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他們更無奈
在嘉盛商城上下,及關聯公司,都在為即將到來的雙12開始的大促秣兵厲馬的時候,還有很多人,也都坐不住。
首都燕莎商圈,一棟此時的地標性大樓的18層,這會充斥著濃重的男性荷爾蒙,入耳儘是,「打、干、草」之類的字眼。
快步行走的職員,臉上洋溢著昂揚的鬥志,這會的他們,已經把嘉盛商城,當成了一直以來,他們最在意的另一個對手。
實在是嘉盛商城在前期的促銷中,以家電為主的促銷宣傳,是結結實實的動了他們的蛋糕。
在我們國家,在綜合大賣場方面,確實落後於世界一流水平,所以包括沃爾瑪、家樂福進入國內以後,能那麼順利的在全國攻城略地,開一家火一家。
但在另一個零售領域,3C家電領域,我們國家卻可以說,至少已經趕上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們國家家電行業的流通渠道,發生了顯著變化,家電專業連鎖,這一種新生的業態和新的銷售力量,迅速崛起,很快就對傳統的以製造企業為主導地位的廠商合作模式,造成嚴重衝擊,並且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功。
目前,尤其是一線城市,3C家電市場,65%以上的份額,由家電專業連鎖公司占據。
在國內,一向是一種模式火了以後,很快就會有很多跟風者,家電連鎖也是一樣,目前在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區域性的,或者是跨區域的家電連鎖公司,但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這個行業的翹楚,一南一北,在全國共有兩家。
總部位於首都的這家,不但是家電連鎖行業的領頭羊,也是國內民營企業的領頭羊——如果沒有嘉盛的話。
同樣公司的創始人,黃總,今年同樣是炙手可熱,尤其是今年年中,成功的在香港借殼上市,讓他的財富,迅速突破100億元大關,差一點就成為國內的首富——如果沒有馮一平的話。
10月份胡潤發布的百富榜,他排第二。
不過,名次雖然只差了一位,但是數據上的差距,那是巨大的,一個是過百億美元,一個是過百億人民幣。
從胡潤那總是被人詬病數字不準確的榜單上的數字來看,他們的個人財富,相差了不止十倍。
沒辦法,谷歌的上市,對馮一平身家的拉動,是巨大的。
對於這樣的結果,同樣年輕,幼時同樣家貧的黃總,以前不知道有沒有什麼不爽,沒人知道,但是這一次,他對嘉盛的很不爽,公司上上下下,大家都能感受到。
當五里坳的那些在街邊開店的商戶們,還為這一次能在嘉盛商城上買到質量有保證,價格又實惠的大件家電而高興時,精明的黃總,卻已經看到了嘉盛商城如果成功崛起,將對他們這些實體店造成的巨大衝擊。
這樣的擔心,當eBay和亞馬遜進入國內,當老馬的公司發力的時候,他不是沒用過,但是,從來就沒有嘉盛商城即將上線這一次,來得猛烈。
雖然馮一平一向在公開的採訪中,變現得非常謙遜,把自己的一個個成功,歸功於這個好時代,好政策,好機遇,好員工,好運氣……,但是,黃總這樣也從底層奮鬥上來的人,非常清楚,這一切的一切,都代表了嘉盛卓越的能力。
之前嘉盛能在那麼多行業取得成功,那麼有非常大的可能,它的這個新項目,這個電商項目,同樣會取得成功。
此時,在會議室內,又在召開相關的會議,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加起來,如何有效應對嘉盛商城可能帶來的衝擊,如何打好這一仗,由黃總親自出面召開的會議,已經是第五次,累計超過20個小時。
這樣的數據,也可以從一個側面上,說明從黃總本人,到他團隊的無奈。
和嘉盛總會把所有的準備都做妥當,甚至連項目計劃書,都要求不會有一個錯別字以後,才會開始實施一個項目不同,黃總做事,講究的是有三分把握就做,一有機會就出擊,一有感覺就干。
現在都討論了這麼長時間,他還是沒有任何行動,這說明,他現在是既沒有感覺,也沒有看到機會,連三分的把握都沒有。
嘉盛在馮一平高中時,自己真正開始創業之後,就沒有任何家族公司的色彩,但黃總的公司,家族色彩到現在還很隆重。
公司的高管里,有她的夫人,有他的哥哥妹妹,包括他的妹夫——當然,他後來的經歷也證明,這樣的安排,其實還是很有效。
其它在座的高管,也是他的老臣子。
他對集團樓下的保安,對清潔工都很客氣,看到了都會主動打招呼,對這些老臣子,也非常講義氣,會原諒你的錯誤,會大手筆的獎勵……。
但與此同時,他又是一位嚴厲而霸道的老闆,讓人敬畏,總部的很多員工,談到他的時候,連大氣也不敢出。
但今天這個會議上,大家的沉默,還真不是因為對他的敬畏,當他就一件事舉行會議的時候,還是能聽進大家意見的。
「如果,我們相應的把店內所有相同的商品,降到和嘉盛宣傳的一樣多,需要投入多少?」黃總主動打破沉默。
價格戰,是他們最拿手,做得也最順手的事。
他的公司,之所以能很快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取得這樣令人矚目的成就,和他的價格屠夫的外號,有著密切的聯繫。
客觀的說,我們國家的家電行業,之所以後來在世界上都算是有競爭力的,和他們還真有一定關係。
是他們幾次三番的擊破家電生產廠家原有的價格體系,讓廣大消費者用低得多的價格,購買到了原來高大上的大件家電。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2000年的擊破彩電價格的舉措。
