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82人類毀滅的危機

  第343章 82人類毀滅的危機

  「漢臣兄,你這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今年年底我結婚,大概在明年就會重新回到歐洲來。如果我真的來到劍橋大學,進入到卡文迪許實驗室里學習的話,不會給你添什麼麻煩吧?」

  「當然不會,華庭兄,這點兒權利我還是有的。

  「我隨時恭候老兄的大駕光臨,到時候你在實驗室里想做任何實驗都可以,但只有一條要求,就是要學會使用如何操作這台粒子加速器,等以後我們也在國內建造一台。」

  因為信息差的緣故,在陳慕武眼中沒什麼了不起的粒子加速器,到了嚴濟慈的心裡,卻認為這是一個高精尖的玩意兒,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成果。

  陳博士竟能如此相信自己,兩個人僅僅是才見了第二面而已,他就承諾將來會把這麼重要的機器交到自己手上。

  士為知己者死,也就不過如此了吧?

  嚴濟慈在心裡暗下決定,等他回到國內完婚以後,再次回到英國來,一定不要辜負陳博士的信任,在卡文迪許實驗室里干出點兒成績來。

  雖說做不到像陳慕武那樣成績斐然,但最起碼也不能給中囯人丟臉。

  「漢臣兄,多謝您的邀請,其實我一開始本打算是回國之後,看能不能在哪裡籌集到一筆經費,然後再回到法國去,申請進入到居里夫人所管轄的那座鐳學研究所。

  「畢竟居里夫人在物理學界的名氣很大,巴黎大學的鐳學研究所又是世界上研究放射性物理學比較不錯的地方。」

  「但既然伱說能夠安排我來卡劍橋大學,那我現在也決定改變主意。

  「卡文迪許實驗室近年來能夠在實驗物理學界一騎絕塵,離不開你在這裡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跟著一位我們的同胞搞研究,總比跟著外國人要輕鬆容易一點兒。」

  嚴濟慈當然也知道居里夫人和陳慕武之間的關係,說完話他又連忙補充了一句:「漢臣兄,這不是詆毀居里夫人的意思,她是我很尊敬的一位物理學家,一位前輩,在巴黎大學的時候,居里夫人包括弗雷德里克他們,向我提供了許多幫助……」

  陳慕武擺了擺手,示意嚴濟慈不用再繼續說下去。

  嚴濟慈所擔心的,在他這裡根本就不算個事情。

  「華庭兄,你不用再說了,我全都能明白理解。請放心,日後你來了卡文迪許實驗室,居里夫人非但不會對此有意見,反而還會為你感到高興。她是很樂於見到我們這些後輩們取得更好的成績的。」

  聽陳慕武說完,嚴濟慈覺得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陳慕武嘴上說他們兩個都是居里夫人的後輩,但對方除了後輩的身份以外,還有一層親戚關係。

  既然他都已經這樣表態,那自己更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了。

  不過不擔心,不代表嚴濟慈沒有問題。

  「漢臣兄,來英國留學,每年大概需要多少錢?能不能給我說一個大概的數字,等回國之後,我好去籌錢。」

  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帝國,雖然因為戰爭的緣故,最近好像走上了下坡路,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英鎊仍然是世界上價值最高的貨幣。

  相比之下法國的經濟就更要糟糕了,這個國家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要比英國大的多,不但本土直接成為了戰場,而且青年男性的陣亡人數,也要比英國多不少。

  法國本想著在戰爭結束以後,靠著在凡爾賽宮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凡爾賽和約》,從戰敗國德國那裡撈上一大筆好處,來補償自己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到的一切損失。

