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朝之南,通州之地,有一少年,生來奇異非凡。
其眉心之上,一道橫痕若隱若現,似那未開之眼,神秘莫測。
此少年自幼遭遺棄,不知父母何人,唯憶自己名曰二郎。
二郎自小流浪,歷經數載風雨。
見慣了世間冷暖,嘗遍了人間疾苦。
後來他偶遇一位武學高人,自此踏上了武學之路。
他的師父乃是一位武藝高強的奇人,將一身本領傾囊相授。
二郎對武學有著極高的悟性和執著。
僅僅數年時間,他便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藝。
年方十四的二郎,雖未成家室,卻已是遠近聞名。
在通州之內,無人可敵。
他好抱不平,樂交豪傑,路見不平,必拔刀相助。
那一日,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大地上,二郎躺在村外的大榕樹下歇息。
微風輕拂,樹葉沙沙作響。
就在這時,一位道人悄然行來。
那道人仙風道骨,身著一襲青色道袍,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未注意地下,一腳踢在了二郎身上。
二郎瞬間大怒,不等道人言語,便拳腳相向。
他身形矯健,如獵豹般迅猛,一招一式盡顯凌厲之勢。
然而,那道人卻不慌不忙,輕鬆地躲避著二郎的攻擊。
二郎使盡渾身本事,卻連道人的衣角都未碰到。
他心中大驚,在通州境內,他可從未遇見如此敵手。
當下,二郎收住拳腳,說道:「道長且慢動手,有話要說。」
那道士收住身形,問道:「你這廝,不分青黃皂白對我無禮,有何話說?」
二郎笑道:「道長莫要惱我,在下只是一時氣憤,並非想與道長打鬥。看道長身手,似乎不是本地人士,敢問道長何處仙山修煉?」
那道士說道:「雲遊之人,無處為家,只曾拜師於問道山聞仙人門下。」
問道山,那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
傳說中,三百年前,一座仙山突然出現在千里之外。
傳聞山上有仙人出沒,祥瑞之氣籠罩。
三百年間,無數人尋仙問道,卻都無功而返,蹤跡難尋。
二郎心中一動,問道:「似這般傳說,是否仙山之上有真仙存在於人世間?」
那道人說道:「誠心才能相見。」
二郎心中盤算,這道人擊敗自己輕而易舉,那聞仙人豈不是更加武藝高深?
當下,他心中湧起了去問道山拜師的念頭。
便向道人問道:「道長,不知那聞仙人本事勝過你多少?」
那道長哈哈大笑說道:「是我千萬倍之上。」
二郎大驚,嘆道:「豈不是天下第一。」
道長說道:「道法萬千,拳腳功夫只是強身健體,收拾幾個惡人易,收幾個惡鬼難。術法才是學道之人所求。」
正當二郎深思之時,那道士瞬間消失於少年面前,只剩餘音迴蕩在空氣中:「武除小惡,道止萬凶。」
道士走後,二郎心中向道之意越發強烈。
他回到家中,與朋友商量要去問道山拜師。
朋友聽聞,紛紛勸阻。
那問道山遠在千里路程之外,且不一定能見到真仙本人。
然而,二郎心意已決,朋友勸不住,只好任他去了。
二郎變賣家產,踏上了尋仙問道之路。
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歷經艱辛。
數日後,他來到了一個市集。
市集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突然,他看到一位老婆婆,挎著一個籃子,在路邊嘆氣。
二郎上前詢問,得知老婆婆孤身一人居住,平時靠納鞋拿到集市售賣,以此討過生活。
今日回家路上,不慎崴到了腳,無法走路,只得嘆氣。
二郎見狀,說道:「你這般年紀,可當我祖奶奶了,就讓我來背你回家吧。」
老婆婆感激不已。
二郎背起老婆婆,朝著她的家走去。
一路上,老婆婆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原來,她年輕時也曾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但命運多舛,如今孤苦伶仃。
到了老婆婆家中,只見是一間簡陋的茅屋,無其他值錢家當。
二郎放下老婆婆,準備離開。
老婆婆拿過一雙鞋給二郎,說自己八十二了,這鞋是自己納的,希望二郎不要介意收下她這番心意。
二郎無法回絕,只得悄悄往桌上放了銀子,然後離去。
又行了數日,烈日炎炎,大地仿佛被烤得滾燙。
二郎在一山坡大樹下納涼,忽然前邊傳來吵鬧聲。
他走過去一看,只見有十多個山匪,圍住四五個販賣棗子的小販打劫。
二郎平生最見不得這種恃強凌弱之事,當下一聲大喝,跳了出來。
那山匪見少年一人,都不放在眼裡。
他們哪裡知道二郎的實力,區區山匪豈是二郎的對手?
