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回話,「符將軍帶領一萬兵馬在慈州附近待命,一直在查探消息,他說慈州附近似乎另有兵馬調動,說不定是世子從附近各州暗中調動兵馬了。【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趙宸道,「鬼面將軍。」
掌柜的疑惑,「鬼面將軍?殿下也聽說這個傳聞了?聽說他面如鬼魅,提劍殺入敵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破了西涼軍號稱堅不可摧的九宮八卦陣。卑職還以為這是大家杜撰的呢。」
趙宸緩緩搖頭,「不是杜撰。」
他不但聽說了,還得過他相助。前世議和失敗後,他能領西北軍擊退西涼軍,幸虧得鬼面將軍相助。
當時西北軍兵馬已經所剩無幾,大部分是從梁川大營、定北軍和西南軍調集而來,但依然是勉力支撐。
那時西涼已經占領西北數州,大周西北門戶洞開。而被占領的州府,供給西涼軍源源不斷的糧草,讓他們沒了後顧之憂,如虎添翼。
那時的大周西北猶如決堤之河,處處有西涼軍湧入,讓人無從防起。西涼數十萬鐵蹄輕鬆長驅直入,威脅京城。
這是一場滅國之戰。
就在最後一道屏障梁川也要失守之際,鬼面將軍出現了。
他如傳說的那般,身著黑甲,面如鬼魅,帶領數萬兵馬讓西涼軍止步於梁川城外。
在之後與西涼一年的艱難戰役中,鬼面將軍數次出現,又悄無聲息消失,始終未露真容。
如果是他來了,那麼慈州說不得可保無虞。
掌柜的笑道,「那十有八九便是世子了。除了陸小神將,還有誰能有如此本事。」
趙宸知道不是。
傳聞中鬼面將軍是陸冰,可前世鬼面將軍助他之時陸冰已經被斬首,不可能是他。
他將大周有能耐的領兵名將都想了一遍,又一個個排除,一直沒猜出此人是誰。
他曾懷疑是趙承淵,可他派人去調查趙承淵蹤跡,卻又發現根本不可能。趙承淵在安陵候府被滅之後,待在京城一些時日,之後便回了晉州,不曾離開半步。晉州府的官員,甚至太子府的暗探都可以作證。
趙宸道,「世子剛去慈州,不可能有如此快的動作。你再差人去探查,但是不要與他起衝突。」
他頓了頓,「符將軍若是與對方兵馬相遇,讓他亮世子的名號。」
掌柜的撫掌笑道,「這一招妙,若他是世子,自然要揭穿符將軍。若他不是,符將軍的兵馬身份便掩飾住了。」
太子爺一年前建立這支私軍,又在邊城設了這個據點,打探西涼消息。他心中隱有猜測,皇上如今正值盛年,而太子爺卻已二十多歲,想要等到皇上壽寢正終怕是還有幾十年的功夫。太子爺恐怕是等不及了,想效仿當年的皇上吧?
他時至今日方知,原來太子爺這步棋走得如此精妙,利用這次大戰徹底掌控西北軍,太子爺手中的勢力便無能能及了。
趙宸盯著他,似是看穿的他的心思一般,「孤讓你做的,你只需做好,一步都不能錯。孤要的,是大周江山安穩。」
掌柜的神色凜然,收起了自己的猜測,畢恭畢敬道,「卑職遵命!」
趙宸淡聲道,「退下吧。」
掌柜的躬身退了出去。
趙宸就著小菜喝了半壺酒,剛要抬手再倒酒,衛霄就拿走酒壺,仰頭將半壺酒咕咚咕咚灌了下去。Πéw
趙宸沉眉看他。衛霄一向謹守本分,少有如此大膽。
衛霄因著要隨時保持清醒,從未喝過酒。不過片刻,臉上便一片酡紅。
他抱著酒壺,紅著眼看著趙宸,「太子爺如今身上還帶著傷,還在喝湯藥,不能喝酒。您再如此糟蹋自己的身子,怕就回不了京城了!」
趙宸攥了攥手心的酒杯。
他是心慌。
這一個多月來,他不敢有半分鬆懈,他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了。他喝酒,想讓自己松一松。
沒有人知道這場戰爭最後的走向是什麼,它的失敗又意味著什麼。
「好,不喝了。」
趙宸起身,拖著沉重的身子緩步離開。
衛霄紅著眼看著太子爺幾乎垮塌的肩膀,將懷中的酒壺抱得更緊了,快步跟上。
趙宸回到軍營,徑直去了大將軍營帳。
安陵候正站在沙盤前,眉頭緊鎖。
他雖不是極具才幹之人,卻極為勤勉,不會因世子撐天便懈怠軍務。
安陵候迎出來幾步,拱手行禮。
「聽說太子殿下進城喝酒了。」說話間他便聞到太子身上的酒氣,他關切道,「殿下如今受著傷,還是要少喝酒。」
「孤知道。」
趙宸踱步到沙盤前,這是整個西北邊境線的沙盤,極大,上面有山川城鎮。
他指著一處道,「世子現在,在這裡吧?」
安陵候眼中是一閃而過的驚詫,「殿下何出此言?」
趙宸淡聲道,「如今十餘萬西涼軍就在關外,世子卻離開三日遲遲未歸,那麼便是有比這個更緊急的軍務。」
他指著幾處山地,「這裡,這裡,都是山地,易守難攻。只有慈州,地勢平闊,城牆線延綿十幾里,西涼有大軍打過去了吧?慈州兩萬兵馬,西涼怕是數倍於他吧?」
安陵候拱手敬佩道,「殿下分析得極是。臣也是剛接著慈州送來的急報,西涼有大軍逼近慈州,現下恐怕已經打起來了。」
他擔憂地緊蹙眉頭,「這個緊要時候,世子又不知做什麼去了……臣正要尋殿下商議,派多少兵馬過去增援合適。還有,派誰領兵過去為好?」
他話雖是敷衍太子的,可他心裡的擔心卻也是真的,想派兵馬也是真的。陸冰未帶一兵一卒隻身去往慈州,能有什麼用?再好的領兵之才,面對如此懸殊的敵我數量,恐怕也難應對吧。
趙宸盯著他,「邊城共有不到六萬兵馬,城外有十餘萬西涼軍,安陵候覺得撤走多少合適?邊城已經走了世子這個主將,你打算再撤走誰?」
雖說前世兵敗主要是歸結於西北軍兵馬太少,可整個西北軍靠世子一人撐著,難免顧此失彼,恐怕這也是兵敗的一個重要緣由。
難怪陸老侯爺時常惋惜,他的大兒子二兒子年紀輕輕戰死沙場,最後無奈讓留在京中「留苗」的小兒子繼承了爵位。他的這個小兒子是半分武將之風都沒有遺傳了,終日醉心詩書,是立志要進翰林院的。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