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月燕只覺一陣香氣撲鼻,氣息非但沒有平靜,喘得更急促了,心在怦怦亂跳著,又覺骨頭都酥軟了,他還哪能辨得出這是什麼衣香啊,他連自己姓甚名誰都要想不起來了。
「我幼年時淘氣,也給自己取了個號,跟這味香料倒也有些淵源。」王青娥收回了手,全然反客為主了,又用銀叉叉起一枚青棗,遞近前:「我號芰衣,殿下今後莫不以此號相稱?」
司空月燕受寵若驚,小心翼翼接過銀叉,注意著手指不碰觸到那一雙手。
王青娥悠悠嘆一口長氣:「我今日來,就是為了來散散心的,這幾日,實在覺得愁悶。」
「難道誰又讓芰衣受委屈了?」
「我的處境本就這樣,受些委屈是難免的。」
「或許,我能替芰衣排解排解。」
「多謝殿下了。」王青娥取出手帕來,揚一揚,往眼角沾一沾,又是一聲長嘆:「外子的生母原本是出生江東賀,可阿家她命苦,早早就過世了,外子幼年時也樂意親近外家,尤其是對嫡親的舅父十分孺慕,可因此為家翁不喜,外子也只好跟外家逐漸生份了。
外子現有歷練的機會,還多得梁郎將提攜,上蔡梁又和太子是姻親,因此外子就更不可能親近母族了,這原也是好事,我的祖父本也一直佐助著太子,這樣一來,其實對我是有好處的。」
六皇子下意識點點頭。
「誰知道最近又鬧生了事故,我現在這位婆母,她的堂兄任著廷尉卿,不知何故竟跟太子發生了爭執,婆母擔心江東顧受殃難,便總挑我的不是,責我不賢惠,又愚鈍,我有苦說不出,只盼著這場風波能快些過去,不管是太子,還是二殿下,誰能打贏這場御前關司,至少不要損及江東顧,否則婆母必定還會遷怒於我。我也真是不解,婆母明明因著先婆母的緣故,一直就敵視江東賀,何故突然之間,江東顧就大改了態度,仿佛是要助著二殿下奪儲了!」
「是啊,這是為何呢?」六皇子也大惑不解。
不過他很快明白過來王青娥的憂愁。
腦子連轉都不轉,便向前探著身:「顧氏她很快就顧不上刁難你了。」
「這樣說,太子殿下是必勝無疑了?」
「太子兄這回不惜動用銷魂散,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是勢必要置畢月烏於死地的!江東顧和永安齊不管什麼原因投靠畢月烏,跟太子兄樹敵,必定不會有好下場。」
這可不是王青娥樂意聽見的答案,她又把身體微前探:「殿下若能說得更詳細,我也能更安心。」
六皇子頓生一種錯覺,他有如跌進了王四娘那雙秋波里,因為突然失重,頭暈目眩,還哪顧得上自家的安危啊,早把劉氏對她的叮囑拋去九宵雲外了。
「殷才人的死,必須得由畢月烏擔著,不然太子兄就自身難保了,殷才人是被銷魂散毒死的,潘持也是中了銷魂散的毒!」
「這麼說,毒殺殷才人的人竟然是太子殿下?!」
「那天我也在場,我記得是首季的家宴日,宮中每季都要擇定吉日行家宴,家宴日並不如何隆重,地點一般擇在華林苑的萬興堂,家宴日晚間,嬪位之上及諸皇子均要出席,晚宴後,父皇一般還要考較太子兄及我等的學業,因此皇子們在家宴日一般都會留宿在內廷。
可那天,皇后殿下因病不能出席家宴,謝夫人對家宴日一貫是興致寥寥的,早早就退席了,於是那年立春後的首個家宴日,席上事務,多靠我阿娘周全。
我依稀記得太子兄在那段時間似乎也有些疲愁,家宴時,更是如坐針氈冷汗如雨,勉強挨到父皇考較完畢學業,面色發赤不說,還差點……不知怎麼的,侍奉太子兄的宮女忽然驚呼一聲,太子兄一慌,茶盞就翻在身上。