  可是誰也沒想到,偏偏又從半路里殺出來了個不願意讓德國就此慢性死亡的美國,出台了幾手政策,幫著奄奄一息的德國慢慢恢復元氣,同時也打壓了法國戰後的發展。

  戰爭結束後,英鎊依然堅挺,而法郎還有法國的經濟卻變得疲軟。

  在嚴濟慈心中,大洋能換到的英鎊比能換到的法郎要少的多,因而在英國留學的花費,要比在法國的花費高上不少。

  對他來說,能到劍橋大學,能到卡文迪許實驗室來留學,有百利卻只有一害,這一害就是留學的花銷。

  陳慕武已經在其他方面幫了自己那麼多,不能再在這件小事上麻煩他了。

  然而陳慕武就仿佛是心有靈犀一樣,直接點破了嚴濟慈心中最發愁的那一點:「華庭兄,不需要你回國以後再去籌錢,老兄只需要安安心心地結婚,剩下的一切事情都交給我好了。小弟我在英國在歐洲有一部分產業,足以支持老兄在英國安心學習。」

  「這、這怎麼好意思!」

  ……

  在劍橋大學粒子加速器實驗室里,陳慕武和嚴濟慈兩個人,又遵循了中囯人的老傳統,彼此之間客氣謙讓了很長一段時間。

  前者甚至還舉出了趙忠堯和施汝為,以及王淦昌等人的例子,才最終說服後者放下心裡的負擔,接受他的好意。

  陳慕武還告訴嚴濟慈,如果在他這次的回國之旅中,在國內發現了什麼物理學,甚至其他理工類學科的好苗子,就請他一併邀請到英國來,不必顧忌開支和花費。

  至於文史哲類的還是算了,更別提什麼政治、金融的學生。

  他陳慕武雖然很有錢,但還沒有錢到拿著大洋打水漂的那個地步。

  因為婚期早就已經確定,嚴濟慈著急回國,所以他並沒有在劍橋大學逗留很長時間。

  他原本只是想到英國看看粒子加速器是什麼樣子,想著能不能在回國之後嘗試著在國內也建造一台,沒想到居然能在卡文迪許實驗室里收穫了一份意外之喜。

  每個人都有一份吃瓜的心,嚴濟慈也不例外。

  臨行之前,他也忍不住向陳慕武「請教」:「漢臣兄,我聽弗雷德里克說,你似乎也好事將近,不知道把大喜之日定在了什麼時候?真希望我從國內回來之後,還能參加老兄你的婚禮。」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在明年,但具體的日子還沒確定下來。

  「華庭兄,此行回國,一切都應該以你自己的事情為主,小弟的婚禮,老兄能不能趕得上,來不來參加都沒什麼問題。切勿因小失大,因為心裡想著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耽誤了老兄的其他正事。」

  分別之情不再詳敘,嚴濟慈離開英國之後就再次回到法國,拿上行李之後,就去馬賽登上半年之前就預訂好了的回國輪船。

  也就是在這趟的回國輪船之上,他遇到了曾經在巴黎奧運會的時候給陳慕武畫像的巴黎天狗會成員徐悲鴻,靠著他在法國取得的聲望,也得到了一副半身肖像素描。

  剛剛送走了嚴濟慈,還沒來得及享受幾天的清閒時光,又有客人找到了劍橋大學,指名道姓地想要見陳慕武。

  看著對方做完自我介紹以後,陳慕武才知道眼前這個西裝革履,手拿本子和筆一臉嚴肅的英國人,是一位來自《泰晤士報》的記者。

  他臉帶笑意地把記者先生迎進了辦公室,卻不知道倫敦的無冕之王為什麼會來劍橋找上自己。

  難道說是中子和正電子被發現的消息被悄悄泄露了出去?

