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誤會
陸長青趕緊去喊醫生,周慧蘭則趁機把剛才在外面偷偷灌進茶杯里的古井水,遞給了田玉鳳,「嫂子,多喝點水,掉了那麼多眼淚身體肯定缺水了。」
田玉鳳很聽話的接過水杯喝了好幾口,剛把水杯放下,大夫就過來了。
大夫又檢查了田玉鳳的狀況,血壓還是高,不過田玉鳳卻突然喊了一聲,「俺好像能看到了!」
她高興的揉了揉眼睛,「不是剛才那樣一片漆黑了,但眼前還是有點昏。」
周慧蘭很清楚,這是古井水的效果。
可其他人卻不知道,雖然視力恢復了一點點,但田玉鳳的血壓還是居高不下,醫生還是建議剖腹產先把孩子生下來。
可田玉鳳聽說醫生要剖她的肚子,捂著肚子一個勁兒的往周衛軍身後縮,「俺不要剖肚子,肚子都剖開了,以後還咋生娃?」
大夫笑著安慰她,「這剖腹產不影響後面生娃,再說咱們現在計劃生育,只生一個好。」
「俺才不要呢,俺是農村人,政策上說俺們頭一胎生了閨女,就能再生一胎,俺肯定最少也要生兩個娃的。」
田玉鳳說的一本正經,無論醫生怎麼勸都行不通。
沒辦法,只能大傢伙退出去,讓周衛軍自己勸。
陸長青就拉著周慧蘭坐到了走廊的長椅上,看著牆上一個個計劃生育的標語,若有所思的嘆了口氣。
瑤瑤是陸長青的親生女兒,這個事情兩人坦誠以對後,周慧蘭壓根沒有考慮過再生孩子的事情,可此刻看陸長青的神態,很顯然他是有這方面的打算的。
想到這兒,周慧蘭的心裡不舒服,直接開口道:「咱們是城市戶口,不論男女,只能生一個。」
周慧蘭心裡細微的變化,陸長青自然沒有察覺,只是被她這麼一句莫名其妙帶著火氣的話噴得有點懵,下意識的回了一句,「是啊,政策上咱們只能要一個孩子。」
聽到這話的周慧蘭直接怒了,「聽你這意思,如果政策允許,那你就要多生幾個了?」
後知後覺的路長青,這才意識到,周慧蘭生氣了。
陸長青趕緊解釋:「我不是……我沒有,哎呀,咱們剛剛不就是在討論一個政策嗎?並不是在說咱們倆自己的情況啊!」
看著周慧蘭不高興的表情,想去抓周慧蘭的手卻被躲開,陸長青真感覺自己這是越描越黑了。
但是他反應夠快,立馬裝起了可憐求饒道:「老婆,我錯了,我不應該不過腦子說話。」
本來已經有些鬆懈的周慧蘭,看他這副樣子,當時便有些繃不住想笑,卻還是強忍著。
「老婆你想笑就笑,我會假裝自己什麼也沒看見的。」
「哎!伱有完沒完呀!」繃不住的周慧蘭一把推開了陸長青,惱羞成怒的拍了他一巴掌,「那你老實說,你是不是還想再要個孩子?」
陸長青篤定的搖頭,「並沒有,我覺得有瑤瑤就挺好,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問這話的時候,周慧蘭的心都懸了起來。
陸長青無奈的攤了攤手,「沒能從最開始陪瑤瑤一起長大,總覺得有點遺憾。」
這話,也讓周慧蘭愣住了。
上輩子,她失去了瑤瑤的撫養權,謀生尚且艱難,自顧不暇,根本顧不上女兒。
好容易等她穩定下來再回到女兒身邊的時候,瑤瑤雖然沒有不認她,但最開始的牴觸,哪怕已經是上輩子的事情,周慧蘭也記得清清楚楚。
她也曾經錯過了女兒的成長,可老天可憐給了她一次重生的機會,讓她可以陪瑤瑤重新經歷一遍成長的過程,可陸長青……
陰差陽錯的那一夜過去,他並不知道自己多了一個女兒,到如今雖然再次重逢,但錯過的時光卻也無法彌補了。
周慧蘭一時想得出神,也不知道有什麼法子能解決這個問題。
剛好周衛軍打開了病房門喊大夫,說是田玉鳳同意剖腹產手術了。
1994年的8月17號,下午2點18分,周衛軍和田玉鳳的兒子降生了。
醫院那邊穩定下來後,周慧蘭回到干休所,當面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周振海,老爺子聽說是個孫子,當時就激動的直拍大腿,站起來就穿衣服換鞋,說要去醫院看孫子。
「爸,這都幾點了?您要看孩子也不急在這一時半刻的,明天上午我過來接你,咱們一塊兒去。」周慧蘭一邊說,一邊還打了個哈欠。
周振海卻不肯,「不行,我現在就要去醫院看!」
「我嫂子的親媽在那兒呢,你們倆早上才打的架,現在過去,小心把嫂子氣的回奶,讓你孫子沒飯吃!」周慧蘭故意把話說的惡惡狠狠的。
聽說孫子會沒飯吃,周振海這才安生了下來。
田玉鳳因為剖腹產,在醫院住了一星期才回家。
本來老太太堅持,怎麼也不願意再回到周家去,還是周振海到醫院,親自跟她賠禮道歉,再加上田玉鳳的耳邊風,一家三口出院後,才又回到了周家坐月子。
家裡有胡滿香,還有田玉鳳的親媽,再加上周振海最近也不作妖了,周衛軍和田玉鳳的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剛出生的小寶寶也是個天使,每天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笑,日子也算踏實幸福。
發現這個狀況之後,周慧蘭也就不再總往干休所那邊跑了。
買地的事兒還沒個答覆,但是她的店裡始終很忙,而且這段時間的口碑傳出去之後,模仿她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安寧的各大飯店,好像一下子都了解到了老年市場的需求,紛紛推出了藥膳,不僅如此,外賣這件事兒他們也都學了過去。
而且因為人家的店更大,人更多,外賣的派送範圍更廣,甚至漸漸有反超周慧蘭的勢頭。
這也讓周慧蘭察覺到了危機。
經過認真的觀察思考,周慧蘭做出了一個決定。
她要擴大自己的外賣圈子。
讓配送距離更遠,目標客戶更多,同時也要擴大店裡的廚房接待量,來滿足增大的外賣需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