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華記能源

  去年六月份丁賢併購中華電力,當時的總市值飆升到6億港幣,比目前的華記黃埔要高。【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但是隨著收購的塵埃落定,股市上的投機客紛紛撤離,中華電力的股價也開始回跌。

  丁賢入主中華電力的第一個月,市值一度跌至50億港幣以下,不過等中華電力團隊正式接收紐西蘭發電廠,增加了海外盈利項目後,股價又開始慢慢回升了。

  今年以來,中華電力的股價一直在37塊港幣上下浮動,總市值始終徘回在55億港幣左右,要低於華記黃埔的7億港幣,卻也差距不大,兩間公司規模實則旗鼓相當。

  丁賢針對中華電力的持股比例高達7%,他個人的股本總量有7740萬股,僅僅這一間上市公司,他身價就有二十八億港幣,他在華記黃埔的持股量更高,身價超過三十億港幣。

  鑑於華記黃埔的租賃型物業越來越多,中華電力本身就是壟斷機構,導致這兩間上市公司全部成為丁賢旗下最穩定的錢倉。

  毫不誇張的說,這兩個錢倉比銀行都賺錢,而且具備強勁的抗風險作用,即使將來出現經濟危機或者其它什麼危機,這兩間公司也可以因為業務特殊性而平安躲過去。

  今後的每一年,只要香江經濟還在高速發展,華記黃埔與中華電力的總收入與利潤都會隨著不斷上漲,哪怕丁賢將來什麼都不做,只依靠這兩間公司現有的規模,就能確保他成為香江首富的有力競爭者。

  但丁賢不是一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商人,他不會坐在華記黃埔與中華電力的安樂窩上享受一輩子。

  他問謝君信:「目前的恒生成分股上,一共有幾間公司可以超過我們?」

  恒生成分股是在1964年開始編制的,當時香江的上市公司總數不過是六十餘間,恒生銀行選取其中三十間上市公司作為成分股。

  等到1969年的時候,成分股增加到三十三間,並正式對外發布恒生指數。

  當時主導香江經濟的產業是基建業與航運業,成分股上有八間公共事業股,六間環球航運股,這兩大類就占據了成分股的將近一半。

  六十年代的地產行業還不算權重,當時進入成分股的地產公司只有兩間,分別是怡和系的置地公司,以及會德豐系的置業信託公司。

  等時間來到1972年,當時四會啟動創建,華資財團開始進入資本市場,並影響本埠經濟,這些華資普遍都在涉足地產行業,導致香江的經濟支柱也轉向了地產與金融。

  正是因為香江的經濟結構在發生變化,去年1979年時,恒生銀行重新編制了三十三支成分股。

  變動後的成分股名單里,包括整整九支地產股,比重超過公共事業股成為香江的龍頭產業。

  至於目前香江成分股的排名情況。

  只聽謝君信介紹道:「如果按照市值進行排名,第一位是滙豐銀行,第二位是太古洋行,第三位是置地公司,第四位是我們的華記黃埔,第五位是我們的中華電力。」

  華記集團已經榮登華資企業的頭名,但仍舊沒有超越英資。

  丁賢又問:「前十位還有哪幾間企業?」

  謝君信所講都是最近幾天的股市排位,他給丁賢說:「去年李生在股市上吸納港燈股票,導致港燈股價被持續炒作了半年之久,市值也在不斷上漲,目前已經逼近五十億港幣的關口,排在第六位。

  李生的長江實業在今年年初披露了全年盈利,高昂利潤引來市場的熱烈追捧,導致長江實業的股價大幅飆升,緊隨港燈之後排在第七位。

  怡和洋行排在第八位,會德豐集團排在第九位,香江電話公司排在第十位。」

  這個排位非常明確的顯示了香江市場的資本結構。

  最具分量的十大港企裡邊,華資只有華記黃埔、中華電力、長江實業這三間公司,其餘七間都是英資。

  其實算到底,華記黃埔是丁賢當年從英資祁德尊家族手上奪來,中華電力是丁賢從英資嘉道理家族手上奪來。

  如果丁賢沒有亂入這個世界,十大企業裡邊只有長江實業一根華資獨苗。

  丁賢算是扭轉了華資與英資的規模對比。

  他旗下還有幾間子公司沒有上市,這些子公司的盈利水平甚至要超過華記黃埔與中華電力,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整個華記集團就可以抗衡英資了呢?

