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我真沒想當大文豪

  第36章 我真沒想當大文豪

  「國維,以你如今的文字天賦,只有學文一道才是正途。」

  章太炎眼睛裡面放出光來,緊緊地盯著包國維的眼睛說道。

  「現今我國內民生維艱,內憂外患,國人崇洋媚外之風盛行,民族自信缺匱,更不要說國府的那些人,國難當頭只顧內鬥,簡直是」

  包國維的心裡咯噔了一下,緊張的看著章太炎,好像在說,老爺子這話可不興多說啊。

  好在章太炎隨後又將話題轉了回來,語重心長地對包國維說道。

  「如今救我華夏者,唯學文耳。」

  「從今以後,你跟我刻苦學文,精研經史子集,為我國人開化明智,建立民族自尊自強,這才是救國之道。」

  「救國非一人一家之力所及,只有讓我億萬萬同胞團結一心發奮向前,才能破除豺狼虎豹的野心啊!」

  章太炎字字珠璣,發自肺腑,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包國維的心坎裡面,這一時間他突然有些心動了。

  迅哥兒曾在《吶喊》中寫到:「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

  他正是看到了如今國人思想觀念上的貧乏,所以才選擇棄醫從文,開化民智。

  包國維先前或許有自己實力不足的疑慮,但若是拜師章太炎,在他的指導下呢?

  將自己腦海中源自於一百年的先進思想以及名家文章相結合,在章太炎這樣的大師教導下,未必不能夠達到這一目標。

  他當即回答道:「章先生一言令學生醍醐灌頂,只是學生還有些疑問需要先生解答。」

  「但說無妨。」

  包國維頓了頓,組織一下語言,說的就是這些日子以來的疑問。

  「學文也好學理也罷,但此國家危機之際,像我這般的學生能夠做什麼呢?

  我看了許多書,也自負有些知識,但以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力有不逮,每每想來千頭萬緒,無從抓起。」

  聽到這些話,章太炎先是一愣,隨後臉上的皺紋展開,抬起頭來哈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國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可不能寄托在你一個人的身上,靠得是我億萬萬國民的共同努力。」

  隨後他為包國維細細說道。

  「少年人總是好高騖遠,讀書明智,去更高的平台施展才華,才是伱應該做的。」

  「我想讓你從文,但終究是想讓你成才,如今似你這般的年輕人,太少太少。」

  「南有周樹人乃當世雜文第一人,北有陳鶴壽任職清華,古典文化之大成者。

  更別說林玉堂、胡適之、錢穆等等這些人。」

  「這些人你想見否?他們的學識見識你想學否?」

  章太炎這一番話說得包國維熱血沸騰,如同小雞啄米一般連連點頭。

  「那怎能安居杭城一隅?」

  「先生你的意思是?」

  「繼續寫作學文,發奮讀書,考上國立北大,去見見那些文豪大家,假日時日待你學業有成,再考慮這國家大事即可。」

  包國維抬頭看向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一番話令他豁然開朗,章太炎的每一句話他都一一記在心底,眼睛裡面頓時清明了很多。

  隨後,二人從救國一直聊到國學最後再聊到書畫。

  好在包國維腦袋裡面的知識浩瀚如海,章太炎說出的典故他幾乎都能準確回應,這令章太炎高興萬分。

  「好啊!好啊!好久沒有遇到你這麼投緣的小子了,典故文段你皆能對答如流,定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了。」

  說完這些,章太炎對於包國維的眼神就更加欣賞了。

  可聊著聊著包國維突然想到一件事情,當即有些為難。

  注意到他的變化,章太炎不免有些奇怪的說道:「怎麼了?」

  包國維思慮再三,將之前在秦府上被迫冒名頂替,在雜誌社借用了章太炎的名聲這兩件事情說了出來。

  只是沒有具體說是《射鵰英雄傳》,轉而說是自己投稿了一篇小說。

  聽完之後,章太炎沒有生氣反而是哈哈哈大笑的說道:「我章炳麟可不是那么小氣的人,你事出有因又是出於孝心為父鳴不平,本就情有可原,只要不是盜用我名號行些不法事即可。」

