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婚(三合一)

  上輩子的大媒是宗正寺卿,竟陵王尉遲曠,這一世卻換成了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盧思茂。閱讀

  單看品級雖是前世更高,但竟陵王是個閒散宗室郡王,盧思茂卻是實權在握的宰相。

  沈宜秋見大媒換了人,越發確定這個尉遲越從裡到外都是簇新簇新的,絕不會是上輩子那一個。看來重活一世,也並非所有事都一成不變。

  沈老夫人卻是喜不自勝,連孫女頂撞迕逆於她的事都暫且放到了一邊,滿面紅光地道:「盧公出身名門,官居宰輔,德高望重,太子殿下請盧公為婚使,可見對我沈氏的看重。」

  沈宜秋不敢苟同,尉遲越是捏著鼻子娶她,對沈家也未見得有什麼好感,哪會操心這種事,多半還是出自張皇后的授意。

  一想到張皇后,沈宜秋便啼笑皆非,按說她該怨張皇后拆散她好端端的姻緣,然而想起皇后上輩子對她的回護,又實在生不出什麼怨懟來,只能苦笑——他們姑媳大約真是宿世的緣分。

  盧尚書登門後不久,賜婚的旨意也到了,這婚事便成了定局。

  婚期定在八月,竟比上輩子還早了一個月。

  本來她和寧十一定親,妝奩已在準備著,可如今突然不嫁寧家嫁東宮,許多東西便不合禮數了,須得重新備過。

  沈宜秋得罪了祖母,沈老夫人不肯施以援手,只作壁上觀,心裡想著她一個十五歲的小娘子,從未經歷過這等大事,不出幾日便會左右支絀,只能向她服軟,懇求幫助。

  可沈老夫人卻打錯了算盤。

  上輩子這些事宜雖未經過沈宜秋的手,但她本就是處處留心、時時留意的性子,看過一遍,心中便有了章程,加之執掌後宮多年,千頭萬緒都捏在手心裡,這些小事自是遊刃有餘。

  也不見她怎麼奔忙,鎮日在榻上躺著,偶爾動一動嘴皮子,卻將一應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條,貞順院的一眾婢子這些時日忙得腳不沾地,陀螺般轉個不停,但卻忙中不亂。

  素娥和湘娥等人看在眼裡,越發對他們家小娘子佩服得五體投地。

  沈宜秋要嫁給太子為妃,最高興的大約就是貞順院的下人。往日因主人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女,他們在府中不知受了多少閒氣,吃了多少暗虧,連去廚房領幾樣飯食,都得跟在後頭撿人家挑剩下得。

  忽然天降大運,僕婢們頓覺揚眉吐氣,一時間個個挺直了腰板,走路帶風。沈宜秋本想約束一二,轉念一想,他們憋屈了這麼多年,難得高興一回,她又何苦敗興,便由他們去了。

  這一日天氣晴好,素娥和湘娥正在院中指揮著小婢子們翻曬冬季的皮裘和氅衣。

  素娥道:「以前看不出來,我只道咱們小娘子是有成算的,誰知她竟有這等能為,也難怪聖人和皇后娘娘要選她做太子妃了。」

  她回頭往廊廡上看了看,只見她家小娘子歪躺在竹榻上,團扇搭在肚子上,半闔著眼皮,頭輕輕地一點一點,看樣子正在打瞌睡。

  素娥不由嘆了口氣:「只可惜了寧家小郎君……小娘子嘴上不說,心裡定然不好受的。」

  湘娥也有些唏噓,咬了咬下唇道:「姻緣天定,小娘子與寧公子,就是差了那麼點緣分。」

  兩人都覺意興闌珊、索然無味,素娥轉了話鋒:「不說這些了,說點高興的。昨日去庫房領香丸,你猜我遇見誰了」

  湘娥道:「什麼都不說清楚,我如何能猜得出來。」

  素娥笑著指指晴藍無雲的天空:「你再猜。」

  湘娥頓時會意,她說的是原先與他們一起服侍沈七娘多年的大婢子青娥,她笑道:「是她呀。」

  素娥嫌惡地撇了撇嘴角:「這會兒來找我套近乎,看意思是想求我和小娘子通融通融,讓她回貞順院來。」

  湘娥道:「你答應了?」

  素娥啐了一口:「我呸!小娘子當初沒去成皇后娘娘的宴席,她看著沒前程了,第一個拍拍翅膀另尋高枝,妄我們這些年當她是姊妹,現在見小娘子飛黃騰達了又來吃回頭草,叫我叉著腰狠狠罵了一通,抹著眼淚跑了。」

