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玉把不需要保鮮的東西,轉移到空間小樓中,樓上的臥室堆得滿滿的才罷手。
今年的黑土全種玉米,現在的玉米產量雖然沒有後世的高,但空間裡的產量與外界相比已經是最高的。玉米現在是粗糧,不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以後會變成細糧。
越是臨近變動,李小玉越靜不下來,每天都是不停地忙,過年長出來的肉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沒了。
李父見這樣下去,肯定又得出問題,把李小玉放在家裡,他實在是不放心。
第二日早晨,父女倆練完功夫,李父對小女兒道:「玉兒,從今天開始,你每天早上跟我去鄉衛生院上班,不許留在家裡。」
李媽也很贊同地說:「跟你爸去衛生院,家裡不需要你操心。」
李父明白孩子太小,得放在眼皮子底下才能放心,他不想再發生上一次的事情。
一聽父母的話,李小玉就知道這是沒得商量了。
李小玉決定加強自己的鍛鍊,腿上綁兩沙袋,跟在李父的自行車後面跑步到鄉衛生院,她就不信這樣還不能強身健體的。
負重跑三公里對現在的李小玉來說,是小菜一碟。
李小玉跑到鄉衛生院,只有些微的氣喘。
李父放個凳子在他的座位旁邊,這位子以後就是李小玉的專座。
李小玉坐在李父身邊,旁聽他對病人的問詢。李父對病人很細心,他會仔細地給病人講解病因和治療方法,做這麼仔細也是為了讓李小玉聽懂。
李小玉有強悍的記憶力,一天聽下來,每個病人的情況她都能一字不漏地複述出來。
她憑自己的判斷,結合看過的古書藥方,給出一份古方給李父看。
李父學以致用,結合古方開出更好的方子。這些方子,李小玉都會作備份放在空間書房中。
她想等以後時機轉好,給老漢兒出一本《李氏醫案》。
李小玉兩世都是跟李父混在鄉衛生院的,她小的時候李媽天天在地里幹活,根本就沒時間帶孩子,李父只能把她帶在身邊。
李父前世雖是赤腳醫生,但他醫術高明,尤其善長外科和疑難雜症。但遺憾的是沒留下一份行醫筆記,這世李小玉發誓一定要給李父出書。
李父遞給李小玉一張人體穴位經絡圖:「玉兒,將這上面的穴位全背下來,要非常熟練地一想到穴位,就知道在身上的哪個部位。」
這是要她熟記穴位,並且能精準地畫出來。
在李小玉背經絡圖的期間,省城製藥廠的新藥正式面世。
四種新藥以小袋裝顆粒狀面世,每袋兩毛五分錢,經過試驗三袋能達到顯著的療效。
林縣是首先供應的地方,當李父在鄉衛生院看到這幾種藥時,就知道這是正式銷售了。
雖然療效沒有手工做的好,但能有這種效果已經是很不錯的,從此以後他都不會再煉製這幾種藥了。
李小玉能精準地畫出經絡圖後,李父開始教她學針灸,買回只兔子讓她試手感。
舉起手中銀針要對一隻活兔子下手,李小玉有心理負擔,不敢下手。
李父見此,對她說:「你如果不敢對兔子下手,就在我身上扎。」
李小玉一聽這話,哪還敢怕啊!扎兔子總比扎老漢兒好吧,狠心紮下去,兔子痛得直蹬腿。
「兔子啊,我也是沒辦法的,要是不扎你,就得扎我老漢兒。扎完後我會給你上藥、包紮的,給你喝好喝的水,還給你養老送終。」李小玉獨自嘀咕著。
兔子認命地讓她扎,反正可以活下去,多扎幾次也可以的。
作者君:死孩子還要給一隻兔子養老送終,還有沒有天理了。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收割小麥,鎮中放一周的農收假。讓學生回去幫家裡農收,再寫一篇有關農收的作文。
這種題目是老師每年都會對學生布置的,直至延續到幾十年後。
李小燕放假從縣城回來,鄉衛生院醫生輪流值班,為的就是讓大家能有時間幫家裡麥收。
一家大小六口人齊上陣,割麥子的速度可是快了很多。
三天時間,李家的麥子就變成麥粒,躺在院壩里接受日光浴。
李家的麥子增產沒去年多,一畝只增產二十斤,看來明年再種不會有什麼增產了。
村里人陸續收完麥子,去年與李家換過麥種的人家,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最多的是李二爸家的。
他家一畝增產三十五斤,增產最少的是李雲秀家一畝有二十斤。這個產量很不錯了,能多收入一百多斤,夠一個人小半年的口糧。
收完麥子得抓緊時間下包穀種,李小玉知道這薦包穀收成跟她家是沒關係了,但還是將包穀種調包了。能多收一點是一點,反正是在村里。
收完家裡的麥子,李小玉空間裡的包穀也成熟了。晚上定好鬧鐘,她進空間用神識收包穀,空間裡的包穀畝產達到九百斤,六畝八分地的包穀,收穫六千多斤。
放在小院中曬乾,過兩天進來就可以脫粒,要是家裡的小麥能收進空間裡就好了,曬和磨麵根本不需要人去守著。
李小玉暗搓搓地想:怎麼做才能不引人注意地把家裡的麥子全收進空間?她不想把自家辛苦種來的糧食交出去,說她自私也好,在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哪個不是顧著自己家的?雖然她不會讓家人挨餓,可她就是不願意啊!
包穀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在黑土裡。每次親眼見到都覺得好神奇,怎麼會有這麼不合邏輯的事物?
重生本就是一件不合邏輯的事情,有奇特的空間不是應該的嗎?果然是「老爹」的親閨女,李小玉得意地在空間裡暢想著,連飛出宇宙都想出來了。
作者君:你個屁孩子,是想當孫悟空嗎?你飛個給老娘看看!趕緊幹活!
收回跑馬的思緒,李小玉認命地再次種下包穀,灑井水。藥材經過外界時間幾個月的生長,也到了收割的時候,她只能認命地繼續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