  「況且。」章太炎頓了頓。「如今你不正是我的學生嗎?」

  聽到章太炎這話,包國維不禁動容,他當即起身深深地朝著章太炎作一個揖,認認真真地說道。

  「學生包國維拜見恩師。」

  走出章府的時候,太陽已經高高掛在了天空,剛剛到章府的時候天還蒙蒙亮,以為要下雨,包國維還在想要不要帶把傘。

  沒想到出來的時候,天已是一片大晴。

  「國維啊,我就不留你吃飯了,念月那丫頭要是知道我收你為徒,不免又跟我鬧上一番。」

  章太炎站在門口,背著手頗有些無奈地說道。

  包國維面色古怪,想起章念月和老爺子對於學文學理的爭論,而自己還是她的理科輔導老師,想來若是章念月知道了這事情,腦袋裡面會只有一個想法。

  該死的老頭子怎麼把我家給偷了!

  摸了摸鼻子,包國維隨即決定暫時不告訴章念月這個事情。

  回家的路上包國維豁然開朗,從前他給自己的擔子太重了,總是想著取巧,一步登天。

  例如想著今年就衝進扶桑東京,端了那天皇的鳥位。

  但終究是妄想,路得一步一步的走,飯得一口一口的吃。

  盡力即可。

  如今經過章太炎的一番循循教導,包國維想明白了。

  無論是學文學理,考上大學走出這杭城都是第一步。

  以他如今的出身,在民國這個社會想要做什麼都是舉步維艱,所以這個大學生乃至於留學生的身份,必須有。

  他先努力學文,但這科技發展之路也不會放棄。

  就如同修仙小說,你這精神力修煉到了極致,體術難道可以荒廢嗎?

  主修文,輔修理。

  總之就是,我全都要!

  包國維加快了腳步,覺得渾身輕鬆,身上也充滿了幹勁。

  滬市。

  《時報》,名字取自《禮記》「君子而時中」,意為因時而變。

  報紙創刊於1904年,實際創辦人為康門弟子狄楚青,名為時報,實際上為保皇派在國內的第一份報紙。

  但在袁大頭復辟失敗後,保皇派已難成氣候,而隨著一名又一名得力幹將被挖走,各個渠道的聯絡也被奪走,更加難以跟《申報》抗衡,創辦人狄楚青最終將報社脫手。

  隨後滬市巨富黃伯惠花了三萬塊錢巨款買下了這個報社,他決心為時報帶來真正的因時而變。

  「景昌啊,這期的稿件如何了?」

  報社辦公室內,時年37歲的黃伯惠一大早就來到編輯部,為了能讓時報步入正軌,他連日來都是親力親為。

  新來不過兩個月的編輯張景昌摘下自己的眼鏡,他臉上露出一絲苦笑說道。

  「還是沒有名家願意投我們,這期實在是沒有什麼看點。」

  「嗨。」黃伯惠嘆了一口氣,他知道其中的艱辛。「這時報的前身帶有政治氣息,保皇派的名聲還是太臭了啊~」

  雖然如今報社已經易主,但從前留下的影響還是磨滅不去,不論是花多少錢,如今的民國名家們都有著自己的一份操守,不願意為他供稿。

  「如今之際,實在是需要一篇爆款文章為報社改善一下名聲啊!」

  黃伯惠深知一家報社名聲的重要性,甚至於說曝光度渠道這些的,他都可以不擔心,因為這都是可以通過錢解決的問題。

  但一篇優秀的文章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如之奈何,黃先生可能需要找找你的朋友了。」張景昌知道身為滬市巨富的黃伯惠朋友眾多,應該能搭上個大師吧?

  「已經找了,搭得杜先生的線,聯繫上了章太炎先生,只是太炎先生的脾氣古怪,能不能約上稿子還是未知數啊!」

  黃伯惠皺起了眉頭,實在是不願意放棄一點點希望。

  張景昌點了點頭說道:「如果是太炎先生文章的話,或許能有一線轉機。」

  「希望吧!」

  「我再去找找杜先生,看看能不能讓太炎先生務必要賞臉,稿費我願意開到最高,不是問題!」

  黃伯惠堅定了想法,拿起自己的西裝外套,朝著外面走去。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