  湘娥性子沉穩,心腸又軟,聞言道:「你這又是何必,不答應便是了。」

  兩人正說著,院外傳來「篤篤」的叩門聲。

  素娥柳眉一擰,滿臉不耐煩:「又來了又來了!一早不知道燒香,事到臨頭來抱佛腳。見天地往咱們院裡跑,跟四月初八趕廟會似的。小娘子說這叫什麼來著?」

  湘娥笑道:「門庭若市,車馬闐咽。」

  「對,對,就是這詞兒,早上五房、七房才來過,這會兒又不得清淨,今日也不知要來幾撥人。」素娥嘟著嘴埋怨。

  湘娥也覺甚是煩擾,站起身,拂了拂衣擺上的褶子:「我去前頭看看是誰,你去叫醒小娘子,記得輕緩些,別唬著她。」

  沈宜秋半睡半醒間聽見素娥輕輕的喚聲,便即醒轉過來,無奈道:「又是誰來了?」

  剛問出口,便有婢子來稟:「四房蕭夫人來給七娘子添妝。」

  沈宜秋坐起身理了理蓬亂的鬢髮,吩咐湘娥:「請夫人到東廂坐,我換身衣裳便來。」

  到得東廂,房中除了四房的嬸嬸蕭氏,還有五個婢子,一個是祖母身邊伺候的婢女芙蓉,另外四個是容貌嬌媚、身段婀娜的豆蔻少女,都是沈宜秋的熟面孔。

  芙蓉是沈老夫人身邊除了海棠之外最得用的人,而那四個容貌姣好的女子,則是她祖母精心替她準備的侍婢,名為跟去東宮伺候她,實則是幫她爭寵固寵用的媵妾。

  這類女子,江南豪族多有蓄養,挑選相貌姣好的幼女,自小錦衣玉食地養著,請專人教授樂舞琴書,長成後一部分充作府中的伎樂、侍妾,一部分當作禮物饋贈同僚,剩下一些則陪著小娘子出閣,以便在主人娘子不便時伺候郎君,免得肥水流了外人田。

  可沈家這樣自重身份的世族,少有如此露骨的。

  沈宜秋前世只道祖母替她著想,將這些人照單全收,可尉遲越連她這明媒正娶的太子妃都不待見,對這些女子更是不屑一顧。便有心思活的,自作主張,大著膽子去自薦枕席,觸怒了尉遲越,自己被逐出宮去,連帶著沈宜秋也沒落著好。

  至於這個芙蓉,看著老成持重又忠心耿耿,卻在她最艱難的時候背主求榮,落井下石,投向淑妃何婉蕙,獻策獻計,恨不能將她拉下後位。

  沈宜秋一見這些熟面孔,便知是沈老夫人想求和,卻拉不下臉來,找了長媳做說客。

  她不動聲色地向蕭氏行個禮,叫了聲「阿嬸」。

  蕭氏站起身,親昵地拉住她的手:「阿嬸來看看你這裡有什麼可以幫手的,哪知道你小小年紀這麼能幹,這些事便是歷練多年的主母也要焦頭爛額,難為你安排得妥妥貼貼。」

  沈宜秋道:「有勞阿嬸費心了。」

  蕭氏又寒暄了幾句,方才推心置腹道:「七娘,阿姑年紀大了,不免有些急躁,興許待晚輩嚴厲些,可常言道,百善孝為先,我們這些做晚輩的,又怎麼能與她計較呢?」

  她頓了頓又道:「一家人免不了有些磕絆,可說到底同氣連枝,這世上沒有比自家人更親的了。你年紀小,有的事還不明白。母家是女子的倚仗,尤其是后妃,不管哪朝那代,與家族總是共生共榮、相輔相成的。說句不恭敬的,譬如當今皇后娘娘,若沒有張太尉,她在宮中的日子有這麼舒心自在麼?」

