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人祈今日沒有隨駕上朝,自從他坦白重生人的身份後,實質上他已被「禁足」在了乾元殿,皇帝沒在御書房,按理說他也不能擅入的,可今日御書房的兩個女史,偏就鬧出官司來了。
寺人祈一看還攤在書案上,那捲被「添筆」毀了的原本奏章,頭就開始發痛了,再一看互相怒視的兩個女史,不由又吁了口氣——其中一個是王女史,哪怕可能也是個重生人,但陛下現在的態度對她還是包容的,這樁官司就不難斷。
「女史施,你可知道故意損毀奏章的罪行……這還是原本,得發還臣公的,你這……就等著侍監上稟陛下受懲吧!」寺人祈痛心疾首,拿起那捲奏章,連連跺腳:「這還是許刺史的奏章,他可是陛下親自提拔的臣公,性情又自來極剛烈,唉!」
「寺人張口就定了我的罪,分明是有意包庇王女史,這奏章可不是我污毀的,是王女史企圖嫁禍我!」子施根本不懼寺人祈,她知道此時早朝已散,陛下是不會回乾元殿,可中女史就快回來了。
「我要是想嫁禍你,該污毀你負責謄錄的奏章,就算是你我各據一詞,都得挨懲處,我的責任也比你要輕一點,且我根本沒必要跟你兩敗俱損,因為你對我完成不成威脅,我為何要做損人不利己之事?」瀛姝也不急躁,她心裡雖窩著火,不過知道奏章污毀其實不算一件無法彌補的大禍。
事務奏章其實就是例行公文,非要緊事,或者必須由朝廷開特例批允的,國君一般不會閱覽,像被污毀的這卷,其實就是尚書台批覆處理的,已經閱審,而且有了謄本,就誤不了大事,無非就是得通告一聲原本污毀,因此發還的是謄本,雖然說乾元殿裡還從來沒發生過女史污毀奏章的奇事,但其實發還的奏章在途中也偶有遺失的,原本遺失了,就會補發謄本,那許刺史脾氣再火爆,也不可能因為這點小事就發雷霆,不依不饒要追究污毀原本的人。
「王女史正是因為有恃無恐,才用這樣的手段報復我,昨日王女史因為違返值舍規條,恨我檢舉你,讓你受了中女史的訓誡,於是今日便想害我被逐出乾元殿,王女史以為你的祖父是陛下的近臣,有令祖父撐腰,就可血口噴人。」子施冷笑:「我又沒有位高權重的祖父為靠山,怎敢污毀奏章,妄想陷害出身權閥的王女史入罪。」
「行了兩位,發生這樣的事,必然是要請陛下聖裁,也無謂再逞口舌之利,兩位都別留在此處了,去省過堂外的廊廡候著吧。」寺人祈就算有心偏幫瀛姝,但他本就沒有裁奪權,心想這件事,不至於立即通報陛下擾了陛下的正事,不管是由中女史還是中常侍去稟報詳情,他都沒必要把自己給攪進這場是非里。
可寺人祈終究還是相信瀛姝會是贏家,雖說將涉事的兩人都領去了省過堂外的廊廡,卻只給瀛姝搬來一張坐枰,還遞給她一把團扇扇涼,子施就只能直挺挺地站著,受著炎炎夏日的暑氣。
省過堂本是罰皇子省過的地方,犯錯的宮人在等待處罰的時候,就會到廊廡里候著,因此子施跟瀛姝兩人到這裡,女官們都曉得是生了事故,因著此時皇帝不在乾元殿,不少女官都有閒空,雖說不敢多打聽,可都在不遠處圍觀,又有一貫跟子施要好的,就等著殿門口,一見中女史回來,趕緊的知會了。
「不知王女史又鬧出什麼事,牽連了阿施,現在兩人都在省過堂外候著呢,看寺人祈的態度,是認定了錯在阿施一方,他對待王女史客氣得很,單讓阿施在那兒罰站,中女史可得要主持公道啊,莫讓阿施被冤枉。」
中女儀是和中女史一同回的乾元殿,聽那小女史的話有帶偏中女史的嫌疑,她又素來知道這位「同事」的性情,其實很有幾分不懼權貴的風骨,可正因如此,對權貴階層多少帶有幾分成見,於是就拉了一看就著上了急的中女史:「發生了何事你還沒鬧清呢,可別先就認定了是哪一方的錯,依我看還是等中常侍回來後,由他先去問明白吧。」
可中女史卻聽不進這話,逕直就往省過堂大踏步去了。
子施當見中女史,情緒才開始激動起來,不打算再要膝蓋似的重重往地上一跪,並沒把眼眶憋紅,可因為掛了滿腦門的汗珠,看上去也的確狼狽,再看瀛姝,坐在枰上,搖著團扇扇著風,臉上清清爽爽乾乾淨淨,不像待罪之人,倒像是來圍觀的看客,就算因為中女史近前,她放下團扇站起身,又比跪在地上的子施高出一截來,中女史就相信了子虛所說的「有恃無恐」的話。
寺人祈此時又趕了過來,見中女史神色不妙,趕緊地和稀泥:「兩位女史各據一詞,現場又沒第三人在,究竟是誰在冤枉誰實在分不清,不過王女史的說法更有道理,她雖入事得晚,但才幹屢次受到了陛下的誇獎,陛下儼然是很賞識王女史的,王女史怎會妒嫉女史施,嫁禍予她呢?」