二郎身形如電,拳腳如風,全把山匪打得屁滾尿流,各自逃命去了。
那幾個小販都來拜謝,二郎只讓他們快走。
小販無以為謝,抓了一包棗子給二郎。
二郎不喜吃棗,但也不好推辭,只得收下。
又行了幾日,二郎終於打聽到問道山就在不遠。
行至山下,天黑了下來。
二郎準備找個店家住一晚,明日上山拜師。
然而,周遭都是民戶,並無店家。
無奈之下,他只得隨便尋了一間農戶,依例拜納房錢。
那戶主有女十三,生得國色天香。
見到二郎外貌,十分歡心,有心與他做對夫妻。
那戶主也十分滿意,便做了些酒食,前往少年房間,與他說了那意思。
二郎拒絕道:「我只有問道之心,不想那兒女私情。」
那房主無奈,只得離去。
第二天天未大亮,二郎放下銀兩,悄悄離去。
上得山來,只見一座仙山巍峨聳立,仙氣環繞,景色宜人。
有那樵夫唱著山歌而至,二郎連忙上前詢問:「山上可有仙人?」
樵夫說道:「打柴三十載,未曾見過。」
二郎不信,定要見那真仙。
他上得山頂,遍尋未見。
正在他失望之際,只見一個孩童走了過來,問:「你在找聞仙人嗎?」
二郎一驚,怎麼一個孩童都知道聞仙人?
忙答是。
那孩童說:「見仙人必須要兩件禮物。」
二郎一聽,直呼大意,拜師禮怎麼忘了準備?
便問孩童說哪兩件,自己下山準備。
那孩童說:「山下不一定有,要的是八十歲以上老人親手納的鞋子和那行過千里路的青棗。」
二郎一驚,從包里拿出老奶奶送的鞋子,和那小販送的棗子。
孩童哈哈大笑,現出聞道人本來面目。
聞道人看著二郎,問道:「孩子,你叫什麼名字?」
二郎道:「無名無姓,都稱呼我為二郎。」
聞道人微微點頭,說道:「你既與我有緣,可隨我修行。但我不收徒,你可稱呼我為老師,在我身邊學習本領。」
自此,二郎跟隨聞仙人在問道山潛心修行。
聞仙人賜名二郎為聞仲,長為伯,二(次)為仲。
聞隨仙姓,寓意聞天地之音,領悟大道之妙。
時光悄然流逝,九年轉瞬即逝。
在這九年中,聞仲刻苦修煉,每日勤學苦練,從未有一日懈怠。
他不僅學會了高深的武藝,更是深入接觸到了玄門之術。
玄門之術,神秘莫測。
其中包含著對天地靈氣的感悟與運用,通過特定的功法口訣,引導靈氣入體,錘鍊自身經脈。
聞仲每日靜心打坐,感受著周圍的靈氣波動,將靈氣引入體內,沿著特定的經脈路線運行,不斷強化自身的體魄和靈力。
除了修煉靈力,聞仲還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鑽研兵法謀略之中。
他閱讀了無數的兵書和典籍,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經驗,並通過實踐不斷驗證和改進自己的理解。
在聞道人的教導下,聞仲逐漸成長起來。
還學會了運用五行之術,施展各種奇妙的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