  她說得苦口婆心,口乾舌燥,但沈宜秋仍舊無動於衷,臉上掛著淺淺的微笑,顯然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蕭氏被迫從中斡旋,本就不甚情願,見沈宜秋這油鹽不進的模樣,越發覺得自討沒趣,心中不住地埋怨婆母。

  不過既然受命,她也只得繼續勸道:「別看阿姑待你嚴厲些,說實話,你這許多堂姊妹中,她最……器重的就是你了。」

  她本想說疼愛,但是連自己都不信,便臨時改了口。

  沈宜秋依舊笑而不答。

  蕭氏硬著頭皮繼續道:「你看,阿姑心裡還是疼你的。」

  她一指芙蓉:「芙蓉是她身邊第一得意的人,平日起居都離不了的,她也與了你,換了別人她哪裡捨得?還有這些婢子,也都是阿姑精心替你挑的,我見著好,想替八娘要一個來,阿姑說你一個人在東宮不易,身邊不能沒幾個得力的人,叫我們誰也不許搶。」

  沈宜秋一笑:「既然阿嬸這麼說,我就私自作主,將其中二人送給阿嬸。」

  蕭氏嚇了一跳,忙擺手:「這如何使得?」

  沈宜秋道:「祖母將人賞了我,這些人便是我的,我願意給阿嬸,祖母一定沒有二話。阿嬸不必客氣,咱們都是沈家人,同氣連枝,日後八妹出閣,有祖母挑的人幫襯著,我這做阿姊的便放心了。」

  蕭氏叫她噎得不輕,可又挑不出她的理,的確,沈老夫人將這些人給了她,她便做得了這個主。

  可作母親的,誰樂意給自己新婚的女兒塞幾個妖妖調調、色藝雙絕,一看就不安分的媵妾?

  沈宜秋虎著臉,佯裝生氣:「若是阿嬸再與我見外,便是看不上我。」

  蕭氏可不敢擔這藐視太子妃的罪名,只得打落牙齒和血吞,強顏歡笑道:「那阿嬸就替你八妹謝謝你了。」心裡將婆母又罵了幾十上百倍,不過人再她手底下,陪不陪嫁全由他們作主,大不了養幾天送人。

  沈宜秋又道;「這些人是祖母精心挑的,色藝都是一等一,必定能讓八妹如虎添翼,阿嬸切莫用作他事,辜負了祖母一片苦心。」

  蕭氏眼前一黑,她不說便罷了,偏這麼叮囑一句,也只好給女兒作陪嫁了,否則將來問起來不好交代。

  沈宜秋又道:「阿嬸別見怪,我與八妹、四姊三人情分非同一般,八妹有的,也不能少了四姊的分。阿嬸先挑兩個,剩下的兩個便有勞阿嬸送去給二嬸,四姊剛議定了親事,想來最晚明年也要完婚,正好與她作陪嫁。」

  蕭氏一聽不止膈應她,二房也有份,心裡立時好受了些。

  沈宜秋看了一眼芙蓉道:「阿嬸也說了,芙蓉是老夫人身邊第一得意的人,老夫人日常起居一日也離不得的。這卻是不能隨便送與阿嬸了,還請阿嬸替我還給老夫人,祖母的心意,七娘心領了。」

  蕭氏叫她說得啞口無言,只是唯唯諾諾,暈暈乎乎地帶著五個婢子出了貞順院,這才愕然發現,方才自己一直被個十五歲的小娘子牽著鼻子走,毫無招架之力。

  眼下想來只覺莫名其妙,她出身一等國公府,雖是庶女,但什麼樣的場面沒見過?