  大腦中剛有這個念頭,就被陳慕武再次否定。

  自始至終,他的這次實驗只有卡皮察見到了一次,然而對方也沒有詢問實驗的結果是什麼。

  陳慕武也沒有把實驗結果告訴給任何人,為了防止消息流出,他把拍攝有雲霧室軌跡的那幾張照相底片藏得嚴嚴實實,就連計算荷質比的草稿紙,都被他給放到火里燒成了灰燼。

  不可能有任何人知道自己已經發現了中子和電子,除非他睡覺的時候說夢話,不小心吐露了出去。

  ——但就算是睡覺,陳慕武也是獨自一個人,新發現泄露的概率,基本上等於零。

  確認了這一點,陳慕武稍微鬆了一口氣,但他依舊不知道為什麼會被記者找上,只好等對方先開口。

  「陳博士,不知道你看沒看最近的科技版新聞。」

  「不好意思,記者先生,我最近有點兒忙,沒什麼時間看報紙上的消息。難道是出了什麼事情嗎?」

  記者仍是一臉嚴肅地點了點頭,陳慕武甚至感覺從他的臉上看到了一些憂國憂民的神情:「確實是出事了,而且還出了一件大事。

  「前幾天,美國芝加哥大學下轄的葉凱士天文台,又一位叫克·托·埃爾維的天文學家,對外宣布了他的一個計算結果。

  「埃爾維說我們頭頂上的太陽隨時都可能爆炸,而且他還說如果太陽爆炸的話,我們將會在八分鐘後得知,全人類的生命還剩一百三十八個小時。倒計時結束的時候,太陽爆炸產生的燃燒氣體將會到達地球,全體人類甚至整個地球就會被消滅。

  「消息傳到英國之後,現在全國上下的民眾都有些人心喜惶惶。在這種時候,我們英國的天文學家們必須站出來說些什麼。

  「我這次來到劍橋大學,本打算是去找天文台的台長愛丁頓教授。然而到了之後被告知,愛丁頓教授在暑假裡去了康沃爾度假,所以只能來卡文迪許實驗室這邊,想要聽聽陳博士你對這件事的意見是什麼。」

  這記者還真夠實誠的,什麼話都往外說。

  陳慕武並沒有因為他的實話實說而生氣,就像記者說的那樣,一說到劍橋的天文學家,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愛丁頓。

  他自己不過是一個愛好者,偶然間在天文學上取得了一些成績而已。

  記者先生憂心忡忡,陳慕武心中又好氣又好笑。

  這個時期的人類科學發展水平,說先進的確先進,有相對論有量子力學。

  但是說愚昧也的確愚昧,因為就算到現在,人們還沒搞清楚,讓太陽能夠持續不斷燃燒的機制到底是什麼。

  不提上帝創造萬物那一套神棍託詞,只說近代以來的科學理論,人們一開始認為太陽是一個大煤球,所以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火焰而從不熄滅。

  這是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是建立在燒煤的蒸汽機的基礎上的,推動工業發展的絕大部分能量來源,都是煤。

  甚至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到了電氣時代。但是電的來源是發電廠,發電廠所使用的燃料,依然還是煤。

  因而「太陽是一個大煤球」這個理論被人們認可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人閒著沒事,通過太陽的質量和煤炭的密度,估算出如果太陽全都是由煤炭構成的話,那麼只能燃燒三千年,遠遠小地球上出現人類的時間,更別說是和地球的年齡相比了。

  《泰晤士報》的記者來到劍橋大學採訪,頗有些瞎貓碰上了死耗子的意味。

  因為人類里第一次提出太陽內部的能量來源是核聚變這個觀點的人,正是這位劍橋大學天文台的台長,愛丁頓。

  愛丁頓絕對是早期愛因斯坦在英國的頭號擁躉,也是第一個把質能方程運用到太陽上的物理學家。

  如果說質能方程算是天時,那麼愛丁頓在劍橋大學天文台擔任職務就是地理。

  原因是劍橋大學不但有一座天文台,還有一座卡文迪許實驗室。

  實驗室里有個教授叫做阿斯頓,阿斯頓整個科研生涯當中的一大功勞,就是精確測定了許多原子的原子質量。

  愛丁頓從阿斯頓這裡得到了氫原子和氦原子的具體數據,一個氦原子比四個氫原子加在一起的質量小千分之八。

  天時、地利,再加上愛丁頓本人又是他們那屆三一學院畢業生中數學考試里排名第一的首席牧馬人。

  愛丁頓很快就意識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假如四個氫原子能夠聚變成為一個氦原子的話,這相差千分之八的質量虧損所帶來的能量,足以支撐太陽源源不斷地燃燒。

  但這個核聚變理論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沒辦法解決,那就是理論計算出來的核聚變溫度,比太陽的實際溫度要高出幾個數量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