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師包國維才十七歲?

  第147章 大師包國維才十七歲?

  常凱申本是要為包國維發放嘉獎的,特別是表彰他關於杭城瘟疫的貢獻。

  甚至想要為他發一個獎章,以用來彰顯國府對於此類事件的「重視」。

  可是在看他的《活著》之後,常凱申便改變主意了。

  「這個該死的包國維,本以為他和其他文人不同,如今我看來,跟他師父章太炎乃是一丘之貉,該死!」

  常凱申將《小說月刊》扔在地上,在他看來,這種小說都是有偏向,此類小說故事只會對他的統治造成麻煩。

  粗略掃一掃,裡面除了對於主角福貴的悲情故事描述之外,便是對於時代背景的批判。

  滿清腐朽封建統治下,困苦的百姓忍無可忍,喊出的那句。

  「滿清滿清,滿天下當傾覆之!」

  這樣的怒吼。

  還有對於時局馬匪、兵亂的各類批判,對於封建地主還有買辦資本的無情披露。

  對於滿清的批判,常凱申樂於見之,不過是一具時代的殘屍罷了。

  孫先生在國府之時,甚至還告祭過明太祖朱元璋,彰顯對於滿清的批判。

  馬匪、兵亂也無可厚非。

  可這些地主老財還有買辦資本,可是他的根子啊!

  包國維這個傢伙,是在刨他的根子,這怎麼能忍耐?

  這和那些布爾什維克有什麼區別?

  常凱申怒不可遏,他一拍桌子說道。

  「抓了!馬上把這個傢伙抓了!」

  陳訓恩微微低頭,隨後逐字逐句地說道。

  「怕是不行,首先這個包國維對於瘟疫防治有功,在民間頗有威望,影響力遍布電影界、音樂界、文學界,甚至於許多學生都是他的擁躉,許多名人大師都是他的支持者。」

  他吸了一口氣,似乎還有很多理由,但只是撿簡略的說說。

  「況且如今這本小說雖只有一萬多字,但受到各方文人墨客的追捧,不僅僅是赤派,甚至有一些外國人都對此評價頗高。」

  「還有人說」陳訓恩頓了頓,觀察了一下常凱申的表情,這才繼續說道。

  「包國維能夠取得國內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什麼?」常凱申的瞳孔縮了一下,對於外國人的評價,他自然是要重視的。

  若是包國維在外國人之中很有聲望,作品也頗受國際歡迎。

  那他整治包國維,豈不是背道而馳?

  若是只在一個領域有相當的影響力,常凱申尚且可以用鐵腕鎮壓。

  從前他一直都是這樣做的,遊行又不是沒有見過?

  但如果是各個領域的大能,還有學生百姓都爆發呢?

  常凱申深深地呼出一口氣,這會兒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那麼生氣了。

  一時間,有一些感慨。

  包國維。

  這個傢伙,竟然到了這個地步?

  常凱申喝了一口桌上的綠茶,讓自己漸漸平靜下來,隨後想到了什麼。

  朝著陳訓恩問道。

  「這個包國維,如今幾歲了。」

  後者思索了一番,回答說道。

  「他如今是高二,今年應該剛剛滿十七歲!」

  「嘶~」

  常凱申重重吸了一口涼氣,一時間竟然有些感慨了。

  他看著窗外說道。

  「若是此人能為我所用就好了。」

  陳訓恩的眼眸一抬起來,校長似乎有意要招攬這個包國維?

  這倒也不奇怪,校長也是一個愛惜人才的人。

  他隨即問道。

  「那咱們該如何處置《活著》這部小說?」

  常凱申思考了一會兒,用杯子在桌子上敲了敲。

  隨後臉上又露出冷厲說道。

  「一碼歸一碼,先封了《活著》,所有內容必須經過刪改之後,才能重新刊登!」

  包國維的書火了。

  這次不僅僅局限於南方之江省地區,上到達北平津門地區,下到嶺南地區,都紛紛將包國維的這部作品出世,作為了頭版頭條。

  因為前次的志願者活動,再加上杭城衝突,他的名聲本已經被打響。

  又有幾篇佳作醞釀,如今包國維這個名字,就代表了報紙的銷量。

  各地的媒體甚至都沒有其他人的推波助瀾,自發的便為包國維宣傳起來。

  茶館、酒樓乃至於街頭巷尾,無不在討論《活著》這部作品。

  甚至連不識字的底層百姓,都來湊湊熱鬧。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包國維吸取了之前的創作經驗,對於《活著》的文字,不以詞藻華美為標準。

