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針鋒相對
大洋彼岸,演播廳內,不少觀眾都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
要知道,有著載人登月的光輝歷史兜底,NASA在之後的幾十年中,發布的「計劃」,往往都一個比一個科幻。
以往公布的計劃都是什麼?
小行星採礦、火星基地建設、金星落地探測、環木衛星。
括弧,以上這些目前都沒有任何進展。
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感官刺激一定要一輪高過一輪嘛,你都載人登月了,一般的項目好拿出來吹麼?
然而這一次卻一反常態,相當於一個已經擁有過諸多成績的頂級運動員,大家都希望他能再次打破自己的記錄。
結果他說自己接下來要挑戰的,是中考體育立定跳遠滿分。
結合最近航天領域的變動,不難猜測,這大概是NASA或者美國著急了。
要出來對標了。
僅去年一年,大洋彼岸就擁有了四項技術突破。
「落月探測」、「月面機器人」、「火箭回收」、「衛星回收」
雖然有的是民營企業,有的是國家隊,但從美國人的角度,顯然都是一邊的。
更不妙的是,由於在全球擁有頂級號召力和關注度的「瑞·周」,也參與其中,導致這些成果的傳播力被放大了數倍。
「制霸」航天領域的NASA,感覺到了屁股下的寶座在有節奏的搖晃,終於決定要拿出點真東西了。
局長尼爾森開場之後,相關項目的各路專家也走到了演播廳,一一就坐在充滿科技感的採訪椅上。
每出來一人,尼爾森就會介紹他的名字,是什麼什麼領域的專家,隸屬於什麼實驗室,端是一個陣容強大。
最後還著重介紹了,本次探月任務的總負責人,漢森·道爾。
一個看上去有些嚴肅,短髮戴眼鏡,六十多歲的老年白人男性。
「這位,是我們的總負責人,也是一位功勳卓越的美國人,經驗豐富的科學家,曾經參與過阿波羅計劃,親手將我們的太空人送上了月球。」
這個履歷確實嚇人,雖然考慮到他的年齡,當年應該只有20多歲,不會是主要負責人,但依舊耀眼。
下方的觀眾、媒體人自發的給與了最熱烈的掌聲和歡呼。
漢森西裝革履,點點頭後入座。
發布會沒有按照無趣的「報告」形式,而是儘可能的「節目化」,眾人剛一落座,金髮的主持人就詢問道:
「尼爾森先生,為什麼我們要再一次返回月球。」
尼爾森拿起話筒,微笑道:「雖然我們已經征服過那裡,但你知道月球有著不同的區域,每一塊都有著不同的價值。」
「最關鍵的是,2017年重返月球之前,需要前置探索,這樣才能讓我們太空人更安全不是麼?」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這僅僅是重返月球的一個前置計劃,而不是針對.你知道,兩個月前,中國剛剛送上去了一個探測器。」
尼爾森自信的說道:「我首先恭喜那些同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兩者並沒有可比性,我們只是在例行登月,而他們是在開創自己的歷史,這讓我有點嫉妒,說真的。」
明褒暗貶的說法,讓演播室內又傳來陣陣歡呼。
誰說美國人不愛國?
人家超愛的!
