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壞消息,太后要見他們。
眾人皆知,如今的皇帝是從小被當成傀儡培養,而太后垂簾聽政整整二十年,皇帝的實權也被架空二十年。
要不是十年前那場宮變,說不定太后能成為一代女帝。
雖然大家心裡都不能接受女帝一事,但太后的實力大家卻是有目共睹。
太后執政那幾年,整個皇朝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除了朝廷上有幾個刺頭,但都被太后一一收拾不敢冒頭挑事,甚至幾個刺頭相互制衡,反倒幫朝廷做了不少利民的事。
那幾年,雖然有人總會提出讓太后放權,但太后就跟聽不見一樣,依舊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但這宮變,是皇帝發起的。
皇帝是太后的幼子,也是先帝最疼愛的小兒子。
正因為太后手段乾脆狠厲,才能從一介宮女坐到一國貴妃,最後順理成章地把自己的兒子推到帝位,自己成為最年輕的太后。
同時直接宣布垂簾聽政,將所有反對的人全部拉出去斬了。
自那以後,大家就算不滿意她垂簾聽政,但也不敢再生事端。
也就是那件事後,太后性格暴戾,不近人情的形象便深刻眾臣子之心。
好在太后最後終於同意讓權,宮變也沒有死太多人。
太后答應得乾脆,也確實做到了。
她剛把皇權交給皇帝,自己就搬去行宮住了。
前些年因為皇權一事,太后皇帝沒少鬧不愉快。
尤其是皇帝,天子眼裡無真情,哪怕是從小把他養到大的親娘,他也忍不住記恨。
但這一次,帝後同時病倒,太子也出事了,宮中無人主持大權,趙嬤嬤只能把太后從行宮請過來了。
幸好太后所住的行宮離圍場不遠,過來只需半日時間。
太后緊趕慢趕,剛一進入行宮,連皇帝皇后的面都沒見上,就立馬派人把一院子的人招了進來。
「哀家要好好審審他們,看看他們中有幾個聰明人,幾個笨人。」
太后來的路上就把所有的事弄清楚了。
聽說太子妃與自己的六孫子行苟且之事被大臣發現,太后的臉上也沒光。
雖然她早就不過問皇權的事了,連後宮的事情也很少過問。
但並不代表她不知道宮裡都發生了什麼。
皇帝偏袒六子,甚至超過了太子。
而那些另改太子的言論也沒少傳到她耳中。
雖然她當時將皇權交的徹底,也跟之前的人斷得乾淨,但皇帝一直認為她私下還跟那些大臣有聯繫,故意在朝上給他難堪。
如今的皇帝上了歲數,人也變得更加多疑。
太后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生出更多顧慮,乾脆連過年時的宮宴都沒回去參加。
就這皇帝還懷疑太后是不是對他不滿,想要私下造反。
按理說這次的事太后也不應該管,萬一皇帝醒來又對她生疑怎麼辦?
但這件事事關皇家顏面,要是皇帝意氣用事,只處理了太子妃,又繼續保下老六,整個皇權都會因為這件事徹底動盪。
還有一件事,太后沒有同任何人講起過,就是太子有謀反之心。
她之所以知道這件事,還得多虧東宮的一名周姓侍妾。
至於這名侍妾是如何找上她,又如何跟她說起這件事,她也覺得意外。
那是五年前,她知道太子有了一個通房侍妾,格外偏寵,為此帝後還同太子大吵一架,太子意氣用事,帶著侍妾直接跑到行宮。
當時她本不想見自己的孫子和這個侍妾,但她沒想到侍妾會主動找上她。
太后到現在都清楚記得當年那個侍妾說的話。
侍妾說,這個天下終究是屬於她的。
而她是這個世界的大女主。
雖然她不知道大女主是什麼,但聽那個侍妾的意思,她最後會成為這個國家的主人。
當時她還奇怪,一個東宮的侍妾怎麼會有如此信心。
派人去查過她的背景,發現她的背景也就是普通百姓家出身,那她是從何依據?
侍妾只說她能通曉天命,所以她知道,她日後會成為這個國家的救世主。
聽到她用救世主形容自己,太后心裡還是有些高興的。
不過她放手皇權這麼多年,想要收回並不容易。
而她年紀大了,也確實絕了這方面的心思。
雖然皇帝多疑,但並沒在吃穿方面少過他的好處。
尤其是皇帝好面子,為了不讓人落口舌,將她的行宮修葺得比皇宮住起來都舒服,冬暖夏涼,全京城最好的東西都在她的行宮裡。
但她也知道皇帝親自執政這些年,宦官、前朝、後宮都有一定程度的動亂。
甚至連邊陲小國都來進犯。
要不是去年一場勝仗振興士氣,不然真打敗了,整個國力都要向後倒退。
聽到自己之前維護好的江山開始變動時,太后也是想過重新奪權為了百姓寧願背負罵名。
但後來皇后同她說了一番話她打消了這個念頭。
自古勝者活敗者死,以皇帝的性格要是真被她趕下位,就算她讓他活,他也不肯活。
甚至皇帝自己不願意活,也不會讓她的祖孫活。
她很有可能斷子絕孫。
面對皇帝的偏激,太后終究還是選擇了為小家。
可是那名周侍妾說,皇帝快死了,最多還有十年可活。
她知道說這種話是要被殺頭的,但她還是要說,因為皇帝的死不是別人造成的,就是他自己。
別看他現在康健,但他未來幾年裡都會煉製丹藥想要求長生不老。
甚至為了求長生不老,不惜賠上無辜人的性命,成為昏君。
太后越聽越覺得後怕,甚至想要把這個侍妾趕走,權當她在胡說八道。
但她說得太真了,仿佛一切都在她眼前閃過。
仿佛她很快就要親身經歷。
於是她問:「所以我代替皇帝上位,成了這個國家的女帝,對嗎?」
沒想到那個周侍妾卻搖頭,「太后娘娘您不是代替皇帝,而是代替太子,太子他......他......」
周侍妾一提起太子,眼底就是複雜的神色。
直到太后再三保證會答應她一個請求,她才肯將真正的實情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