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0章 意見
娛樂節目停播,打開電視,全都是看上一會就會讓人忍不住眼淚的新聞,搜救隊伍依然日以繼夜的奮鬥在現場,但難受的是,隨著時間一分鐘一分鐘的過去,聽到的好消息已經越來越少,也越來越不現實……
但無數人,依然對此抱著希望。
而新聞播報中的相關數字,還是在無情的上升……這是一個讓無數國人痛徹心扉的5月。
幾乎都沒等官方呼籲,大批大批的人,紛紛第一次找到當地的紅會等機構,以及到銀行詢問相關的帳戶,自發的捐款。
工人、農民、幹部、學生、企業家、明星……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抱著存錢罐、坐著輪椅的老人拿著養老金、撿垃圾的從貼身的衣兜里拿出錢塞進捐款箱的時候,另一隻手還提著蛇皮袋子……
不少原本對相關機構的德行持保留態度的人,這次都沒有任何猶豫,不管條件如何,都獻出了自己有生以來,從數字來說,最大的一次的愛心。
這些日子,所有人,都希望著通過這樣的方式,為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帶去慰藉,都希望著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分擔他們的苦痛。
而在各門戶網站上,國家、地區、企業、個人的捐款,一直也在刷新著。
雖說在這樣的事上,多少都是心意,捐或者不捐,其實也是自由,但既然有了數字,難免就有了比較。
自從某知名大佬「對捐出的款項超過1000萬的企業,我當然表示敬佩……但我認為我們捐200萬是合適的」的言論,廣受批評之後,有人把矛頭轉到了馮一平身上。
其實,嘉盛,以及電商集團的捐款,目前在民企里都排第一,各2000萬。
馮一平以個人名義捐的1億,也不少,但就架不住有人比。
已經被他超過的華人首富,也捐了1億,甚至連在國內捐了那麼多樓的邵老先生也捐了1億,作為一個大部分企業都在內地的多年的國內首富,以及華人的幾屆首富,這個數字,是不是有點少?
畢竟相關排行榜上你的資產,折合人民幣,早就超過千億之巨。
幾天後,有人在網上披露,馮一平在美國的公司,不算對其它慈善項目的捐贈,這些年單向舊金山警察局的捐款,就接近100萬美元,如果按匯率算,再加上通脹,折算成人民幣,至少也近1000萬,所以,在國內這樣的大事面前,你的兩家集團,每家只捐2000萬,是不是也有點少?
雖然大多數網民對這樣的言論不感興趣,因為這麼些年下來,他們相信馮一平的人品,馮一平公司這次行動的積極,也被大家看在眼裡,畢竟,嘉盛集團一位副總裁第一時間帶著車隊趕到了現場,目前還在那裡堅持。
但依然有不少人在兩家集團的官網,以及相關公司的網站下留言,有人更是直接問道,「你們會追加捐贈的,對吧!」
…………
五里坳。
鎮政府里,新任負責人蘇明峰走進黃承忠的辦公室,臉色不是太好看,「黃鎮長,這樣怕是不行啊!」
因為上任時間不長,蘇縣長還帶著以前的習氣,還是以前的做派,怎麼說呢,還是有些端著,還沒有達到他的兩位前任那樣的水平。
「蘇縣長,快請坐,」黃承忠站了起來。
蘇明峰自顧自的坐下,「黃鎮長,這樣不行,這樣我們去縣裡開會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說?」
「其它鎮一個個的報我們鎮捐了多少多少,平均每個人捐了多少,而我們就兩手一攤,這個,我們鎮,不知道捐了多少?」
說到這裡,他不由得對一個村委會有很大的意見,按他的意思,那樣不聽從組織安排的村委會,從負責人到小組長,就該擼個乾淨。
但那個村委會的負責人,姓馮,正是馮一平的三叔。
正是他們率先表態,安排的事,他們沒辦法做,因為,在這項工作安排下來以前,馮家沖就有不少人去找了紅會,去銀行問捐款帳號。
