直供,升官速度也不如,那當然是進工廠最好。
但這樣一來,對於地方政府,以及對於中央來說,肯定不是好事兒。
當然了,這種國企類似國中之國,大而全,啥都有的情況,是歷史遺留問題,而且當年也做出來巨大貢獻,避免了某個時期的巨大損失。
但時過境遷,如今的時代,已經不是當年了。
現在呢,國家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且以政府為主導,那有些東西,比如那種大而全的國企,就需要變一變了。
正好,因為種種原因,如今的國企,很多也面臨種種問題,正好給了各個機關可乘之機。
比如紅光機械廠的這次整改,或者說裁撤,其實就是大環境下的一個犧牲品。
怎麼說呢,從大方面來說,這並不是壞事。
畢竟取消一個個孤立的國企,統一到機關領導下,等於打破區域壟斷,重建國內統一大市場。
因為在過去,因為一個個國企就好像國中之國,其他單位水潑不進,加上國企跟當地政府勾結,不聯繫的過於緊密,導致各個地方之間,其實都有很濃重的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的話,會遲滯經濟運行,增加各種成本,不利於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
因此,這時期的國企改革,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打破區域壟斷,重建中央權威。
至於後來的分稅制改革,那得靠後站了。
話說回來,中影公司這種企業,雖然不是某個地方政府的企業,但卻是某個部門的勢力範圍,依舊有點尾大不掉的意思。
那中影吃了全國電影的發行紅利,只吃肥了自己,卻讓所有相關產業都受損,這其實等於惹了眾怒。
只不過呢,中影的實力太強了,除非某些上層進行博弈,否則想改變這個現狀,真的很難。
過去,國內問題很多,一般來說,不會為這種小事兒而進行高層博弈。
但如果涉及到一個能給國家帶來諸如白天鵝轟炸機,高性能飛彈,甚至F14戰鬥機的神秘且友好的組織,那就值得博弈一下了。
反正只是找一個電影廠當試點,不是所有電影廠都有單獨分帳的資格,這麼看起來,中影公司應該能接受。
事實也確實如此。
紅光電影廠只是個剛成立不久的小廠,如果只有紅光電影廠出品的電影,才能享受單獨分帳模式,那在國內整個電影市場來講,影響真的不大。
畢竟按照正常邏輯,一個小電影廠,你就是天天拍,又能拍多少電影?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曹志強是開掛的。
而且一旦開了這個口子,曹志強是可以境外電影公司合作的。
如果以紅光電影廠的名義,引進境外電影,或者乾脆以合拍,或者合作投資的形式去搞,那境外電影就可以直接通過紅光電影廠,在國內發行。
換言之,這個口子一開,等於讓只是負責電影製作的電影廠,擁有了獨立發行權。
哪怕這個發行權不是完全自主,要跟其他單位,包括中影公司分帳,那也是划算的。
別人只要算一算帳,肯定樂意跟紅光電影廠合作。
要知道,國內電影市場,其實非常龐大。
哪怕電影票的價格很低,可擋不住數量太多啊。
動輒上億人的市場,誰能不東西?
哪怕電影票一毛錢一張,一億人次,那就是一億RMB的票房啊。
換算成港元,一億RMB,目前的匯率來看,那就是1.25億港元啊!
對比香江電影最高不過四千萬港幣的票房水準,內陸市場才是真正的寶地。
一億票房難嗎?目前的國內來講,是有點難度,但如果電影質量好一點,五千萬RMB的票房絕對很輕鬆。
這麼說吧,如果香江目前的優秀電影能引入國內正常播放,而且沒有限制,五千萬RMB的票房,並不難。
就以程龍的電影《A計劃》吧,在香江的票房收益不過是兩千萬港幣,如果引入內陸市場,一億RMB的票房應該是跑不了的。
沒辦法,誰讓人家的電影質量確實好,來到內陸播放,那就是降維打擊呢。
不客氣的說,香江的某些電影,比如《A計劃》,其實要比日本電影好太多。
你像高倉健的那個《追捕》,比起《A計劃》這種電影,那就差老遠了。
當年《追捕》之所以能火的一塌糊塗,歸根到底是國內審美水平太低,見識太少,所以初次看到國外的現代化場景,自然驚為天人。
香江的現代化水平不比日本大多數城市差,所以香江電影如果能正常在此時的國內播放,那效果絕對槓槓的。
要不然的話,後來也不會出現大量的錄像廳了。
還不就是國內一直不讓正常播香江電影,導致他們只能通過錄像廳的方式,來偷偷播放香江電影的錄像帶嗎?
