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分水嶺
「鹿家主覺得我做為險瀆縣令這兩個多月如何?」劉辛不想改變這種人的思想,自己給敵人當走狗理由還一大堆,他不會殺了對方,他要讓對方看看幽州北部被遊牧部落欺辱不是唯一選擇,站起來反抗也是有出路的。
「劉大人愛民如子,險瀆縣因為大人的到來百姓過上了從未有過的好日子,很多深藏縣城之外的百姓紛紛回家,可是大人可知鮮卑部落實力,這蒙多部落只是鮮卑一中等部落,就東鮮卑族比蒙多部落大的不知凡幾…」
「鹿家主還是歇息去吧!我不殺你,回到險瀆縣你就好好贖罪,或許有一日鮮卑部落臣服我大漢王朝,你還能有恢復自由身的一天。」劉辛不想再聽對方嘮叨,這種人思想要轉變難度非常大,一切還是靠事實說話。
對方沒有說自己後台是誰,其實劉辛早已猜到,公孫瓚所說是組建自從軍對抗烏桓三族,他沒有眾多世家在身後支持,也得有資金來源,而選擇較好鮮卑部落,對抗烏桓三族也是他最好的選擇。
公孫瓚把右北平郡與昌黎郡打通,而且一直把烏桓最大一族壓在遼西郡,也是早已想好了自己的退路。
幽州樂浪郡、帶方郡在遼東郡東部,那裡土地肥沃糧食充足,有烏桓三族作為屏障,以後哪怕自己不敵烏桓部落,也能退到那裡當土皇帝,朝廷管不上。
而劉辛記得在公孫瓚敗於袁紹之後,公孫度就是占據了樂浪郡與帶方郡,被朝廷封侯,他的兒子繼承爵位後一直占據遼東郡以東之地。
一夜無事,第二天清晨劉辛押送所有戰俘與物資向險瀆縣方向走去,三百多里路程只用了兩天時間就走完,那新投靠劉辛的鹿家成員對待俘虜比他手下士兵還要狠的多,無論是鮮卑戰俘還是鹿家高層,走不快就是一頓毒打。
五月九日下午,劉辛回到險瀆縣,有探馬早早發現了他們,等到劉辛走到險瀆縣城下,看到無數百姓在這裡迎接自己。
很多人已經不記得官府押鮮卑俘虜回來那是什麼時候了,看到劉辛帶著鮮卑俘虜回來,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害怕,鮮卑騎兵這幾年給大家心中留下的恐懼太深了。
再看劉辛帶回來的上千馬匹,那種恐懼瞬間消失,留下的只是對劉辛的無比尊重與崇拜。
劉備與簡雍、姜力三人正帶著一眾吏士在城門口迎接,大家看到鹿家家主被綁著回來,身後如此多的馬車裝著滿滿的物資,就知道這次出動任務完成了。
「恭迎大人凱旋而歸,鹿家罪行得以開雲見日,這鹿家之人大人打算如何處置?」姜力向劉辛拜禮後,詢問道。
「我已經讓人去鹿家莊了,鹿家所有人全部淪為囚犯,先分到各個村莊看他們今後表現,如果有罪大惡極者另行定罪。」劉辛回道。
姜力點點頭,劉辛做事比他想的要沉穩很多,鹿家背後有人他豈能不知,如果劉辛一刀把鹿家殺光了,得罪鮮卑部落不說,背後還會出現一個敵人,這對他未來非常不利。
如今就看劉辛如何與公孫瓚交涉,公孫瓚能否為了鹿家而出面,這就成了劉辛與公孫瓚兩人的事兒了。
當天晚上,鹿家被方悅等人率領500精銳攻破,所有鹿家成員全部投降。讓劉辛沒有想到的是,鹿家莊中竟然藏著兩萬多石的糧食,另外還有盔甲、兵器上千件。
鹿家就這麼完了,這讓整個險瀆縣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所有鹿家成員與鮮卑俘虜一起被押著製作土磚,幹著最苦最累的活,這倒是讓險瀆縣的建設速度提升了很多。
燕家一直沒有理會過劉辛,很多人建議劉辛拿下燕家堡,但是劉辛沒有同意。
燕家在險瀆縣名聲並不差,可以說整個險瀆縣以前都是燕家在守護,燕家能夠如此背後定然是有人,他如今在觀望,或者在看自己身後人的反應,無法投靠劉辛他們就只能先等著,等待劉辛是否能承受住鮮卑部落的怒火。
劉辛回險瀆縣第二天清晨,四屯騎兵已經出發再次前往鮮卑草原,只要他們不聚集200人以上隊伍,鮮卑草原大部落就很難正視他們,想要抓住他們也很難。
四屯騎兵分開行動,在騷擾對方吸引對方注意的同時,給險瀆縣爭取時間,只要再有一個半月時間,險瀆縣城防升級就會完成,城北軍營也會修建完成,他們就不再懼怕對方大規模騎兵騷擾,這也是險瀆縣在這一片區域建立自己威信的第一步。
劉辛不去管他們,有2名超一流武將,5名一流武將,兩名接近一流武將的超豪華武將帶隊,這鮮卑族就算派出精銳圍剿,也不一定能拿下周泰、關羽他們。
劉辛的精力開始用在了險瀆縣建設上了,他每天去城外看土磚製作,囑咐士兵給罪犯與俘虜足夠的吃食,又去督促了城北兵營的建設。
城北兵營看起來並不眾位,牆高兩丈米,頂寬兩丈二尺,上有箭樓20多座。底寬三章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四百丈。營內面積85畝,建立房屋400多間,校場、馬廄、食堂等一應俱全,可供應2000名士兵、100匹戰馬入住。
這城牆看起來的確不算高大,可是在這裡對付鮮卑騎兵卻是夠了。鮮卑騎兵不善攻城,很少製作攻城器械,劉辛只要能夠給這裡留下一曲精銳,對方哪怕萬人拿下這個兵營也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城外各鄉村屋舍也都在全力建設之中,老百姓一點點從帳篷住進了一家院子,只要出得了力氣,在這裡根本不怕餓肚子,上午各鄉有粥棚施粥,下午家裡青壯幹活回來,賺的錢起碼夠一家五口吃頓乾飯。
所有人也忘記了鮮卑騎兵的威脅,他們相信自己的縣令,能夠保護險瀆縣與城外村莊不被鮮卑騎兵侵擾,就如相信他能讓所有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一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