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十七歲教授?驚世駭俗!
劉半農一提出讓包國維擔任北大教授之後,場面上算是炸開了鍋。
許多先生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名先生當即拍案而起,看起來好像是北大的教職工。
「讓包國維來當文學教授?這簡直是胡鬧,哪裡有十七歲擔任教授的道理,從古自今聞所未聞!」
「是啊!十七歲的教授還是太過於誇張了,要我說,還是讓包秉文先在北大求學,亦或是出國深造一番,再擔任教職比較穩妥。」
錢玄同也在席間。
他如今乃是北大的國文系教授,還曾經參加過擬定國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也是白話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最為關鍵的是,他也是章太炎的學生,算得上是包國維的師兄了。
便連他也覺得不太妥當,搖搖頭說道。
「劉教授或許太過於輕佻了,包秉文雖有才學,可年僅十七歲便擔任教授,不是在幫助他反而是在害他,還是需要多沉澱一段日子。」
聽到錢玄同發言了,其他先生也都有了底氣,紛紛點頭應和。
「對!錢教授說得對,北大雖向來招聘教授學生不拘一格,可十七歲的文學教授還是有些驚世駭俗了,即便是他乃是包秉文,也不能夠免俗。」
「對啊!對啊!」
「劉教授你又犯昏病了,這種事情可不是開玩笑的。」
看到眾人皆是反對自己,劉半農也不惱,畢竟這也不是他第一次提出什麼超前的建議了。
圈內人都清楚,他劉半農就是一個敢說敢做,直來直去的性子,從來都不遮遮掩掩。
而劉半農提出這個提議,也並非是空穴來風,看了《老人與海》之後的一時興趣,他解釋說道。
「包秉文其人雖才十七歲,可是已經有了《回答》《活著》《槍炮、病菌與鋼鐵》等優秀作品,再加上如今這部《老人與海》,試問以他的這些作品,你告訴我誰能夠教授他,誰配教授他?」
劉半農環視眾人,聲音擲地有聲。
一時間,場內陷入了寂靜之中。
是啊,劉半農說得也並無錯誤,以包國維之才學,誰敢做他的老師啊?
甚至包國維現在的老師,章太炎,還是場內眾人的先生呢!
這樣一個輩分的包國維,這樣一個才學的包國維,如今他今年三十歲的話,有人提出讓他擔任北大教授,肯定是不會有異議的。
壞就壞在,他今年剛剛十七。
朱光潛作為本次沙龍的主持人,也不免咳嗽了一聲,發聲評價說道。
「半農兄,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
可劉半農不為所動,十分篤定地說道。
「諸位都是被傳統觀念堵住了雙眼,骨子裡面還是那套前輩後輩的古人規矩,要我看只要有能力有才學,便連孩童都可以擔任教授,有何不妥?」
他毫不誇張地預言。
「我甚至敢斷言,這部《老人與海》一定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屆時包秉文一定會成為國外諸多大學的座上賓,想要一個學位的名分還不是易如反掌?」
此刻,已經有人被他說動了。
發出評價的是陳寅恪,他就事論事。
「胡適之是二十六歲擔任教授的吧?若是包秉文有實力,這件事情的確是可以商榷的。」
又有人跳出來說道。
「不妥不妥,十七歲的教授聞所未聞!」
一時間,場內的所有人都吵成一鍋粥了,分成了兩派。
等到爭吵的聲音小了些,朱光潛這才阻止了所有人的爭論,擺擺手說道。
「諸位在這裡爭論也是無益的,這事情要問問李書華副校長、李石曾院長先生還有諸位先生們的意思,並不是咱們能夠決定的。」
這一時期的北大,尚且還處於動盪之中。
幾年前,在張作霖的恐怖統治之下,北大幾乎要被拆解融合,兩年前國府接管北平後,這一切才好上許多。
可國府方面也並非是好意,金陵想要將北大改組為中華大學,後又改為北平大學,受到了北大師生的堅決反對,甚至成立了復校委員會,防止國府武力接收北大。
直到去年八月份,北大才真正恢復了他原本的名字,復校鬥爭取得了勝利。
從張作霖到國府,為什麼要改組北大?將其視作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
北大教授馬寅初在北伐後的一次演講,可窺見一些這件事情的原因。
「運動以後,北大二字,乃名滿中外,故運動之精神,不斷在校中不可喪失,就在社會服務,仍須保存,隨時運用出來,那時的精神,就是為國犧牲,是為犧牲精神。」
在當時,北大這兩個字已經成為了許多進步人士的精神圖騰,特別是民主二字,更加是作為北大的傳統。
從張作霖再到國府,根本不能夠容忍一個可以挑戰自己政權的「學閥」之存在。
這個時候,便有一個北大教授站出來評價說道。
「如今蔡元培校長早已出走,北大剛剛從動盪之中緩過來,想要做決定還得看兩位李先生的意思,於此非常之時候,還是不要做這種事情的好。」
可劉半農卻很強勢,他不容置否地說道。
「非常之事就要行非常之事,不大膽革新,北大能夠恢復從前的輝煌麼!不用管他們,他們要是不同意,我就將校長室給拆了。」
狂妄!
場內再度陷入到沉默之中。
幾年前的風波將北大推入了衰落之中,再加上北伐、遷都等一系列重大變動,如今北大的地位已經遭受了巨大挑戰,老一輩的北大人星散各地。
再加上經費短缺,人才短缺等等困擾。
如今的北大,的確是需要變革了。
胡適之的回歸,便是這一變革的開端。
或許,可以將包秉文招收進來?
場內的先生們,思緒逐漸開始動搖了,可十七歲的教授依舊還是很難說服他們。
這個時候,朱光潛又站了出來,他看向劉半農說道。
「先生們,多說無益,此事我看還可以從長計議,現在還有要緊的事情需要做。」
「對對對!從長計議,包秉文要來也要到明年開學了。」
當即就有教授附和說道。
劉半農倒也沒有再說什麼了。
朱光潛點了點頭,提出了他一直以來的憂慮。
「將視角回到此次事件之中來,包秉文寫出了《老人與海》,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可在某種意義上是煽動了民眾的情緒,對於當權者來說,這相當於觸及到了逆鱗。」
他嘆了一口氣,想到了遠在南方的十七歲少年,竟然要獨自面對這一切,就無不擔憂地說道。
「從金陵國府再到滿清餘孽,還有外國勢力,哪個不想著將他除之而後快?咱們接下來討論的,便是如何盡全力,保存這個今後華夏文壇的星星之火!」
台下的教授們,頓時露出了嚴肅的表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