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侯爺遭到的攻擊是前所未有的強勢,言辭激烈,咄咄逼人,將他整個人從品行、德行、能力來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懷疑和顛覆,甚至由此還有人聯想到了貪污、受賄、草芥人命等方面,以至於竟不知誰請求皇帝徹查當年南疆平叛之「真相」!鬧得整個上京風風雨雨。
計夫人氣得肝疼,一連好幾天都睡不好覺。對內要安撫,對外也要安撫。憤憤不平之下抱怨不已,兒子不成器、家風不正的勛貴官員又不只計侯爺一個——她不是真認為自個兒子不成器、家風不正,而是在大家眼裡已是如此;憑什麼這些人一個個就咬著計家不放?
計侯爺反而淡定,要怪只怪這些年來他計家太好了,無論是計夫人在內持家,還是他在外辦差,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差錯,兩人在上京勛貴之中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萬人敬仰的對象,計家早已成為上京勛貴人家的楷模,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令人仰慕之餘,豈有不招恨的?就好比一顆完美無瑕的珍珠,哪怕沾上了一粒沙那麼大的瑕疵,也將為人詬病不容,而一塊路邊的石頭,哪怕整個掉進了染缸里,也沒有人會多說一句。
出人意料的是,皇帝收到這些奏摺,一封封看完了挑了挑眉也不說話,全部轉手便命發往內閣。
偏那右相齊良生又是個極其認真的性子,加上皇帝數次當眾贊他「敢說真話,肯說真話,真君子也!」,齊右相感動得幾乎沒當場痛哭流涕,恨不得將心剖出來交給皇帝,從此愈發的「敢說真話,肯說真話」起來。他早就雄心壯志,要找一塊硬骨頭啃啃,讓皇帝明其不畏權貴之心,顯其剛正不阿之品,計侯爺這事恰好撞上門來,正中他下懷,哪兒肯輕易放下了?況且依著他想,那計侯爺,又不是沒見識的小民,竟連自個的親生閨女也會認錯;還有那計大公子更好,兄妹做不成直接做夫妻,這都是什麼家教!真正叫人看不上!
內閣接到皇帝轉過來的摺子,簡閣老、左宰辛大人等與計侯爺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自然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可又忌憚著齊右相的性子,也不好太直白的替計侯爺說話,商討這事時的態度甚是客氣委婉,而他們的態度落在齊右相的眼裡,理所當然的認為是他們心虛氣短。如果說齊右相先前還對計侯爺有兩三分認同,此時卻是一分也不剩了,非但寸步不讓,反而步步緊逼!
原本還以為這酸儒一根筋好糊弄,不想這一根筋也有一根筋的壞處,竟是個認死理的主兒!這酸儒的性子人人都知道,他如果與人有了什麼矛盾,沒有人會認為是他的錯,因為,錯的事他從來就不會去做!且他在儒林中聲名甚高,眼下又正碰上秋闈時期,這就更令人忌憚。
可是,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子,有一次簡閣老終於忍不住大怒了,他的女兒是皇后,外孫是太子,兒子是吏部尚書,胞弟是金吾將軍,侄兒是驍騎尉,簡家子弟中二三流的官員更是數不勝數,門生故吏那都不用說了!他何嘗讓人如此這般得寸進尺不給面子過?
簡閣老忍無可忍指著齊右相鼻子大罵,齊右相也不生氣,反而一本正經涼涼的說了句:「閣老何必動怒?有道是有理不在聲高,難不成閣老這是惱羞成怒麼?下官只是就事論事,若那忠勇侯問心無愧,何懼人查?閣老這般態度,倒叫人——這個,沒有證據的話,下官也就不說了!」
簡閣老氣得七竅生煙,瞪著齊右相,一部花白的絡腮鬍子抖得不成樣。他這什麼都說了,卻還說什麼「沒有證據,不說了!」,他是當別人都同他一樣是一根筋嗎!
甄老爺一見情形不對,趕緊笑著從中和稀泥,與如夢初醒的同僚們慌忙一起幫著和,好不容易將兩人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給調和了下來。左宰大人甚是欣慰,越發覺得與甄家的這門親事該結!
甄老爺沒料到,簡閣老和齊右相之間矛盾一緩,兩人卻不約而同的都把目光轉向了他,問他對此事有何看法?
甄老爺只覺望天無語,合著他不是調解竟是攬麻煩上身了。這當口無論偏向哪一邊,都會得罪另一邊,直直白白叫人問了出來,也不能不開口。
甄老爺再三斟酌,委婉的做了幾句鋪墊,漸漸的將話鋒一轉,轉向了皇帝。眾人思慮了半響,也覺得就這麼僵著也鬧不出個結果,倒不如仍舊交由皇帝定奪。簡閣老也覺得如此甚好,亦可趁機逼一逼皇帝的態度。至於齊右相,他當然也贊成,且理所當然的認為皇帝一定會順應民意的。
不料皇帝尚未拿出結果,南疆發來八百里加急軍報:南疆三十六洞苗人再一次舉起了反旗,懷化、昭陽、永州等州縣已被攻陷,湘廣一帶交接處城鎮岌岌可危!