  目前仍舊不行。

  要知道在所有三十三支恒生成分股里,怡和系總共有三間公司上榜,分別是怡和洋行、怡和證券、置地公司,總市值加起來輕鬆超過百億港幣。

  會德豐系也是三間上榜,會德豐集團、會德豐船務、香江置業信託,總市值同樣可以破百億,如果把恒生成分股以外也算進來,會德豐布控足足八間上市公司,實力強的很。

  雖然太古洋行只有一間企業上榜,但它旗下的國泰航空並沒有上市,國泰壟斷著香江與海外的航空業,年利潤與港燈不相上下,一旦上市的話,太古系市值不亞於會德豐。

  僅僅是怡和、會德豐、太古這三大洋行,整體實力就能超過華記集團,這些洋行全是百年老店,香江只是他們產業的一部分,他們老巢其實是在英倫,那裡還有豐厚產業。

  香江股市的前十位里,電話公司壟斷著香江家庭電話、電報與國際電訊業務,幕後股東是英倫的大東電報局,這也是一間巨無霸,大東是在英倫上市,如果遷冊到港,實力不會比怡和三大洋行差多少。

  港燈沒有遷冊,一直都深扎本埠市場,不過目前正處於動盪狀態,怡和系與長江實業在爭奪這一間電力公司,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以前港燈市值從來沒有超過過五十億港幣,這間公司是給港島供電,港島僅僅占據全香江三成的電力市場,但港島的消費水平高於九龍與新界,電費比中華電力貴,旗下儲備的電廠地皮也價值連城,如果經營有方,規模完全可以與中華電力相提並論。

  假如這次長江實業能夠拿下港燈,那麼香江的華資實力與英資差距會進一步縮小。

  從情感上講,丁賢希望李嘉成能夠勝出,但前段時間怡和系發賣金門大廈,籌集十億港幣資金,這是一個強硬信號,表明怡和系存在收購港燈的堅決意志。

  這一場收購戰進行到最後,李嘉成有可能抵擋不住,到時他或許會搬救兵。

  因為港府律法限制,丁賢無法介入港燈交易,李嘉成沒準會去找包玉港商量對策。

  包玉港作為香江首席華商,他個人的身價相當豐厚,但他旗下的環球船務並沒有上市,恒生成分股里的華資船務公司只有兩間,董家的東方海外航業與趙家的華光船務。

  包玉港只有一間九龍倉掛在交易所,排在恒生成分股的前二十位以內,規模比不上長江實業,但包玉港正在謀劃併購會德豐集團。

  等什麼時候包玉港拿下會德豐系資產,李嘉成也能吞併港燈,到時候華資才算占據香江經濟的半壁江山。

  目前而言,英資仍舊是老一。

  了解完恒生成分股的情況,丁賢繼續審核華記黃埔的來年預算。

  丁賢並不準備調用這間公司的儲備金。

  他家族辦公室旗下的雲松投資與黑石基金,利潤都已經過剩,不管他以後看中任何項目,都不缺投資資金,因此他不需要再去調用上市公司的儲備。

  他決定把這些儲備金全部留在公司里,拓展海外業務,以壯大規模。

  他最後吩咐謝君信:「去年我們使用港燈股份與長實李生交換了英倫的菲力斯杜港口碼頭,進軍海外港口業是華記黃埔的發展方向,因為我們在紐西蘭有一座發電廠,這個地區要成為我們優先投資的對象,你可以去考察紐西蘭的港口情況,但投資不要著急,你先做規劃預桉,到時拿來讓我審批。」

