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姝採取了拖延的策略。
原本這件事的確棘手,以她現在的閱歷,哪有可能立即就化解這麼大的一件政治難題?那可太怪異了,不符合常理,而且前生時這一事件的應對,她的確沒有參與,是當瑤池女君都已經被迎回了,她因為好奇,才問蓬萊君這位女君的來歷,於是才明了軒氏後裔對大豫當前時局的重要性。
「也對啊,這一時半會兒的,就連琅沂公都想不出個周全的法子,還說回去後,問問王節有什麼想法呢,你雖聰慧,但歷事尚淺,過去在閨閣里怕是爾虞我詐的事都經歷得少吧?」
此時偏廳里也沒有外人,在的定然都是皇帝的心腹,瀛姝眼瞧著陛下阿伯眉心舒展,肯定並不為這件突發事故煩心,她便也不拘著女史的規矩呢,笑著說:「只有四姐敢算計我,但無非就是為了爭得祖父、祖母更多疼愛而已,我偶爾才和她爭一下,那時的四姐可沒那麼深的心機,就是裝可憐的策略,我反其道而行之,她越裝可憐,我越刁蠻,她沒一回羸得了我。」
王青娥重生事腦子都不靈光,重生前應該是更加愚拙的,司空通點點頭,覺得瀛姝真是聰明又謹慎,明知道現在在場的,不管是章永還是寺人祈都是他的心腹,也沒有把有重生人存在的事說破。
「丫頭你就真的一點不擔心親長真偏心其餘女兒麼?」司空通又問。
「論是祖父、祖母如何偏心,阿爹阿娘心目中都會以為我重的,我跟四姐實在沒個爭頭。」
司空通不笑了。
瀛姝立即捂著嘴:「唉呀,我到底還是說錯了話,我是有口無心,阿伯可別怪罪我。」
司空通斜了瀛姝一眼:「你是為五郎打抱不平吧,才有意點明,我太過偏心大郎。」
「阿伯其實也是疼愛南次的,要不然也不會讓南次拜我祖父為師翁了,南次也知道阿伯的慈愛,聽身邊的旁侍離間厚此薄彼的話,很是惱火,我才沒點明阿伯厚此薄彼呢,不過嘛,南次不這樣想,會有別的殿下這麼想,阿伯希望皇子們手足同心,還是需要更好的策略,讓皇子們明白阿伯不僅僅是關愛太子殿下,不重視他們,其餘的皇子才不會因為受到了阿伯的忽視,就去親近別的親長,爭求別的親長認可。」
「策略,比如呢?」
「就拿我家祖父來打比方吧,祖父其實最看重大兄,現在很多的要事都是和大兄商量,不過從前,其實大小事也都會召其餘子侄共商,我的好幾位堂兄都積極地出謀劃策,可不是沒說到點子上,就是非但於事無補反而會引發另外的麻煩,總之沒一個比得上大兄的提議。
後來無論是明光堂,還是支系的兒郎們,都對大兄是心悅誠服,誰都不會埋怨祖父偏心大兄厚此薄彼了。」
司空通挑高了眉:「你覺得我不如琅沂公的是,行事有失公正,因此才會導致讓別的皇子心存怨氣,雖不敢在我面前顯露,卻憋著股勁和太子相爭?」
瀛姝抿著嘴,不言語了。
司空通准了瀛姝告退,一個人又沉思了良久,揮揮手,章永會意竟也退出去了,只把寺人祈留在了這間偏廳里。
章永「把著門」,他的下屬中,很受他看重的一個湊近前:「侍監,陛下又將寺祈留下單獨問話了?」
章永瞪了下屬一眼,走開幾步,才訓話:「你是把我的話當成耳邊風了麼?我們在陛下身邊服侍,只需要辦好自己的差使,陛下問誰的話,是單獨還是當眾,你看在眼裡也得當眼睛瞎了舌頭斷了,你倒好,一次次的,總在我跟前兒搬弄唇舌!」
「寺祈本是因侍監提攜才有幸入乾元殿,哪怕他真得了陛下器重,也不該過河拆橋,他現在,究竟如何爭得的器重,可都不曾告訴侍監。」
「他要告訴了我,別說獲重,怕是連命都保不住了!」章永冷哼一聲:「你們這些人啊,心心念念的就是獲重,可聽好了,若想真的獲重就不能顧念什麼私情私義,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對陛下盡忠,我看你這性子,還是莫要獲重才好,否則,怕是保不住你自己的小命的。」
章永頭都不回,他是真的不關心門扇虛掩的廳室里,皇帝究竟和寺人祈在說什麼機密話,他現在滿腦子想的是面前的這個寺人忱,雖然不敢再犟嘴,但滿臉不服氣的小年輕,章永很喜歡寺忱,不是因為寺忱有多才幹,而是因為他重情義,宦官之間的「師徒」情多數是以利益為牽絆,他這麼多的下屬中,也只有寺忱是真將他認為師長。
可正因為寺忱時時事事都以他為重,以他為先,為他在御前的憂慮,總是介懷別的人越過他更受陛下的信重,私慾過多了,必惹禍事。
廳室外章永在為寺忱的安危發愁,廳室里皇帝卻不再煩惱幾個兒子不能手足同心的憂患,儘管這仍是他的心結,倒也不至於和寺人祈共商決策,他要問的事,是和瀛姝息息相關的。