  可方才和沈七娘相對而坐,她卻絲毫拿不出反駁的勇氣。

  蕭氏百思不得其解,難不成這七娘子真是鳳凰命?要不小小年紀怎有這樣的氣勢?

  當下在四個美婢中挑挑揀揀,費盡心機挑了兩個姿色稍遜的留下,送瘟神似的將另外兩個送去了二房。

  沈四娘前陣子剛定下一門好親事,說的是安平伯府長房嫡次孫,本是春風得意的時候,誰知沈宜秋忽然飛上枝頭成了真鳳,登時將她的風頭搶盡,與東宮一比,伯府便黯然失色了。

  這幾日她正氣悶,誰知沈宜秋得寸進尺,竟還送了美婢膈應她,饒是她平日智計百出,自詡女諸葛,此時也一籌莫展,只能氣急敗壞地摔了兩隻杯子三個碗,倒在床上抱著被子哭。

  青槐院卻是另一番光景,沈老夫人本以為自己主動示好,孫女定然感激涕淋,必然會來負荊請罪,誰知等了一會兒,沒等來沈七娘,卻等來了灰頭土臉的芙蓉。

  芙蓉將方才七娘子與四夫人的話學了一遍,沈老夫人聽得雙眼發直,連聲罵著「孽障」不休:「當初就該將她扔在西北,叫她自生自滅!」

  沈宜秋送走了四嬸,打了個哈欠,正要回房繼續會周公,才出東廂走到廊廡上,忽地又聽有人叩門。

  她嘆了一口氣,只得停住腳步。

  雖然她不樂意嫁給尉遲越,可也不得不承認,他在旁人眼中是塊惹人覬覦的大肥肉。

  國朝儲位之爭司空見慣,太子往往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會叫人拉下馬,可尉遲越幾個年紀相當的兄弟無論手腕還是資歷都無法與他抗衡,他又監國數年,羽翼已豐,將儲君之位坐得穩穩噹噹,自本朝立國以來絕無僅有。

  這太子妃的分量便非比尋常,只要不出意外,她便是將來的皇后。

  沈家眾人固然艷羨沈七娘的好運氣,卻也慶幸選中的是沈宜秋這個孤女——她沒有父兄可以倚靠,可不只能靠著叔伯和堂兄弟了麼?

