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三百萬的銷量,這真的只是個開始

  第387章 三百萬的銷量,這真的只是個開始

  「來,為我們的事業蒸蒸日上,乾杯!」

  「乾杯!」

  一起站起來碰過杯之後,大家集體把杯中酒一飲而盡。

  之後,幹過一杯的眾人,這才在曹志強的雙手示意下重新落座,但全都沒有動筷子,而是一起目不轉睛的看向依舊站在主位上的曹志強,明顯是等著曹志強再說幾句。

  對此,曹志強只是微微一笑,然後放下酒杯笑呵呵的道:「既然大家都想讓我說,那我就多說幾句。

  這個,成績是顯著的,未來是光明的,至於其他嘛……

  算了,今天是慶功宴,關鍵是吃好喝好。

  所以,廢話不多說了,大家放開了吃!放開了喝!

  就這樣,開吃!」

  說完,曹志強直接坐下,然後第一個拿起筷子,開始伸向眼前還冒著熱氣的糖醋鯉魚。

  一看曹志強動筷子開吃了,大家這才轟然一笑,然後也紛紛拿起筷子笑呵呵的開吃,場面立刻就快活了起來。

  好吧,這是紅光出版社內部舉行的一次慶功宴。

  至於慶功的主題嘛,主要就是祝賀《怒放的生命》這張專輯的熱賣。

  因為只用了十二天,也就是在昨天的時候,怒放的發行總量正式突破三百萬張。

  這可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成績。

  為了這個成績搞一個內部慶功宴,犒勞犒勞大家,再正常不過。

  實際上,不是說過去沒有發行量這麼多的唱片,而是建國後,國內還從沒有在短短十二天的時間裡,單張唱片的發行量就超過三百萬張的先例。

  可以說,曹志強的那張《怒放的生命》,算是開創了一個歷史。

  如果是在國外,那麼按照這個銷量,曹志強已經可以妥妥的算是天王巨星了。

  要知道,在此時的米國,單張唱片銷售量超過五十萬就是金唱片,超過一百萬就是白金唱片,銷售超過1000萬份就是鑽石唱片。

  而在香江的標準,2.5萬張就算金唱片,5萬算白金唱片,10萬算雙白金,15萬算三白金。

  所以無論是比較苛刻的米國,還是相對寬鬆的香江,曹志強目前的這個成績,都可以算是白金唱片獲得者。

  當然,由於國內消費水平在那擺著,怒放的銷量雖然不錯,但利潤實際上並不高。

  可利潤再低,如果加上恐怖的數量,總體利潤同樣很高。

  就目前的情況來講,三百萬的銷量,利潤是很可觀的。

  就以利潤最低的正規國企發行渠道,也就是新華書店、供銷社、百貨公司之類為例。

  這些渠道都是按照定價五五分成,也就是2.8元一盤磁帶,他們就要賺1.4元,而華夏音像公司賺剩下的1.4元。

  問題華夏音像公司還要負責成本,也就是1.2元,所以實際的利潤,是每盤磁帶0.2元,也就是兩毛錢。

  三百多萬的銷量,國企的渠道數量是最好統計的,因為對這些單位都是一批一批的限量供應,到目前為止,銷量總共是62萬張,全部售罄。

  六十二萬張唱片,按照兩毛錢的利潤算,那華夏音像公司的毛利也是12.4萬元了,這才僅僅過去十二天啊,幾乎就是一天一萬的賺。

  當然,真正的賺錢大頭,其實是紅光百貨公司的小紅屋便利亭,以及紅光出版社的銷售部。

  先說小紅屋便利亭。

  小紅屋便利亭的銷量雖然最低,目前只有十五萬出頭,可單純就利潤來講,小紅屋的利潤反而比國企渠道更多。

  因為小紅屋連鎖便利亭,每銷售一盤《怒放》,紅光百貨公司能有0.3元毛利,華夏音像公司能有一元錢毛利。

  先不算紅光百貨公司的收入,只算華夏音像公司的毛利,十五萬的銷量,也妥妥過十五萬了,就毛利潤講,確實超過了新華書店等國企銷售渠道。

  但這兩個渠道的利潤,跟銷售大頭紅光出版社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紅光出版社的銷售渠道,就是出版社的銷售部。