我們總不能再拿著袋子上門,讓他們再來一次,或者,把他們相關的票據收上來吧。
也是受馮家沖的影響,周邊的幾個村也一樣,早早的就有了行動,無一例外,很少有人找到村委,通過村委。
所以在這個全國上下,各級機關已經紛紛動員發動捐款,很多村的村幹部帶著會計,挨家挨戶的拜訪的時候,在五里坳,村幹部們在這方面的表現,真說得上是乏善可陳。
也讓蘇明峰窩了一肚子的火。
原本,這同樣是一個既能幫助災區,又能成為他政績的一次機會。
但現在,別說是政績了,他們可能是縣裡各鎮中,唯一一個在這方面統計不出數字的鎮。
「黃鎮長,連馮總那樣做,網上都有那麼多議論,要是有網友知道各路媒體報導過多次的馮總老家,竟然都沒有組織集體捐款,不說我們,馮總的臉往哪兒擱?」
「縣長你喝茶,」黃承忠給他泡了一杯茶,「你看要不這樣,我去讓福利機構和銀行,統計出一個數字來,」
蘇明峰拿起來茶杯就喝了一口,結果燙得都想吐掉,「我剛給他們打過電話,他們都說統計不出來,」
「黃鎮長,這可是大事!」他說道。
「我知道,」黃承忠說,「我也知道,無論是馮家沖,還是鎮裡的其它的村,雖然我們沒有組織集體捐款,沒有具體的數字,但他們絕不會比任何人落後,」
關鍵是我要的是數據啊,數據!蘇明峰想跳腳。
在這個地方辦點事怎麼就這麼難?
「縣長,有空的時候,你去鎮上那些銀行的網點看一看,有些情況你心裡就會有數,」
「至於一平,謝謝你的關心,他真不會在乎這樣,」
不在乎?我想說的,其實是我在乎好嗎?
蘇明峰依然沉著臉從黃承忠的辦公室出來,下樓就讓司機開車去幾家銀行看看。
他這才發現,哪怕此時已經快到午飯時間,每一家銀行網點裡,都比農貿市場還要熱鬧。
…………
馮家沖。
這些天,各家各戶敞開的門裡,歡笑聲也少了,嘆氣聲多了起來。
小河旁的那些樹,現在已經綠樹成蔭,兩邊掩映在樹蔭下的廊道,成了村里人最愛去的地方。
這些天,廊道下的氣氛,也都很低沉,不少老人家一邊說話,一邊忍不住擦著紅紅的眼睛,一提起來,就忍不住掉眼淚。
76年的那次,她們雖然都知道,但那時別說看電視,都沒有人能看到報紙上的圖片,這一次,電視上全天候播出的畫面,讓她們第一次感受到了這樣大災的殘酷。
「可憐啊!」這是這兩天她們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
她們並不知道,這樣直白的表示同情的話,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可能會讓有些人反感,但這確實是詞彙不多的她們,最樸素的心裡話。
她們想表達的,其實也不僅僅是同情。
這些都是從苦日子裡過來的老人中的大多數,還和以前的梅秋萍一樣,就算一塊錢也是好的,現在還有可能經常會和兒媳婦、孫輩為花錢的事吵架,說他們花錢太大手大腳沒有節制。
但這些天,她們紛紛到村裡的信用社,把自己好容易存下來的那些體己錢取出一些來,還特意坐車到鎮上的銀行,托銀行的工作人員為他們填匯款單子。
還生怕自家捐的少讓人笑話,所以大多是按著500一個人的標準,這樣加起來,和老伴兩個人——不管老伴現在在還是不在,這樣的事上都不能少,那就是1000塊錢。
至於小輩們,那是小輩們的事,她們不管。
至於馮一平家,雖然馮振昌和梅秋萍從首都回來,依然還呆在省城,並沒有回村里,他們也一點都不擔心。
因為他們都知道,在這樣的事上,他們家一定會比大家還要用心。
聽說過一些事的馮東正,在中午看到網上的一些言論後,忍不住給堂叔馮振昌打了一個電話,「網上那麼說一平,你們也不站出來說兩句?」
馮振昌很平靜,「這樣的事有什麼好說,」
「一平說的對,網上說那些話的年輕人,他們是掛著那邊的人啊,心是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