  因此心思活的便聞風而動,想趕著她還未出閣先結個善緣。

  沈宜秋來者不拒,但若有財帛禮物,無論多少輕重,她一概不收;但凡有人請她在太子面前「美言幾句」,或是暗示她幫忙謀個一官半職,她便直言愛莫能助。

  儘管她擺出車馬不肯想幫,可還是有許多人存了僥倖之心,因此臨時抱佛腳的人仍舊絡繹不絕。

  也不知這回是誰,她正思忖著,素娥已將人帶進來了。

  沈三娘僵著一張臉走進來,她臉上敷了厚厚的粉,本就圓而平的臉越發像個發麵團。只見她嘴唇乾涸起皮,眼皮腫起,鼻尖發紅,顯是片刻前又哭了一場。

  這三堂姊最是難應付,沈宜秋一見她這模樣頭皮便陣陣發麻,上前行禮叫了聲「阿姊」,命人奉茶。

  沈三娘面無表情道:「不必叨擾,我來與七妹添妝,稍坐片刻便要走。」

  她嘴裡說的是添妝,可眼神活像要取人性命。

  沈宜秋叫她看得心裡發毛。

  沈三娘讓婢女把禮物呈上,卻是當日她赴花宴,皇后賞賜的若干匹宮錦彩段,此外還有一個木盒子。

  沈宜秋一看這光景,便知道盒子裡裝的必是那對鈿頭釵。

  沈三娘扯了扯嘴角:「這些阿姊用不到了,七妹要入宮,便送與你添妝吧。」

  沈宜秋淡淡道了聲謝。

  沈三娘默不作聲地僵坐了一會兒,忽然死死盯住她的眼睛:「沈宜秋,你沒有話同我說麼?」

  沈宜秋只覺莫名其妙:「阿姊以為妹妹該同你說什麼?」

  沈三娘冷笑了一聲:「你別裝傻充楞。以前四娘他們說你不好,我一直不信,他們說你克親,我還打心底里可憐你……」

  沈宜秋臉色一變,冷聲打斷她:「我無需三堂姊可憐,你有這份閒心,不如操心你自己。你很想嫁太子麼?善壽寺的梧桐看來是不靈驗了,下回換薦福寺的文柏試試。」

  沈三娘叫她戳中心事,嘴唇直打哆嗦,臉漲得通紅,鉛粉也遮不住。

  沈宜秋不等她哭出來,冷冷對素娥道:「送客。」

  素娥是從西北跟著沈宜秋來沈府的,與土生土長的湘娥還不同,她眼中只有自家小娘子,聽見沈三娘那樣往沈宜秋心口捅刀子,她的心也像刀絞一樣。

  那時候沈宜秋剛回沈家,從西北帶來的下人,沈老夫人只留下她一個,連自小帶大沈宜秋的乳母也因「行止無禮」、「言語粗俗」、「音聲不雅」,被遣出了府。

  那段時日,他們主僕幾乎是相依為命。

  沈宜秋第一次聽說是自己剋死了雙親,縮成一團一邊抖一邊哭的樣子,素娥一輩子都不能忘記。

  她眼眶一紅,當即拉長臉道:「三娘子請。」幾乎是將她轟出了院子。

  這樣的紛擾持續了月余,沈家人碰了無數個軟釘子,漸漸明白過來,沈七娘是只六親不認、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只顧一人得道成仙,並不願意攜帶雞犬,只能望洋興嘆,在背後唾罵幾句,卻也不敢當面開罪於她。

  貞順院門前又恢復了往日的清淨。

  轉眼到了七月里,眼看著大婚在即,宮裡遣了若干女史、傅姆和師姆至沈府,教導冊妃和皇太子大婚的禮儀,沈宜秋的清閒日子便到頭了。

  好在她上輩子都經歷過,一回生二回熟,禮儀雖繁冗,她學起來卻也遊刃有餘、駕輕就熟,讓那女史等人連連點頭,心道皇后娘娘果真慧眼如炬,選出的太子妃端莊嫻雅,行止儀態竟勝過許多入宮多年的嬪妃。

  沈宜秋知道他們是張皇后信重的人,待他們也是禮遇有加,到八月大婚時,這些人與她已有了幾分親近之意。

  不覺到了大婚當日。

  黃昏皇太子便要來親迎,沈家眾人如臨大敵。

  沈大郎夫婦尤其緊張,他們要代替沈宜秋父母的職責,一應禮儀都不能出分毫差錯,否則便是不敬天子,侮慢東宮。

  可憐他們一心想將自己女兒嫁進東宮,終究替別人做了嫁衣裳。最可氣的是那片弄巧成拙的五色梧桐葉,如今好似貼在了他的腦門上,同僚故友見了,都要笑著調侃一句:「沈郎,那梧桐葉可否借某一觀?」

  沈家其他人儘管叫無情無義的沈七娘寒了心,但沈家出了太子妃,畢竟是顏面有光的事,上至沈老夫人,下至馬夫雜役,全都與有榮焉。

  沈家的男子在心中盤算著一會兒見了太子如何與他攀談,最好能出其不意、一鳴驚人,若是碰巧入了他的眼,平步青雲便指日可待;各房的主母夫人和小娘子不能在前頭觀禮,心中遺憾自不必說,婢僕們只求瞻仰太子殿下一眼,本來偷奸耍滑的,如今爭著搶著去前頭幹活。