一定程度上,這也倒逼生產廠家,不得不想方設法的降低成本,或者是在產品體系上,採取差異化策略。
「我們做過測算,如果加上未上市的門店,我們的總投入,應該要超過5個億,」財務總監很快給出了一個數據。
這5個億,預計會超過全年的純利潤。
這話他沒說,黃總應該清楚的,但他還是提醒了一下,「香港的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的要求很嚴,」
還是那句話,事物總是兩面的,成功在香港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家電連鎖公司,固然讓他的個人財富,迅速增值,但同時,也等於是為自己找了一個嚴厲的婆婆,很多事,就不能像過去你們隨心所欲。
「嘉盛自己的投入,不是只有兩個億嗎?」有人問。
「另一部分,是廠家的折扣,我們的定價,和他們的定價,是兩種不同的模式,」財務總監說。
這一次,這些廠家也是真的下了本錢的,而且,廠家們選擇這麼做,很有可能,就和他們這些家電連鎖公司的作為,不無關係。
「或者,我們可以和以前一樣,到時直接把價格降到和嘉盛一樣?」有人提議。
不和廠家商量,就先降價的事,他們也不是第一次干。
這個提議,馬上遭到了大家的反對,主要是,現在這個時機還這麼幹,真不合適。
馮一平一向強調,不但要讓用戶滿意,也要和供應商搞好關係,但是他們公司行事,還真不像馮一平,他們絕大部分精力,都用來討好用戶,為此不惜一次次的拿供應商開刀。
在陽春三月的時候,他們和格力的交涉,以失敗告終,這會已經嶄露頭角的董女王,非常強硬,堅決不滿足他們降低供貨價的要求,於是,他們甚至對目前已經是國內空調業的老大的格力,發出了清場令。
在今年的金秋時節,他們在沒有通知供應商的情況下,他們啟動了一次讓供應商跳腳的促銷計劃,拋開廠家的建議零售價,將在售商品的掛牌價,全部調整為進貨價。
這樣單方面的舉措,當時引發眾多供應商不惜公開向他們宣揚,要罷售。
這事,不過是剛剛解決好,這個時候,再來一把?那怕是真的會讓那些生產廠商耗盡耐心。
客大欺店,也得有個限度不是?
「全面比較後,我們的價格差距,有多大?」黃總進一步問。
「平均在30%以上,」下屬回答。
這個30%里,有一部分,是因為嘉盛的補貼產生的。
還有一部分,是物流方面的成本。
按嘉盛商城的模式,目前家電廠商在大城市的銷售,只用移庫最多2次,一次是從廠家的倉庫,到嘉盛的轉運中心,再從轉運中心出來,就直接送到用戶手中。
但是按他們的模式,家電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平均要移庫6到8次,這自然會產生更高的損耗和費用。
但這30%的差距里,更多的,就是他們公司自己產生的。
之前那三十多家供應商,想聯合起來,再敲嘉盛一把,是一種很典型的店大欺客的行為。
但是說起來,他們自己,也是挺可憐的,尤其是在和這一南一北的兩家家電連鎖巨頭合作的時候,經常性的被欺負的全無反手之力。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消費市場開始由物資短缺時期的賣方市場,轉向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像他們這樣的家電零售巨頭,自然是所有的家電生產商,重點合作的對象。
一個簡單的邏輯是,要想獲得良好的銷售業績,就得占據賣場的黃金位置,而這需要交納更多的費用——就是所謂的進場費,這樣的事,一開始,甚至是廠家主動做的。
這樣的好事,誰會拒絕?
到現在,進場費一直是逐年加碼,各種綜合費用也在變著戲法地增加。
從合同內的選位費、上架費、月返費、GG費、毛利補差等占用賣場資源的收費,還有合同外的開店費、贊助費、DMGG費、店慶費、節慶費……,等強硬徵收的「苛捐雜稅」。
你要銷量嗎?要嗎?要就交費。
這些費用,目前已經高達商品價值的20%。
尤其是總是堅持低價的黃總的公司,在消費市場上,賺取的利潤真的不多,公司的收入里,這些費用是大頭,有幾年,這些費用,甚至是公司淨利潤的幾倍。
這也是那些家電廠家,對嘉盛商城如此上心的原因之一。
在嘉盛商城上開店,他們不用經過任何中間商,目前不用交任何費用,也沒有任何帳期,現貨現結,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而且,還能直接收到終端消費者最真實的反饋。
如果在嘉盛商城上的銷售做得出色,那絕對是他們的福音,他們終於在這些強勢到有些蠻橫的家電連鎖公司之外,找到了一條出去,一個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渠道。
「聽說,很多廠家,在大客戶部之外,已經專門設了另一個團隊,負責嘉盛商城上的銷售,」
「大家再想想,看怎麼應對好,」黃總起身離開這個又一次讓他覺得有些挫敗的會議。
他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是差不多的,就差一步而已,有時只是半步。
但看來這個馮一平的布局,領先自己的,真不是一兩步,該如何應對,他現在也沒有什麼好主意。
他看了看外面的天,這個冬天,似乎特別寒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