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有人彈劾嗎?
杜少清知道淵蓋蘇文是高句麗的大對盧,是第一權臣,相當於實權宰相,但是他不知道對方已經把高句麗皇帝高建文架空了,基本上已經是挾天子而令諸侯。
他之所以找淵蓋蘇文合作,就是看中了對方的權利,之前杜少清給皇帝李二保證的時候, 說要賺足夠多的錢,供大唐養兵三十萬人,這不是個小數目,但是在杜少清看來,只要有整個大唐做後盾,根本不難實現。
其中一項就是掙他國的錢,快速擴充杜家商隊,大唐貨源充足,從他國吸金絕對是壓倒性優勢,可以說四周各個小國什麼都缺。
這是明面上他的目的,當然之所以選擇跟淵蓋蘇文合作,也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把杜家的人安插在高句麗的明處,只要兩國沒開戰,這些人就要受到高句麗保護。
可是暗地裡,這些人可以把生意做遍整個高谷麗,有朝一日大唐對高句麗用兵,那這些人紮根高句麗經商所見的一切,都會是大唐大軍的第一手情報,無論是地理上的,還是軍事上的。
而淵蓋蘇文第一反應就是這人在笑裡藏刀,他要往高句麗安插人手, 不是好事, 因為在這位大對盧心裡,可是牢牢的記著杜少清當初在河北道做下的一切, 足以證明此人對高句麗的狠辣。
可是倘若不同意, 那對方也可以暗中派人放進斥候, 那樣就更難對付了,所以表面上不動聲色,淵蓋蘇文已經將事態想了一個通透。
詳細詢問了杜少清商隊的經營範圍之後,這位大對盧顯示出了足夠的熱情——高句麗人民正需要你。
兩人雙手一握,從此高句麗對大唐杜家商隊一路開放,而杜家也會最大限度的供給高句麗各項亟需的貨物,甚至包括暗中走私的鹽鐵交易。
正是因為這一巨大誘餌,讓淵蓋蘇文有些弄不懂了,這個杜少清到底是在替大唐辦事,還是在利用身份牟私利?大唐禁止私營的鹽鐵交易,走私給他國更是重罪,他竟然這麼大膽子?
答應杜少清並不是因為信任,而是因為無論大唐出於什麼目的,這些都是對高句麗有益無害的,杜家商隊所有人將會在高句麗嚴密監視下工作,所以根本不怕他們暗地裡做什麼破壞。
這是淵蓋蘇文的自信,可是他卻沒有想到,堂堂正正的陽謀,往往是最簡單最無懈可擊的,也是最不著痕跡的,甚至即便對方察覺了,也無法拒絕。
杜少清這麼明目張胆的跟高谷麗使臣私通,長安城遍布眼線,不會沒人看到,要是放在旁人,幾天前他敢收下高句麗一大批貴重藥材,就要被彈劾判罪的。
可這人卻是杜少清,所以很多人猶豫了,甚至說直接放棄了,雖說杜少清出道不到兩年,可是他太受寵了,皇帝皇后兩人厚愛,好幾個國公力保,還是文人之首虞世南的弟子,種種頭銜之下,是一個實力堪比皇子的人物。
應該說比皇子更堅實,因為即便是皇子,也會因為相互爭鬥而彼此下套彈劾。
可是杜少清不掌實權,幾乎跟所有人都沒有利益衝突,所以誰也不會沒事去惹這個人,純粹的出力不討好。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杜少清不好彈劾,去年太極殿當場殺人都被壓下了,還有什麼罪責比這個更嚴重的嗎?
可是這幾天沒人彈劾,卻讓李二有些著急了,沒人彈劾不行啊,必須來個人彈劾一下,顯示我大唐制度的嚴謹,同時也讓各國使臣對杜少清放鬆點警惕,以便往後他們的私下接觸。
最終無奈之下,李二隻好暗地裡找了一人出頭,彈劾的理由就是杜少清收受賄賂,以權謀私,藉助鴻臚寺少卿的位子肆意結交他國使臣。
於是乎,杜少清的鴻臚寺少卿正式上崗不到五天,就被皇帝李二下旨拿下,剝奪官職回家做個安逸的駙馬好了,家裡面壁思過的鴻臚寺卿唐儉再次上崗。
這位官復原職的鴻臚寺正卿,可是太極殿上所有人都看到了,對他國使臣根本沒有善意,所以諸多使臣暗暗叫苦。
杜少清不幹了,我這叫公私兼顧,招待好了鄰國友人不也是鴻臚寺的職責嗎?
被皇帝趕回家之後,杜少清索性大開門庭,用請帖將要好的幾個他國使臣請到家裡來,明目張胆的交朋友,可以說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一時間長安城裡面所有人都知道了,這位杜駙馬喜好結交異族,還美其名曰:有交無類!
這樣的作風很快得到了所有他國使臣的好感,當然了,西突厥使臣和高昌使臣除外,這兩幫人已經被埋下陰影了。
原本很多人還說杜少清是在賭氣,但是事件越演越烈,杜少清根本沒有收手的意思,所以很多御史坐不住了,主動彈劾杜少清結交異族,有叛國嫌疑。
於是杜少清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最後不得不稍作收斂,就算是宴請賓客,也改用女兒小萱萱的名義,美其名曰這些使臣都喜歡孩子,太熱情了沒辦法,這樣的藉口讓一眾惱怒的言官也是無法。
而就在杜家裡面,杜少清藉機結交了所有能夠結交的外國人,同時跟這些人承諾建立私下交易通道,北邊的回紇以出口茶葉為主,西域諸國以出口絲綢為主,同時進口各種寶石,在大唐由杜少清獨家銷售。
東北方向的貿易就更方便了,杜少清的三弟杜荷就是東北邊境城池的副將,所有走私交易通過杜荷還可以免稅,這讓室韋等國開心不已。
就這樣的,用了十天時間,杜少清已經給龐大的對外貿易鋪下了路基,就等著小姑娘武照培訓出足夠的人手,一旦杜家商會運轉起來,將會成為大唐第一吸金結構,杜少清有信心一舉超越那些五姓七望的財力。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侯君集也帶著五萬出征吐蕃的大軍迴轉了,鴻臚寺傳出通知,三天後長安城明德門外,大軍榮歸,請各國使臣參與觀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