  闔府上下群情激昂,只有沈宜秋平靜如常,仿佛置身事外。

  若她還是當年那個十五歲的少女,此時必定忐忑不安又浮想聯翩,對那隻見過一面,連樣貌都沒看清的夫君心懷憧憬,對未來的生活抱著希冀。

  可重來一遭,她只覺得早起很困,褕翟衣和滿頭的花釵比記憶中還沉,壓得她脖子疼。

  再就是想到一天到晚粒米、滴水不得進,她只盼著能早點將這一天熬過去。

  尉遲越卻也絲毫不比她輕鬆。

  他一大早天未亮便起床沐浴更衣,換上沉重得袞冕服,乘著金輅車到承天門,接受群官朝拜,然後拜見皇帝,繁冗的儀式和祭禮要從日出持續到黃昏。

  尉遲越上輩子不滿於張皇后越俎代庖替他選了沈氏女,對婚禮也沒什麼憧憬,只當這是尋常的廟祭、郊祭,便是繁瑣些,跟著司禮官的指示按部就班也就是了。

  可這輩子是他自己選的沈氏,又頗費了一番周折,只想快些看到他千辛萬苦娶來的妻室。

  到了這一步,便如登山時距離峰頂一步之遙,最是焦急又難熬。

  他只覺充當禮官的侍中大約是成心與他作對,故意將每個字都拖長。好不容易等老頭說出「禮畢」兩字,又嫌皇帝起身離座太慢。

  眼巴巴地將皇帝盼走,尉遲越只覺自己等了足有一年,再也不願耽擱,抄起禮燭,登上金輅車,帶著鹵簿,向沈府行去。

  皇太子出宮親迎太子妃,整個長安城有如鼎沸,真箇是萬人空巷,士庶爭睹,儘管有金吾靜路,卻止不住長安百姓的高昂興致。

  尉遲越肅容端坐在金輅車上,端的是威儀赫赫。

  沈宜秋在院中,聽得鼓吹與車馬聲漸近,知道是親迎的隊伍快到了。

  她便站起身,由著宮人替她將重重疊疊的褕翟衣穿好,領著婢子,緩緩出了院子。

  司禮官在前方引路,傅姆時不時示意指引,師姆和保姆一左一右護持著她,一行人浩浩蕩蕩向前院走去。

  與此同時,尉遲越的金輅車終於停在沈府大門外。

  尉遲越下了車,心裡早已不耐煩至極,卻不得不按照禮制與沈大郎答拜再三。

  偏偏沈大郎想在太子殿下表現一二,在禮數之外就自行發揮,加了許多無謂的浮詞,果然一番苦心沒白費,叫尉遲越在心裡牢牢記上了一筆。

  幸好沈大郎也不敢造次,略作發揮,展現了一下自己斐然的文采便見好就收。

  尉遲越迫不及待地從掌畜者手中接過一對大雁。

  皇太子大婚用的大雁,自是膘肥體壯,悍勇不凡,雖然被五花大綁,仍舊不肯坐以待斃,就在尉遲越伸手去抓的當兒,其中一隻突然爆起,撲騰著翅膀,照著尉遲越的手背就是狠狠一下。

  尉遲越只覺手背像被錘子砸了一下,輕嘶一聲縮回手,低頭一看,只見已被啄出了血。

  皇太子大婚見血,這怎麼看都不像是吉兆。

  掌畜人嚇得幾乎魂飛魄散,匍匐在地上,抖得篩糠似的。

  尉遲越瞪了那膽敢造次的肥雁一眼,然而他遇上的這隻卻是只不畏強權的雁中豪傑,沖他大叫一聲:「嘎!」

  尉遲越無法,心說難道我還和一隻鳥計較?便問那掌畜人:「這只是公雁是母雁?」

  掌畜人不知太子殿下問這個是何用意,抖抖索索地答是母的。

  尉遲越點點頭道:「那便不打緊。」

  掌畜人也不知道這是哪門子的不打緊,只稀里糊塗地知道,腦袋是不用搬家了。

  尉遲越從懷裡抽出條帕子,叫身邊黃門替他草草包紮了一下,然後若無其事地提起兩隻大雁。

  在場眾人無不欽佩太子殿下的翩翩風度和雅量。

  尉遲越同情地看了一眼公雁,娶了那樣一隻悍婦,想來也是雁生多艱。

  他提著對雁,跟著禮官,領著隨從,昂首闊步地繞過屏門,穿過過廳,來到沈家正院,一眼便看見頭戴花釵、身穿褕翟衣的沈氏,在一眾宮中女官、傅姆和婢女的簇擁下,款步從東房走出來。