顯然,電視台也好,尼爾森也好,他們知道大家愛聽什麼,更知道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敘事方法」。
主持人直接追問道:「網絡上有一種說法,對面能夠成功探測月球,是因為竊取了美國的技術成果,不知道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尼爾森斟酌片刻說到:「我關注過那邊的進展,我只能說,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影子,但科學是相通的,我無法給出準確的答覆。」
「至少明面上,我沒有掌握確切的證據。」
看似在說沒,其實在暗示有。
主持人對一直沉默的總負責人漢森說道:「漢森先生,能請您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次探測器的技術情況麼。」
這位鬍子花白的老人,似乎剛回過神來。
他找到了正在亮紅點的攝像機,深吸了一口氣,開始介紹「阿忒彌斯之眼」的基礎情況。
大屏幕上,也適時的出現了畫面與講解。
「阿忒彌斯之眼」,最新一版「2017重返月球」規劃的前置項目,計劃於2015年前發射,為17年的登月飛船「阿忒彌斯1號」進行先行探測。
計劃著陸於月面「澄海」區域。
探測器總重量7噸、攜帶大量科研設備,並且內置最先進的月球探測車。
如果有人主動去查,就會發現「阿忒彌斯之眼」的各項參數,全方位碾壓之前的「嫦娥三號」。
基本各項數據,都在1.5倍左右。
更大的尺寸,更大的重量,更強的探測能力,更美的造型。
比起「嫦娥三號」帶腿方盒子的模樣,「阿忒彌斯之眼」看上去更圓潤,上半部分是圓柱體,下半部分是複雜的機械腿。
就連自帶的月球車,都比「玉兔號」好看一些。
相信很快,就會有人將連邊做成左右對比圖,掛在網上了。
說實話,NASA的東西是帥,尤其是帶著一點文化加持。
同樣的外殼,印著NASA的標誌和星條旗,科技感就得加三分。
如果是「中國航天」的漢字,加小紅旗,感覺就差一分。
至少許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只是整個規劃里,唯一唯一少了的,就是那個該死的「吳剛」。
這個目前全球最著名的機器人,依舊在月面上活躍著,但無論主持人還是「漢森」,都沒有主動提及這個玩意。
漢森侃侃而談的介紹著情況,持續冒出一些讓人一頭霧水的專業詞彙。
主持人為了收視率,主動插話道:「漢森,幫我個忙,我實在聽不懂這些專業說法,不如伱直接大方的告訴大家,『阿忒彌斯之眼』比『嫦娥三號』領先多少年吧。」
漢森眉頭微鎖:「這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
「沒有關係,我相信觀眾們會體諒自己不是科學家這件事情。」
下方傳來了歡快的笑聲。
漢森沉吟了片刻,只能說道:「領先五年左右。」
這下反而主持人卡殼了,才五年麼?
比人家晚發射兩年,然後才領先五年?
我大美利堅哪受過這種委屈,航天我們不應該是領先50年麼?
我們可是69年就送人上了月球。
一旁的局長尼爾森及時插話道:「漢森是個嚴謹的人,實際上領先幾年還要看對方的科研速度,也許五年後我們依舊領先五年呢?」
主持人果斷岔開話題,笑著問了一些其他。
然而既然選擇發布會,就少不了記者提問。
常規流程結束後,下面的眾多媒體,不可能不提一家公司。
那就是「太一天工」。
有人舉手道:「漢森先生,請問你如何看待『吳剛』,我們會有那種機器人登陸月球麼?」
漢森揉了揉鼻翼.
雖然台本上沒有,但如果有人問了,他還是有準備好的回答的。
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吳剛的存在,事實上正是因為『玉兔號』比較落後,對於『阿忒彌斯之眼』根本不需要這種備案。」
「實際上多餘的載荷,會用來承載更多的科研設備,沒理由帶個修理工上去,因為它不會壞。」
下方的記者有些失望,但也有些暗爽。
又有人問道:「您如何看待『太一天工』的清潔太空聯盟和『衛星回收』技術,有些小國已經參與,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項不負責任的研究,會對我們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漢森堅定的說道:
「我非常反對『瑞·周』的做法,我們不清楚那項技術是否安全,除非對方願意公開全部技術細節。」
漢森看向鏡頭:「任何改變軌道現狀的做法,都是極為自私的,我想藉此機會對『瑞·周』先生發起呼籲,希望他能更加成熟,在現存國際規則體系下進行研究,而不是全憑自己欲望」
「我可以理解為,您在譴責『太一天工』和『周』對麼?」
漢森抿著嘴唇,微微皺眉.
他朝身側望去,卻得到了局長尼爾森鼓勵的目光。
於是深吸一口氣說道:
「是的,我非常譴責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如果『周』能看到這段內容的話,我希望他能好好反思一下。」
—————
發布會結束,漢森疲憊的離開了演播室。
尼爾森拍著他的肩膀:「你做的很好,漢森,一個參與過阿波羅計劃的總負責人,你將萬眾矚目。」
漢森站在原地,發了一會兒呆才說道:
「接下來我要全心全意推進『阿忒彌斯之眼』了,尼爾森,不要忘了我們的約定。」
「放心,這次我們玩真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