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明帝下了早朝,便對跟在身邊的吳儉道,「去宣吳道士。【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吳儉應諾,剛走了幾步,便被喊住了,「罷了,朕去他那裡看看。」
吳半仙所在的偏殿外面侍衛重重,且都是御林軍高手,這等防衛,即便是一等高手也是插翅難飛。
慶明帝在偏殿外先是停頓了片刻,這等百年難遇的人才,幾乎已經通天,殺了委實可惜。
只是這種人是最難掌控的,他知道的又太多,萬一傳揚了出去……所以他必須死。
能活下來的,只有能被他掌控在鼓掌之間的人。
慶明帝負手進了偏殿。
一進偏殿,太監夏松迎了出來,下跪稟道,「皇上,吳半仙還在睡著,奴才去喊他起來。」
慶明帝皺眉看了看外面高高的日頭,現在已經巳時,他已經忙碌了兩個時辰了!
吳儉對夏松使眼色,「快去。」
夏松戰戰兢兢爬起來,跑去了內室。
裡面很快傳來吳半仙迷迷糊糊的抱怨聲,「沒睡醒呢!」
「影響了本半仙歇息,小心我讓皇上砍了你腦袋!」
接著便是夏松的低聲求饒聲,還有解釋聲。
吳儉嘴角扯了扯,夏松自打來了吳半仙這邊伺候,是眼見地越來越憔悴,每回見到他,都是生無可戀的模樣。他也沒工夫與人閒聊,著實是忙得腳不沾地,吳半仙磋磨人的本事簡直是比他的仙術道法還要厲害。
慶明帝四下里打量著偏殿,作為道士,他的住所里沒有擺各種法器,倒是擺了各式各樣的吃食。聽說最近吃膩了御膳房的膳食,又開始指使夏松去宮外買。
各種要求,五花八門。比如不加松子的松子百合酥,東街老孫家的公驢肉的驢肉火燒,西街老王家的三個月小羊羔滷的羊肉麵。
因為驢肉火燒的驢不是公的,吳半仙還曾拽著夏松告到了御前,說這太監偷奸耍滑,該好好打一頓板子。
慶明帝不堪其擾,只象徵性地打了夏松幾板子了事,暗地裡,卻給夏松升了品級安撫。著實是,能伺候得了他的太監不好找,這倆月,不知換了多少個太監了。
「皇上怎過來了?」
吳半仙睡眼惺忪,搓著眼晃蕩了出來。
慶明帝坐在塌上,淡聲道,「若是請你去御書房,恐怕得到午時了。」
吳半仙回頭瞪著跟著身後的夏松,「你這個太監怎麼當的?也不早點叫我起床,耽誤了正事可是你能擔得起的?」
夏松苦著臉哈著腰,連連認罪。
吳半仙這才回過頭,坐到了慶明帝對面,拿起一個今早夏松剛買回來的公驢肉火燒,一邊吃一邊道,「皇上,您還是給貧道換個機靈些的太監吧,這個……實在太笨了。」
吳儉皺眉,「放肆!豈是你能與皇上平起平坐的?」
還吃著東西說話!
吳半仙扭頭道,「本半仙今日還要幫皇上推算國運,跪著不累死了?哪裡還有力氣推算國運?」
吳儉指著他,「你……大膽!」
慶明帝擺手,「讓他坐著吧。」
吳半仙得意地哼了一聲,回過頭遞了個驢肉火燒到慶明帝跟前,「皇上嘗嘗,比宮裡的好吃多了!」
慶明帝皺眉推開,「你吃便是。推算國運是要什麼時候開始?」
吳半仙惋惜地嘆了聲,「皇上這般無趣,錯過了人間多少好東西。」
他咬了口火燒,含混不清道,「吃飽了就開始。皇上也別著急,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六十年國運,得一年一年慢慢推演,總要花些功夫。雖說貧道道法高深,可都推演出來,怎麼也得十天半個月的。」
慶明壓著性子,道,「好。朕便等你。」
吳半仙滿意了,吃完火燒,又去欽天監搜羅了一通他們的寶貝,又吩咐了夏松出宮買午膳,方開始推演。
此時,已經接近午時了。
慶明帝就在旁邊守著,總要看著他開始了才能放心。
吳半仙搖頭晃腦,「《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兩卦各有一用爻,總為三百八十六爻,故有三百八十六爻辭。這三百八十六爻辭,又因帝王、百姓而生出無限變數,由此而生國運……」
他問得了慶明帝的生辰八字,念念叨叨,一步一步推演。
直到夜間,方推出大周前三年的國運——大吉,無往不利。
慶明帝得了前三年的國運,心頭踏實,如此說來,三年內不會再有天罰,大周江山安穩,他的皇位安穩。
吳半仙又在吩咐夏松明早早起,給出宮買吃食,慶明帝叮囑了侍衛嚴加看守,回乾清宮。
而暗衛也到了乾清宮稟報,三皇子出宮後的行蹤,給哪幾家府邸送了拜帖。
慶明帝搓著手指,這幾家府邸,是該去拜訪道別,倒是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他若是避諱哪一家,那才是有問題。
至於他最後送的去太子府的拜帖,也是情有可原。畢竟他是被太子送進大獄的。
第二日下了早朝,慶明帝剛要去吳半仙的偏殿,便有御林軍侍衛慌張趕來,「稟皇上,吳半仙不見了!」
慶明帝臉色陰沉,抬腳去了吳半仙的住處。
偏殿外的侍衛跪了一地。
慶明帝撩袍進了偏殿,便見吳半仙穿著中衣跪在地上,連喊「皇上饒命」。
是夏松的聲音。
可他那模樣,與吳半仙一般無二,甚至此時夏松穿著吳半仙的衣裳,慶明帝才發現,他們兩人的身量是差不多的。
原來這才是吳半仙不停地換太監的緣由,也是夏松能最終在他的挑剔中留下來的緣由。
金蟬脫殼。
慶明帝目光沉鷙,聽著夏松和負責守衛的校尉稟報,大致理清了脈絡。
喬裝改扮的吳半仙在卯時宮禁開時,便出了偏殿,說是要去給吳半仙買早膳。
侍衛們還是循例查看了他的腰牌,方放他出去。宮門口的御林軍每日見夏松出宮,見多不怪,也是查了腰牌就放行。
吳半仙便坐著馬車大搖大擺走了,甚至將上古寶劍,還有諸多他搜羅來的古書寶物,也帶走了。
吳儉戰戰兢兢雙手捧著一張紙呈了上來。
慶明帝接過一看,是吳半仙的筆跡——
未來六十年國運我都推算出來了,但是我不告訴你,嘻嘻。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