  華記黃埔的對外投資主要是港口業與酒店業。

  中華電力肯定要投資海外的電力市場。

  等丁賢把華記黃埔的所有公務全部處理完畢,立刻移師去了中華電力總部,召集管理層舉辦新一輪的會議。

  原本中華電力總部設於中環雪長街二號的聖左治大廈里,這棟大廈是嘉道理家族產業,去年中華電力易主以後,總部立即實施了搬遷。

  謝君信在和記大廈給中華電力的同事們騰出了幾層寫字樓,雖然地方擁擠了一些,但是守在老闆跟前,開會那是相當方便的。

  「1979年度中華電力的總營業收入是4億港幣,淨利潤率是83%,全年除稅後的利潤是35億港幣。」

  霍健寧流利向丁賢做著匯報,他入職中華電力已經有半年時間,早就熟悉了工作環境,其實這間公司的業務比較單一,重點處理的公務有兩個,維護好發電廠與輸電網絡,服務好用電客戶。

  鑑於香江經濟發展快速,城市企業與居民的用電量每年都要增加,針對發電廠的投資也必不可少。

  霍健寧又道:「去年我們接管董事會以後,原本有十多億港幣的節餘,這是嘉道理家族主事時的盈利,但是與銀行也有部分債務,負債率比較高,清償債務以後,其餘資金全都投入了發電廠。」

  丁賢觀看著手上財報,邊說:「長實李生早就退出青洲英泥,這間公司要併入中華電力,去年你剛接手這間公司時,我就交待你做重組方桉,資金上的困難有多大?」

  丁賢是在1977年底時收購的青洲英泥,當時市值只有兩三億,經過最近兩年的發展,規模已經擴大四五倍。

  去年李嘉成從青洲英泥退股的時候,總市值正好邁過十億港幣大關,但隨著李嘉成的退出,建材訂單有可能會減少,小股東們就認為這是一個利空消息,於是看跌了青洲英泥,導致股價開始下挫。

  前幾日青洲英泥的市值在3億港幣左右浮動。

  丁賢原本持有3%的青泥股份,受讓了李嘉成的控股後,他的持股比例達到4%。

  如果中華電力要與青洲英泥合併,需要先從丁賢手上購買這筆4%的股份。

  霍健寧瞧了丁賢一眼,他向丁賢匯報工作的時候,態度可比謝君信、鄭海權幾人端正的多。

  他把語氣擺在恭敬的調子上:「丁生,如果按照市價,從雲松投資購買青泥股份,需要花費68億港幣,去年中華電力的盈利超過五億,支付沒有任何問題。」

  丁賢聽了說:「去年我還叮囑過你,北美丹佛市的電力市場正在對外招標,我們在當地有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合作商,他有辦法幫助我們拿下丹佛市的電力訂單,到時要投資很大一筆資金,你準備怎麼解決?」

  霍健寧立即抽出一份文件,他站起身,來到丁賢跟前,親自替丁賢展開文件,然後才返回座位講話。

  會議室角落處,前來觀摩流程的鐘楚虹瞧見這一幕,心說這位霍經理可真是貼心呀,丁賢的秘書們都沒有這麼面面俱到過,公司ceo在丁賢面前,竟然都如此注重細節,那她這樣的小兵應該更加心細如髮才行。

  霍健寧向丁賢闡述他的解決辦法:「中華電力是信用卓著的民生企業,香江各大銀行隨時都在準備著提供資金,我打算委託銀行發行一批債券,所募資金用於北美丹佛的電力市場交易。」

  他也考慮過擴股融資,但這次的交易金額並不大,使用債券更加合適,中華電力的盈利特別穩定,不管推出多少債券,都會被市場認購一空,募資也相當快速。

  丁賢聽霍健寧把發債情況講一遍,又審核了一下文件,最終決定簽字,對於中華電力來說,發行債券沒有什麼問題,過去嘉道理家族在擴建電廠的時候,債券是他們募資的最常用手段,股市的投資者都願意買單。

  以中華電力的盈利能力,這筆債務在兩三年內肯定可以結清。

  商量完這件事,霍健寧向丁賢請示:「丁生,中華電力與青洲英泥重組後,名字需要更換嗎?」

  丁賢點頭:「冠上華記的前綴,以後使用華記能源公司的新名字,今後的主業是電力業務,但如果遇上其它合適的能源生意,自然也可以去投資。」

  丁賢已經做過一次石油生意,將來未必不會再做第二次,反正只要牽涉到能源領域,全部都交給這間公司去處理。

  因為華記能源公司的業務單一,丁賢待的時間相對較短,不像華記黃埔那樣,開會持續好幾天才結束。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