此刻因為中女史到場,圍觀眾人都已近前,聽了寺人祈的話,都未免替子施打抱不平,先還是竊竊私語,跟子施尤其交好那女官忍不住大聲說:「阿施自從入事乾元殿,當值時可從來沒有出過半點差錯,陛下也誇讚過阿施謹慎仔細,且這麼久以來,阿施從來沒有欺凌過誰,咱們都知道王女史出身高貴,別說陷害她了,半句冒犯的話都不敢講,昨日,王女史故意搶占了阿施的浴室,阿施也不敢指責她,只能請中女史主持公允,王女史竟還狡辯,不肯認錯,我們不服,阿施還勸我們呢,讓我們千萬不能衝撞她,被她記恨上。」
這話受到了眾人的附和,個個都說信得過子施的品性,意思就是認定了子施為無辜的一方,中女史的臉色更冷了:「王女史的才華的確勝於我等,不過性情也的確傲慢,她未入事乾元殿前,女官之間都能互相禮讓和睦相處,偶爾便是有些爭執,矛盾也從未激化過,但自從王女史入事,就開始紛爭不斷。
倘若王女史無過,何至於她一入事,原本循規蹈矩的女官都成了陰險小人,合謀陷害排擠她,今日鬧出這一件禍事,寺人及我都無權裁奪處治,但我的看法卻與寺人截然不同。」
瀛姝情知自己成了眾矢之的,她卻沒有爭辯,只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但看在他人眼中,這就是勝券在握成竹於胸的囂張樣,就更生反感了,看中女史離開,都自覺跟了上去,有人出謀劃策:「寺祈顯然是要幫著王女史,可不能讓他說服了中常侍,不問青紅皂白就把阿施定罪,中女史必須搶先一步稟報陛下,我等也都願意替阿施作證,一定要請陛下親自主持公允。」
中女史覺得大有必要,不過她當然也不會召集這麼多女官氣勢洶洶去告御狀,昂然道:「你們雖然不是今日這場事端的目證,但都能證實子施的品行一貫端良,從無私慾,更加不會謊禍他人,我會將你們的看法如實上稟。」
不遠處,中女儀眼瞅著中女史昂首闊步的又出了殿門,搖了搖頭,暗忖著:阿齊心不壞,但未免過於剛愎了,她卻從沒意識到自己的缺點,我也無法將她點醒,但望著那王女史的心性一如她的出身,不是器量狹窄之輩吧,她的志向不應是把中女史取而代之,若有容人之量,倒不至於斤斤計較,許就能高抬貴手,饒過針對她的女史們。
——
司空通此時在含光殿,他已經久不涉足此間,突然駕臨,賀夫人自是喜出望外的,她哪怕對皇帝陛下從無連枝共冢的深情,就算無寵,也不擔心保不住榮華富貴,可總是被皇帝冷落,那就必須走兵變的路子才能把她的兒子送上帝位,兵變是有風險的,能不兵行險著,就該爭取個水到渠成。
而司空通來含光殿,也有自己的目的。
「蜀州刺史無視律令,擅自徵兵,且不向朝廷繳送賦糧,必懷不臣之心,今日朝會,不少臣公都建議對蜀州用兵,可禁軍現與北趙作戰,朕打算的是令益州督軍攻蜀州,可賀公竟然婉拒,說益州督軍是他的族叔,已經年邁,無法領軍作戰。」
賀夫人撇了撇嘴,斜睨著皇帝:「父親這是在置氣呢,益州督軍的確是我的叔祖,不過年紀卻比我父親還小著兩歲,哪至於老邁?知道了,我明日就召阿母入宮,讓阿母勸父親遵旨。不過那蜀州刺史是什麼人,竟然敢生叛逆之心?」
「蜀州刺史江克,原也是東吳國時期的皇族,一直擁兵自重,朕在建康復立國朝,曾討伐過他,他當時不戰而降,也是自知不敵,只近幾年來,他培養了幾個驍勇的兒子,都能領軍作戰了,才又猖狂起來,原本也不是非得讓你叔祖出征,不過蜀州離益州近,籌集糧草更加便利不說,兵貴神速更加關鍵。」
「妾懂得了。」
賀夫人正想借這時機,提一提瑤池女君的事端,最好是能說服皇帝收回成命,要麼放棄盧氏女,要麼放棄那個「尊貴」的軒氏後裔,總之不能讓太子「兩全其美」,正醞釀著如何開口,章永就來通傳,說中女史容齊在含光殿外求見,說乾元殿發生了一件大事,必須面稟皇帝裁奪。
「陛下好容易來一趟,總不會連話都不和妾多說幾句,又要走吧?」賀夫人輕扯著皇帝的衣袖,瞪著她那雙杏眼。
司空通倒覺得這一嬌撒得頗有些風情,差點就忍俊不住了。
便道:「讓容齊進來稟事吧。」
賀夫人才放開司空通的衣袖:「既是乾元殿的事,妾不便耳聞,先去交待內廚多備幾道清爽可口的小菜,以供陛下小酌。」她卻不起身,還是瞪著杏眼。
司空通從那雙杏眼看出了期待,呵呵一笑:「你去內廚,你分得清蔥蒜的區別麼?罷了,就留這兒吧,乾元殿其實出不了大事,無非就是,底下奴婢們清閒的日子長了,閒則生事,我一貫是不愛理論這些事的,正好,今天就由你替我做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