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蘭去了南鑼鼓巷,還去了秀水街和西單。
把自己的兩家店都轉了一圈,她才放心回家。
到家時剛好下午6點,家門打開著,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抬腳走進家門,又和外面截然相反,變得很安靜。
「這咋回事兒?」
於奶奶指了指廚房,「你沒聞到味兒?」
聞到了啊,就是肉的香氣。如果再細分,羊肉的香味兒最突出,其次是豬筒骨和豬蹄燉綠豆的味道,再然後才是紅燒鯉魚。
剛重生那會兒,夏曉蘭聞著這些香味肯定要流口水,紅薯和肉哪個好吃根本不用說!
但那種苦日子她也沒過幾天,跟著舅舅回家,開始倒騰雞蛋生意後,就能隔幾天改善下伙食了。家裡現在不可能吃不起肉,有時候還要控制著吃,夏曉蘭怕自己發胖!
看見鄰居們坐的整整齊齊,眼神時不時瞄向後院廚房方向,夏曉蘭恍然大悟。
她家日常生活不缺油水,不代表其他人家也這樣。
大魚大肉的刺激,鄰居們沒法拒絕,這時候哪有心情扯淡,都暗搓搓伸長了脖子等上菜。
夏曉蘭決定去廚房看看,谷師傅一見她就精神抖擻:
「小夏,你回來了?那我準備開席了!」
「您這菜早就做好了,在等我?」
谷師傅覺得夏曉蘭問的奇怪,夏曉蘭請他做席面,那夏曉蘭就是家裡當家做主的人,哪有主人還沒回家,就開席的,沒那個規矩!
夏曉蘭一秒讀懂谷師傅的表情,「好嘞,您開席吧。」
谷師傅的幾個徒弟們配合的很好,報菜名的,傳菜的,夏曉蘭覺得很普通的一頓飯,連材料和工錢也花不了幾個錢,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沒讓她媽和於奶奶累著,鄰居們吃的高興。
就是吃的太高興了,很快就熟悉起來,隔壁的嬸子向劉芬打聽夏曉蘭多大。
「今年6月,就要滿20歲了。」
「那是個大姑娘了……找對象沒?要沒找,我認識好幾個年輕小伙兒,條件都特別好!」
「有對象的吧,買房時一起來過。」
呵呵,八卦的大爺大媽們記性都好著呢,巷子裡出現個陌生人他們都警惕,周誠也的確打眼,小伙子長得太精神,想忘也忘不了。
還有人不服氣,「萬一是親戚呢?」
呸,誰家親戚兩個年輕男女會牽手的,肯定是對象。
劉芬一錘定音,「是有對象了。」
前兩天周誠爸媽才上門拜訪過,劉芬總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該承認就承認唄。
要當介紹人的頓時失望。
又聊到夏曉蘭還在念書,是華清大學的,八卦的鄰居們這下統一了陣營:「聽你口音是外地的,你閨女真有出息。」
至於為啥是老中青三個女同志搬來,瞧在這一頓豐盛飯菜的份兒上,倒沒有人刨根問底。
其實都沒想到離婚上,現在離婚率本來就不高。
想的是夏曉蘭喪父……不敢問,怕戳中夏曉蘭一家人的痛處。
夏曉蘭要知道他們的想法,肯定會說「借您吉言」,她家這種情況,喪父真是最簡單的解釋。對周家不隱瞞,因為周家人將來早晚會知道,但街坊鄰居的,第一次吃飯就拿著高音喇叭說她媽離婚了?夏曉蘭還不至於傻到那地步!
趙大爺把一塊紅燒肉夾在孫子碗裡:
「讓你中午用小碗吃麵,沒騙你吧?」
孫子吃的滿嘴流油,為啥要用小碗吃麵,他爺爺應該叫他不吃啊。
肉比面好吃,可他吃了這麼多,肚子好像快裝不下了!
廚師和幫廚都是額外吃一桌的,得等所有人都吃上了他們才能上桌。等左鄰右舍吃滿意了,谷師傅帶著徒弟們,三兩下就把碗筷桌椅都收拾完,連院子都打掃乾淨了。
「炤台明天我讓人來拆,你們家有人在吧?」
要不是炤台現在還燙,谷師傅肯定馬上拆走。夏曉蘭把事先說好的酬勞用紅封包了,雙手遞給谷師傅,「您受累勒!」
谷師傅捏著紅封厚度就高興,「不累不累,以後還有這種事兒,我一定早點到。」
有錢拿還累?
總比又累又沒錢好。夏曉蘭家的活兒特別輕鬆,谷師傅就是掌勺,洗菜切菜都有徒弟幫忙,季節也不是夏天,現在靠近灶台是暖和不是悶熱,材料上夏曉蘭家也大方,直接讓谷師傅那邊去買,沒有扣扣索索的,這樣的主顧,谷師傅一年也難得遇上一回,當然十分開心!
花點錢沒啥,夏曉蘭覺得這錢花的值,也就一頓飯吃完,和街坊之間的關係陡然拉近。
夏曉蘭晚上要回學校去,推著車出門兒就碰見鄰居。
「你一個大姑娘,大晚上自己騎車去學校?這邊有公交最晚9點才收,你坐公交回去吧。」
幾路車到哪裡,幾點收車,別人肯定比夏曉蘭明白。
夏曉蘭把自己的破自行車放車裡,還真的坐公交回了學校,剛回寢室,就趕上班主任戴老師查寢室,看看她們有沒有按時到校報導,晚上是不是都住在寢室,這些事學校管的嚴格,戴老師也非常負責。
「夏曉蘭,你怎麼現在才到?」
戴老師在本子上打了勾,307寢室的人都到齊了。
楊永紅是土木系的,戴老師順便幫她班主任查了寢,夏曉蘭趁機和戴老師報備了周末不留宿寢室的事。上學期她只有外出時請過假,平時全都住校,周末宿管阿姨也要點人頭,去哪裡了都要有個說法。
這學期,夏曉蘭估計自己會直接住家裡,先和戴老師報備一聲准沒錯。
學校管理的嚴格點,夏曉蘭雖然不那麼自由,也沒覺得反感,可能正是因為這種管理嚴格,80年代的大學生才能一心撲在學習上,沒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誘惑——後世大學都不熄燈了,還能隨便出去租房住,這些便利條件,並沒有讓大學生們更愛學習,有一部分自制力差的,通宵不熄燈正好方便他們打遊戲,在外租房更方便的是情侶同居。
戴老師也沒為難人,特意拿筆記了下:
「你家這是孟母三遷啊。」
肯定是夏曉蘭來京城念書,才搬來京城的,人離鄉賤,沒有誰會輕易離開故鄉。從豫南搬到京城,需要勇氣,這勇氣多半是父母為了孩子,戴老師很是感嘆。
夏曉蘭當然最能感受到這點,她又不是喜歡家長里短的性格,大張旗鼓請鄰居們吃飯,為的就是讓她媽能適應京城的生活!