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149邱吉爾有苦難言

  第410章 149邱吉爾有苦難言

  因為《自然》是一本每周發行的期刊雜誌,所以它的出版頻率和每天出版的各大報紙差不太多。

  幾天之後,全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們,都陸陸續續地從《自然》周刊上,或者本地報紙轉載的新聞GG當中,讀到了有關陳慕武要在斯德哥爾摩的王子學院,創辦一本新的科學期刊《王子學院學報》這則消息。

  在荷蘭萊頓的萊頓大學,本留學生仁科芳雄打算在今年夏天結束自己在歐洲的留學旅程,回到家鄉本,在東京帝國大學創辦一所低溫物理實驗室。

  為此他這些天來一直都在萊頓的低溫物理實驗室工廠,訂購研究低溫物理時所需要的降溫機器。

  至於那些低溫得到的藥品,從荷蘭萊頓發往歐洲各地的損耗很小。

  就比如說中囯的陳慕武博士,前不久就從大學的工廠訂購了一批液氘,發往了瑞典首都的斯德哥爾摩。

  但是如果攜帶低溫藥品從亞歐大陸的西邊橋頭堡出發,不管是坐火車還是坐船,抵達亞歐大陸最東邊的本,仁科芳雄不敢保證等自己到了本之後,他攜帶的藥品到底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他只能選擇採購相應的儀器,待回日本再自行建造低溫物理實驗室,然後再生產相應的低溫氣體。

  他在臨行之前,讀到了陳慕武在《自然》周刊上打的GG。

  仁科芳雄覺得當初正是像一盞指路明燈一般的陳慕武,指引著他放棄了研究虛無縹緲的量子理論,而投身到了更有實際意義的超導懷抱當中來。

  如果自己早日攻克超導臨界溫度過低這個問題,那麼將來本國內的能源使用就將進入一個極大豐富的階段,不會再在輸電線路上造成過多的損耗,能把每一塊兒煤發出來的每一度電,全都用在刀刃上。

  仁科芳雄覺得,只有同為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囯人陳慕武,才會對自己百分之百無保留的好。

  他不但給自己指明了研究方向,還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把他介紹到了荷蘭萊頓大學,這一世界上低溫物理學研究的中心,跟隨已經過世了的昂內斯教授一起做低溫物理學研究。

  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那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歐米鬼畜,且不說他們在學術研究上到底如何,仁科芳雄總覺得這些人只要看向自己的時候,眼神裡面便經常充滿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一種看不起人的鄙視。

  現在陳博士打算辦一本學術期刊,仁科芳雄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一定要幫幫場子。

  他想著在等萊頓大學低溫工廠製作自己訂購的這一批機器的時候,寫一篇有關低溫超導研究的論文,給陳慕武寄過去。

  仁科芳雄覺得,一本新的學術期刊的誕生,在剛開始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人對此產生疑慮,於是大家的投稿肯定不會那麼積極。

  他想著不管自己寫的好與不好,對陳慕武來說都是一種支持

  哪怕讓他把自己的論文當做是填充版面的稿子,那對陳慕武來說也是一種幫助。

  中囯人的《詩經》裡面有一句詩,怎麼說的來著?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

  在美國伊利諾州的首府芝加哥市,芝加哥大學的物理系教授奧本海默,正坐在學校里的長椅上享用著他的午餐。

  他從劍橋大學取得理論物理學的博士學位,回到美國來芝加哥大學當教授,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頭號的資本主義強國,芝加哥雖然不像是最大城市紐約那樣繁華,可是和英國的首都倫敦比起來,還是要強上不少。