  所以按照正常流程,其實是紅光出版社跟華夏音像公司簽署了銷售協議,由紅光出版社代銷售一部分華夏音像公司出品的《怒放》磁帶。

  紅光出版社的銷售部,名義上是銷售部,其實是一個加盟連鎖性質的銷售單位。

  也就是說,只要跟李有福簽署一個用工協議,名義上算是紅光出版社銷售部的銷售專員,就可以算是紅光出版社的合同工。

  這些個合同工呢,平時不發工資,好處是可以自己掏錢,通過紅光出版社購買工人才能買的工人保險,包括養老跟醫療,以及用自己的錢,以內部價購買紅光出版社職工才能享受的工人福利,比如差額糧票之類。

  但這些好處還不至於打動那些個體戶,真正打動他們的,還是他們可以用遠低於外界的價格,合理合法的拿到紅光出版社銷售的產品,並且還能合理合法的在外銷售出版社認證過的產品。

  比如紅光出版社自產的圖書,代賣的圖書等等,這些合同工性質的銷售專員,都可以光明正大的擺攤販賣。

  到時候,們就是妥妥的國企銷售員,不算個體戶。

  這樣的好處是啥呢?

  首先一個,是這些人加入紅光出版社之後,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個體戶,算是國企職工,沒有了個體戶的各種限制。

  比如僱傭人數限制,資金規模限制等等,都不受個體戶的框架限制,而是按照國企的標準來。

  等於說,每一個地區加盟商,或者說分部的銷售人員,都可以放心的招兵買馬,擴大銷售人員數量跟銷售範圍,也不用擔心資金規模問題。

  換言之,每一個加盟紅光出版社銷售部的銷售專員,都可以僱傭八人以上的下屬,然後他們不用再自己幹個體戶,而是直接搞批發商,還是光明正大的批發商。

  批發商的利潤,可遠比個體戶多。

  他們因為是國企,所以他們的資金可以走紅光出版社的國企帳戶,所以哪怕資金規模再大也沒關係。

  與此同時,因為不同地區的銷售分部都是一個單位的,彼此缺錢了,還可以互相幫助,互相調劑,有那麼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意思。

  更不用說,紅光出版社跟紅光機械廠緊密合作,貨物運輸方面可以走正規的火車運輸跟汽車運輸,這是一般個體戶做不到的。

  可以說,在私營經濟允許出現之前,這種加盟模式,或者叫掛靠模式,是最理想的經營狀態,好處不要太多。

  好處多,約束當然也多。

  因為加盟了紅光出版社,成為銷售部的一員之後,就要守出版社的規矩。

  比如說這些加盟個體戶銷售的產品,都要經過出版社認證,認證過的才能享受優惠。

  沒經過認證的產品,你私自賣,不出事兒則罷,出了事兒的話,不但跟出版社無關,而且出版社還要追究相關責任。

  這些條款,都有正式合同的,裡面詳細記錄了各種權利跟義務,總起來說是對出版社更有利,但對加盟個體戶也還不錯。

  目前為止,經過出版社人證的合法銷售品,只有三款,分別是圖書《江湖行》,單曲唱片《紅旗飄飄》,以及專輯唱片《怒放的生命》。

  《江湖行》的銷量自不必說,哪怕到現在了,也依舊是暢銷書,且已經讓大家賺的盆滿缽滿。

  《紅旗飄飄》雖然銷量總體上不是很理想,但單價高,利潤也高。

  《怒放的生命》則是最新的爆款。

  怒放這張專輯一上市,就被紅光出版社的銷售部,利用自己的內部渠道,發散到了各地分銷點,然後藉助那些分銷點的銷售專員,或者叫銷售批發商,大批量的銷售出去。

  所有加盟商的拿貨價格,統一都是2.3元,至於他們拿到貨之後賣多少錢,那就無所謂了,都是各憑本事。

  考慮到偏遠地區供不應求的情況,距離京城越遠,零售價就越高。

  比如南京分部,南京地區目前一盒《怒放的生命》錄音帶,市場零售價已經到了4元錢左右,那麼南京分部的銷售人員,他們以2.3元拿貨,4元錢賣出,中間足足有1.7元的毛利。

  再減去運輸成本,差不多是兩毛錢一盤,那利潤也有1.5元的毛利了。

  一盤磁帶就賺1.5元,那一萬盤就是一萬五的毛利啊,這能不讓人眼紅嗎?

