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親事

  『父王容稟,孩兒聽聞:自古天子之位,傳承有序。6⃞   9⃞   s⃞   h⃞   u⃞   x⃞   .⃞   c⃞   o⃞   m⃞前漢昭帝繼武帝之位而不幸早夭,昭帝無後,霍光迎立武帝之孫劉賀,僅二十七日,旋即廢黜,是何緣故?皆因霍光心儀武帝曾孫劉病已,才將劉賀納入世系序列。

  本朝開國以來,一如舊制,父子相繼,直至孝明皇帝為胡太后毒殺,爾朱氏主政,這才亂了秩序。

  孝明皇帝為孝文皇帝之孫、宣武皇帝之子,當今宗室凋零,孝明皇帝子侄多為幼童,父王正可用恢復次序為名,迎立幼主。

  清河王世子元善見,時年九歲,為孝文皇帝曾孫,可嗣孝明皇帝,待善見年長,父王權勢早已穩固,或廢或奉,只在父王一念之間。

  父王切不可因人言,而迎立長君,天柱之事,猶在眼前,不可不思之、忌之。

  兒澄,頓首百拜。』

  高歡將目光從高澄信上移開,不禁對堂下眾心腹自嘲笑道:

  「賀六渾畏懼人言,欲立長君,尋訪多日不得,卻被阿惠一語驚醒。」

  說罷,將信紙交給孫騰等親族舊友傳閱。

  孫騰等人看罷書信,紛紛稱善,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高歡徹底放棄了迎立元修的想法,元修懦弱,確實是個合格的傀儡,但正如高澄所言,長君哪有幼主合適。→

  而且元修是孝文帝之孫,與孝明帝同輩。

  更何況他高歡誅討爾朱氏而當權,迎立新君,繼嗣孝明帝,名正言順。

  高歡立即命人請清河王元亶與世子元善見入府商議。

  元修怎麼也想不到,他一番精彩演技騙過了高歡,卻輸給了高澄一封書信。

  「孝明皇帝之後,爾朱亂政,皇位傳承,輩分次序混亂,正需撥亂反正,清河世子為孝明皇帝子侄,宜繼嗣孝明皇帝,為大魏天子,也請大王為大司馬,輔左天子,重振朝綱,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大王垂愛,亶與善見感激涕零,善見為元氏子孫,興復大魏責無旁貸,善見,快,還不謝謝大王擁立之恩。」

  聽說高歡欲要舉薦自己為大司馬,元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趕緊拉出躲在身後的元善見,說道。

  元善見被元亶拉了出來,卻還是緊緊拽著父親的衣襟不鬆手。

  他並非不曉世事的稚童,從父親與堂上的高歡交談之中,元善見知道自己要做天子了。

  但他很害怕,胡太后毒殺孝明帝時,他還小,只在旁人口中聽說過,但元子攸被殺,元曄、元朗先後被廢,元恭被幽禁都是近在眼前的事情。

  元善見讀過不少書,劉宋以來被廢的天子沒有過好下場,他不知道將來等待自己的是什麼。

  一條白綾縊死?一床棉被悶死?還是一杯鴆酒毒死?

  在父親的催促下,元善見顫巍巍地行禮道:

  「善見謝大王愛護。」

  這個孩子畏懼的模樣,讓高歡略微有些不忍。

  「莫要多禮。」

  高歡扶起元善見,為了安定元亶、元善見父子之心,高歡沉吟道:

  「歡有一女,與世子年歲相彷,或可為世子良配。」

  元善見還未有所表示,元亶已經迫不及待道:

  「大王恩情,亶與善見不敢相忘,亶也有一女,年方八歲,聽聞世子尚未婚配,你我兩家,或可再結親好。」

  自古婚配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高歡也沒想過要去徵詢高澄意見,一番考慮得失後,當即應允。

  三言兩語間,自己的婚事就被定了下來,元善見想到了漢獻帝迎娶曹操之女,最終保全性命的事跡,這讓他心中稍安。

  趕緊拜謝道:

  「大王以愛女許我,善見必以高氏女為皇后。」

  高、元兩家就此定下姻親關係。

  如今的元善見只想保住性命,但在天子之位上坐久了,心中所想,誰又能知道。

  元善見父子辭別後,高歡立即召集洛陽群臣商議天子人選,授意孫騰以繼嗣孝明帝為名,推舉清河王世子元善見。

  眾人對於高歡棄長君,立幼主的做法多有腹誹,但恢復傳承次序之名無可指責,最終在高歡的推動下,確定元善見繼任北魏天子。

  元修、斛斯椿、王思政等人的失望自不必提。

  新任天子人選既定,元恭即遭廢黜,與元曄、元朗居於洛陽,府邸內外,多有監視。

  532年四月二十五,元善見過繼給孝明帝,於洛陽東郊即位,以鮮卑舊禮祭拜天地,入御太極殿,受群臣朝賀,於閶闔門頒詔,改元太昌,大赦天下。

  同時任命高歡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

  任命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居尚書省。

  又加授高澄為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旨意還沒到達鄴城,高澄已然怒火中燒:

  高歡派來幕僚傳信,交代由高澄與婁昭君送婚,送大姐兒往洛陽去。

  高澄倒不是對自己的婚事有意見,元仲華本就是原主的妻子,年紀小了點也沒關係,可以慢慢養成,反正他也才十二歲。

  不過他還是接受不了十一歲的妹妹嫁作人婦。

  幕僚無奈,只能去尋婁昭君。

  婁昭君來到高澄處理政務的廳堂時,就聽見他在抱怨:

  「我就知道,鮮卑老公(老頭)是個薄心腸!」

  「你父王出自渤海高氏,怎麼就成了鮮卑老公,他又何時虧待過你,被你說是薄心腸。」

  婁昭君揚聲走進堂中,對在場小吏厲聲道:

  「你等先出去,我們母子還有話說,切記管住自己的口舌,假使大王知道今日之言,也不會因此怪罪阿惠,但你等卻要自求多福。」

  小吏們本就恨不得自己是個聾子,得了婁昭君吩咐,皆言不敢,紛紛應諾而出。

  婁昭君在高澄面前一直是位慈母,但她確實是個頗有決斷的婦人,否則也不能在家人的反對下,毅然嫁給高歡。

  「大姐兒年幼,若非薄心腸,怎會將她嫁作人婦,我聽聞十餘歲產子的婦人,因難產,多有殞命,鮮卑老公全然不念父女之情。」

  高澄依舊憤憤不平。

  「阿惠疼惜大姐兒,為娘的心中甚慰,但大姐兒生在我家,得享富貴,自然也應為家事出力。何況天子也才九歲,阿惠莫要多想,且去聽聽大姐兒自己的想法,也好過在這埋怨你父王。」

  婁昭君撫著高澄的頭,笑道。

  「見她作甚,定然是被阿母教導了一番。」

  高澄悶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