  待她站定,尉遲越打眼一瞧,不由皺了皺眉頭,沈氏今日塗了厚厚的脂粉,她本就面如敷粉,唇似塗朱,眉不描而黛,如新柳遠岫。

  偏生一張清水出芙蓉的臉,叫人塗得五彩斑斕,兩條柳眉被塗得又粗又濃,活像兩條臥蠶,臉上不知敷了幾斤胡粉,偏偏雙頰畫了兩坨赤紅,額頭又塗了黃粉,再是天生麗質,也經不住這般糟蹋。

  尉遲越此時的心情,就像是歷經重關尋來一塊美玉,卻發現美玉上叫人用朱漆塗了只王八。

  他腹誹沈宜秋妝容的時候,沈宜秋也在冷眼打量他。

  尉遲越身著袞衣,頭戴冕冠,他素來人五人六,此時人靠衣裝,更是十分像樣,說一句人中龍鳳真不為過。

  沈宜秋暗暗嘆息,饒是她也不得不承認,尉遲越這副皮囊真是無可挑剔,換了任何一個豆蔻之年的少女,恐怕都難免動一動心。

  可惜他們做過一世夫妻,對著這張臉生不出半點憧憬和幻想。

  見他蹙眉,沈宜秋心道果然,這一世不知張皇后做了什麼,他似乎更加嫌惡自己。

  她記得上輩子尉遲越來親迎時,雖然臉上也沒什麼喜色,但至少沒有這樣不加掩飾地露出厭棄之色。

  沈宜秋暗自慶幸,如此甚好,本來她以為要讓尉遲越徹底厭惡她,還得費上一番功夫,哪知道開局便如此順利,她不由對未來的日子生出了一點嚮往之情。

  尉遲越對自己的嬪妃向來寬容,不會在吃穿用度上苛待不受寵的嬪妃,也不會動輒將人打入冷宮——東宮也有僻靜的宮院,但是因為久不住人,年久失修,尉遲越壓根不捨得費這個錢去修繕。