賀夫人對太子兄冷嘲熱諷,怪責太子兄失儀,父皇的臉色也不好看,阿娘趕緊轉圜,說太子兄是心憂皇后殿下鳳體違和,那幾日都不曾歇息好,且兼之酒意上頭,才支撐不住。阿娘便讓我扶太子兄去棠棣閣歇息,照顧一二。」
好幾年前的事了,六皇子當時才不足九歲,回憶起細節,突然不知應當如何往下說了。
停了好一陣,才繼續道:「回回家宴日,我們都是宿在棠棣閣,棠棣閣位於華林苑的最北端,偏東的方位,從萬興堂去棠棣閣,自然是經右遊廊最為便捷,可當時奉令在前掌燈的寺人,卻直取了左路的遊廊,我當時也沒留意,太子兄更不曾留意,太子兄那情狀,著實像已經飲過量了,東西南北不分。
後來在路經疏聲閣的時候……那是處特別僻靜的閣所,在華林苑的西北角,卻是靠近華林苑的西側門,從西側門出去,至永福省倒最便利。
我好像依稀看得有人拐進了疏聲閣,是個女子,太子兄就忽然說要去疏聲閣歇上一歇,把那掌燈的寺人打發走了,還讓我先回棠棣閣去,我牢記著阿娘的叮囑,不放心落下太子兄一人,猶豫了一陣,還是決定進疏聲閣看看。
誰知道,竟看見太子兄……把一個女子的衣裙都剝了,女子似乎渾身無力,連話都說不出來,我驚呼了一聲,太子兄命我滾出去。
我當時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折返萬興堂,看見父皇還在席上,興致勃勃聽三兄在說著什麼,我便讓一個宮女,悄悄喚了阿娘出來,阿娘一聽這事,當時就慌了神,我當時並不知道疏聲閣的名稱,說半天說不清楚,阿娘便讓我引路,我們再到疏聲閣的時候,見太子兄踉蹌著路了出來,阿娘趕緊讓我扶著太子兄回棠棣閣,她自己去了疏聲閣。」
王青娥聽得心血澎湃:「那夜先一步進疏聲閣的女子……可是殷才人?」
「正是殷才人!」六皇子道:「詳情後來是阿娘告訴我的,再三叮囑我千萬不能伸張,又隔了幾年,去歲時,阿娘方才告訴我殷才人是死於銷魂散,當時殷才人已經有孕了,可已經很長時間未得父皇的寵幸,皇后殿下知曉後,設計將殷才人滅口。
阿娘告訴我這些事,是為了讓我自保的,可也囑咐了我不能聲張,因為阿娘雖然對皇后殿下和太子兄都有提防,可畢竟一直忠事於皇后和太子兄,而這些事情,也是日後唯一能夠救我阿娘從桐華宮出來的保障。」
原來如此。
原來如此。
王青娥徹底明白了劉氏的打算,她做為虞皇后的心腹,恐怕還知道虞皇后不少的把柄,虞皇后有把劉氏滅口的心思,可哪怕劉氏被幽禁在桐華宮,都沒有吐露虞皇后的惡行,心甘情願替虞皇后背了黑鍋。
因此,皇帝才會容許劉氏在桐華宮苟且偷生。
皇帝對虞皇后是徹底厭棄了,哪怕無意廢儲,在賀崩之前,應當也不會繼續縱容虞皇后,但廢后需要廢得名正言順。
劉氏對皇帝而言,還有活下去的價值。
而六皇子知道太子如此大的一個罪柄,把劉氏滅口已經沒有意義了,而世人無不知道劉氏母子對太子是何等忠誠,六皇子沒有母族作為憑仗,無人相信六皇子膽敢謀逆,太子沒有藉口處死六皇子,到時也只能寬赦劉氏,復位是沒可能了,大約還能許可六皇子將劉氏接去危宿府贍養,太子既不能殺六皇子,便只能一直施以籠絡,六皇子還能續享榮華富貴。
王青娥這回是真的嘆出氣來。
六皇子哪裡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過於高風亮節了,皇后、太子對他母子二人如此絕情,他又何必對太子守信呢?他手裡掌握著價值連城的秘密,如果轉而佐助二殿下,二殿下還會短了他的榮華富貴不成?
