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劍,最初僅長十餘公分,直脊雙刃,劍身扁闊,柄以木片夾束,亦無劍格,而後發展出固定的形制,主要由劍身與劍莖兩部分組成,每一部位都有名稱。
劍身前端稱「鋒」,劍體中線凸起稱「脊」,脊兩側成坡狀稱「從」,從外的刃稱「鍔」,合脊與兩從為「臘」。劍把稱「莖」。莖主要有扁形與圓形的兩種。莖和身之間有的有護手的「格」,又稱為「衛」。
莖的末端常有圓形的「首」或「鐔」。莖上有的有圓形的「箍」。莖上常以繩纏繞,繩稱為「緱」,劍柄尾端旋環稱做鐸,劍鞘也謂之「室」,短劍也稱「匕」。
劍的首與格等常以玉質作成,這種劍,一般則稱為「玉具劍」。在未來的時間,這種劍的造型逐步邁向成熟,並作為步兵的基本武器而活躍於戰場上。
……
羅塵感受著劍的演化過程,慢慢的也不那麼排斥劍了。
人之形貌大小長短不一,選擇不同的劍,不是為了美觀,而是要使之各適其用而已。因此分為為三等劍制,以適合三等帶劍之士,什麼人用什麼劍則自取其便。
劍柄長五寸,劍身若是劍柄的五倍,那麼就該有三尺,重九鏘,也就是三斤十二兩,長之極,重之至,故謂上制。只有高大有力的劍士可以佩帶,所以稱為上士之制。
劍身是劍柄的四倍,那麼劍之長則有二尺五寸,重七鏘,也就是二斤十四兩,長短輕重取其中,謂之中制。適合普通身材和力量大小的人使用,故稱為中士之制。
若劍身只有三倍劍柄長短,則只有二尺,重量只有五鏘,則只重二斤一兩三分,輕而且短,稱為下制,矮小羸弱者適用。
羅塵估計了一下自己,自己也就普通身材,差不多是中士。
那麼自己應該用的劍是二尺五麼。
金剛經根本不著急教羅塵練劍一般,瘋狂的講歷史,羅塵聽的看的津津有味,倒是滿意的很。
說實話,這情況有些坑,哪個師傅教導用劍,也不會扯這個吧!
就跟凌玉的學習,哪裡講這些。
「小子,你不要小看這個步驟,你不了解這些,你就不能感受劍的內涵,就發揮不出劍的真正力量。」
金剛經講解的時候,又是插話教訓。
羅塵……呵呵呵,你說的對,我聽著呢,也看著呢。
金剛經繼續。
劍之用途,不只是專供殺戮之用,也用做文士飾品,不過終究是以防身拒敵為主,如劍過長則運用不便,劍短則難以及遠,過短的劍輕而沒有打擊力度,長劍重而揮動遲緩,二者均不適合實用。
羅塵……那我用什麼玩意,除了長劍和短劍,還有別的?算了,別吐槽。
終於,金剛經講解完畢,羅塵獲得了好多劍的知識。
然後,金剛經又介紹了很多劍的種類。
這時候,金剛經才詢問羅塵要選擇怎樣的劍。
羅塵微微琢磨一番。
子午鴛鴦劍:雙劍的一種。
劍長三尺,劍身為扁平狀,下部寬一寸半,上部寬八寸,劍身兩側為向上傾斜的尖劍,渾體如鋸條,二劍之劍尖形式不一,一為半圓環形,如月牙狀,月牙尖向外;另一雖也為月牙狀,但其中部有一突出槍刺狀槍頭,劍把為扁平形,上扎布帶,劍把上有圓盤鐵護手,劍把一側有月牙形護手,薄而鋒利,劍把末有雙棱狀槍刺,此器四面有刃,甚是鋒利。
也沒有特別的心思,羅塵就覺得這子午鴛鴦劍挺對眼。
「好,接劍。」
金剛經一個搗鼓,一對三尺長劍丟到羅塵。
「我們的時間很緊張啊!馬上開始練劍吧!」
羅塵……尼瑪。
「好啊!我練習什麼劍法呢?」
「神經。」
金剛經一聲怒吼。
「急什麼,基本功都不會,就想練劍法啦?先學習基本功。」
羅塵……尼瑪又尼瑪啊!都不知道過去了多久時間,臨陣磨槍大體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金剛經又是放電影,又是講解。
「劍器輕靈,以腰運步,以步帶勢,雙手劍法,更重腰步手腕之力,以求大開大合、劈砍挑刺、撩圈攪撥,動如猛虎下山,靜如處子待閨,行如龍蛇飛舞,疾如蒼鷹捕兔,忽而如夜戰八方,又恰似驚天一線。凡練劍之法,先求腕力,次習腰步,再練劍法,逐而運劍成勢,以腰步帶膀腕,擰轉起伏,前後環顧,左右兼備,跳躍疾進,務求一劈開山裂石,一擊洞天徹地。」
一番過後,羅塵居然感覺心潮澎湃。
「那你倒是讓我練啊!」
「急什麼,急什麼……急於求成,不成大事。」
羅塵……「那你一直講這些,講那些的,到時候我怎麼實戰?」
「是我教你還是你教我啊!還學不學了?」
羅塵汗顏。「你繼續,你繼續。」
然後又是金剛經的演講解說節奏。
當今之世,習劍之士,多形勢而棄功夫,演習日久,自也能飛蝶採花、輕靈矯便,然言之於實戰,則無一用處,何解?圖有其勢,而無其神也。
神自何來?當從苦修功力而成。古人練劍,為求實用,常日練劍勢千遍,更以內外功夫相佐其根。練劍之時,劍器長而重,償有九尺長鋒、六尺長劍、三尺青芒之別,長劍練功,短劍練形,練重使輕,習長用短,更加內功,相輔相成,始能成劍術之名家。
練劍之功夫,首重心神,內有養精蓄銳、凝神斂氣,外有步法、身法,乃至劍法各勢,練至九轉還原,自有擎電拿雲之妙,驚神泣鬼之奇,於武藝之道,實有莫大之助焉。
「所以。」
羅塵腆著臉。「你是要我怎樣呢?」
「轟……。」
金剛經發出一陣波動,羅塵發覺自己徹底成為了一個普通人,靈氣都是沒有了。
金剛經有言。「凡事用根本,你要記住,你用的是劍,而不是靈氣,靈氣是輔助,劍才是你殺手的核心,現在你就用普通人的心態來練習劍法。」
羅塵……「金剛經,這些東西的教導,你為什麼要這般?」
金剛經表示,曾經有一個宗師,教導出一個絕世劍客,就是這樣教導的。
羅塵無語凝噎,書啊!