  而是儘量平直,貼近底層人的生活用語習慣,更是加入了不少市井的俚語方言。

  許多民眾聽人講起來,也更加明白貼切,對於其中針對老爺們的批判,平民們更是拍手叫好。

  津門市。

  這裡的茶樓文化一直很濃郁,自從清代開始,最為主要的戲曲演出場所,便是在茶園之中。

  後續演變出說書、相聲、大鼓等各類形式,成為津門市百姓茶餘飯後的重要娛樂、社交場所。

  有錢的老爺自然都是去襪子胡同、北口路、金花橋這些地方的著名茶園。

  普通人去不了,但也能在普通酒家之中,點上幾個小菜,便可以聽上幾段說書、相聲。

  當然這賞錢也是不能少的。

  今日,慶元茶樓人滿為患,今日有先生說書,說得便是包國維的新作。

  《活著》

  桌上,一位戴著瓜皮帽的中年人說道。

  「今日下工,倒是可以來找找樂子,聽說沒有?杭城那邊甚至都為包先生立起了供奉的祠堂!」

  另外一名穿著長衫的男人說道:「按我來說啊,這位先生就該立一個生祠,寫出了防控瘟疫故事這樣的文章,如今還有一篇活著,特別是救助了杭城千千萬萬的百姓,這在古代乃是聖人一般的存在嘞。」

  民間總喜歡誇大其詞,特別是在談天說地的時候,不把人說個目瞪口呆,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對桌有個男人轉過來接茬說道:「聽說這個包先生還是一個高中生呢?」

  瓜皮帽中年人連連搖頭,一本正經地說道。

  「這怎麼可能,你聽岔了,我聽的版本是包國維乃是南方某位大師的同門師弟,這些年出山,就是看不下去這骯髒的世道咯!」

  「竟是如此?」

  「嘿!莫要說了,你瞧瞧說書先生要來咯!」

  話音剛落,在鑼鼓聲之中,一名身穿長衫的老先生走上台。

  他緩緩地攤開一本手抄的冊子,吊著嗓子說道。

  「各位看官細聽分說,今日乃是繼續為各位講述由一代文學大師包國維先生所作的《活著》。」

  「前次大傢伙應該都聽過一些,但未免有新聽眾沒有聽過的,我在這裡介紹一下。」

  「本故事講得乃是之江某個村落之中,落魄地主少爺福貴的故事」

  「上次講到福貴少爺遇到了馬匪,那好傢夥」

  這邊全國各地正在讀《活著》呢,而在滬市則是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封禁工作。

  帶頭的便是現任滬市國府wei員,科教組織的一把手。

  陳德征。

  這位也是一個奇人。

  在歷史上,剛剛掌握權利便新官上任三把火,懟天懟地。

  他貫徹常凱申的命令,對於胡適之、徐志摩這樣的新派文人瘋狂打壓,痛罵抓捕。

  甚至逼得迅哥兒逃離到租界避難。

  但他也是一個極端反曰的名人,寫出的反曰作品比起迅哥兒來毫不遜色。

  可他也很能搞事情,在執掌報紙的時候。

  他突發奇想,發起了一次「民意調查」,選舉出當今「國人的心目中的第一偶像」。

  不選不要緊,一選將他自己選成了第一名,常凱申還排在後面,屈居第二。

  常凱申這暴脾氣哪裡能忍啊?

  當即給他押解到金陵,在牢里蹲了幾個月,並且下令「永不得敘用」,可謂是戲劇性非凡。

  而此刻,這件事情還沒有發生,陳德征還依舊是手握權柄。

  「都給我把書收咯!除了《活著》還有另外幾部記錄在冊,統統沒收!」

  陳德征一腳踹在新月書屋的大門,手一揮出,一群身穿制服的男子便衝進了書店之中,開始胡亂翻開,弄得店裡的顧客全部逃離,柜子被推倒了好幾個。

  他們各個手裡都拿著麻袋,見到有符合的書籍,全部裝入麻袋之中,像是一群強盜一般。

  「你們這些傢伙!給我住手!伱們憑什麼封禁《活著》?這都是各位先生看好的,還有其他書你們也不能帶走,你們有什麼證據?」

  戴望舒今日剛好在書屋之內,他見到如狼似虎的國府隊伍,各類書籍被隨意損毀,心如刀割一般。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有的時候看待書比命還重要。

