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武俠禁令與詔安人才

  第228章 武俠禁令與詔安人才

  聽了這位西裝男張前進的坦白之言,曾科長倒還好,可曹志強卻一陣無語。

  虧他把事情想的那麼嚴重,還以為這是個詐騙案,原來只是一個先借後還。

  曹志強不是沒想過,對方是在撒謊,不過聽了對方進一步的陳述,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最大的道理,就是划算不划算的問題。

  要知道,這裡可是京城,他們要算計的對象,還是一家擁有民兵組織的大型國企。

  偷盜公家財產是重罪,一旦拿了貨不給錢,坐實了這個罪名,那可是三年起步,而且數額越大,罪名越大,最高可以判死刑的。

  相比偷盜公家財產這個罪名,投機罪反倒輕的多,哪怕情節嚴重的,也才三年以下。

  如果張前進這夥人,是偷了這批書就跑路,不給錢,那明顯是盜竊罪。

  可如果張前進這夥人,偷了這批書後,先在京城偷偷賣掉,再把錢還了,那最後就算事發,也只是個投機罪,問題不大。

  另外,像印刷所倉庫這種單位,是要定期清點庫存的,而像《江湖行》這種暢銷書,怎麼也得一個月清點一次。

  張前進這夥人偷偷拉走四萬套書,如果沒有內部人幫忙轉圜,這麼大的虧空,很快就能被上面發現。

  可如果有內部人幫忙轉圜,那怎麼也能支持個一周左右。

  有一周的時間,李有福跟張前進這夥人,早就想辦法把那三車書給散掉,並且及時拿到回款了。

  只要及時把錢補上,那這就是正常的私下交易,算不上偷盜,當然更算不上詐騙。

  而且有了這一遭,他們還能把沈振華那些人真正拉下水,成為同流合污的自己人,今後再偷偷搞這種事情,就更加的圓潤。

  還有,經過這次合作後,等李有福跟張前進有了錢,還可以繼續跟沈振華合作下去。

  甚至是,李有福還想過通過沈振華,去買通印刷所,讓印刷所在計劃外加印一部分圖書,然後以更低的價格,拿這批計劃外的殘次品圖書。

  這樣一來,以後印刷計劃內的書,就繼續走正常的新華書店等正常渠道,而計劃外的書,就全都由李有福吃下,偷偷在私下渠道銷售。

  按照李有福的說法,這套書這麼暢銷,怎麼也得火幾個月,銷售量過百萬都有可能。

  所以說,李有福的方案,其實是一個風險不大,且細水長流的生意,並不是偷一批書就跑的一錘子買賣。

  如果不是這次出了點小意外,車隊離開的時候被看大門的新人給攔住,又呼叫了保衛科,讓保衛科的人給及時扣押,那這事兒一旦運作起來,說不定曹志強都要給對方點一個贊。

  換言之,如果對方真的偷走這批貨後,是想要先賣貨後給錢,細水長流的做買賣,那曹志強反而是歡迎的。

  畢竟對曹志強來講,他是供貨方,多一個出價更高的銷售渠道,何樂而不為?

