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發展
劉辛決定建立一個幼兒園,向全社會招生。要求孩子年齡3到7歲之間,每學期五個月學費10元錢,這價格在整個蜀郡一大半人都支付不起,但是價格並不算太貴。
幼兒園分三個班,三歲四歲是小班,五歲六歲是中班,七歲是大班。每個班只要30個學生,幼兒園就開設在州牧府附近。
劉辛讓黃敘負責建設幼兒園,所有兒童用的滑滑梯、鞦韆、兒童練武場、兒童車等一系列設施圖紙劉辛都畫了出來。而且他還寫信給王小花,告訴他孩子應該怎麼帶,讓孩子做什麼學什麼。
所有人都以為這是劉辛在拉攏自己手下,給自己兒子未來鋪路的一種手段,大家也都樂於劉辛這麼做,很多官員已經派人打聽自己孩子能不能進去,劉辛雖然說只對年齡有要求,誰知道隱藏的要求會是什麼,校尉以上?太守以上?如果什麼要求都沒有,每個人家中還沒十幾個孩子,是不是能全送去。
其實劉辛沒有太複雜的想法,他就是給所有人做個樣子,幼兒園建成一個學期收入900塊,只需要不到十人工資,孩子用的課本劉辛已經給安排好,其他幼兒園只需要搬學過來就可以,這收入也是非常不錯了。
只是沒想到第二天很多世家夫人就找到王小花那裡,聊了很久還是詢問自己家有與劉幸年紀差不多的兒子或者女兒,問能不能進入幼兒園。
王小花也是剛收到劉辛的信件,她也以為這是劉辛給兒子尋找玩伴呢!結果挑選了一圈,全是部長或者將軍家的嫡系子女,年紀與劉幸都差不多。劉辛得知這一切後,搖了搖頭,這樣下去幼兒園所有人還不都圍著自己兒子轉,他又給王小花寫去一封信,讓擴大幼兒園規模,每一年級十個班,幼兒園規模擴大十倍。
八月十日,益州各地銀行人員一百多人來到瑞縣城蜀郡銀行總部,劉辛每天去銀行總部給大家上課一個時辰,還布置了作業,要求所有人員第二天完成後交給自己。
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機會,很多人員的作業都脫離主題,劉辛看過後也就知道基本所有人金融貿易方面的知識都非常差,他第二天繼續講解,把一些學習能力強的人放在最前排,主要培養他們就行。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劉辛的用意,很多人都開始認真學習,每過一天劉辛都是根據大家的作業完成情況安排每個人的座位,一些人的座位開始不斷的往前調,而一些人無論怎麼學習都是無法開竅,劉辛說了最後會留下三十人在銀行總部出任高職,三十人都是官員編制,最低俸祿都是一千元。
這次學習中,最讓所有人驚訝的是甄宓。甄宓原本就貌若天仙,還是所有學習人員中唯一的女性,大家原本都以為這是劉辛帶甄宓出來玩來了。
結果劉辛經常提問問題,其他人都回答不上來,詢問甄宓她都能夠輕鬆回答,這個時候大家才對甄宓刮目相看。
每次作業評比,劉辛都會讀甄宓的作業內容,而甄宓每一次毫無疑問都是完成最好的,到了最後所有人心裡也都清楚,未來【銀管院】負責人只有甄宓做院長最合適,因為第二名差她太遠了。
劉辛帶妻子如此拋頭露面,很多人心中本是不贊同的,劉辛作為益州之主,是他們所有官員的主公,代表著整個益州。可是在看過劉辛與甄宓對貨幣金融方面的理解,大家心中就只剩下羞愧,他們原本以為自己在銀行乾的不錯,其實他們所知道的連皮毛都算不上。
而甄宓雖然不願與所有全員一起聽課,但是有劉辛陪著,能與劉辛整天在一起她還是很開心。這群受培訓的官員與銀行負責人當中的確是有一些天賦不差的,以後【銀管院】工作基本也是能夠展開了。
劉辛在瑞縣忙碌著銀行的事兒,八月份開始,從瑞縣送往益州各郡的紙幣車隊開始越來越多。銀行出現了一系列貸款政策,而且從現在開始存錢也有利息可取了。
老百姓與銀行的交集變得多了起來,很多商會看到州牧府印出的貸款與退稅政策,開始在益州各郡展開投資,各種新的作坊與店鋪開始在各地展開,整個益州每天都有新的商品或者行業被人熱議,但是最後能夠生存下來的還是很少。
聽到蜀郡、越巂郡、永昌郡都在大量招收建築工人,每個月五塊錢管吃住,一個月休息六天時間,是州牧府給各郡縣下達的命令,很多百姓看到這裡為了賺錢,都是拋下家人背上行禮前往各種施工的大山之中,這一去他們最少要一年時間才能回來。
而官府派遣官員帶隊,百姓們對於官府都是非常信任的,因為如今的官府那是真的為了百姓,他們一直在為了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在努力,不是以前那些只會收稅的大漢官府可以比的。
益州各郡都有百姓前去修建鐵路這個將會改變世界的大工程,而相比於漢人,修路的蠻夷部落百姓數量最多,一些部落甚至帶著整個部落遷徙到工地附近,為了填平一個十幾米的深溝,他們幾百人在這裡,要與上千膚色不同的人要一起工作好幾年時間。
而在不韋縣到棉虎鐵堡之間設立的道路上,一些供應工人未來幾年吃住的房屋還沒建立起來,就已經有大量商隊過來,他們帶著各種商品,主要是給各工地工程隊的,當然他們還會帶一些工人們需要的貨物,在這裡做生意雖然辛苦了一些,但是賺錢可是不少的。
益州其他各部門也都開始行動起來,他們按照計劃擴建部門人員,開始為他們未來五年計劃而努力,就比如農業部的徒縣、嚴道兩縣與五萬畝菜籽田建設,越巂郡玉米草種植,這些土地開墾可不光需要人,還需要種樹穩固田地土壤,需要人澆水,這後面可是要帶動不少的工作崗位與產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