這個消息猶如一枚重磅炸彈,將原本就沸水般的朝堂炸得水花四射,作為十多年前領兵出征南疆大獲全勝的主帥計侯爺,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
南疆戰火延綿,救人如救火,片刻延誤不得,皇帝收到急報後,立刻數道聖旨齊下,一邊命人往回飛報,命周圍州縣全力援助地方官員死守,一邊調運糧草、調兵遣將,集結人馬趕赴南疆平叛。
事情雖急,好在皇帝這幾年一直在為西北備戰,兵器馬匹車船糧草衣物藥品等供給甚足,軍隊戰鬥力也不曾荒下,如今正好先挪過來給南邊用了。
誰也沒想到,西北還沒打起來,南疆又先動了。
但是,在三軍主帥一職上,朝中卻又出現了無法統一的分歧。
原本,計侯爺理所當然是最適合的人選,但計家出了這麼一檔子事,不少人對計侯爺的能力生出了懷疑,戰場之上非同兒戲,若是他再拿出認錯女兒的智商來判斷敵情,這仗還怎麼打?
等著借戰爭的機會上位的武將無數,稍微有點能力和雄心的都不想被計侯爺這樣的老牌一直壓著,因此文官那邊對計家的口誅筆伐漸漸落下武官這邊反而風頭漸盛,就連簡閣老,也有些曖昧不明起來。
計侯爺雖然是自己人,但哪兒親得過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簡家人?簡家同樣有需要在戰場上立功出頭的武將……
經過兩天一夜的激烈角逐爭吵,皇帝最終拍板,統帥一職由簡閣老的親弟弟、正二品金吾將軍簡遼出任,而計侯爺因為對南疆作戰經驗豐富,被皇帝封了副帥,對主帥行輔助之職。
得知結果簡遼喜得摩拳擦掌、熱血沸騰,滿心滿意要大幹一場,向皇帝和同僚們證明自己的能力。多年前宋家倒台之後,簡遼便躍躍欲試想接收宋家在西北的勢力,皇帝卻是態度不明,派了幾位頗為能幹的簡家子弟去了西北軍營,獨獨留下了他放在御林軍中。而那幾位簡家子弟也實在是運氣不好,不過三五年功夫,都死在了西北,後來西北軍被梁褚、謙揚等一批老牌西北將領收拾得妥妥帖帖,皇帝龍顏大悅,堂而皇之的駁了再往西北軍中派駐將領的摺子,簡家便也失去了打入西北軍的機會。
因此,好不容易有機會統兵出征,簡遼怎麼能不興奮?可是一想到皇帝給自己派了個前任統帥——還是個打了漂亮打勝仗的前任統帥當副帥,他心裡又怎麼能不膩味?膩味且覺壓力甚大。尤其對皇帝語重心長的囑咐他「凡事要多和忠勇侯商量」、「畢竟忠勇侯經驗豐富」等言耿耿於懷。
簡遼的心思計侯爺心知肚明,平心而論,如今換做他是簡遼、簡遼是他,他也一定如同簡遼此刻的心情。可是,也不能說皇帝的安排不對,他計秉毅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出任主帥,但畢竟經驗豐富,不派他去派誰去?而且,如果打了敗仗,他收穫的譴責必定要比簡遼更多!
對於簡遼那忌憚提防的目光計侯爺十分膩味,心情頓時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落,卻也不得不收拾行囊,隨簡遼一起火速趕赴南疆戰場。
臨行前一天,計侯爺辭掉了所有人的求見和餞行,換了一套家常的藏青色圓領長袍,蹬著青布靴子,一個人出了侯府,漫無目的的在上京城中遊走。
望著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有些發怔,不自覺的便想到那一年——
那一年,如果沒有那場對南疆的戰爭,他一定會回去找她,就算此生已是另娶,註定要辜負了她,他也一定會面對面的同她道個清楚明白。她原諒他,他自然歡喜,她若不肯,他亦不會不忍勉強!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不應是鬧到如今這般境地!
當年因為南疆的戰爭,他永遠失去了她;如今因他們的舊事而引發出來愈演愈烈的一系列事端卻又因為南疆的戰爭而暫時落下帷幕,這其中的關係細細想來,還真是令人越琢磨越不是滋味!而他註定是那一個被牽涉其中永遠不得脫離之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