「你說太子未來會封帝休為淑妃,且帝休會寵冠後宮,涉及朝堂政事,有幾分紅顏禍水的意思……」
「奴不敢非議淑妃……不,是王女史。」
「怎麼?難道太子不是因為帝休之故,才無端忌恨南次,甚至是因帝休從中挑撥,才導致太子連月狐都要加害麼?」
「奴並不知道太多內情,不過王女史,她的確竭力輔佐太子,成為淑妃後,也的確干預過政事。」
「這麼些年了,只有帝休才敢跟朕直言,指明朕對待諸皇子有厚此薄彼之嫌,也許才是激化鬩牆之亂的根本。」
寺人祈匍匐著,用力控制著呼吸,是真的連喘氣都不敢太大聲。
「你說你死後,魂魄尚存世間,所以你才知道太子殘害手足,放縱內眷干政,導致大豫覆滅,可你現在又稱不知太多內情,不知道帝休是否離間諸皇子的罪魁,你的話前後矛盾。」
「奴婢的魂魄在陽間飄蕩時,實則已經不能進入皇宮大內了,因此也只知道一些世人盡知之事。」
「朕就姑且再信你一次吧。」司空通鬆開眉頭,語氣也不再那般沉肅了:「你是重生人,王四娘也是重生人,朕甚至一度懷疑帝休是否,才交代了白川君幾經試探,這些日子,帝休在乾元殿當值以內,朕也交代了你接近她,在你看來,她是否為重生人?」
「奴實難判斷。」
「那就說說你覺得蹊蹺處。」
「陛下說過,王女史是自己提出的降位,奴懷疑過她是知道日後必得太子的厚寵,故而不願為陛下的嬪妃,可……轉念一想,王女史本就應該得了琅沂公的叮囑,入宮就是為了佐助陛下固儲,當然不願真為謝夫人利用,她自請降位的行為,又是合乎情理了。
前生時陛下對於如何安置瑤池女君一事犯難,有一個極大的原因,是瑤池女君自己也懷有坐享尊榮的欲望,不甘再像西豫時諸多軒氏後裔一樣雖為皇室敬供卻無所作為,陛下十分擔心瑤池女君因為私慾心作祟,入京師後,與江東賀、長平鄭等權閥串通謀權,因此一度甚至猶豫著是否要迎瑤池女君歸朝。
後來,是琅沂公的長孫王端止上獻的妙計,而太子對於這一事件,提出的對策極其保守,稱根本就應承認瑤池女君為軒氏後裔的身份。奴以為,如果王女史是重生人,她理當料到瑤池女君會出現,也必然已將安置之策告知了太子,要是太子在應對時,說出了那一妙計……」
司空通聽完了寺人祈的判斷,但他的判斷,跟寺人祈是不一樣的。
有一件事已然很明顯了,太子是重生人,這事白川君已經告知,司空通也相信白川君說的是真話,可寺人祈卻沒有想到太子是重生人,這又說明在寺人祈看來,不管太子是否重生,有的事依然都會做,但寺人祈生前並不是太子的心腹,據他說,死後魂魄其實已經無法再入建康宮,以此為前提的話,寺人祈對太子的許多機密其實不應了解。
司空通自認,做為帝王而已,其實他已經很不算多疑了,無論是對皇子,還是對臣公,對身邊的內官、宮人,只要他予以信任了,就不會再時時提防和猜忌,可忽然之間,就發生了如此奇詭的事,出現了不只一個的重生人,確定重生的現有太子、王青娥、寺人祈外加一個梁氏女,應當還有重生人在隱瞞身份,這些人中,也一定會有仗著能「預知」未來的能力,不甘再蹈敗亡的覆轍,在重生後興風作浪、翻雲覆雨。
皇帝步出廳堂,他看見乾元殿西門邊,朱牆裡,一樹玉蘭碧葉蔥蘢,讓他想起在長干里的舊潛邸,當時夏初,潛邸的玉蘭花還沒有開敗,北辰在花蔭底,剛會跌跌撞撞地行走,虞氏跟他也坐在花蔭底,看著兒子興致勃勃地繞著樹學步,虞氏說:我們膝下若再添個女兒,妾這一生,就別無所求了。
虞氏還不知道隔著淮水,洛陽城已經被蠻夷的兵馬圍困,變亂迫在眉睫。
而當時的他,竟也心生子女雙全、歲月靜好的奢望,他祈求的是能夠發生奇蹟,洛陽能夠堅守不失,豫帝能夠力挽狂瀾,而早已從位爭權奪利脫身的他,在江東,安安生生的像普通人一樣,把大隱於市的生活過下去。
如果是那樣,北辰心悅瀛姝,他們便可以喜結良緣、長相廝守,他對兒孫的期許,也僅是康健安樂如此簡單,如果是那樣,虞氏會放下所有的心機計算,司空通並不懷疑,虞氏的初心也僅只謀得平安穩定。
可命運不肯放過他們,當西豫亡國,宗廟無存,作為司空氏唯一倖存的子孫,他無法隔岸觀火,他只有一個選擇,在江東重新站起來,宣告大豫而沒有覆滅,如此在淮水彼岸的臣公才有投奔處,如此華夏一族才不會遭受徹底傾覆受人奴役的奇恥大辱。
從那一天起,他已經不再是北辰一個人的父親了,他的關愛,也不再只給予自己的妻兒。
可我畢竟還是你的父親。
司空通行至樹下,手掌覆於樹杆,就如聽到了多少年前,稚子清清脆脆喊他「阿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