  和英國相比,唯一的缺點是呀在明面上,官方頒布的法律明確不能喝酒。

  可是這對身份高貴的芝加哥大學教授、富家公子哥奧本海默來說,完全就不算個事情。

  但不知為什麼,回到美國的奧本海默,總覺得內心空蕩蕩的,富足的生活並不可以填補空缺。

  他想著等今年的聖誕節假期,就再去一次英國,去探望他在留學時結識的一眾老朋友。

  回到美國,來到芝加哥的奧本海默,在這裡也認識了不少新同事和新朋友。

  就比如說腋下夾著一卷報紙,手裡拿著午餐向他這裡走來,並最終坐到他身邊的長椅上的物理系同事康普頓教授。

  在自己的家鄉紐約,也有比較好的哥倫比亞大學,而在紐約附近的新澤西,甚至有在美國數一數二的哈佛大學。

  持有劍橋大學博士文憑的奧本海默,在這兩所學校中取得一個教授職位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他最終捨近求遠,來到了五大湖邊的芝加哥,一是因為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學研究水平,在整個美國來說是最優秀的。

  二也是因為在劍橋大學裡運籌帷幄的陳慕武老師,幫他聯繫到了康普頓教授,為他爭取到了這裡的一個教授職位。

  「中午好啊,康普頓教授!」

  「羅伯特,中午好!說過多少次了,哎,不要喊的這麼生分,你叫我亞瑟就好了。」

  「那可不太好。不管是在物理學上還是在芝加哥大學裡,你都是我的前輩。而你又和我的老師是陳慕武博士是好朋友,還引薦我進入到了芝加哥大學,成為一名教授。

  「按照中囯的傳統文化來說,對您這種前輩直呼其名,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奧本海默說的頭頭是道,康普頓聽的哭笑不得。

  「說到伱的那位老師,陳博士,這不是今天的《芝加哥論壇報》上,剛好報導了一條有關於他的新聞。」

  「什麼?我看看?」

  說奧本海默從康普頓手中接過了報紙——「接」這個動詞用得實在是不合適。

  他那個粗魯的動作和他的身份完全不相符,應該用搶奪這個詞才對。

  奧本海默拿到報紙之後,便迅速的翻找了起來。

  坐在一邊的康普頓好意提醒:「科技版,科技版!」

  <center>

  </center>

  與此同時,奧本海默也在報紙上找到了陳慕武給《王子學院學報》刊登的那篇約稿啟事。

  →

  其實他本人並沒有在《芝加哥論壇報》上面打GG,《芝加哥論壇報》也只不過是轉載了《紐約時報》上的消息。

  陳慕武會在《紐約時報》上打GG,這本身就是一則新聞。

  奧本海默很快就閱讀完畢了報紙上的這則新聞,康普頓見狀詢問道:「陳博士這本期刊現在處於初創階段,一定會非常缺稿子。羅伯特,你說我們是不是也寫一篇論文出來,然後寄到斯德哥爾摩去?」

  奧本海默點點頭:「康普頓教授,我覺得我們確實可以這樣做。那就你寫一篇,我寫一篇,把我們各自最近的研究成果都寫上去,然後儘快寄給陳老師那裡。」

  奧本海默嘴上答應了康普頓的邀請,心中卻在想著另外一件事。

  陳老師早就和自己說過要辦學校這件事,而且在1926年自己和他一起回到中囯的時候,兩個人甚至還在仩海的瑞典駐中囯公使館裡,參加了由瑞典王儲出面的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了那所學校的辦學消息。

  陳老師曾經和自己說過,讓他回美國到芝加哥大學擔任物理學教授,只是一種臨時的妥協之策,是不得已而為之。

  他還說如果等斯德哥爾摩那邊的王子學院建好,自己願意去那裡當老師的話,他一定會張開雙臂歡迎。

  看報紙上的這條新聞,看樣子陳老師已經離開了劍橋大學,去到了瑞典自己的學校。

  那麼現在是不是也到了自己要離開的時候了?

  雖然芝加哥大學很好,康普頓教授和學校里的其他老師對待自己的關係都不錯,但是奧本海默總覺得身邊沒有陳慕武,做題研究來就差著那麼點兒意思。

  奧本海默已經在思考,自己這應該是先拍封電報詢問一下,還是直接就動身,去紐約登船前往斯德哥爾摩。

  距離勇敢的飛行員林德伯格先生,獨自駕駛飛機跨越大西洋,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

  起步了很多年的航空業,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開通從美國到歐洲的航線?