如無意外,國內真正開始放棄壟斷,初次嘗試電影分帳,還真就跟一部香江電影有關,那就是後來的一部香江電影《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
反正在曹志強前世,這部電影,是內地第一部以票房分帳來進行影片結算的電影,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依舊有中影公司統購統銷,買斷發行權。
但那個時間,已經是1993年了。
在這之前,國內電影的發行,一直都是中影公司獨大,任何電影想要在國內發行,都得賣給中影公司,否則就不行。
不過現在嘛,曹志強覺得,如果以F14戰鬥機等稀缺物資極其技術資料為契機,以RMB結算為條件,還是有可能讓國家提前鬆口電影分帳模式的。
至少,要讓他控制下的紅光電影廠,進行第一個分帳模式。
可以這麼說,如果這個提議能成功,那紅光電影廠將會是最大的贏家。
畢竟其他電影廠都要依照老規矩,要歸中影公司統一買斷的情況下,他紅光廠就可以自己玩分帳,那就等於另一種程度上的壟斷。
沒錯,這樣一來,就等於他控制下的紅光電影廠,壟斷了國內電影的分帳發行渠道,這對國內電影的吸引力先不提,但對境外電影的吸引力,絕對超級高。
以後但凡是境外電影想要在國內發行,估計都會找紅光電影廠了,畢竟他能給的好處更多。
同樣的,有這個口子在,曹志強也能順利的把境外的資金,以投資電影的方式打入內地,稍微操作一下,變成房地產啥的資源,不要太輕鬆。
就算曹志強以後正經的花重金拍電影,以他的見識跟才華,也絕對能賺的盆滿缽滿。
尤其是某些大製作,也可以在這時期搞了。
畢竟國內此時的人工不要太便宜,你就算僱傭一萬人當群眾演員,實際上也花不了幾個錢。
但如果能因此拍出戰爭大場面,就算不在國內發行,只拿出去上國外發行,也能賺的盆滿缽滿。
而且這樣一來,還能搞一些可以傳之後世經典佳作。
比如他一直想拍的明成祖朱棣,包括他成功逆襲當皇帝,還有率軍北伐的大場面,他早就心儀已久,早就想看了。
前世一直沒過癮的相關電影,但在這裡,他可以試著自己拍。
至少,他可以多拍大明王朝或者大唐大漢的電影,藉機弘揚一下漢文化。
不像現在的風氣,到處都是清朝辮子戲,神煩。
就算要拍辮子,曹志強也更想拍辛亥革命之類的題材。
除此之外,像著名的大IP,三國演義,甚至是正在拍攝的西遊記,他都想插一腳。
總而言之,想要拍國內的歷史大場面劇集,這個時期是最好的。
因為一旦錯過這個時候,等國內人工價格暴漲以後,就再也難以搞出大場面的戰爭場景了。
還有,此時拍電影,是可以打著建設電影城的名義,明著搞房地產的。
在土地如此便宜的當下,要是能提前在某種重點地段,以電影城的模式先屯下一批未來的黃金地段,那以後的收益,呵呵呵,躺著賺錢就這麼簡單。
相比這些好處,什麼睡女明星的,那都是靠邊站,根本上不得台面。
再說了,曹志強現在也真心沒那種想法。
他現在的女人已經夠多了,真心不想再沾花惹草了。
人數一多,先不說精力夠不夠,時間夠不夠,就是他的腎,那也受不了啊。
然而,電影產業好歸好,賺歸賺,可比起後面的汽車產業跟大飛機產業,那又是小巫見大巫了。
實際上,單純說賺錢,從個人角度講,汽車產業跟大飛機產業,未必就有影視產業賺錢,而且風險很大。
然而,汽車跟大飛機,這兩個產業項目,才是真正的國之利器,也是真正能讓國家民族都因此受益騰飛的好項目。
換言之,對現在的曹志強來說,賺錢只是小道,他有太多辦法能賺錢了。
所以,他早已經脫離了賺錢的低級趣味,而是上升到更高層次上了。
提前布局汽車跟大飛機等高端產業,讓國家民族就此騰飛,就屬於這種高端層次。
以前,他沒有機會就罷了。
現在既然有機會,曹志強當然要試一試。
他想要看看,能不能憑著自己的開掛之力,只手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