  新華書店是不錯,但新華書店要的也太狠了,直接就砍一刀,要半價。

  就這,還是曹志強提前走了關係給了錢的緣故,要不然,起碼得砍六成。

  當然了,新華書店的分銷渠道也大,而且是正規發行渠道,這點沒的說。

  要不是新華書店,恐怕他那套買一送一的《江湖行》,也沒那麼容易在短短几天之內,就變成京城紙貴的暢銷書。

  這裡還要再說明一下,那就是此時的武俠小說問題。

  其實在一九八三年,國內的新華書店,尤其是京城的新華書店,是不敢明著賣武俠小說的,因為不讓賣。

  說起來,早在七九年的時候,因為國內開放了武俠小說出版的禁令,港台的武俠小說蜂擁進入國內,導致國內就已經興起過一陣武俠小說熱。

  那個時候,大多數武俠小說,是先弄去香江,在香江排成簡體字,再運去廣東,然後通過廣東大量印刷,進而泛濫全國。

  由於這時期的大陸人整體文化素養還不高,又經歷過那十年的壓抑,武俠小說一出,立刻就填補了這部分空白,導致各種武俠小說泛濫成災,形成了全民看武俠的風潮。

  就因為這樣,國家出版局為了防止「武俠過熱」的情況出現,防止思想混亂,在1982年4月3日的時候,就下發了一個《關于堅決制止濫印古舊小說的通知》。

  通知里說:鑑於近年來俠義、言情、公案等舊小說的出版已經太多,自文到之日起,不需繼續出版。

  所有正在印刷的這類小說一律停印,已印好的暫時封存,聽後處理。

  從港、澳、台引進的所謂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也照上述規定執行。

  好吧,這個通知,明眼人都知道,就是禁止出版武俠小說的。

  從此之後,正規出版社,就不再出版武俠小說了,而新華書店這種正規的書店,也不再明著大量售賣武俠小說,只能偷偷的賣,少量的賣。

  然而,武俠小說不是一紙禁令能禁止的了的。

  正規出版社不出武俠小說了,就有大量不正規的出版社偷偷出書。

  正規新華書店不讓賣了,就有大量的書攤開始擺攤販賣。

  甚至是,國內書攤的崛起,也跟這個通知的出現,以及武俠熱的崛起有關。

  甚至是,之前不禁止還好,這一禁止,老百姓想要看武俠小說的熱情反而更高漲了,以至於1982年到1985年之間,國內的各種武俠小說,真正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

  根據統計,在這期間,大陸每年共印刷非法武俠小說四五千套、數量更是達到3億冊左右。

  這是每年的數據,而且都是非法出版物,沒有任何的版權。

  別的不說,這時期光「金庸」的小說,就多達一百部,臥龍生的小說更是重災區,多達上千部。

  這其中,大部分都是盜版,或者是內地人假託「金庸」等人寫的跟風抄襲之做。

  所以說,跟風抄襲這種事兒,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經很流行了。

  如果有人在這時候看武俠小說,看的多了的話,就會發現很多武俠小說只是名字不一樣,作者不一樣,但內容可能完全一樣,或者超過八成一樣,最多是改了個主角名。

  一直到了1985年,文化部發了一個報告,大陸武俠小說才第二次解禁,允許正規出版社重新出版武俠小說。

  有了那個二次解禁,加上各種管制條例也陸續出台,這場武俠小說的盜版盛宴才正式結束,國內武俠小說也變的正規起來。

  換言之,在1983年,武俠小說是不能直接在新華書店裡堂而皇之的售賣的,這也是為何曹志強的那套書,要把武俠小說放在詩集裡捆綁售賣。

  因為曹志強賣的是《江湖行》這本詩集,定價也是詩集的定價。

  至於那本《破碎虛空》,那不過是買一送一的贈品。

  通過這種方式,就規避了武俠小說禁令。

  之前那個趙守文,就是資深武俠小說愛好者,也因為他讀的各種版本的武俠小說太多,略微了解這一行,他才提出要出版港台的武俠小說。

  因為出版武俠小說,此時是真的賺錢,而且穩賺不賠。

  畢竟不用給稿費,直接拿過來複製印刷就行,這還不賺啊?

  只是曹志強出於長遠考慮,才取消了這個建議。

  畢竟自己的「原創」就很好,幹嘛去抄別人的。

  抄襲別人的作品非法出版,就算現在沒事兒,那也是個污點,如果想做大做強,還是不要搞的好。

  總之,紅光出版社,是通過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用賣詩集送小說的方法,規避了此時的武俠小說禁令,得以讓自己的武俠小說在新華書店正式上架銷售,且沒有銷售數量限制。