如此有價值的秘密,王青娥決定了,得由她親自稟達賀氏的宗長,幫助畢宿君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這天從故安里出來,王青娥就要急著趕去文德里,誰知在途經永安齊宅時,竟然又目睹了一場鬧劇。
永安齊,其實籍居不在江南,而遠在建安郡,江吳時才遷居揚州,後受到江氏政權的重用,賜宅邸於建康文德里,齊氏宗系其實一直居於建康,比如齊央,他雖任著江州司馬,可並不需要去江州赴職,真正在江州統軍的人是齊奉,齊奉是齊央的族弟,並沒有調度江州軍的權力,江州軍調度完全由齊央掌控,如果齊央不出面,連聖旨都無法調動。
王青娥甚至都搞不清楚建安郡在哪裡,還以為緊鄰著建康,卻把嶺南視為蠻遠之地,根本不知道建安郡距離嶺南其實還比距離建康更近一些。
州郡地勢對於從未出過建康城的女子而言,不知詳細也還罷了,王青娥總愛打聽家長里短,可她竟然不知永安齊已經下定決心和江東張劃清界限了。
齊宅門前,已經圍了幾圈看客。
文德里也屬於內秦淮的片區,住在文德里的全是權閥大族,然而總會有平民百姓為權閥大族提供服務,比如掃酒清潔便道,疏通溝渠,這些勞力活並非效益於一姓一家,而但凡是公共設施,都不用想讓權閥大族出資出力,因此就得靠建康府衙僱請勞力,分派給文德里的長吏負責督促,於是哪怕在文德里這樣的地方,也難免會有布衣平民穿梭行走的。
今日被吸引來齊宅門前的看客,還不僅僅是布衣平民。
權閥大族多養幕賓,這是尊稱,說直白點是僚屬、食客,這些人也有不少空閒,空閒的時候都在外頭閒逛,以便收集些小道消息,聽聞鬧事,蜂擁而上,以至於堵塞了街路,王青娥自恃身份本來不想湊這熱鬧的,但堵都被堵住了,於是只好湊熱鬧,馬車停在路邊上,她坐在車裡,打發熒松擠進人群當她的耳目。
熒松好容易擠了進去,巧得很,居然擠去了個熟人身邊。
這是一個小寺人。
宮女不能住在台城之外,可宦官寺人卻有不少其實是住在皇城之外的,他們有的本就不必在皇城裡當值,有的是在當值時才入宮,而這個小寺人是在台城裡負責引路的,下鑰後就不需要他們值守了,因此是住在台城外,小寺人當然不可能單獨占個宅院,他是寄住在中常侍的宅子裡。
熒松常受差遣去心宿府,早就和這小寺人混熟了,小寺人很樂於分享給熒松這場鬧劇。
「我今日是輪休,就不當值,於是就想在里坊閒逛一陣,中常侍的宅子就在前頭不遠,我剛逛來這頭,就見張右軍站在齊宅門前大罵,指名道姓說齊司馬欺人太甚!我在這兒聽了半天,有些明白了,原來是張右軍要求齊司馬要杖殺一個姬妾,說那姬妾冒犯了張少君。
張右軍罵了一陣兒,許是他早已遣人去調來了宅衛私兵,竟然又要打將入內,齊司馬才親自出面,三兩下就把張右軍制服了,現在啊,聽說是張右軍家裡的主婦又出面了,倒沒再喊打喊殺,進去了有一陣了,不知道如何,這不早前那陣仗太大,好些人都圍攏來看個結果麼。」
熒松是奉令看熱鬧,大有必要「占穩」這個前沿陣地的。
就聽身旁另一個人說:「完全是張右軍無理取鬧嘛,張右軍的女兒嫁進齊家,也有三兩年了吧,沒有生下子女,齊家的公子並沒有怪責,別說起意納妾,屋裡頭連個侍妾都沒有,就上回因為欣賞一個樂伎,去樂伎的私宅聽賞琴曲,誰知道就被張少君找去大鬧一通,當眾掌摑自家夫君,鬧得不可開交。
這還沒算完,張少君因為齊家公子的庶母也姓張,就覺得是冒犯了她,不可罷休,非要打殺了庶母,齊司馬怎能一再縱容?也只是責備了兒媳幾句,誰知道張右軍今日又鬧將上門,在文德里,皇城之外,大動干戈!
江東張雖然是權閥,永安齊也不好惹,且這件事,怎麼也是江東張不占理,張右軍自己窩囊,吃了虧,回家又讓女眷過來鬧騰,等等看吧,指不定張家人還會鬧出什麼笑話來了!」
熒松本不知道永安齊和江東張之間的糾葛,可這幾日總聽王青娥提起永安齊,對張氏女的態度也很複雜,既懷恨死在宮裡那位張良人,又似乎總想攀交嫁進永安齊張少君,熒松一琢磨,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來。
便悄悄拉一把小寺人的衣袖,輕聲道:「勞煩內臣了,我家少君在道邊,有裴字徽標的馬車裡,我擔心我擠出去就再難擠進來了,內臣可否替我跑一趟腿,把這些事先報給我家少君知情?」
小寺人不是內臣,但很歡喜熒松把他抬高到內臣的品級,再兼他之前其實已經收了熒松不好處,賞錢就不少了,甚至煩托著熒松替他做雙鞋履,熒松也痛快答應了,親手做的鞋履可比賞錢要貼心多了,他們這些人,被送進宮廷,就再難受到家人的關懷了,有人還願意替他做鞋履,讓他心中多少能感受到一點溫暖。
就這點小事,當然得乾脆利落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