  好在,好友施蟄存一直攔著他,才沒有和這些人起了衝突。

  陳德征身材瘦小,面容也塌進去,戴著一副黑框眼睛。

  臉上面露得意之色,將一張蓋著紅印的紙張排在面前。

  「這是金陵送來的禁書,我告訴你,不僅僅是這裡的書要封禁,整個滬市乃至各地,所有的《活著》還有名單上的書,全部都得封禁,沒得商量!」

  看到怒不可遏的戴望舒,他扯了扯嘴角,自顧自地找了一摞書,結結實實地坐在了屁股下面。

  自此,國府開啟了對於《活著》的調查,並且發了一份通知告誡包國維,讓他今後謹言慎行。

  而《活著》可以出版,要在刪改審核內容之後,才可以重新問世。

  但包國維對於此的態度是

  「去你媽的!!!」

  若是刪改了,活著還能是活著嗎?他拒死不從,甚至還放出話去,讓常凱申儘管來抓捕自己。

  包國維自然猜測到,常凱申並不敢動自己,對方並不是肆意妄為的西北軍閥。

  常凱申的腦袋雖然禿,但他有腦子。

  如今的包國維就像是刺蝟,一口咬上去他自己也會沾滿一嘴巴的刺。

  某種意義,包國維甚至比章太炎還難動。

  因為這個人,很得民心。

  結果不出所料,對於包國維的調查不了了之,全國運動會在即,杭城不能再搞出什麼大亂子了。

  但對於《活著》的禁止,卻是一刻也不停歇。

  常凱申下令收繳現有的所有版本,便連茶樓酒館也不能夠傳播。

  他本以為會像是從前禁止其他書一般,有所反彈,但很快便可以壓下去。

  可剿著剿著,底下的馬仔,如陳德征之流,甚至把腿都跑斷了。

  這《活著》怎麼還在傳播啊?

  收繳完舊的又出了新的,特別是滬市的學生群體,還成立了專門的地下抄錄會,地下油墨印刷廠。

  每天都會有工人學生,油印了新章節滿大街分發。

  那時候每個人都會偷偷留著這些油印章節,與其他人私下交換觀看。

  更加離譜的是,因為國府的禁止,《活著》這本書影響力還有擴大的趨勢。

  一些不知道這本書的普通人,聽說了轟轟烈烈的禁止事件以後,便生起了好奇心。

  常凱申都要封禁這本書,想必寫得很牛逼吧?

  那我必須看一看!

  連帶著原本一些受到封禁的布爾什維克書籍,都在民間打開了銷量渠道。

  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來自國內西邊,有識之士的助推。

  這一現象級事件,也成為當時人們的言談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後世許多學生在學習文學歷史的時候。

  「活著文學盛況!」

  這一歷史事件,也是不得不學習的篇章!

  活著作品中的不少經典語錄,也影響了不少當時文人的說話方式。

  當然,這麼大的陣仗,外國人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滬市。

  三月底春雨綿綿,公共租界的街道泥濘濕滑,行人缺缺。

  偶有一些拼命的黃包車夫還在奮力地奔跑,與旁邊駛過的黑色福特A型轎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車子停在一處小院子門口,一個鼻子足有臉部三分之一,眉目深邃的歐美白人走下車子。

  他戴著一副金邊眼鏡,頭上是紳士帽,手裡提著一把文明棍,對為他撐傘的長衫年輕男人說道。

  「這裡便是林的房子?」

  中文並不是太流利,但年輕男人還是聽懂了,他點點頭說道。

  「是的,梅特蘭先生,正是那位翻譯了《回答》的華夏作家,林玉堂先生。」

  梅特蘭點了點頭說道。

  「你去敲門,這次一定要拜訪林,《回答》這首詩歌太妙了,在歐洲受到了許多文學家的追捧。」

  「今天,我一定要知道作者包的聯繫方式,好好的拜訪一次這位大師!」

  又被申核了無語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