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下

  洛陽朝堂忙碌於戰前準備期間,高澄輕車簡從的前往東都鄴城小住了一段時日,期間接待了河北士族代表人物,也抽空視察了由尚書令高隆之主持修築的鄴城行宮。

  說是行宮,但在高澄的要求下,其在建規模也比晉陽的渤海王宮大不了多少。

  除了行軍打仗徵發民夫,小高王對民力的使用大體呈謹慎態度,這也沒辦法,自從當年開設免役錢,再要興建工程,可就沒了免費勞力,得花錢僱傭。

  高澄建國八年,除了鄴城行宮,就建了一個受禪台,洛陽宮城到現在都沒有修繕過。

  回到洛陽的時候,晉陽又傳來消息,并州刺史潘樂病重,上表請求高澄派人接替刺史一職。

  尚書右丞崔昂受命北上,出鎮并州,然而不等崔昂渡過黃河,便傳來了潘樂的死訊。

  高澄得知消息,大為悲傷,命長子高孝章、次子高孝瑜前往晉陽代為奔喪,又下詔,贈其假黃鉞,尚書令,都督晉、建、汾、肆四州軍事,晉州刺史。

  時值盛夏,高澄領萬騎去往長安,巡視關中,這是早已計劃好的行程,擔心大軍南下之時,關隴發生變故。

  高澄這些年很少把心思放在關隴,究其原因,還在於高澄將精力放在了南方。

  當然,由於關西之人多是三河遷民,統治根基很是穩固,一時疏忽也無關緊要。

  但時隔數年,也得往長安走一趟,免得他們忘了小高王的威儀。

  高澄沒有再去梁州,有厙狄干坐鎮漢中,他放心得很,並於初秋時節返回洛陽,準備為接下來的南征做最後準備。

  昭德八年(555年)八月二十三,來不及等秋糧入庫,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後,高澄決定徵召江南、淮南、江漢五地百姓共六十萬,作為民夫隨軍。

  高氏原有的統治根基秦嶺、淮河以北未作動員,就連隨軍的州郡兵都是從淮南抽調,共六萬人,分撥給三路人馬。

  翌日,高澄親領三萬騎卒出洛陽,直向潯陽,又向段韶、高季式、斛律光三人傳達旨意,命他們往潯陽見駕。

  九月中旬,高澄抵達潯陽,段韶、高季式、吳明徹三路大軍主帥,與統籌荊南防務的斛律光都已經在城中恭候。

  高澄與段韶三人再三強調紀律,叮囑她們切記不可輕敵冒進,明年入夏之前,若是看不到結束戰事的希望,需得立即撤軍。

  又仔細交代斛律光鎮之以靜,需得宇文泰領主力支援嶺南,才能嘗試進奪楚州。¸,ø¤º°`°º¤ø,¸ ➅9𝕊HUⓍ.C๏ᗰ ¸,ø¤º°`°º¤ø,¸

  四人紛紛應承下來,高澄當夜設下酒宴,與四人以及他們麾下都督共飲。

  酒過三巡之際,高澄舉盞與眾人道:

  「自朕嗣業以來,先取淮南,再奪江漢,柔然歸心,江南納土,環視宇內,獨有嶺南、蜀地不尊王化,以區區之地負隅頑抗,行螳臂當車之舉。

  「今起精卒十五萬,輔兵六萬,三路大軍以伐陳,誓要掃除凶逆。

  「諸將更需努力,封妻蔭子,青史留名,盡在此戰!」

  眾將聞言,紛紛起身,爭相向高澄表示奮戰決心。

  翌日,三路將領各回屬地,做戰前的最後準備,斛律光也領其麾下都督回去長沙,時刻派人與夷陵守將薛孤延聯絡,監視屬地動向。

  高澄徵召吳州、江州、衡州六十萬百姓為民夫,旨意傳達至江南的時候,並未引起恐慌。

  按理說,江南百姓這些年被蕭家內戰禍禍得不輕,都有了應激障礙,一聽說要隨軍做民夫,應該是一百個不願意。

  但由於各地官吏提前宣揚政策,民眾知曉繳納免役錢後,並非是無償徵召,並且高氏掌權以來,也沒有拿民夫當軍糧的傳統,最危險的也不過是填埋護城河,便也少了許多牴觸。

  三州百姓自然是分別供應三路大軍後勤,紛紛吳州、江州、衡州三地南部集結,而湘州斛律光遵照高澄的吩咐,以靜制動,等著宇文泰先手。

  九月下旬,蜀地傳來消息,宇文泰由其侄獨孤信都督楊忠等將守衛蜀道各關隘,由宇文護領達奚武等將守衛楚州。

  而他自己則親率八萬主力,趨往雲貴。

  高澄立即下令斛律光在湘州行動起來,同時下令江漢三州,即荊州、郢州、鄂州一齊動員,作勢要西向攻伐楚州。

  而梁州厙狄干也不會閒著,漢中方面軍事力量同樣被調動,大作聲勢,羊攻蜀道,使得宇文泰不敢分北部之兵,增援東境門戶。

  不止如此,高澄甚至派遣隨自己南下的三萬騎卒開赴江陵,使得楚州面臨的軍事壓力進一步增大。

  在小高王的規劃里,宇文泰要是去嶺南,他就主打楚州,奪取蜀地門戶。

  至於伐陳,一旦進展不順,大可班師。

  若宇文泰被迫回師,自然還是以撲滅陳霸先為主要目標。

  三方國力對比的巨大差距,也是高澄能夠如此從容布置的原因。

  時間來到九月底,不只是江南三州六十萬民夫陸續就位,就連陳霸先都已經在嶺南完成了軍事動員。

  只是面對北齊不加掩飾的三路大軍,陳軍內部對於該如何禦敵,卻有了分歧。

  一派認為,應該照搬此前全殲蕭綸大軍的舊例,放一路齊軍入境,集中優勢兵力將其圍殲。

  另一派則認為,應該分兵把守險要,依險據守,等到夏季,北人難以適應炎熱氣候,自會退去。

  與防禦蕭綸時不同,這一次陳霸先沒有再效彷姜維守漢中,而是決定把守險要,將退敵的事情交給時間與氣候。

  之所以有這般區別,一來是齊軍戰鬥力不同於蕭綸麾下將士,前些年是硬生生把南梁軍隊打得喪失了陸戰的信心。

  其次是蕭綸當時只有一路大軍,而非三路來襲。

  若自己放開關隘,任由一路齊軍入境,但對方反而穩紮穩打,占據關隘,不急於南下,自己便完全陷入被動,大軍被牽制住,其餘兩路還顧是不顧。

  陳霸先在軍中威望深厚,他的傾向終止了這場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