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繁忙

  上巳節過去,穀雨到來。

  漫長的農閒時光結束,春種要來了。

  春雨初歇,郭大嘴家的大棗樹開滿了小白花,村里家家戶戶開始泡谷種。

  縣裡賞花遊春的,除了有錢有閒的各家姑娘公子,就是各學府的學子,甚至連隔壁州府都有人漏夜趕來青陽縣遊玩。

  如果說縣衙的人一直吊起來的心慢慢回落,那匯合錢莊的許東家一顆心可就如坐了過山車,起起落落,他半副身家可都是投在這青陽縣了的。

  終於,進入四月,各個工坊和店鋪的工作人員結完三月的工錢,由匯合錢莊開發的住房迎來了開門紅,寫下了大晉貸款賣房歷史性的一筆。

  桃花開始衰敗,地藏廟棚戶區改造落下帷幕,人們這才發現,一直是流民乞兒聚居區的地藏廟,青梅和杜鵑交相輝映。

  梁員外這回沒有猶豫,頭一個買下了地藏廟下的商鋪,開起了小吃鋪子。

  商人的嗅覺是敏銳的,不到三日,地藏廟下的商鋪就被搶售一空。

  而宋圓圓直接圈了一塊場地出來。

  之前村長家、趙啟明家和趙文成家,都把平山紅薯粉絲作坊的契書還給了宋圓圓。

  作為補償,宋圓圓給村長家建了酸菜作坊,又教了翠花奶奶梅乾菜的做法,如今作坊的酸菜和乾菜遠近聞名。

  而且美食街所有豆製品,都是用的村長女婿家豆製品作坊的。

  村長女兒趙彩鳳,出嫁在安定鄉,宋圓圓攏共也就見過她兩次。

  村里出嫁的女兒,哪怕是隔壁村,除了逢年過節都少回來。

  張寡婦家的作坊,除了木姜子醬,還有香菇醬,又新推出了豆豉醬,味道很好,這個宋圓圓沒有方子,就是提供思路,張寡婦自己琢磨的。

  山也承包上了,重新移栽了好些木姜子樹。

  她娘家大嫂的鹹鴨蛋作坊也開始動工了,首批鴨蛋都是從各家零收上來的,不太多,也就本縣城賣賣。

  再過幾個月,等幾個養鴨大戶的鴨子長成,那蛋就不用愁了,就該愁銷路了。

  反倒是貨郎媳婦他們家,宋圓圓一直也沒有想好給個什麼樣的營生貼補。

  這次宗盛爺爺問她要活干,算是歪打正著。如今他家裡的地方已經滿足不了他的篾匠事業了。

  宗盛爺爺如今帶著村里幾個會些手工活的大爺,在村里也劈了塊地,專門建了個篾匠作坊。

  村長一邊對老大哥孩子樣的性子罵罵咧咧,一邊為了作坊跑前跑後。

  作坊現在編得東西很廣,大到裝紅薯粉用的物流箱,小到美食街用的票簽籃,再到簡單又繁複的竹蛋托。

  宋圓圓試著讓宗盛爺爺做一些高檔些的竹盒,給添糖齋用。他的篾匠手藝真是沒話說,放到前世,妥妥的一個非遺傳承。

  地藏廟那塊的空地,宋圓圓就是圈起來給貨郎媳婦家的,春末夏初,還有什麼比吃一頓燒烤更快樂的事情?

  啟發叔如今管著五香粉作坊,藥材商是現成的,五香粉,加上孜然,燒烤已經成了一半。

  他們家人不多,如果全靠他們烤,也累得慌,此處經營,採用的是半自助模式。

  店家提供食材和爐子,顧客可以選擇自行調味烤,也可以選擇店家調味,或者選擇醃好的串,或者直接出錢僱傭店傢伙計。

  宗盛爺爺就啟發叔一個孩子,文成哥和趙小翠都要念書,這處鋪子,現在主要就是貨郎媳婦和娘家的哥嫂管著。

  如此,宋圓圓終於把了卻了手中的雜事,她也開始回到了趙家溝十歲孩子的生活。

  白日裡在學堂跟著蘇先生讀書習字,下課後帶著趙小翠和改名叫趙芳竹的趙小三漫山遍野亂竄,晚上還要讀宋老太給她的書。

  男孩子的課業要重些,趙文威、趙文書他們不敢懈怠,很難得才能湊到一起。

  春日裡,花多,果也多。

  不過,也不知道這平山是被醋泡了還是怎麼地,山上的果子啊,一個賽一個酸。

  年初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片酸橙,真的,大概就是檸檬的祖宗,差點沒把她送走。

  不過,恰好之前柚子留的數量不多,這酸橙比柚子耐放,收了第一批蜜後,全部用蜜泡了,過段時間當檸檬水賣。

  山裡的櫻桃也紅了,微紅的酸澀,紅透了的,倒是有些甜味,卻早被鳥雀搶食。

  不過,貴在味正,棒棒糖又可以添加新的口味了。

  春日的山,就是小孩子的夢中情山,各種野果可以打牙祭。

  只是,如今他們溜達起來就沒有往年那麼歡快了。

  添糖齋居然連他們平日吃的摘秧泡也收,據說那個跟蜂蜜做成果醬,貴人們可喜歡了。

  還說等桑葚長好了,也收。

  家裡大人沒時間上山,就打發他們上山採摘。

  這簡單來錢的活,拄著拐的老太太都能幹。

  一時間,田間地頭,山上山下一派繁忙景象。

  再說回縣裡。

  青陽縣的城牆北城牆也早已修復完成,如今,縣令鄭遠安有了新的煩惱,青陽縣已經不甘心屈居為一個下等縣了。

  幾天大街如今比過年還熱鬧,處處比肩接踵,人一多,事就多,小偷小摸就不說了,拐賣婦女兒童的事業多了起來。

  縣衙按照不同等級,從官員到雜役,人數都是有限定的。

  可縣城的亂象,又不能放任不管。

  三月中,縣衙出資,招募了一批民兵,社會治安得到明顯提升。

  人一多,青陽縣城沒來得及俢的路更爛了,是時候計劃擴城了……

  正值農忙,此時征徭役明顯不是時候。

  糧食是生存之本,勸課農桑才是重中之重。

  還有滿縣城的人都在採摘秧泡,公家的山上也都是人,摘些野果子而已,也不能不讓摘。

  最近,縣衙收到了好幾起良田改種紅薯的案件,良田都是有數的,可不能這麼瞎搞。

  縣衙雖然頒布了嚴禁良田種經濟作物的法令,但是收效甚微。

  下面的農戶主打一個沒發現就當不知道。

  縣衙的幾位大人,如今都是結隊下鄉明察暗訪。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因為紅薯大豆能賣上價了,縣裡願意開荒的農戶多了許多。

  特別是分了地的流民,縣衙的一系列政策,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安家於此,這裡,以後就是他們的新家。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鄭遠安從來不知道,南方的春日的太陽能這麼曬人,不過才半個月,他已經從一個中年文士,變成了黝黑的農人模樣,直把阮氏心疼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