  但這種情況,屬於鑽空子,可一不可再。

  如果再想來第二波買詩集送小說,恐怕就不行了。

  曹志強現在還沒本事改變國家的政策,所以在武俠解禁的新政策出台之前,武俠小說恐怕是不能明著賣的。

  之前,曹志強還為此頭疼。

  他想的解決辦法,是靠這套書賺到一波錢之後,就把自己的小說拿去香江出版。

  至於出版社這裡,則安安心心的做雜誌,出唱片。

  也就是說,按照曹志強原本的計劃,他新寫的小說,比如他正在讀的《尋秦記》,以後是要直接拿去香江出版,走海外市場的,等武俠禁令解除後,再重新回歸內地市場。

  至於紅光出版社今後的項目,就是開一個類似《知音》這樣的情感類雜誌社,然後再搞一個唱片公司,專門出唱片。

  情感類的雜誌,跟流行歌曲,這些東西是沒有禁令的。

  而且從賺錢角度來看,音樂唱片一旦爆發起來,賺錢速度比小說只快不慢。

  至於雜誌,一旦成為爆款,比如像《知音》那樣的,那同樣是個現金奶牛。

  過去的曹志強層次太低,沒機會深入接觸那個「武俠禁令」。

  但現在他有了自己的出版社,到了他這個層次,已經能夠接觸到「武俠禁令」這個東西了。

  有了那個「通知」,也就是「武俠禁令」,曹志強這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江湖行》,雖然正常再新華書店上架銷售了,而且賣的很火,但這個火熱能堅持多久,卻不好說。

  如果被人舉報,有關部門也開始查禁,那他的這套掛羊頭賣狗肉的《江湖行》,肯定就會被要求下架。

  就算不用下架,至少要進行整改,比如取消那本贈品——《破碎虛空》。

  可一旦沒了那本《破碎虛空》,只是一本詩集,那銷售熱度絕對到不了這個階段。

  所以,曹志強才未雨綢繆,看到賣的火熱,且出現大量二道販子後,就想到跟這些二道販子合作。

  這樣一來,哪怕以後新華書店不讓賣《破碎虛空》了,他也可以通過那些二道販子,通過地下書攤的方式,繼續賣自己的《破碎虛空》。

  地下書攤別看不起眼,但嚴格來說,市場可比新華書店廣多了,對某些書來講,出貨量也遠比新華書店高。

  賺錢嘛,不磕磣。

  反正現在國內出版界的監管方面,幾乎就是沒有,最多是發行方面,也就是新華書店卡的嚴格一點。

  至於地下書攤,只要你不賣那些明著露肉的隱晦圖書,那就沒啥問題。

  畢竟這是一個沒有城管的時代啊。

  本來呢,曹志強以為張前進跟李有福這些人,都是一群空手套白狼的騙子,騙了書就跑路那種。

  但現在看來,對方只是想花小錢辦大事兒,也沒想過不還錢,那就不一樣了。

  如果真如張前進所說的那樣,那麼這個李有福,確實是一個值得合作的對象。

  可不嘛,有渠道有能力,還有腦子跟膽量,這可是絕佳的背鍋俠,不,合作夥伴啊。

  如果能通過暗中扶持李有福,讓他做大做強,成為一個地下書商,那今後的好處就大了去。

  不對,不是地下書商,而是真正把他們收編詔安,成為自己的下屬部門。

  比如銷售部?

  沒錯,李有福有渠道有人脈,但缺的是一個身份。

  如果讓李有福進入自己的出版社,然後以出版社的名義,在各個大城市設立一個代銷點,然後複製他在京城的批發商模式,給各個擺攤的個體戶提供廉價圖書跟錄音帶,這買賣還是可以做的。

  到時候,不說自家的雜誌、圖書跟錄音帶等產品,可以有個單獨可控的銷售渠道,就說單純經營這個文化產品的銷售網絡,這也是個大生意啊。

  李有福是個體戶,他無法做大,只能用個體戶的名義,偷偷摸摸的搞批發。

  可自己是國營單位的出版社,做這些事情完全沒問題啊。

  自己有名號,有產品,有關係,還有錢。

  缺的是啥?缺的就是能獨當一面的人才啊!

  什麼余德利也好,沈振華也罷,其實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種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

  要不然,也不會什麼都要自己親力親為,且走一步看一步了。

  可曹志強自己也沒啥經驗,也總是在犯錯。

  或者說,要是自己的手下真有能獨當一面的人才,也不至於會被人家鑽空子了。

  本來曹志強還有些發愁,發愁手下缺乏一批能獨當一面,或者說能理解自己想法的人才。

  這倒好,缺什麼來什麼。

  只是自己的一個疏忽,人才這不就有了?