  奧本海默心中怨恨那幫冒險家們已經騙到了那麼多的經費,來來往往跨越大西洋的飛行也已經飛過了好幾次,但始終都不開頭商業客運航線。

  他又恨自己不能累下生出雙翅,第一時間飛到斯德哥爾摩,飛到陳慕武的身邊。

  ……

  除了在荷蘭,在美國,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越多人都從期刊和報紙上看到了GG,以及各地的報紙轉載的新聞當中,看到了陳慕武為《王子學院學報》刊登的約稿啟示。

  在劍橋大學,不管是卡皮察、布萊克特還是狄拉克,還有羅素、拉姆塞等人,都沒想到他們自己的好朋友居然不聲不響悶聲幹了這麼一件大事。

  盧瑟福的臉上則帶著愁容,當初陳慕武說他去瑞典只是答應了瑞典王儲的邀請,給他們國家幫忙當一個名譽上掛名的教授。

  可沒想到現在陳慕武都已經在斯德哥爾摩辦起了期刊,這是不是說明他徹底離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有人憂愁就有人歡喜,劍橋大學的校監貝爾福勳爵,很高興從報紙上看到這條消息,他終於等到了把陳慕武請掃出劍橋大學的機會。

  把這些中囯人、本人、東亞人、印度人、亞洲人全都從校園裡趕出去之後,整個劍橋大學就將變得更加純粹。

  另一個和陳慕武不太對付的英國人邱吉爾,則直接在《泰晤士報》上開啟了破口大罵模式。

  他大罵劍橋大學的那幫人,利用國家撥給他們的寶貴教育經費,培養出了陳慕武這樣一個經常和國家政策對著幹的外國人。

  從1925年陳慕武支持罷工那一次開始,邱吉爾便深深地記恨上了他。

  現在陳慕武又要離開劍橋大學,把他從英國學到的先進知識,全都帶到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這一條又成了邱吉爾新的攻擊理由。

  他指責劍橋大學花了那麼多錢,培養出了陳慕武這樣一個高材生,結果對方來學生之後不報效英國,白白浪費英國的師資力量和教育經費。

  面對邱吉爾的指責,劍橋大學還沒來得及做出回應,三一學院便在院長老湯姆孫爵士的授意之下,第一個發表了公開回應。

  在聲明中,三一學院指出自己學院的辦學經費,全都是來自學院自身所擁有管理的產業的利潤,以及畢業之後的校友對學院的捐贈。

  三一學院已經很多年都沒從英國政府那裡拿到過一分錢,並且為了支持整個學校的教育發展,學院還每年都會向學校撥一筆款,當做是給那些不能籌集到足額經費的小學院的補貼。

  三一學院因為沒有拿英國政府的錢,所以他們接受不了邱吉爾信口雌黃的指責。

  三一學院認為邱吉爾的所做所為,是他本人的一種報復,因為自己沒能考上劍橋大學,所以才對這所英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進行攻訐。

  中囯諺語說,打蛇打七寸。

  中囯諺語又說,殺人不過頭點地。

  三一學院的聲明完全戳中了邱吉爾的軟肋,沒能上過劍橋和牛津大學,是邱吉爾的一生之痛。

  大家在他面前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及學歷問題,沒想到三一學院的聲明竟然這麼勇敢。

  財政大臣邱吉爾這次受了一個天大的窩囊氣,可是他又不敢對三一學院展開報復。

  別說是整個劍橋大學,就像三一學院在聲明中所說的那樣,他們在英國國內和全世界範圍內有許多知名的校友,裡面有很多都是他邱吉爾不能惹到的人。

  當然,在邱吉爾眼中,這個說話磕磕巴巴的畢業於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英國二王子約克公爵不足為懼。

  反正他又當不上國王——在英國國王都是吉祥物——,一個約克公爵就更沒有什麼影響力了。

  邱吉爾真正害怕的是他的頂頭上司,畢竟鮑德溫首相也是三一學院畢業的。

  他的一肚子怨氣,只能撒在陳慕武身上:

  你說你當初去哪裡不好,為什麼偏偏要去三一學院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