「你倒是讓我練劍啊!再扯下去都沒時間了。」
金剛經沉默一下。「看來你很浮躁,這很不好,等下,我查個靜心自理,修武先修心,心不行,還練什麼呢?」
羅塵……
「哪有啊!我心很靜很靜呢,不用修心什麼的啦!你讓我練劍吧!」
「你不是對劍很不感興趣嗎?」
「哪有啊!我對劍很感興趣,我最喜歡用劍了。」
「那麼我選擇沒錯吧!」
「當然沒錯了……。」
於是,羅塵開始練劍。
說是練劍,劍卻用不上。
因為金剛經要求羅塵先練腕力,羅塵有什麼辦法呢,你說練就練唄。
練腕力開始。現在是個普通人的羅塵,很累很苦。
取黃泥水拌置於大桶中,如今日建房之拌水泥漿類似,在金剛經的要求下,羅塵以三尺木棒,直插桶內,不停攪拌,勿使黃泥乾結,初時因阻力而無法攪拌,然隨習之時長,自隨意而行之,至能以木棒輕易插入半干之黃泥中,攪拌如意,這才消停。
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
但是在金剛經的要求下,羅塵又是舞動木棒子,又是抖杆子的,反正跟用劍扯不上關係。
終於,羅塵的表現讓金剛經覺得滿意了。
那麼應該練劍了吧!
結果還要、練勁。
金剛經有言。
練力雖能增加攻擊力度,但仍死力,而武藝格鬥,實以巧勝拙之術,故練力之時,尚需練勁,勁力俱備,自當神勇,長短之技,皆能通勝也。
練勁之法,擊樁靶。
金剛經給羅塵提供了一個人形木偶,還是懸空的。
「第一步,挑……」。
挑為劍技之要法,可攻可防,可撥擋敵械。練挑之勁,與練力之法類似,且可勁、力兼習。以棒抵於木偶,側身馬步,以左手或右手運力,欲將木偶挑起,一吸一呼配合一挑一松,不求速度,但求著力有根有果。
按金剛經之言,初時自不能挑動分毫,待習之日久,自能一挑即動,甚或有力大勁足者,能一挑而起,以之用劍,自能挑撥隨意。
在這天人合一的世界氛圍下,羅塵進步的十分迅速,這情況和凌玉那經歷倒是有些相似。
不過上一次是旁觀,這一次是自己實際修煉。
「第二步-擊刺」。
擊刺:擊刺為直線運動,為劍之根本。練習之時,側身馬步立於輪胎前,或高虛步正面而對,以單手運棒,端正角度,向前平刺,可一呼一吸一刺,亦可一呼吸之間,疾刺數次或十數次而練快捷。擊刺之時,務求能將木偶一刺而擊出。
金剛經有言,此法隨功力之累積,可使輪木偶不動而至漸動,復至一刺而彈出數尺,則擊刺之勁,自然可觀。
另外還有劈,砍,點……
羅塵這劍法練得-就是拿著一根棍子懟一個木偶。
終於差不多了。
金剛經說道:「現在死練法已經差不多了,下面就是活劍法的修煉,這個過程和腰力修煉一起,來回修煉作用」。
羅塵……其實我是在練劍吧!想的好一點吧!
嗯,是的,雖然沒有拿劍。
但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金剛經果然是大師啊!
轉換想法過後,羅塵心裡也好受了很多,就任由著金剛經折騰。
於是金剛經的教導體驗繼續。
「擊樁靶可習各勢劍勢之勁力,然樁仍死樁,猶不能得巧勁,故另創活劍之法,務求劍勢靈便迅捷。……」
「你攻擊這個袋子啊,務求快捷穿梭擊袋,而不可讓袋擊中自身。」
「腰為勁力傳送之源:力起於足,傳於腰,達於四肢,延伸至械;腰靈則力順,腰活則勁順,勁力通暢,勢自有神。這練腰之法,即活腰之法,同時腰力自增。來折腰、拗腰、涮腰、對對對,接著下腰、轉腰,轉啊!你看著我幹什麼,轉.」
「我擦了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