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裸婚

  許媽媽跟許爸爸結婚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那時候是真的裸嫁!

  許爸爸又叫「許三建」,顧名思義,家裡排行老三,上面一個姐姐,一個哥哥,輪到許三建結婚的時候家裡啥都沒有了,試問哪家的姑娘肯嫁?

  許媽媽和許三建是親戚介紹認識的,在許媽媽還是十八歲的小姑娘的時候兩人就認識了。

  兩人看對方都是,說喜歡吧,也算不上,說不喜歡吧,也不至於。

  九八年的時候許三建就去魔都打工了,那時候農村還沒有幾部手機,許三建就拿著二手的大哥大往村部打,許媽媽從家裡跑到村部兩人聊個十幾分鐘。

  許麗的外婆一看這勢頭,就想給兩人定下來,畢竟是親戚介紹的,那肯定靠譜啊,就往村里宣傳。

  「咱家玉萍說著了!」小姑娘的許媽媽有一個很文靜的名字,黃玉萍。

  許麗的外婆意思是跟村里人講了,大家知道了,就不會給再玉萍介紹對象了,許媽媽再去村部接電話,也名正言順了。

  不然別人說閒話不說,許三建那邊怎麼想?一邊和許三建聯繫,還在村里相看人家,多難看呀!

  就這樣,黃玉萍就被動的等,等著許三建來娶她。

  許三建也想娶媳婦,可是娶媳婦不止是給人家吃飽穿暖,得有地方住吧,老家就一間平房許奶奶住著,許奶奶當時已經六十了,別說給許三建娶媳婦,就是許三建自個娶著了,許奶奶都沒有精力帶孫子!

  許三建的大哥已經結婚了,大哥一家兩個閨女一個兒子,一家五口起了二層屋子,也僅僅夠自家人住。

  大姐也早嫁人了,離得又遠,兩個兒子上小學,誰也顧不著許三建。

  這樣的家庭情況,黃玉萍不知道嗎?

  許麗的外婆不知道嗎?

  別說那個年代不在乎這些,放哪個時代這樣實誠的一家人都少,許麗的外婆看重許三建人老實,長得端正,黃玉萍年紀不大這種事還是依賴老母親的決定。

  結婚是黃玉萍這邊提的,一般女方是不開口的,這是沒辦法!

  那時許麗的外公快不行了,按這邊農村的風俗要守孝三年,黃玉萍此時已經二十三了,三年都二十六了。

  許麗的外公外婆一致決定要把許三建從魔都叫回來。

  許三建接到電話的時候還是懵懵的,事情來得突然,許三建就不住地點頭。

  直到掛斷電話,才清醒過來。

  趕緊買了張最近的火車票趕回去,不過年過節,車票都是有空餘的。

  第二天晚上就到了展莊,風塵僕僕地就往醫院趕,也不忘拿兩箱保健品。

  就是這個小小的舉動讓許麗的外公外婆感動地一塌糊塗,卻忽視的在平時的日子裡這本就是最基本的禮儀。

  這麼急的時間,小許還能想到這些,難得啊!

  結婚事壓根沒讓許三建一家忙活,許麗的舅舅黃建軍和舅媽就給操辦了,時間本就著急。

  許三建慰問完許麗外公外婆,再對天發誓一定對黃玉萍好後就趕回家通知老母親了。

  第二天早上許奶奶就帶著許三建還有老大老二過來了,大人都到場了,小孩子在這樣的情況就不必帶過來了。

  中午雙方一起吃了飯,許麗的大伯和姑姑也一齊向外公外婆表態,以後許三建要是對黃玉萍不好,兩人就打斷他的腿!

  許三建在飯桌上紅著臉嘟囔著,不敢不敢。

  婚後兩人住在許麗外公安排好的房子裡,是外公家的一處宅基地,簡單地建了一間平房,一個廚房,一個茅廁,那時候黃玉萍還感覺挺好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嘛,還很溫馨!

  許麗的外公撐到女兒結婚已經是極限,當天晚上就撒手人寰了。

  安排完父親的喪事,黃玉萍和許三建在老家小住了一段時間,為了生計,兩人決定一起趕赴魔都打拼。

  黃玉萍跟著許三建可以說真的沒過一天好日子,魔都物價高,寸土寸金。

  這種地方當然買不起房,租房子也是租的小小一間,孩子出生以後才租個稍微大一點的四十平,住著一家四口。

  後面孩子要上學了,黃玉萍就帶著七歲的許麗和四歲的許靜回到了余城老家,那時候已經攢了一些錢。

  黃玉萍就做主在余城的小鎮上買了一個房子,也就是許麗家現在住的地方。

  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小孩都是在上學的年紀,還要看著孩子寫作業,也不輕鬆,黃玉萍從來不和許三建講這些。

  小學畢業再加上上學時就沒有好好學習過,黃玉萍表達能力就不強,有時候是想講都不知道怎麼講。

  在老家左右都是鄰居,閒著的時候鄰里之間嘮嘮嗑就很放鬆了。

  黃玉萍實在想不到該如何講能讓遠在魔都的許三建感受到家的溫馨。

  零七年的小鎮還沒有普及智慧型手機,也不像現在的人可以隨時視頻,打電話傳來的只有冰冷的聲音

  兩人都不是能說會道的人,電話能撐到十分鐘都不錯了!

  結婚還住在娘家這邊,黃玉萍就沒想著遷戶口,兩個孩子也在這邊上學,就都放在了黃玉萍的名下。

  按這邊農村的規矩是有黃玉萍的地的,不多,每年這時候也就去兩天把大蒜挖出來,在地里去頭去尾,天氣好拉回家曬一個星期,剝兩層皮,分好大小就可以賣了。

  等到九月中旬或者下旬,把蒜種泡半小時,一掰一掰地種到土裡,鋪上薄的塑料保溫膜就可以了。

  待到蒜苗發起來用鉤子鉤出嫩嫩的蒜苗,大蒜就成活了。

  大蒜是個好東西,既可以食用,又有藥用價值,每年的蒜價也飄忽不定,有人包了幾百畝地種大蒜,賺了幾百萬,也有人血本無歸。

  地少的基本沒有太大的影響,投資少,都是使用自家人力。

  多了就得僱人種蒜,啟蒜,剝蒜,大蒜的每一步工序都很複雜,還不好使用大機器!

  許麗家種的大蒜每年留半口子自家吃,半口子當蒜種,剩下的賣去也就五千塊,一年也就抽出一個月來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