  便是妃嬪犯了錯,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事,多半就是罰俸和禁足。

  惹得他不快了,他不想見到你,不再來你的宮裡,那便等同於打入冷宮了。

  別人唯恐不得君王寵眷,沈宜秋卻是求之不得。

  宮中有美酒佳肴,有瓊樓玉宇,有林泉草木,有香草名花,喜歡讀書的,藏中汗牛充棟,一輩子也看不完,要說這樣的日子難捱,恐怕神仙的日子也不過如此了。

  後宮女子的不幸,多來自於求不得,無論是名位還是君王的寵幸,一旦有所求,心中便有掛礙,一喜一悲都被別人牽動著,再沒有自在可言。

  沈宜秋走了十二年的彎路,直到一頭撞在尉遲越的棺材上,才明白這個道理。

  好在這輩子才剛開始。

  思及此,她嘴角浮起淺淺的笑意,滿懷希望地上了厭翟車。

  尉遲越看在眼裡,心中微感得意,沈氏嫁給自己果然還是歡喜的吧。

  他看了自己袞衣上的紋章,料想今日自己這端重英偉的風姿,定然已深深鐫刻在了沈氏的心裡。

  兩人各自乘了輅往東宮行去,沈氏族人在後面跟從相送。

  一行人浩浩蕩蕩穿過廣衢,一路行至東宮,天色已經黑透了。

  東宮中燈火通明,沿途張燈結彩,紗幔飄浮,燈台錯落,千枝萬盞,如火樹銀花,將崔巍宮殿照得煌煌赫赫。

  從沈家帶來的僕從婢女們哪裡見過這種陣仗,素娥等人仿佛走進了天宮一般,恨不得生出八對眼睛,卻又不敢四處張望。

  沈宜秋卻早已見過此情此景。

  尉遲越和沈宜秋先後下了輅車,進入內殿行同牢禮。

  沈宜秋從早餓到晚,早已飢腸轆轆,便是同牢的飯食十分難吃,她也忍不住吃了個飽——上輩子她自然沒有這個膽子,只淺淺嘗了一小口,餓了一天一夜。

  司禮官主持了兩代好幾位皇子、公主的婚禮,還從未見過新嫁娘行同牢禮時吃這麼多的,不禁暗暗咋舌。

  尉遲越已然不記得上輩子的情形,心說她定是心中歡喜,這才胃口大開。

  至於為何歡喜,這還用問麼!

  兩人各懷心思,一起飲了合卺酒,禮就算成了。

  太子去前院宴客,沈宜秋則被傅姆、宮人們簇擁著入了內殿。

  殿中早已設下御帳,一應陳設與沈宜秋記憶中一般無二。尉遲越吃穿用度上都不算講究,東宮遠不如蓬萊宮侈麗,不過也是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沈宜秋掃了眼殿中列隊跪迎的宮人,其中大多都是上輩子侍奉過她的人,有的忠誠,有的卻暗藏了別的心思,這些不急於一時,一個一個清理乾淨便是。

  此時她累了一天,只想趕緊沐浴更衣,躺在床上睡個天昏地暗。

  這麼想著,她便叫素娥、湘娥和一眾宮人伺候她沐浴更衣。

  去殿後浴池中洗去了一身疲憊,散了髮髻,換上寢衣,沈宜秋便叫宮人們退至屏風外,只留了素娥和湘娥在旁伺候,掀開床帳,鑽進被子裡,閉上眼睛,竟是要睡覺。

  宮人們大吃一驚,面面相覷,這大婚之夜,豈有不等太子,自己先睡的道理。

  素娥和湘娥也是欲言又止,未出閣時也就罷了,怎麼嫁給太子了還這樣。

  正待要勸,屏風外傳來一道嬌柔的聲音:「娘娘,奴婢斗膽,這……太子殿下尚在前院宴客……娘娘就此安寢,似乎於禮不合……」

  沈宜秋睜開眼睛:「進來說話。」

  那宮人起身繞過屏風,垂手立在沈宜秋床前。

  沈宜秋看了她一眼:「你叫什麼名字?」

  那宮人行了一禮道:「回稟娘娘,奴婢賤名眉嫵。」

  沈宜秋點點頭:「眉嫵,你明日一早領了俸錢出宮吧。」

  那宮人一聽大駭,撲通一聲跪下,帶著哭腔道:「奴婢知罪,還請娘娘念在奴婢初犯,饒奴婢一回,奴婢伺候太子殿下多年,賢妃娘娘……」

  沈宜秋涼涼道:「你知道我是誰麼?」

  眉嫵心驚膽戰:「奴婢知罪,謝娘娘責罰。」

  她知道太子妃這是殺雞儆猴拿她立威,再無轉圜的餘地。她是郭賢妃放在太子身邊的,雖然沒有明說,但她姿容出眾,所有人都默認,太子大婚後便會將她收為媵妾。

  她料想太子妃年紀小,又是個新婦,必定多有顧忌,便想著給她一個下馬威,誰知這女子好生厲害,一來便拿太子身邊的舊人祭旗。

  眉嫵無法,只好噙著淚退了出去。

  沈宜秋掃了眼屏風外跪著的眾宮人,淡聲道:「我這裡沒什麼別的規矩,只有兩條,一,不可背主;二,不得打擾我睡覺。」

  說完她翻了個身,將被子一卷,找了個舒服的姿勢,閉上了眼睛。

  上輩子她忐忑不安地等著尉遲越,又困又倦,卻不敢合一合眼,強打精神撐到三更天,卻等來一個傳話的宮人,道太子殿下飲了酒,已在外院歇下了。

  沈宜秋擁緊綿軟的衾被,重來一次,她是不會這麼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