  因此,大家在嘗到甜頭後,都是瘋狂進貨。

  之所以能在十二天時間裡,就賣出三百萬的數量,其中大部分都是這些紅光出版社銷售部的銷售專員賣出去的。

  他們都是先拿錢進貨,進貨後,在當地批發銷售出去,拿到錢就再去進貨。

  得益於自家有獨立的汽車隊,能自己搞中短途汽車運輸,只是北方地區,短短几天就賣出去一百八十萬張,其他的則是南方地區的銷售額。

  考慮到李有福已經跟南方地區一些城市的當地磁帶廠談好了合作,大部分新的磁帶廠已經開始正式錄製《怒放的生命》,初步估計,之後還會再爆發一波銷售狂潮。

  按照李有福的說法,對於《怒放的生命》這盤專輯,各地依舊是供不應求,都在搶購這盤磁帶。

  當然,銷售如此火爆,已經超過了普通的喜愛,其實已經算是一種投機行為了。

  這當然也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這兩年錄音機的發展以及錄音磁帶的推廣。

  實際上,只是三年前,也就是1980年的時候,國內錄音機的生產數量,當年全國來算,也僅僅是十一萬台。

  然後只過了一年,也就是到了1981年,全國各地的錄音機廠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出現,產量一下子就破了百萬,簡直堪稱恐怖。

  到了1982年,全國錄音機的年產量更是直接破了八百萬,依舊是供不應求。

  那一年,大家對錄音機的熱情突然就爆發了,以至於很多錄音機廠,因為產能的原因,都不生產整裝錄音機了,而是生產錄音機零配件賣,很多年輕人則自己買配件自己組裝錄音機。

  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自己買配件組裝錄音機,成了一個潮流,甚至有人專門買配件自己組裝錄音機,然後私下去賣,並靠這門手藝成了萬元戶。

  無線電愛好者的傳說,也自此開始。

  至於現在的1983年,反正到目前為止,哪怕還不到一年,只是半年時間算,國內錄音機產量恐怕也早就破千萬了。

  換言之,到目前為止,國內錄音機的保有量,只算國產錄音機的話,也早就破了千萬,這還不算進口錄音機。

  實際上,進口錄音機的數量,比國產錄音機的數量只多不少。

  從1979年到目前為止,國內陸續進口錄音機的數量到底有多少,並沒有一個嚴格的統計數據,但即使按照最保守的數據算,起碼也有三千萬台的數量。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國內最少有四千萬台錄音機。

  別看國內此時有這麼龐大的錄音機數量,但相對於十億人的數量來講,錄音機真的還算是稀缺物資,也就比電視好一點。

  但換個角度看,國內既然有四千萬台錄音機的保有量,對內容,也就是錄音磁帶的需求,自然也就大大增加。

  只是因為這時期國內的錄音磁帶數量終究太少,加上運輸不暢等原因,這才導致流行歌曲磁帶總體數量過少的情況。

  可以這麼說,在1983年,或許你能買到一台錄音機,但你在市面上能買到的錄音磁帶,其實數量是相對較少的,尤其是港台流行歌曲的錄音磁帶,數量少之又少。

  這當然是各種原因造成的。

  歷史上,一直到1984年十月份之後,國內各個唱片公司,才開始在國內大量製作並發行港台甚至歐美的流行歌曲,就跟國內港台武俠小說的流行時間差不多。

  可就目前來講,好內容稀缺,需求卻高,這種供不應求的情況,就導致了價格的上漲,以至於此時國內港台流行歌曲磁帶的價格非常高,北方地區的話,普遍都在六元以上。

  現在,出現了質量可以媲美港台流行歌的國內好歌,價格還這麼便宜,那大家當然搶著買啊。

  更不用說,此時的老百姓都是很精明的,很多人都發現了其中的商機,不但自己買來聽,還買來很多更多私下倒騰賺差價。

  所以,三百萬的銷量,這真的只是個開始。

  這從依舊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以及依舊沒有降下來的遠超定價的市場價,就已經能略知一二。

  只能說,此時的國內唱片市場,真的是一片高度渴求的藍海啊。

  不趁機來撿錢,簡直對不起自己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