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賀齊
孫權在書房裡看著豫章郡呈上來的戰報,言說郡中商賈行徑山林之間,卻被劫襲,一行百餘人,最終存活下來的人數尚不足十分之一。
孫輔召集部曲近五百餘人上山圍剿,卻也只攻殺了幾十人,顯然對境內的山越宗帥主力毫無影響。
這些山越之人憑藉山險地利,在山林之中穿梭隱藏,難以分辨尋覓其蹤跡。
孫權不免想起數年前的宣城之戰,他也險些被山越之人所殺,幸得周泰拼死相護殺出重圍,也是從此之後,他便選立身身邊可靠的家將賜幼字輩姓名,以護衛己身。
想起當日在宣城的險境,孫權也頗有幾分感慨,「江東之地眼看著疆域寬闊,民生富庶。然而地多為蠻荒之地,民生也多野蠻不知,民風彪悍桀驁。山越猖獗,政令難行。」
孫權到底年紀還輕,想到此事,也常有灰心之語。
魯肅低身拱手,「君侯,江東風土人情,難以一朝一夕而更。只是山越已然成心腹之患,我江東欲兵戈西向,若山越不平,終陷腹背受敵之境。若能鏟殺一族山越叛軍,威名一出,其餘山越宗帥自解。」
魯肅所言,孫權並非不知,只是想到山越禍患,心中也頗感無奈,「山越之患,自父兄以來便屢剿屢興,猶如死灰遇風即復燃。如此反覆,不知要耗費多少的兵力、多少錢糧。孤已是莫可奈何,如是父兄尚在,或有一戰而勝之勢。
孤只能求問,先生可有什麼良策可一勞永逸?」
為應對山越之亂,孫權將身邊的得力部將皆派遣至各地為郡縣為尉令,為的就是能夠全力鎮壓住山越之勢。
雖然各地均有捷報圍剿之政績,但終究治標不治本。
「某並無良策。」魯肅也十分誠實地回答孫權,「不過某確實有一諫言。」
「先生請說。」
「當年春秋五霸之所以能稱霸中原,並非皆因諸侯君主有良策高見,而是因為他們都能知人善任。高祖能得天下也並非因他可御百萬之兵,而是啟用可御百萬之兵之淮陰侯。」
那多多益善之典故,更是名留青史,令人艷羨。
魯肅繼續鼓勵孫權道,「江東之患,自有江東之兵可解。據某所知,或有一人可解君侯之憂,君侯何不召見他來,聽聽他的高見。」
「誰?」孫權微微皺眉,江東竟還有這樣的能人,他竟完全不知?
「南部都尉賀公苗。」
「賀齊賀公苗?」孫權聽到這個名字,心情頓時激動起來,「是了,孤竟然差點將他給忘記了。」
想到賀齊算是給了孫權一個全新的啟示,仿佛一盞明燈照亮了他的眼前之路,頗有豁然開朗之感。
居胥閣內,孫權同喬瑋說起賀齊這個名字來,喬瑋也不由得感慨,「魯先生知人之能,更勝眾人。」
賀齊這個名字在三國的眾名將之中其實並不響亮,但論實際戰績和對江東基業的貢獻,其實並不輸給任何一個人。
賀齊本是會稽山陰人,早年曾任郡吏,後來還曾代理過剡縣長。在任期間,當時縣吏斯從輕薄放蕩、為非作歹,賀齊想懲治他,但縣主簿勸他說:「斯從乃是郯縣豪門大族,山越人都附從他,您今天懲治了他,明天賊寇就會前來進犯。」
賀齊聞言大怒,當即就斬殺了斯從。斯從族人黨羽便相互糾集聯合,聚眾千餘人,舉兵進攻縣城。賀齊率領官吏百姓,打開城門發起突然進擊,大獲全勝,由此威震山越。
此戰之後,賀齊還有多次鎮壓山越叛亂之戰績,數次平定治下山越反叛。
就是在孫策兵盛之時,山越之人也無所畏懼,但唯獨懼怕賀齊的威名,一聽說賀齊領兵剿殺,都嚇得不敢多做抵抗,直接率眾出來投降。
孫策有「居會稽,屠東治」的成就,可以說百分之八十靠的是手下有賀齊為戰。
說起來賀齊也是個奇人,孫策常牽動其官職,往往就是哪裡山越動亂嚴重,就派賀齊去哪裡鎮壓。
雖然這樣的調動很心酸,但也從側面看出賀齊的能力不凡。
數日之後,賀齊來見孫權,孫權也不多加寒暄,直接開門見山地問賀齊關於對付山越擾動的辦法。
「君侯既然如此問,想來也清楚,從前吳侯還在的時候,所用之力皆是鎮壓為主。這樣之法固然短期之內有效,但於長久之策來看,並不能解決山越之難。
以臣之愚見,當改鎮壓之策為鎮撫之策。以懷柔招撫為主,鎮壓為輔。一則,江東兵力雖然充足,但長久為戰,依舊會造成土地荒蕪無人耕種之局面,若能招撫山越之兵馬以充軍用,可減少各郡縣之內招兵之數,多留農耕之用,才是長久之計。
二則,山越之兵要剿殺其實並不難,各山越宗帥之間也並非一心,有州郡之兵馬威脅當前,他們自然是齊心先抗府衙之兵。但外力之威脅一旦解除,他們彼此之間的矛盾內鬥也不少見。就如當年商升之事,他手下張雅、詹強、何雄也是暗中彼此爭權,各自擁兵以圖謀對方。臣不過駐軍休息月余,派人前往散布流言,他們便各自為營,互相消耗,以至於被臣殲滅而不得不率眾投降。
三則,山越之所以反覆而立,並非只有山林之功,更重要的是,各地郡縣之中,多有豪強與之勾結,為其提供兵糧消息,彼此互通有無。
若君侯不能掃除那些心存異志的豪強,山越便如疥瘡,後患無窮。」
賀齊的話猶如一顆巨石滾落入湖中一般,在孫權的心裡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
賀齊不愧是山越宗帥的頭號勁敵,對山越之事的了解和見解的確十分透徹,所指癥結也是一針見血。
的確,山越反覆難清,背後絕不是只有山越宗帥這麼簡單。山越和豪強勾結也就罷了,賀齊沒有說完的話是,其中也少不了世家的暗中縱容。
「那若是將鎮撫山越之事,全權交給卿來主持,卿可能為孤擔此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