  張前進也就罷了,但那個李有福,可是真正不得了。

  至少從張前進的敘述中看來,李有福是個很有腦子跟想法的人。

  對方有渠道,有人脈,敢闖敢做有腦子。

  關鍵現在對方還有把柄在自己手裡。

  與其抓住對方送對方坐牢,只賺那三輛進口車。

  倒不如把這種人才詔安收編,讓他替自己做事。

  如果能夠把這樣的人物詔安,自己藉助他的能力,讓他藉助自己的平台。

  雙方互惠互利,那可就一遇風雲便化龍,從此世界大不同啊大不同。

  就沖他能給各個書攤個體戶供貨,就說明他最少私下掌握了一個自己的銷售渠道。

  光是他掌握的這個渠道,就特別值錢。

  自己收編了這種人,就等於把對方的銷售渠道也掌握在手。

  一開始,先不用鋪太大,就先繼續做京城的銷售網絡,把京城的地攤式銷售網絡做大。

  做大到一定地步,再往天津等大城市開分公司,鋪開更大的網絡渠道。

  做好了,甚至可以搞一支專屬自己的運輸隊,自己運貨自己銷售。

  咦?運輸隊?

  想到這裡,曹志強又看向旁邊的曾科長。

  似乎發現曹志強忽然看向自己,曾科長不明所以,反而小聲問:「小曹,你幹嘛看我?是不是聽出他哪裡撒謊了?有的話你告訴我,我去收拾他!」

  「沒有沒有!」那個張前進連忙道,「我之前說的句句屬實,沒有一句謊話!」

  曹志強笑了笑,重新看向張前進:「張前進,雖然我很想信伱,但你現在說的,都是你的一面之詞。」

  「沒關係!」張前進連忙道,「我,我知道李有福在哪兒,你們要不信,我可以帶路,帶你們立刻去抓李有福,等把他抓來了,一切就都明白了。」

  「好,這可是你說的!」曹志強道。

  緊接著,曹志強不再理會瘋狂點頭的張前進,而是扭頭看向曾科長:「老曾,既然如此,就麻煩您找幾個人,帶上這個張前進,去把李有福抓過來吧。」

  略微一頓,曹志強又問:「這個,順便問一下,你們有權抓人麼?」

  曾科長呵呵一笑:「怎麼沒權?要說別的就算了,但這事兒跟我們廠有關,我就有權抓人!」

  說到這,曾科長直接站起來:「這樣,我親自走一趟,保證把人給你抓過來。」

  「那就麻煩您了。」曹志強笑了笑,「順便呢,最好把我那手下,也就是沈振華他們一起帶過來,有些事兒吧,還是當面說清楚比較好。」

  「行,你就瞧好吧。」曾科長笑眯眯的道。

  緊接著,曾科長拉著曹志強走到一邊,在他耳邊輕聲道:「對了小曹,如果他說的都是真的,你那法子是不是就不能用了?要不咱還是用我的法子,起碼還能弄到那三輛車,你說是不?」

  曹志強也壓低聲音道:「老曾,先把人帶來再說,我有了個新主意,一旦操作好了,那可是細水長流的生意,可比三輛車值錢多了。」

  「哦?」曾科長看了看曹志強,眼珠一轉,「你還有新主意?什麼主意?」

  曹志強繼續壓低聲音:「現在不方便說,你先把人都帶過來,然後咱們再細談,反正保證少不了咱的好處。」

  曾科長咧嘴一笑:「行,你是文化人,腦子活,我聽你的。」

  說到這,曾科長離開曹志強,走到還有些擔驚受怕的張前進跟前,面色鐵青的道:「張前進,跟我走吧,最好不要耍花招!要不然,我保證讓你來個三年起步,家底掏空!」

  「是是是。」張前進小雞啄米一樣的點頭,「保證不耍花招,一定全力配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